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四種武器
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作者:流浪的飛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嶽早就有過預測,認為可控核聚變技術才是星際戰爭的入門技術。在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前,開發軍事技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為隻要能到達太陽係的敵人,就必定掌握了恒星際遠航技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而,掌握了恒星際遠航技術的敵人,可能被核裂變層次,或者化學能層次的自己傷害到麽?
穿著鎧甲,騎著馬,揮舞著弓箭砍刀的古代軍隊,哪怕鎧甲造的再堅固,馬匹再神俊,弓箭再鋒利,也不可能是現代軍隊的對手。現代軍隊甚至根本不會出現在古代軍隊的視野之中,直接一發導彈就能打死成千上萬的古代軍人。
如果陳嶽在未掌握核聚變技術之前就去研發軍事科技,其行為無異於古代軍人鍛造神兵利器試圖對抗現代軍隊。
此刻,對於火星的大規模開發已經告一段落。後續隻是升級迭代的問題。在操縱著十萬艘飛船保證資源與能源補給的前提之下,陳嶽已經可以回收一部分算力。
此刻,這部分算力便直接投入到了軍事科技的研發之中。
“以我較為成熟的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科學層次的認知,此刻的太空星際戰爭,其武器應該大致分為三個方麵。
一,動能類武器。
動能類武器以各種彈丸、各種炮彈為主。其不具備自帶動力,一旦離開發射器,其航線便已經確定。
星際時代的動能武器,驅動力很顯然不可能是化學能源,應該是電磁加速技術,也即電磁炮。
但電磁炮的話,我現在就可以做到將彈丸加速到上百公裏每秒,傷害已經足夠。以及,電磁炮彈丸太小,內部就算裝了藥,爆炸的能量相比起動能來說也太小,根本沒必要畫蛇添足。嗯,還是以追求速度為主,主要靠動能殺傷即可。”
類比於地球時代,便是陳嶽決定隻造機槍,不造火炮。
“第二嘛,就是製導武器了。
製導武器的話,具備自帶動力,在離開發射台之後,還可以自行加速,自行改變航向。這一類武器,統稱為星際導彈吧。
化學推進很顯然不行,得要離子推進。可是離子推進太耗電,電池是不行的,還是得上聚變反應堆。但聚變反應堆,一個小小的導彈可放不下,或者……上裂變反應堆?
裂變反應堆可以做到更小,可以放到導彈裏麵。以及,星際導彈不追求長效,隻追求短時間內高速爆發,裂變反應堆還算符合需求。
那就這麽定了,製導武器就造核裂變動力,離子推進導彈。”
“第三種武器,主要就是各種光線武器了。激光炮、伽馬射線炮之類。
這一類武器前進速度是光速,在掌握超光速武器之前不可能預警和防禦。這類武器很重要,要大力發展。”
陳嶽掌握的激光炮武器,其技術積累來自於開發可控核聚變技術之時,慣性約束路線的積累。
事實證明可控核聚變技術最終還是要靠磁約束,慣性約束路線根本走不通。但對慣性約束路線的研究,卻大大提升了陳嶽的激光器技術。現在正好拿來造激光炮。
“對了,還得有第四種武器。這第四種武器統稱為特殊武器吧。
我完全可以造一種觸發式的炸彈,給它弄上偽裝外表,直接散布在太空中,一旦偵查到有敵方飛船經過就自動激活,直接貼過去爆炸。
嗯,這種武器可以命名為太空地雷。
又或者造一些金屬纖維炸彈,一旦爆炸就散布出無數細小的金屬纖維,侵入敵方飛船船體,造成敵方飛船內部線路短路之類。
這四種武器還可以相互結合,譬如星際導彈也可以發射特種武器,電磁炮也可以,總之星際戰爭形式千變萬化,我靈活組合就是。”
“武器樣式基本就是這樣了。技術水平和我差不多的,再怎麽變化,也無非是這四種武器的變種。那麽現在,我得想一下,防禦方麵該怎麽做?”
己方能掌握這四種武器,敵人當然也可以。當敵人用這些武器打擊自己的時候,自己該怎麽防禦?
為了研發軍事科技,陳嶽專門興建了20座大型科研基地展開研發,同時還造了兩台超算,專門在超算之中展開戰爭模擬。
除了飛船、武器這些硬件之外,軟件方麵也十分重要。
所謂軟件,自然就是戰術、指揮之類的方麵。
在這超算之中展開的模擬戰爭,便同時承擔了硬件研發與軟件提升的使命。
陳嶽直接一心二用,在模擬戰場之中設定了兩個陣營。兩個陣營一切以徹底毀滅對方為主要追求,戰爭手段各自無所不用其極。
陰謀詭計、陷阱、突襲、斷尾求生、丟卒保車、長距離穿插、核汙染、電磁風暴……
兩個陣營不死不休。
陳嶽絞盡腦汁的思考著一切毀滅敵人的辦法,當想出一個辦法之後,立刻又操縱著另一個陣營,絞盡腦汁的思考著抵禦並反擊的辦法。
遭到反擊之後,又開始思考化解的辦法……
如此一直循環,永不停歇。陳嶽的戰爭指揮和決策水平,便在這種情況之下飛速提升。
漸漸地,太空戰爭之中如何在防守端和進攻端分配力量,如何確保後勤,如何保護基地,太空之中陣型該如何展開才能盡可能的少受攻擊,才能盡可能發揮出最大的攻擊,如何攻擊敵人後路,如何斷掉敵人後勤,如何逼迫敵人展開決戰,不利形勢下如何求得喘息時機……
陳嶽飛速的學習著,成長著。
到了此刻,陳嶽甚至感覺,自己相比起普通的群居性智慧文明的最大優勢並不是科技發展方麵——雖然也有很大優勢就是了,但在戰爭方麵,自己的優勢似乎更大。
如臂指使的龐大艦隊,快速準確的決策,超乎想象的數據處理能力,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快速學習與迭代能力,一萬名參謀加起來都比不上自己萬分之一的推演能力……
“難道……我竟然不是為了科研而生,而是為了戰爭而生?”
陳嶽暗暗的感慨著。
因為隻要能到達太陽係的敵人,就必定掌握了恒星際遠航技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而,掌握了恒星際遠航技術的敵人,可能被核裂變層次,或者化學能層次的自己傷害到麽?
穿著鎧甲,騎著馬,揮舞著弓箭砍刀的古代軍隊,哪怕鎧甲造的再堅固,馬匹再神俊,弓箭再鋒利,也不可能是現代軍隊的對手。現代軍隊甚至根本不會出現在古代軍隊的視野之中,直接一發導彈就能打死成千上萬的古代軍人。
如果陳嶽在未掌握核聚變技術之前就去研發軍事科技,其行為無異於古代軍人鍛造神兵利器試圖對抗現代軍隊。
此刻,對於火星的大規模開發已經告一段落。後續隻是升級迭代的問題。在操縱著十萬艘飛船保證資源與能源補給的前提之下,陳嶽已經可以回收一部分算力。
此刻,這部分算力便直接投入到了軍事科技的研發之中。
“以我較為成熟的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科學層次的認知,此刻的太空星際戰爭,其武器應該大致分為三個方麵。
一,動能類武器。
動能類武器以各種彈丸、各種炮彈為主。其不具備自帶動力,一旦離開發射器,其航線便已經確定。
星際時代的動能武器,驅動力很顯然不可能是化學能源,應該是電磁加速技術,也即電磁炮。
但電磁炮的話,我現在就可以做到將彈丸加速到上百公裏每秒,傷害已經足夠。以及,電磁炮彈丸太小,內部就算裝了藥,爆炸的能量相比起動能來說也太小,根本沒必要畫蛇添足。嗯,還是以追求速度為主,主要靠動能殺傷即可。”
類比於地球時代,便是陳嶽決定隻造機槍,不造火炮。
“第二嘛,就是製導武器了。
製導武器的話,具備自帶動力,在離開發射台之後,還可以自行加速,自行改變航向。這一類武器,統稱為星際導彈吧。
化學推進很顯然不行,得要離子推進。可是離子推進太耗電,電池是不行的,還是得上聚變反應堆。但聚變反應堆,一個小小的導彈可放不下,或者……上裂變反應堆?
裂變反應堆可以做到更小,可以放到導彈裏麵。以及,星際導彈不追求長效,隻追求短時間內高速爆發,裂變反應堆還算符合需求。
那就這麽定了,製導武器就造核裂變動力,離子推進導彈。”
“第三種武器,主要就是各種光線武器了。激光炮、伽馬射線炮之類。
這一類武器前進速度是光速,在掌握超光速武器之前不可能預警和防禦。這類武器很重要,要大力發展。”
陳嶽掌握的激光炮武器,其技術積累來自於開發可控核聚變技術之時,慣性約束路線的積累。
事實證明可控核聚變技術最終還是要靠磁約束,慣性約束路線根本走不通。但對慣性約束路線的研究,卻大大提升了陳嶽的激光器技術。現在正好拿來造激光炮。
“對了,還得有第四種武器。這第四種武器統稱為特殊武器吧。
我完全可以造一種觸發式的炸彈,給它弄上偽裝外表,直接散布在太空中,一旦偵查到有敵方飛船經過就自動激活,直接貼過去爆炸。
嗯,這種武器可以命名為太空地雷。
又或者造一些金屬纖維炸彈,一旦爆炸就散布出無數細小的金屬纖維,侵入敵方飛船船體,造成敵方飛船內部線路短路之類。
這四種武器還可以相互結合,譬如星際導彈也可以發射特種武器,電磁炮也可以,總之星際戰爭形式千變萬化,我靈活組合就是。”
“武器樣式基本就是這樣了。技術水平和我差不多的,再怎麽變化,也無非是這四種武器的變種。那麽現在,我得想一下,防禦方麵該怎麽做?”
己方能掌握這四種武器,敵人當然也可以。當敵人用這些武器打擊自己的時候,自己該怎麽防禦?
為了研發軍事科技,陳嶽專門興建了20座大型科研基地展開研發,同時還造了兩台超算,專門在超算之中展開戰爭模擬。
除了飛船、武器這些硬件之外,軟件方麵也十分重要。
所謂軟件,自然就是戰術、指揮之類的方麵。
在這超算之中展開的模擬戰爭,便同時承擔了硬件研發與軟件提升的使命。
陳嶽直接一心二用,在模擬戰場之中設定了兩個陣營。兩個陣營一切以徹底毀滅對方為主要追求,戰爭手段各自無所不用其極。
陰謀詭計、陷阱、突襲、斷尾求生、丟卒保車、長距離穿插、核汙染、電磁風暴……
兩個陣營不死不休。
陳嶽絞盡腦汁的思考著一切毀滅敵人的辦法,當想出一個辦法之後,立刻又操縱著另一個陣營,絞盡腦汁的思考著抵禦並反擊的辦法。
遭到反擊之後,又開始思考化解的辦法……
如此一直循環,永不停歇。陳嶽的戰爭指揮和決策水平,便在這種情況之下飛速提升。
漸漸地,太空戰爭之中如何在防守端和進攻端分配力量,如何確保後勤,如何保護基地,太空之中陣型該如何展開才能盡可能的少受攻擊,才能盡可能發揮出最大的攻擊,如何攻擊敵人後路,如何斷掉敵人後勤,如何逼迫敵人展開決戰,不利形勢下如何求得喘息時機……
陳嶽飛速的學習著,成長著。
到了此刻,陳嶽甚至感覺,自己相比起普通的群居性智慧文明的最大優勢並不是科技發展方麵——雖然也有很大優勢就是了,但在戰爭方麵,自己的優勢似乎更大。
如臂指使的龐大艦隊,快速準確的決策,超乎想象的數據處理能力,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快速學習與迭代能力,一萬名參謀加起來都比不上自己萬分之一的推演能力……
“難道……我竟然不是為了科研而生,而是為了戰爭而生?”
陳嶽暗暗的感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