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汪大妮一直關著,孫二老爺暫時沒辦法讓汪大妮幫他們辦事了,也隻能等著了,反正日子還長著呢,不急於一時,說起來,他女兒也真是太著急了,才關了一個月,就火急火燎地讓他幫忙解決,其實不用解決的,靜候一個月就是了。
當下孫二老爺回去,便跟女兒說,讓女兒等等就行了,不要急。
他當然不會說,他有去找孫大老爺,但铩羽而歸的事,免得降了自己在女兒心中的威信,隻讓孫堂妹以為,他本來就是這樣想的,不是他辦事了,但沒成功。
果然,孫堂妹接了孫二老爺的信後,以為孫二老爺不急於一時,於是便隻能繼續等了。
至於麗貴妃那邊,她隻能想辦法描補了,免得麗貴妃不高興她送的人,才進了宮,就被關了起來,沒發揮任何用處,以後要不待見她了。
她沒將汪大妮弄出來就算了,相反,還要看大房繼續繁榮——不久後,皇帝又給大房的人恩封,給孫琳琅的兩個哥哥,也派了差事,雖然跟當初孫大老爺一樣,都是九品差事,但好歹也有事做了,也當上官了,不是白身了。
這自然也是琳琅暗示皇帝的結果,畢竟現在的她,雖然基本上不需要花錢翻牌了,皇帝會自動找她,但主動給她家裏人安排差事,基本上不可能,因為皇帝還沒喜歡她到那種程度,所以自然需要她暗示。
她看原身的兩個哥哥,這麽多年學習下來,已經學的不錯了,人也因又長大了幾歲,見識多了,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了,這才讓皇帝派遣差事的。
要是原身兩個哥哥不是那種能扶起來的人,她當然不會讓皇帝給他們派差事,免得不是好事,兩人將來犯了事,還要成壞事了。
琳琅之所以給原身娘家搞這些好處,自然也是為了讓他們發達起來,壓二房一頭,打二房當年覺得大房沒用了,就將人趕走了的忘恩負義的臉。
果然,大房連孫大哥孫二哥都有事做了,對二房又是致命一擊,畢竟孫二老爺雖然做官了,但他的兒子,可沒一個托他的福,當了官,眼下都是白身,還在讀書,就想著像孫二老爺那樣科舉,將來能做官。
但,他們近些年日子過的越來越好,早消磨了意誌,哪還願意吃苦讀書——這是人之常情,人的日子過的好了,隻想過好日子,很難吃苦的。
既然不想讀書,這會兒看大房的孫大哥孫二哥都有事做了,他們卻沒有,自然就鼓噪了起來,當下便跟孫二老爺表示,是不是讓他們的妹妹在宮中使使力,也讓他們的妹妹,跟皇帝提一嘴,給他們一點官做做。
兒子們這些話,聽的孫二老爺想給他們一巴掌,就孫堂妹從六品寶林的身份,哪有資格跟皇帝提讓他們做官的事呢。
況且,他女兒這個從六品寶林怎麽來的,別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嗎?那就根本不是皇帝主動給的,是他讓孫堂妹,巴上了麗貴妃,麗貴妃生了皇子,高興,在皇帝跟前說的,皇帝看在麗貴妃的麵子上才給的啊。
就這樣的孫堂妹,皇帝可能都不知道她是誰,她一點都不得寵,怎麽跟皇帝說,讓皇帝給二房人工作啊,這不是開玩笑麽。
於是當下孫二老爺便跟兒子們將這個情況說明了。
因為這是孫堂妹沒混好,跟孫二老爺沒什麽關係,所以孫二老爺也不怕將真實情況說明白。
說清楚情況後,孫二老爺的兒子們便不由抱怨孫堂妹怎麽混的,大房孫琳琅混的步步高升,她怎麽從進宮後,那麽長時間了,就隻晉級了一次呢?
——要是孫堂妹聽到了他們的抱怨,可能要給他們一巴掌了,說她混的不好,他們呢,現在讀書條件越來越好了,他們怎麽老大了,連個秀才都沒考中,隻知道說她?
一邊的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這次倒沒讓孫二老爺跟大房和解了,原因自然也是極其簡單的——前兩次去大房的體驗太不好了,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顯然也知道,大房二房想和解,隻怕是難了,既然難了,他們現在自然就不勸孫二老爺上門,給大房賠不是,化解矛盾了,畢竟根本化解不了,還化解什麽呢。
孫二老爺看老兩口這次沒繼續提跟大房和解的事了,不由滿意,要是他上次那樣給大房伏低做小,然後大房沒接受,老兩口還讓他繼續給大房賠禮道歉,那他真的會生氣。
雖然老兩口沒提和解的事,但心裏卻想著,大房眼看著要越來越發達了,也不知道要怎麽做,才能讓他們原諒二房,要不然再這樣下去,二房要完完全全地被大房比下去了。
唉,真是沒想到啊,自己家裏,最有出息的人,竟然是大房的一個孫女,而不是小兒子。
他們本以為小兒子已經是極其優秀了,畢竟自從小兒子考中了秀才,尤其是舉人進士後,不知道多少人羨慕他,結果沒想到,小兒子考中了進士,當上了官老爺,根本不算什麽,大房的丫頭,竟然能成寵妃!讓大房比二房還發達!
姑娘成為寵妃,帶著全家飛黃騰達這種事,他們以前隻在說書人那裏聽過,真是從沒想過這種事,能發生在自己家,也難怪他們猜測不到這樣的發展了。
畢竟兒子能考中進士,多多少少還能想到,但家裏的姑娘成寵妃,大部分人都不會做這種夢。
結果,不會做的夢,竟然發生了,這讓老兩口能不感慨嗎?想著真是完全想不到的事。
他們要知道大房孫女這樣厲害,哪會讓二房將大房趕走啊,而如果沒有趕走,琳琅成了寵妃,小兒子又是進士,靠著這個寵妃加持,那得混的多好啊,哪像現在,大兒子沒有科舉,就算琳琅是寵妃,能獲得的恩賞終究是有限的——這是孫二老爺不想老兩口覺得大房優秀,影響他在老兩口跟前的威信跟地位,跟他們說的,說是孫大老爺沒科舉,皇帝不可能給他太高官職的,免得不識字的人位居高位,別影響了江山社稷。
當下孫二老爺回去,便跟女兒說,讓女兒等等就行了,不要急。
他當然不會說,他有去找孫大老爺,但铩羽而歸的事,免得降了自己在女兒心中的威信,隻讓孫堂妹以為,他本來就是這樣想的,不是他辦事了,但沒成功。
果然,孫堂妹接了孫二老爺的信後,以為孫二老爺不急於一時,於是便隻能繼續等了。
至於麗貴妃那邊,她隻能想辦法描補了,免得麗貴妃不高興她送的人,才進了宮,就被關了起來,沒發揮任何用處,以後要不待見她了。
她沒將汪大妮弄出來就算了,相反,還要看大房繼續繁榮——不久後,皇帝又給大房的人恩封,給孫琳琅的兩個哥哥,也派了差事,雖然跟當初孫大老爺一樣,都是九品差事,但好歹也有事做了,也當上官了,不是白身了。
這自然也是琳琅暗示皇帝的結果,畢竟現在的她,雖然基本上不需要花錢翻牌了,皇帝會自動找她,但主動給她家裏人安排差事,基本上不可能,因為皇帝還沒喜歡她到那種程度,所以自然需要她暗示。
她看原身的兩個哥哥,這麽多年學習下來,已經學的不錯了,人也因又長大了幾歲,見識多了,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了,這才讓皇帝派遣差事的。
要是原身兩個哥哥不是那種能扶起來的人,她當然不會讓皇帝給他們派差事,免得不是好事,兩人將來犯了事,還要成壞事了。
琳琅之所以給原身娘家搞這些好處,自然也是為了讓他們發達起來,壓二房一頭,打二房當年覺得大房沒用了,就將人趕走了的忘恩負義的臉。
果然,大房連孫大哥孫二哥都有事做了,對二房又是致命一擊,畢竟孫二老爺雖然做官了,但他的兒子,可沒一個托他的福,當了官,眼下都是白身,還在讀書,就想著像孫二老爺那樣科舉,將來能做官。
但,他們近些年日子過的越來越好,早消磨了意誌,哪還願意吃苦讀書——這是人之常情,人的日子過的好了,隻想過好日子,很難吃苦的。
既然不想讀書,這會兒看大房的孫大哥孫二哥都有事做了,他們卻沒有,自然就鼓噪了起來,當下便跟孫二老爺表示,是不是讓他們的妹妹在宮中使使力,也讓他們的妹妹,跟皇帝提一嘴,給他們一點官做做。
兒子們這些話,聽的孫二老爺想給他們一巴掌,就孫堂妹從六品寶林的身份,哪有資格跟皇帝提讓他們做官的事呢。
況且,他女兒這個從六品寶林怎麽來的,別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嗎?那就根本不是皇帝主動給的,是他讓孫堂妹,巴上了麗貴妃,麗貴妃生了皇子,高興,在皇帝跟前說的,皇帝看在麗貴妃的麵子上才給的啊。
就這樣的孫堂妹,皇帝可能都不知道她是誰,她一點都不得寵,怎麽跟皇帝說,讓皇帝給二房人工作啊,這不是開玩笑麽。
於是當下孫二老爺便跟兒子們將這個情況說明了。
因為這是孫堂妹沒混好,跟孫二老爺沒什麽關係,所以孫二老爺也不怕將真實情況說明白。
說清楚情況後,孫二老爺的兒子們便不由抱怨孫堂妹怎麽混的,大房孫琳琅混的步步高升,她怎麽從進宮後,那麽長時間了,就隻晉級了一次呢?
——要是孫堂妹聽到了他們的抱怨,可能要給他們一巴掌了,說她混的不好,他們呢,現在讀書條件越來越好了,他們怎麽老大了,連個秀才都沒考中,隻知道說她?
一邊的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這次倒沒讓孫二老爺跟大房和解了,原因自然也是極其簡單的——前兩次去大房的體驗太不好了,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顯然也知道,大房二房想和解,隻怕是難了,既然難了,他們現在自然就不勸孫二老爺上門,給大房賠不是,化解矛盾了,畢竟根本化解不了,還化解什麽呢。
孫二老爺看老兩口這次沒繼續提跟大房和解的事了,不由滿意,要是他上次那樣給大房伏低做小,然後大房沒接受,老兩口還讓他繼續給大房賠禮道歉,那他真的會生氣。
雖然老兩口沒提和解的事,但心裏卻想著,大房眼看著要越來越發達了,也不知道要怎麽做,才能讓他們原諒二房,要不然再這樣下去,二房要完完全全地被大房比下去了。
唉,真是沒想到啊,自己家裏,最有出息的人,竟然是大房的一個孫女,而不是小兒子。
他們本以為小兒子已經是極其優秀了,畢竟自從小兒子考中了秀才,尤其是舉人進士後,不知道多少人羨慕他,結果沒想到,小兒子考中了進士,當上了官老爺,根本不算什麽,大房的丫頭,竟然能成寵妃!讓大房比二房還發達!
姑娘成為寵妃,帶著全家飛黃騰達這種事,他們以前隻在說書人那裏聽過,真是從沒想過這種事,能發生在自己家,也難怪他們猜測不到這樣的發展了。
畢竟兒子能考中進士,多多少少還能想到,但家裏的姑娘成寵妃,大部分人都不會做這種夢。
結果,不會做的夢,竟然發生了,這讓老兩口能不感慨嗎?想著真是完全想不到的事。
他們要知道大房孫女這樣厲害,哪會讓二房將大房趕走啊,而如果沒有趕走,琳琅成了寵妃,小兒子又是進士,靠著這個寵妃加持,那得混的多好啊,哪像現在,大兒子沒有科舉,就算琳琅是寵妃,能獲得的恩賞終究是有限的——這是孫二老爺不想老兩口覺得大房優秀,影響他在老兩口跟前的威信跟地位,跟他們說的,說是孫大老爺沒科舉,皇帝不可能給他太高官職的,免得不識字的人位居高位,別影響了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