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第一人?哈哈哈哈哈……”


    大唐興慶皇帝的寢宮甘露殿上,忽然爆發出一陣哈哈大笑。


    趙碩立在興慶的右手邊,抬頭望天,他對麵站著的,是剛被立為太子的趙家大郎趙琨。


    發出那毫不在意的笑聲,高聲呼號的人,便是太子殿下。


    興慶帝手裏拿著昨日趙碩遞上來的奏表,臉色喜怒不形於色,他側眼看了看一言不發的趙碩,又看了看笑得前仰後倒的趙琨。


    “大郎,別隻顧著發笑,你二弟舉薦之人,你有甚說甚便是!”


    “是,父皇。”


    趙琨用袖袍掩了掩口鼻,笑聲雖是停了,可眼角卻仍然帶著不屑的笑意,“臣隻是一時沒想起,涼州都督薛岩宗,涼州刺史趙末,駐留涼州右武衛領軍將軍龐元堂。此三人久未入京便也罷了,可今日忽然聽涼王你居然說起了涼州第一人,什麽蒼宣縣平……什麽村的裏正趙元良,一時間險些以為我大唐重鎮,就隻有一個村官裏正了……一時不忍,便自發笑……哈哈哈哈……”


    “是平涼村,太子殿下!”趙碩拱手,糾正道。


    “都好好說話!”興慶帝眉頭微蹙,手裏的奏表扔在了案上,“你兄弟二人自小便隨我征逆討賊。大郎你善軍陣,二郎他善案牘,都是我的左膀右臂。可你兄弟間卻始終陰陽怪氣,是嫌我大唐太過安定?”


    兩位皇子連忙齊齊跪倒:“臣不敢。”


    興慶帝歎了一口氣,道:“涼州的戰報與二郎的奏表我都看過了,二郎你舉賢心切,我知你拳拳之心。可大郎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一個泥腿子,家世品秩皆無,名不見經傳。就算立了些許小功,也犯不上欽命封賞。自以你涼王身份,多賞他些銀錢便是。”


    “父皇!”趙碩見興慶有息事寧人的意思,連忙道:“臣舉薦趙正趙元良,並不隻是因為戰功。此前臣巡視蒼宣縣時,平涼村已修浚灌溉渠三十裏,開墾荒地數百畝。如今大唐百廢待興,農事又尤為重要,值此用人之際,又豈能坐視不理?父皇,臣誇其人乃涼州第一人,並非妄言,臣……”


    “夠了夠了!”興慶帝擺了擺手,打斷了趙碩的發言。


    “這天氣太熱了,來人!”


    宮門外幾名內侍搬來了幾柄蒲扇,女官們左右而立,搖著巨大的扇葉子,熱風汩汩而來,吹在了趙碩的臉上。


    興慶帝喝了一碗冰鎮酸梅湯,捋了捋唇下的胡須,想了想,道:“二郎,你巡守西北前線四個月,我知你看了許多,也懂了許多。眼下可知道你曾在朕的牙帳下隻管些案牘之事,有多輕鬆?”


    趙碩正色道:“臣知道!臣此次巡守河隴,親眼看見百裏流民,伏屍遍野。也曾見州府府庫空空蕩蕩,顆粒無存。在隴右前線,將士雪夜巡查,卻隻有一碗熱水解饑,邊軍軍械陳舊,弓弩不備。府軍流民充數,戰力之低下實在令人發指。若是不做改變,來日麵對吐蕃侵擾,定是一潰千裏,京畿亡矣!”


    趙琨跪在一旁,默不作聲。


    這些情況,東宮早已知曉。隻是河隴之地本身太過複雜,麵對吐蕃兩麵夾擊,沒人敢拍著胸脯說能一勞永逸。大家都知道,大唐前一戰,因兵員不足而敗北,涼州重地也一並劃給了吐蕃。隻是西涼之地,原本就是大唐的軍馬牧場,又是隴右的側翼,就算是毀約,也不能輕易相讓。


    吐蕃再次入侵,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現在大唐麵臨的問題,是誰去扛雷,誰去背鍋。


    眼下除西北邊患外,東北還有室韋、契丹見大唐羸弱,虎視眈眈。大唐稍有不慎,三十年之苦心經營,便就毀於一旦。


    而這個時候,趙碩卻還在舉薦一個裏正。


    這讓興慶帝十分地失望。


    他拍了拍桌子,幹脆直接問道:“二郎,你覺得誰去接任河隴,才能定軍心、安黎民?”


    趙碩低著頭,思量著興慶帝的意思。


    看來,有人想要他走,不僅要他走,還要他離得遠遠的。


    要他去河隴背鍋。


    趙碩看了一眼趙琨,後者垂首,仍舊一言不發。


    良久,趙碩抬起了頭,“陛下!臣,涼王碩,願意就藩!”


    興慶帝點了點頭,“不僅僅是就藩,你如今麵對的是什麽,你心裏可有數?”


    趙碩鄭重其事地點頭,“河隴之地,大唐與吐蕃早晚還有一戰。此戰端若開,便是大唐二百年來之絕無僅有,是國運之戰。臣,皇子之身,願代君父禦駕親征,攻克乃還!”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好!”興慶帝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二郎堅毅果決,我便予你開府之權,儀同三司,節度河隴!來人,叫中書省來個舍人,我要製詔!”……


    遠在蒼宣縣城的趙正此時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名字,居然一度成了大唐最高權力中心討論的對象。


    雖然趙碩說過要為他請功,可是在趙正看來,他眼下最需要做的事情,是繼續帶著平涼走向致富的康莊大道。


    要說功勞這種榮譽他不想要,那是扯淡,可他趙正區區一個裏正,評功受獎他又能去哪裏?


    去搶上平鎮耆老的寶座?還是去縣府裏當個武裝部副部長?


    這是大唐,典型的士族階級封建體係社會。一個沒有背景,沒有功名,沒有家世的泥腿子,頂了天,就隻能到這個地步。


    旁人問一句,你哪位?


    你回答,趙元良!


    旁人再問一句,可是隴右趙家?


    你搖頭,平涼趙氏!


    旁人便一臉嫌棄地走了。


    格格不入!


    與其如此,不如多要些實惠的,比如賞賜個白銀幾千兩,緡錢幾萬貫!


    就當我平涼當了一回打手,你大唐王朝也該給些辛苦費,花差花差。


    周盈見趙正一路遊逛卻不買不看,似乎有心事。便問:“元郎,今日可還回平涼?”


    趙正在前頭走了數步,忽又折了回來,“娘子,你說如果你有了幾萬貫,你要怎麽花?”


    周盈吃了一驚,“元郎可是病了,怎說胡話?莫說幾萬貫,如今在縣城花的錢,可還記在村裏的賬上呢!”


    趙正卻不理,嘖了一聲,“你會磨豆腐嗎?”


    ……


    (本書相關地圖在app評論區置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裏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離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離珠並收藏大唐裏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