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木星大開發
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作者:流浪的飛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嶽知道,從這一刻起,不僅僅是木衛一又或者其餘木星的衛星。距離自己更遠的星球,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乃至柯伊伯帶和黃道離散盤裏的天體,諸如齊納,塞德娜,又或者木星以內的火星、金星、水星,存在於太陽係以內的所有星球,伴隨著核動力飛船的出現,全部打通了與自己之間的橋梁。
從此刻開始,陳嶽的目光將不隻局限在木星係統這裏。他的視野將包含整個太陽係!
當然,也僅僅是打通了與太陽係內其餘星球的橋梁而已。當前階段,要完成對整個太陽係的開發,陳嶽暫時還做不到。
不說飛船數量夠不夠,至少自己的算力就還差得遠。
“嗯,現在的首要目標,是擴建飛船生產線,先造它個幾千艘出來……”
一艘標準型號的貨運型核動力飛船,上麵具備大約130萬個零部件。這些零部件需要數萬座不同的工廠來生產。而建造這些工廠,又需要更上遊,更多數量的工廠來生產設備與儀器。一直到最上遊,便是遍布木衛二的無數個礦產基地。
所有的需求,最終都要著落在這些礦產資源上麵。
現在,陳嶽打算建造一條年產1000艘飛船的大型造船廠。初步計算一下,陳嶽便發現,僅僅一條這樣的生產線,便幾乎達到了整顆木衛二的資源供應極限。
科技不再次產生飛躍的話,一年一千艘飛船就是木衛二的上限了。
“先造再說。”
陳嶽這樣想著。
於是,從此刻開始,木衛二上麵再一次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建造。陳嶽幾乎全麵升級換代了自己的工業體係,幾萬,乃至幾十萬座工廠被拆毀,全新的工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木衛二上麵湧現。而這一切,都為了那個最終的目標服務。
造飛船出來,造更多的飛船出來,造足夠遍布整個木星係統的飛船出來……
唯有具備足夠的飛船,整個木星係統的大開發才能提上日程,自己才會具備衝擊更先進科技的底蘊和積累。
雖然耗時耗力,但這一步是十分有必要的。
對於工業體係的全麵升級和梳理,耗去了陳嶽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這十年之中,他不僅完成了這個目標,還一如既往的向各個實驗室分配算力,持之以恒的更新迭代技術,推動科學發展。
甚至還在百忙之中,將核動力飛船都更新迭代了兩次。
這導致他的算力占用幾乎時刻處在90%以上的高位。
但這一切付出都是有意義的。此刻,梳理完了上遊供應鏈體係之後,年產一千艘飛船的大型造船工廠也建造完成,並正式投產。
這是一座占地高達上百平方公裏的巨大工廠。這座工廠之中,高樓林立,巨大的廠房隨處可見,高達幾十米的巨大塔吊到處都是。
無數重型車輛和機械在廠區內咆哮著,轟鳴著,數百萬台機器人在這裏終日忙碌,來自全球數萬座工廠的零部件被源源不斷的送往這裏,在這裏接受進一步的加工與處置,最終拚合成了一艘艘的飛船,然後運到了試驗場這裏。
在試驗場裏,這些全新的飛船會接受極為嚴苛的可靠性測試,完全通過之後,便會加注燃料,進行實際飛行測試,如能再次通過,才會被陳嶽編入到艦隊之中,開始執行實際任務。
從這一刻開始,活躍在木星係統之中的飛船開始日漸增多。不同的星球之間甚至於有了常規化的艦隊往返。來自於木衛二的機械和工具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其餘的衛星那裏,屬於陳嶽控製的基地開始在整個木星係統之中開枝散葉。
也有一些飛船離開了木星係統,開始前往更遠的地方。
這些飛船之中,有一部分被改造成了科考船。它們滿載著各種各樣的科研設備,開始向更加遠離太陽,更黑暗冰冷的星球前進,譬如冥王星,也有的開始向太陽係內部出發,前往地球殘骸,前往金星、火星、水星等星球。
還有的則直接前往太陽,開始對它進行近距離觀測。
陳嶽發現,距離那顆殘骸星球撞擊已經過去了數百年時間。但此刻太陽的“怒火”仍舊未能平息。它仍舊處在狂暴之中,時刻向外界輻射驚人的能量。
幸好陳嶽的飛船已經有了足夠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否則一旦靠近太陽立刻就會被燒毀。
那些前往距離太陽更遠的深空的飛船同樣承擔著陳嶽賦予它們的使命。
相比起木星係統之內,深空的環境更加適合進行遠程恒星際觀測。陳嶽打算在那裏再建造一台陣列式射電望遠鏡,以及一台口徑達到了十幾米的巨型光學望遠鏡,以對王良三星係進行更為詳細的觀察,盡可能獲取到更多的資料。
一百多年了,發生在那裏的戰爭似乎始終沒有終結。這柄達摩克斯利劍,便這樣始終懸掛在陳嶽腦袋上,讓陳嶽一刻不敢鬆懈,始終精神緊繃,全力以赴的推動著自己科技的發展。
此刻,伴隨著眾多核動力飛船在木星係統之中出現,陳嶽的發展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四顆伽利略衛星,以及十幾顆直徑在十公裏以上的衛星,全部被陳嶽涉足。依據各顆衛星不同的元素構成和資源儲備,陳嶽全麵統合了木星係統,在不同的星球上建造了不同的工業設施。
承擔著不同星球間運輸任務的,則是近萬艘核裂變動力離子推進飛船。
這近萬艘飛船時刻穿梭在木星周邊,讓不同的星球互通有無,支撐著陳嶽科技的進一步發展。
相比起浩瀚的木星係統,近萬艘飛船的數量看似少了點。但這卻是沒辦法的事情。
操縱一艘飛船,哪怕是將大量計算交給船載計算機的間接控製模式,都會耗費陳嶽大量的算力。此刻,以陳嶽所擁有的算力實在是負擔不起更多飛船的控製工作了。
飛船的建造工作倒是沒有停止,一直有新飛船被造出來。不過這些飛船更多是作為儲備存放在太空船塢裏,隻作為替換之用。
從此刻開始,陳嶽的目光將不隻局限在木星係統這裏。他的視野將包含整個太陽係!
當然,也僅僅是打通了與太陽係內其餘星球的橋梁而已。當前階段,要完成對整個太陽係的開發,陳嶽暫時還做不到。
不說飛船數量夠不夠,至少自己的算力就還差得遠。
“嗯,現在的首要目標,是擴建飛船生產線,先造它個幾千艘出來……”
一艘標準型號的貨運型核動力飛船,上麵具備大約130萬個零部件。這些零部件需要數萬座不同的工廠來生產。而建造這些工廠,又需要更上遊,更多數量的工廠來生產設備與儀器。一直到最上遊,便是遍布木衛二的無數個礦產基地。
所有的需求,最終都要著落在這些礦產資源上麵。
現在,陳嶽打算建造一條年產1000艘飛船的大型造船廠。初步計算一下,陳嶽便發現,僅僅一條這樣的生產線,便幾乎達到了整顆木衛二的資源供應極限。
科技不再次產生飛躍的話,一年一千艘飛船就是木衛二的上限了。
“先造再說。”
陳嶽這樣想著。
於是,從此刻開始,木衛二上麵再一次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建造。陳嶽幾乎全麵升級換代了自己的工業體係,幾萬,乃至幾十萬座工廠被拆毀,全新的工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木衛二上麵湧現。而這一切,都為了那個最終的目標服務。
造飛船出來,造更多的飛船出來,造足夠遍布整個木星係統的飛船出來……
唯有具備足夠的飛船,整個木星係統的大開發才能提上日程,自己才會具備衝擊更先進科技的底蘊和積累。
雖然耗時耗力,但這一步是十分有必要的。
對於工業體係的全麵升級和梳理,耗去了陳嶽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這十年之中,他不僅完成了這個目標,還一如既往的向各個實驗室分配算力,持之以恒的更新迭代技術,推動科學發展。
甚至還在百忙之中,將核動力飛船都更新迭代了兩次。
這導致他的算力占用幾乎時刻處在90%以上的高位。
但這一切付出都是有意義的。此刻,梳理完了上遊供應鏈體係之後,年產一千艘飛船的大型造船工廠也建造完成,並正式投產。
這是一座占地高達上百平方公裏的巨大工廠。這座工廠之中,高樓林立,巨大的廠房隨處可見,高達幾十米的巨大塔吊到處都是。
無數重型車輛和機械在廠區內咆哮著,轟鳴著,數百萬台機器人在這裏終日忙碌,來自全球數萬座工廠的零部件被源源不斷的送往這裏,在這裏接受進一步的加工與處置,最終拚合成了一艘艘的飛船,然後運到了試驗場這裏。
在試驗場裏,這些全新的飛船會接受極為嚴苛的可靠性測試,完全通過之後,便會加注燃料,進行實際飛行測試,如能再次通過,才會被陳嶽編入到艦隊之中,開始執行實際任務。
從這一刻開始,活躍在木星係統之中的飛船開始日漸增多。不同的星球之間甚至於有了常規化的艦隊往返。來自於木衛二的機械和工具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其餘的衛星那裏,屬於陳嶽控製的基地開始在整個木星係統之中開枝散葉。
也有一些飛船離開了木星係統,開始前往更遠的地方。
這些飛船之中,有一部分被改造成了科考船。它們滿載著各種各樣的科研設備,開始向更加遠離太陽,更黑暗冰冷的星球前進,譬如冥王星,也有的開始向太陽係內部出發,前往地球殘骸,前往金星、火星、水星等星球。
還有的則直接前往太陽,開始對它進行近距離觀測。
陳嶽發現,距離那顆殘骸星球撞擊已經過去了數百年時間。但此刻太陽的“怒火”仍舊未能平息。它仍舊處在狂暴之中,時刻向外界輻射驚人的能量。
幸好陳嶽的飛船已經有了足夠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否則一旦靠近太陽立刻就會被燒毀。
那些前往距離太陽更遠的深空的飛船同樣承擔著陳嶽賦予它們的使命。
相比起木星係統之內,深空的環境更加適合進行遠程恒星際觀測。陳嶽打算在那裏再建造一台陣列式射電望遠鏡,以及一台口徑達到了十幾米的巨型光學望遠鏡,以對王良三星係進行更為詳細的觀察,盡可能獲取到更多的資料。
一百多年了,發生在那裏的戰爭似乎始終沒有終結。這柄達摩克斯利劍,便這樣始終懸掛在陳嶽腦袋上,讓陳嶽一刻不敢鬆懈,始終精神緊繃,全力以赴的推動著自己科技的發展。
此刻,伴隨著眾多核動力飛船在木星係統之中出現,陳嶽的發展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四顆伽利略衛星,以及十幾顆直徑在十公裏以上的衛星,全部被陳嶽涉足。依據各顆衛星不同的元素構成和資源儲備,陳嶽全麵統合了木星係統,在不同的星球上建造了不同的工業設施。
承擔著不同星球間運輸任務的,則是近萬艘核裂變動力離子推進飛船。
這近萬艘飛船時刻穿梭在木星周邊,讓不同的星球互通有無,支撐著陳嶽科技的進一步發展。
相比起浩瀚的木星係統,近萬艘飛船的數量看似少了點。但這卻是沒辦法的事情。
操縱一艘飛船,哪怕是將大量計算交給船載計算機的間接控製模式,都會耗費陳嶽大量的算力。此刻,以陳嶽所擁有的算力實在是負擔不起更多飛船的控製工作了。
飛船的建造工作倒是沒有停止,一直有新飛船被造出來。不過這些飛船更多是作為儲備存放在太空船塢裏,隻作為替換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