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月錢低,且打掃衛生地位低,所以這個工作才沒什麽人搶,琳琅進來做容易。
所以琳琅便愉快地在齊王府摸起了魚,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府裏包食宿,還有製式服裝領,除了吃的不太好,低等粗仆要多人住一間房外,沒什麽太大缺點。
這個缺點琳琅暫時不打算過問,等齊王當了皇帝,進了宮,到時再爭女官之位不遲,反正齊王馬上就要進宮了,所以宮外這點時間,暫時還不需要爭。
到時當上了女官,就不用多人擠一間屋子睡了。
齊王府的人口不多,齊王本人也僅僅隻有一妻兩妾而已,且這一妻兩妾,王妃是皇帝指定的,妾則是婚前送來教導人事的,也就是說,齊王除了上頭給他指定的人之外,他自己沒有納任何一個看的上眼收進房中的人,十分的中規中矩了。
這也很正常,這儲君之位未定,每個皇子都有爭儲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誰會往院裏弄很多女人呢,女人多,指不定要讓皇帝覺得好色荒淫了。
就算皇帝不會這樣認為,這後院女人多了,侍候的下人多了,人多眼雜的,也更容易被對家安排人進來,所以單是從這一方麵說,也不宜在大事未定前,在府裏搞一堆人。
因為齊王府人口不多,所以事情也會少很多,不會每天有賓客來,將家裏弄的亂七八糟,打掃辛苦,尤其是像琳琅負責的小院子,就是個客居小院子,平常根本沒人來,也不髒,所以活十分輕鬆。
之所以分給琳琅這樣沒人的院子,顯然是因為她是新人,沒人願意分給她主子們會呆的院子,免得她討好了誰,將來發達了。
這種沒人的院子,琳琅討好不了任何人,也就沒上升空間了。
殊不知,這種沒任何上升空間的地方,正是琳琅最喜歡的,因為她就想圖個清靜。
卻說當今天子有五個兒子,但都不是中宮嫡子,也是了,要有中宮嫡子,隻怕早立為太子了。
因都不是中宮嫡子,所以皇帝對立誰為太子,一直很猶豫。
按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皇帝不喜大皇子,嫌大皇子太過愚蠢,不想立他。
那這無嫡,長也不行,到底立誰,就讓下麵的四個人蠢蠢欲動了。
且隨著老皇帝年紀越大,這方麵的明爭暗鬥越厲害。
最後齊王會勝出,其實是有原因的。
琳琅來到這個世界,詳細調查了一番,再根據結果倒推原因,基本上明白了個七七八八。
原身之前是鄉下人,對京城的情況不了解,自然不知道皇家的事,但琳琅來了後,在齊王府閑著沒事,就放出小蜜蜂到處了解情況,很快就明白了齊王會被老皇帝立為太子的原因。
齊王是三皇子,上有兩個哥哥,下有兩個弟弟,按理,是沒有優勢的。
但一來,齊王的母妃賢妃還算得寵,齊王還算討皇帝喜歡;二來,齊王長的好看,且顯的聰明能幹,這也讓老皇帝喜歡,老皇帝一討厭蠢貨,二是個顏控,討厭長的醜的;三來,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內閣首輔有意齊王,而他之所以有意齊王,是因為他女兒喜歡齊王,所以他找過齊王,暗示過。
齊王應該是答應了兩人交換——首輔助他上位,他將來娶首輔的女兒為妃——因為要沒答應,內閣首輔不會暗中助他。
而說到底,內閣首輔之所以助他,也是因為齊王長的好看,讓他女兒喜歡。
所以這年頭,長的好看,的確有優勢啊。
琳琅通過小蜜蜂,看到過齊王的長相,確實不錯,雖然三十而立了,但不像這個時代不少這個歲數的人,開始發福,他的身材還是修長的,五官也依舊俊美,沒有變老,也難怪首輔家的姑娘喜歡他了,要知道這個時代不少人,因營養跟不上,三十歲看著就挺老的了。
不過,她還是覺得,首輔家的姑娘有點傻,就她家那條件,嫁人做個正妻,將來後院自己說了算,不好嗎?非要進宮,給齊王當後妃。
除非齊王廢後,要不然她就當不成皇後;就算齊王廢後,她也不一定能當皇後,畢竟將來的變化太多了,誰知道會發生什麽呢。
可能也有人說了,不當皇後,將來生的兒子當皇帝,自動升太後,總行吧?
但那麽遠的事,就更虛無縹緲了,誰能保證她的兒子一定能當皇帝?
況且,誰能保證,她一定能生兒子,且兒子一定能長大?
更何況,齊王妃還有兒子呢,齊王有嫡子,將來除非廢了皇後,又或者這個兒子死了,要不然下一任皇帝,極有可能是齊王妃生的這個兒子。
這樣一來,首輔家的姑娘,能得到的未來,就很可疑了。
為了這樣一個可疑的未來,就要賭上自己的一生,太不靠譜了,嫁給誰不好啊。
當然了,首輔父女大概是覺得,首輔位高權重,能幫首輔家的姑娘,將路鋪好吧。
如果首輔非常厲害,也是有這個可能的,比如,將齊王妃兒子弄死,嫡子就沒了,將來首輔的女兒生個兒子,一切就有希望了,這樣將來,就算不廢了齊王妃,他的外孫當上了皇帝,他女兒也能做太後了。
還有,就算他女兒沒生兒子,也不用擔心,到時讓個低位妃嬪生個兒子,抱給他女兒養,再將那個低位妃嬪弄死就行了。
這些,曆史上都有人做過的,都是可以參考的。
但,這都是最理想的狀態,不出意外的話,是可以行的通的。
隻是有時候,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就會來了。
所以琳琅並不對首輔家的謀劃有信心,還是覺得首輔女兒,與其賭這樣一個未來不確定的事,還不如嫁個好人家做正妻,更好。
不過那是首輔家的事,跟她無關,她吃瓜就行了。
反正她了解到這些事後,就知道,她不用擔心齊王當不了太子了,有內閣首輔暗中扶持他,他是肯定能上位的。
很快,就到了原身記憶裏,老皇帝病重的時候。
所以琳琅便愉快地在齊王府摸起了魚,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府裏包食宿,還有製式服裝領,除了吃的不太好,低等粗仆要多人住一間房外,沒什麽太大缺點。
這個缺點琳琅暫時不打算過問,等齊王當了皇帝,進了宮,到時再爭女官之位不遲,反正齊王馬上就要進宮了,所以宮外這點時間,暫時還不需要爭。
到時當上了女官,就不用多人擠一間屋子睡了。
齊王府的人口不多,齊王本人也僅僅隻有一妻兩妾而已,且這一妻兩妾,王妃是皇帝指定的,妾則是婚前送來教導人事的,也就是說,齊王除了上頭給他指定的人之外,他自己沒有納任何一個看的上眼收進房中的人,十分的中規中矩了。
這也很正常,這儲君之位未定,每個皇子都有爭儲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誰會往院裏弄很多女人呢,女人多,指不定要讓皇帝覺得好色荒淫了。
就算皇帝不會這樣認為,這後院女人多了,侍候的下人多了,人多眼雜的,也更容易被對家安排人進來,所以單是從這一方麵說,也不宜在大事未定前,在府裏搞一堆人。
因為齊王府人口不多,所以事情也會少很多,不會每天有賓客來,將家裏弄的亂七八糟,打掃辛苦,尤其是像琳琅負責的小院子,就是個客居小院子,平常根本沒人來,也不髒,所以活十分輕鬆。
之所以分給琳琅這樣沒人的院子,顯然是因為她是新人,沒人願意分給她主子們會呆的院子,免得她討好了誰,將來發達了。
這種沒人的院子,琳琅討好不了任何人,也就沒上升空間了。
殊不知,這種沒任何上升空間的地方,正是琳琅最喜歡的,因為她就想圖個清靜。
卻說當今天子有五個兒子,但都不是中宮嫡子,也是了,要有中宮嫡子,隻怕早立為太子了。
因都不是中宮嫡子,所以皇帝對立誰為太子,一直很猶豫。
按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皇帝不喜大皇子,嫌大皇子太過愚蠢,不想立他。
那這無嫡,長也不行,到底立誰,就讓下麵的四個人蠢蠢欲動了。
且隨著老皇帝年紀越大,這方麵的明爭暗鬥越厲害。
最後齊王會勝出,其實是有原因的。
琳琅來到這個世界,詳細調查了一番,再根據結果倒推原因,基本上明白了個七七八八。
原身之前是鄉下人,對京城的情況不了解,自然不知道皇家的事,但琳琅來了後,在齊王府閑著沒事,就放出小蜜蜂到處了解情況,很快就明白了齊王會被老皇帝立為太子的原因。
齊王是三皇子,上有兩個哥哥,下有兩個弟弟,按理,是沒有優勢的。
但一來,齊王的母妃賢妃還算得寵,齊王還算討皇帝喜歡;二來,齊王長的好看,且顯的聰明能幹,這也讓老皇帝喜歡,老皇帝一討厭蠢貨,二是個顏控,討厭長的醜的;三來,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內閣首輔有意齊王,而他之所以有意齊王,是因為他女兒喜歡齊王,所以他找過齊王,暗示過。
齊王應該是答應了兩人交換——首輔助他上位,他將來娶首輔的女兒為妃——因為要沒答應,內閣首輔不會暗中助他。
而說到底,內閣首輔之所以助他,也是因為齊王長的好看,讓他女兒喜歡。
所以這年頭,長的好看,的確有優勢啊。
琳琅通過小蜜蜂,看到過齊王的長相,確實不錯,雖然三十而立了,但不像這個時代不少這個歲數的人,開始發福,他的身材還是修長的,五官也依舊俊美,沒有變老,也難怪首輔家的姑娘喜歡他了,要知道這個時代不少人,因營養跟不上,三十歲看著就挺老的了。
不過,她還是覺得,首輔家的姑娘有點傻,就她家那條件,嫁人做個正妻,將來後院自己說了算,不好嗎?非要進宮,給齊王當後妃。
除非齊王廢後,要不然她就當不成皇後;就算齊王廢後,她也不一定能當皇後,畢竟將來的變化太多了,誰知道會發生什麽呢。
可能也有人說了,不當皇後,將來生的兒子當皇帝,自動升太後,總行吧?
但那麽遠的事,就更虛無縹緲了,誰能保證她的兒子一定能當皇帝?
況且,誰能保證,她一定能生兒子,且兒子一定能長大?
更何況,齊王妃還有兒子呢,齊王有嫡子,將來除非廢了皇後,又或者這個兒子死了,要不然下一任皇帝,極有可能是齊王妃生的這個兒子。
這樣一來,首輔家的姑娘,能得到的未來,就很可疑了。
為了這樣一個可疑的未來,就要賭上自己的一生,太不靠譜了,嫁給誰不好啊。
當然了,首輔父女大概是覺得,首輔位高權重,能幫首輔家的姑娘,將路鋪好吧。
如果首輔非常厲害,也是有這個可能的,比如,將齊王妃兒子弄死,嫡子就沒了,將來首輔的女兒生個兒子,一切就有希望了,這樣將來,就算不廢了齊王妃,他的外孫當上了皇帝,他女兒也能做太後了。
還有,就算他女兒沒生兒子,也不用擔心,到時讓個低位妃嬪生個兒子,抱給他女兒養,再將那個低位妃嬪弄死就行了。
這些,曆史上都有人做過的,都是可以參考的。
但,這都是最理想的狀態,不出意外的話,是可以行的通的。
隻是有時候,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就會來了。
所以琳琅並不對首輔家的謀劃有信心,還是覺得首輔女兒,與其賭這樣一個未來不確定的事,還不如嫁個好人家做正妻,更好。
不過那是首輔家的事,跟她無關,她吃瓜就行了。
反正她了解到這些事後,就知道,她不用擔心齊王當不了太子了,有內閣首輔暗中扶持他,他是肯定能上位的。
很快,就到了原身記憶裏,老皇帝病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