不光清江王爺是這樣的想法,便是大姑娘和她姨母,也是這樣的想法。
尤其是大姑娘的姨母,更是恨的咬牙切齒。
畢竟本來,她的計劃已經差不多能成功了,因為她感覺到了清江王爺的動搖,已經在考慮立她為繼妃的事了。
結果,就因為被王府裏那群女人發現了這事,她們要告到宗人府,清江王爺嚇到了,就不敢娶她了,這讓大姑娘的姨母,能不恨的咬牙切齒麽?
不錯,清江王爺自然也將府裏的情況,跟大姑娘的姨母說了,畢竟他不能再娶大姑娘的姨母了,總得給人家一個說法啊,所以清江王爺自然將府裏這情況說了。
跟她表示,本來是想娶她的,但府裏人準備將這事捅到宗人府去,到時一調查,她是根本沒法證明,她從沒跟外人交往過的,這樣一來,宗人府出於對皇族血脈的維護,是肯定不會讓她進府的,也根本不會承認這個孩子的。
鬧大了,甚至他的王位都保不住,所以隻能將她安置在外麵了。
雖然安置在外麵,但除了得不到爵位,其他的他都會給的。
大姑娘的姨母聽清江王爺這樣說,自然覺得天都要塌了,畢竟,本來還想著保底進府當妃妾的,最好是能當王妃,怎麽一轉眼,王妃當不成了,甚至連妃妾都當不成了呢?
說什麽在外麵做外室,將來除了得不到爵位,其他的都有,那跟府裏正經的妃妾能一樣嗎?
府裏正經的妃妾,清江王爺百年之後,沒兒子的府裏是要養老的,有兒子的自然不用說,有爵位,是能去兒子府上住的,但同時,府裏給其他妃妾的開支,也還是要折一份給她們的,畢竟她們是跟兒子一起住了,不代表她們不是清江王爺的妃妾了,府裏妃妾有的,她們自然得也有。
而她呢,作為一個外室,將來清江王爺百年之後,那就什麽都沒了啊,兒子沒爵位,自己沒收入,那跟她之前嫁的那個人家有什麽區別嗎?雖然之前嫁的那個人家隻是小富之家,但將來分家之後,她跟兒子是肯定能分到一份家產的,現在跟了清江王爺,能不能從清江王爺這兒弄到那麽多錢,可說不一定。
要知道,她跟了清江王爺,前夫家的家產,可不知道還能不能分給她跟前夫的兒子,畢竟她丈夫不是獨生子,可是有兄弟的。
要是她公婆先死,清江王爺還在,還能讓清江王爺施壓,讓她兒子分到該得到的財產;要是清江王爺走在她前夫公婆前頭,沒有清江王爺施壓,對方生氣她跟了清江王爺,一文錢也不留給她跟前夫的兒子,也是有可能的。
到時,她沒了前夫家的家產,清江王爺這邊也沒撈到多少錢,豈不是要兩頭空,兩頭都落不著了?這怎麽可以!
所以這會兒,一聽說是王府裏的女人打算告到宗人府去,壞了她的好事,大姑娘的姨母自然氣死了,就想弄死府裏那些女人,所以這會兒聽清江王爺說要調查,是誰做這種缺德事,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讚成的,讓清江王爺趕緊查出來,然後狠狠收拾那女人!
她現在已經沒了進府的可能了,剩下的,自然就是將仇人收拾了。
不用她強調,清江王爺也肯定會這樣做的,畢竟這人這樣不顧王府安危,還不將他的喜好放在心上,為了阻止大姑娘的姨母進府,就能做出這樣的事來,清江王爺不將對方收拾了,難消他心頭之恨。
是誰故布疑陣,說要捅到宗人府,嚇唬清江王爺,琳琅沒調查,不知道,但為什麽後院的人會知道大姑娘的姨母懷孕的事?畢竟大姑娘生怕事情沒成,會被清江王府後院那些女人使絆子,所以在這之前,是盡量遮掩的。
自然是琳琅通知眾人的。
眾人不想有繼妃,難道琳琅就想有?
現在府裏挺安穩的,琳琅不想來新人打破這種穩定,同樣的,她也不想來個繼妃,早晚請安。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別的人當繼妃也就罷了,大姑娘找的人,那是肯定不行的,因為,大姑娘跟世子妃是有仇的,而世子妃呢,對琳琅是相當不錯的,這樣一來,要是大姑娘推的人上位了,到時肯定會找世子妃的麻煩。
而她作為跟世子妃交好的人,還能落到什麽好下場嗎?
於是,琳琅既不想給大姑娘的姨母早晚請安,也不想將來被她針對,所以肯定不會讓她如願,將來給自己找麻煩,便將大姑娘和大姑娘姨母謹慎隱瞞下的事,捅給了後院知道。
她知道,隻要後院知道大姑娘的姨母懷孕的事,肯定會行動的。
現在看,果然像她想的那樣,後院妃妾行動了,而且行動成功了,這讓琳琅不由滿意。
如果這些妃妾,甚至世子妃行動沒成功,琳琅會采取行動的,畢竟她不能讓安生的日子結束了。
而大姑娘看自己精心安排的生母娘家人成繼妃的事,就因為府裏那群女人這樣一攪活,就沒了希望,自然氣的半死,畢竟她姨母這樣好的條件都沒成功,別人就更不可能成功了,除了其他人沒她姨母優秀外,還因為府裏妃妾現在已經盯上了自己這邊,她還想給她父王安排繼妃那是不可能了。
一想到自己不能通過給父王安排繼妃,找世子夫妻的麻煩,大姑娘就覺得鬱悶。
她也是沒想到,她隻是想找世子夫妻的麻煩,哪知道世子夫妻還沒跳出來說什麽呢,其他妃妾就瘋了樣搞小動作,害的她的計劃完蛋了,這讓大姑娘能不生氣麽。
但她生氣有什麽用呢,她能怎麽著府裏這些人嗎?怎麽可能!她現在可是已經嫁出去的人,可不是當初的王府大姑娘了。
她一個嫁出去的姑娘,要還敢回到娘家,對娘家後院的女人指指點點,傳出去對她可不是什麽好名聲。
其實當初她在王府時,因先王妃還在,她在王府裏被壓製,其實也不能怎麽著後院那群女人。
尤其是大姑娘的姨母,更是恨的咬牙切齒。
畢竟本來,她的計劃已經差不多能成功了,因為她感覺到了清江王爺的動搖,已經在考慮立她為繼妃的事了。
結果,就因為被王府裏那群女人發現了這事,她們要告到宗人府,清江王爺嚇到了,就不敢娶她了,這讓大姑娘的姨母,能不恨的咬牙切齒麽?
不錯,清江王爺自然也將府裏的情況,跟大姑娘的姨母說了,畢竟他不能再娶大姑娘的姨母了,總得給人家一個說法啊,所以清江王爺自然將府裏這情況說了。
跟她表示,本來是想娶她的,但府裏人準備將這事捅到宗人府去,到時一調查,她是根本沒法證明,她從沒跟外人交往過的,這樣一來,宗人府出於對皇族血脈的維護,是肯定不會讓她進府的,也根本不會承認這個孩子的。
鬧大了,甚至他的王位都保不住,所以隻能將她安置在外麵了。
雖然安置在外麵,但除了得不到爵位,其他的他都會給的。
大姑娘的姨母聽清江王爺這樣說,自然覺得天都要塌了,畢竟,本來還想著保底進府當妃妾的,最好是能當王妃,怎麽一轉眼,王妃當不成了,甚至連妃妾都當不成了呢?
說什麽在外麵做外室,將來除了得不到爵位,其他的都有,那跟府裏正經的妃妾能一樣嗎?
府裏正經的妃妾,清江王爺百年之後,沒兒子的府裏是要養老的,有兒子的自然不用說,有爵位,是能去兒子府上住的,但同時,府裏給其他妃妾的開支,也還是要折一份給她們的,畢竟她們是跟兒子一起住了,不代表她們不是清江王爺的妃妾了,府裏妃妾有的,她們自然得也有。
而她呢,作為一個外室,將來清江王爺百年之後,那就什麽都沒了啊,兒子沒爵位,自己沒收入,那跟她之前嫁的那個人家有什麽區別嗎?雖然之前嫁的那個人家隻是小富之家,但將來分家之後,她跟兒子是肯定能分到一份家產的,現在跟了清江王爺,能不能從清江王爺這兒弄到那麽多錢,可說不一定。
要知道,她跟了清江王爺,前夫家的家產,可不知道還能不能分給她跟前夫的兒子,畢竟她丈夫不是獨生子,可是有兄弟的。
要是她公婆先死,清江王爺還在,還能讓清江王爺施壓,讓她兒子分到該得到的財產;要是清江王爺走在她前夫公婆前頭,沒有清江王爺施壓,對方生氣她跟了清江王爺,一文錢也不留給她跟前夫的兒子,也是有可能的。
到時,她沒了前夫家的家產,清江王爺這邊也沒撈到多少錢,豈不是要兩頭空,兩頭都落不著了?這怎麽可以!
所以這會兒,一聽說是王府裏的女人打算告到宗人府去,壞了她的好事,大姑娘的姨母自然氣死了,就想弄死府裏那些女人,所以這會兒聽清江王爺說要調查,是誰做這種缺德事,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讚成的,讓清江王爺趕緊查出來,然後狠狠收拾那女人!
她現在已經沒了進府的可能了,剩下的,自然就是將仇人收拾了。
不用她強調,清江王爺也肯定會這樣做的,畢竟這人這樣不顧王府安危,還不將他的喜好放在心上,為了阻止大姑娘的姨母進府,就能做出這樣的事來,清江王爺不將對方收拾了,難消他心頭之恨。
是誰故布疑陣,說要捅到宗人府,嚇唬清江王爺,琳琅沒調查,不知道,但為什麽後院的人會知道大姑娘的姨母懷孕的事?畢竟大姑娘生怕事情沒成,會被清江王府後院那些女人使絆子,所以在這之前,是盡量遮掩的。
自然是琳琅通知眾人的。
眾人不想有繼妃,難道琳琅就想有?
現在府裏挺安穩的,琳琅不想來新人打破這種穩定,同樣的,她也不想來個繼妃,早晚請安。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別的人當繼妃也就罷了,大姑娘找的人,那是肯定不行的,因為,大姑娘跟世子妃是有仇的,而世子妃呢,對琳琅是相當不錯的,這樣一來,要是大姑娘推的人上位了,到時肯定會找世子妃的麻煩。
而她作為跟世子妃交好的人,還能落到什麽好下場嗎?
於是,琳琅既不想給大姑娘的姨母早晚請安,也不想將來被她針對,所以肯定不會讓她如願,將來給自己找麻煩,便將大姑娘和大姑娘姨母謹慎隱瞞下的事,捅給了後院知道。
她知道,隻要後院知道大姑娘的姨母懷孕的事,肯定會行動的。
現在看,果然像她想的那樣,後院妃妾行動了,而且行動成功了,這讓琳琅不由滿意。
如果這些妃妾,甚至世子妃行動沒成功,琳琅會采取行動的,畢竟她不能讓安生的日子結束了。
而大姑娘看自己精心安排的生母娘家人成繼妃的事,就因為府裏那群女人這樣一攪活,就沒了希望,自然氣的半死,畢竟她姨母這樣好的條件都沒成功,別人就更不可能成功了,除了其他人沒她姨母優秀外,還因為府裏妃妾現在已經盯上了自己這邊,她還想給她父王安排繼妃那是不可能了。
一想到自己不能通過給父王安排繼妃,找世子夫妻的麻煩,大姑娘就覺得鬱悶。
她也是沒想到,她隻是想找世子夫妻的麻煩,哪知道世子夫妻還沒跳出來說什麽呢,其他妃妾就瘋了樣搞小動作,害的她的計劃完蛋了,這讓大姑娘能不生氣麽。
但她生氣有什麽用呢,她能怎麽著府裏這些人嗎?怎麽可能!她現在可是已經嫁出去的人,可不是當初的王府大姑娘了。
她一個嫁出去的姑娘,要還敢回到娘家,對娘家後院的女人指指點點,傳出去對她可不是什麽好名聲。
其實當初她在王府時,因先王妃還在,她在王府裏被壓製,其實也不能怎麽著後院那群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