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的爭論聲大了起來,傳入院子之中。


    姚鎮看了看房間,然後對抱著刀打哈欠的張培問:“老爺當真要在百姓家強推養殖?”


    張培有些困倦,用刀杵著地麵:“百姓缺少教化,也缺人引路,若老爺當真下定決心,強推養殖,對百姓未必是一件壞事。你也應該知道,現在一頭百五十斤的大豬,賣給屠夫可足有一貫錢。一貫錢可以買兩石多糧,夠一家三口兩個月口糧了。”


    姚鎮知道這個價,隻是有些為難:“百姓家家不同,畢竟不是誰都有空暇去養豬羊,若攤派到每一戶之中,豈不是誤了事,勞苦了百姓。還有,豬崽子也需要錢不是,少說也要個一百六十文錢,有多少百姓未必能拿出來這筆錢……”


    張培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對姚鎮問:“你有我聰明嗎?”


    “呃,沒有……”


    姚鎮迫於張培的威嚴,不得不承認。


    張培嗬嗬笑了笑:“你沒我聰明,那楊亮、周茂與駱韶,比老爺聰明嗎?”


    “自然不能。”


    姚鎮坦然。


    張培收起刀,抗在肩膀上:“這不就結了,所有人都沒老爺聰明,為何還要質疑老爺的決定?老爺怎麽說,咱就怎麽做……”


    姚鎮想了想,貌似也是這個道理。


    論智慧,這裏就沒人能比得上顧正臣。


    論能力,這裏還是沒人比得上顧正臣。


    哪怕是論官位、論身份,也無人可與他相比,既然如此,實在是沒必要爭執,聽他吩咐便是了……


    駱韶、楊亮等人在商議了近一個時辰之後走了,不過三人都沒回各自住宅,都忙著去找吏員與衙役傳話去了。


    張希婉回到房間時,見桌上的菜都沒動幾筷子,而顧正臣已經坐在桌案後開始奮筆疾書,吩咐小荷打了一碗熱飯,夾了些菜遞了過去:“日日在外辛勞,好不容易回來又不吃飯,身體如何能扛得住?”


    顧正臣猶豫了下,還是擱下毛筆,接過碗筷,問:“你喜歡吃豬肉還是喜歡吃羊肉?”


    張希婉錯愕了下,不知道顧正臣怎麽突然問這個問題,想了想,還是說:“羊肉的味道我不太喜歡,總覺得膻得很,倒是豬肉還可以,隻是味道上總有些單調。”


    顧正臣低頭扒拉兩口飯,衝張希婉笑道:“豬肉的做法很多,咱們現在也就是沒有香料,否則夫君給你做一頓好的,讓你開開眼。”


    張希婉眨了眨眼:“聽輕輕說,夫君庖廚本領不小呢,不知何時給希婉做一頓嚐嚐?”


    “小荷做得其實還好……”


    顧正臣婉拒,見張希婉不依不饒,隻好答應有機會下廚。


    “香料可貴了,再說了,這東西也就在金陵能買得到,句容就沒一家香料鋪子。對了,夫君為何問起豬肉與羊肉?”


    “自然是市場調查。”


    “何為市場調查?”


    “呃,就是了解口味喜好,好確定到底是養豬還是養羊。夫君打算在句容搞點養殖產業,幫助百姓增收……”


    “了解口味希婉清楚,可何為市場?”


    “這——不是重點吧……”


    顧正臣鬱悶了,娶了個聰明的老婆也不是一件好事,這啥都打破砂鍋問到底。


    養殖,是一個必須考慮成本與收益的問題。


    誠如駱韶等人所言,家禽養殖,像是雞鴨鵝,這些對百姓而言雖說簡單,散養在院子裏便好了,可能帶給百姓的收益很有限。


    想要賺錢,積累家財,還是需要養點大點社畜,可以選擇的就豬與羊這兩樣。


    總不能養牛吧,牛可是要上“戶口”的,這玩意生死都有記錄,不說不具備大規模養殖的條件,就是具備了,顧正臣也無法用牛來給百姓發家致富,因為牛是不允許宰殺的,動不動喊一句“上兩斤牛肉”的話,很可能會被人送回後世去。


    而且牛犢子就沒幾個百姓家舍得賣的,它就像是一家中的一口,是勞力,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賣牛。


    在豬與羊裏麵選擇,確實需要做一做市場調查。


    沒辦法,在大明王朝之前,比如宋朝,王公貴族,士紳大戶推崇的是羊肉吃羊肉是有錢人的生活習慣。


    當年有人說“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這就是說,三蘇的文章背熟了,以後能高中,高中了就能吃羊肉,背不熟,就隻能吃菜羹。


    將羊肉與考中掛鉤,本身就意味著羊肉是大戶人家、權貴們家常菜。蘇東坡喜歡吃豬肉,還寫了《豬肉頌》,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之類的話。


    擱宋時,權貴大戶是不怎麽吃豬肉的。元朝更不用說了,一輩子吃羊肉長大的民族,不把羊肉帶過來自然是不算完的,羊肉依舊在元朝權貴菜譜中占據重要位置。


    但在元末明初,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而發生改變的原因,是因為打架……


    要知道宋代雖然憋屈,打的勝仗不多,但宋代不缺羊,那是因為遼、西夏在用羊來換取宋朝的各類物資。


    遼甚至還想玩經濟戰,封鎖羊出口來削弱宋朝,隻是後來想了想,封鎖的不過是權貴的嘴巴,貌似沒多少效果,這才作罷。


    元朝不缺羊肉,也是因為有牧場。


    可輪到老朱了,轉圈一看,完了,牧場還在元廷手裏,王保保就在塞外啃羊肉呢,可偏偏這些羊,送不到大明手裏來。


    養羊,尤其是供應大批量的羊,需要廣闊的牧場,可大明王朝的控製區,大部分是農耕地區,牧場本就不多,找到幾個不錯的牧場,還得拿去養馬,哪裏能拿去養羊……


    羊數量銳減,而豬數量卻在增加。


    食物供應情況的改變,似乎也改變了大明人的口味,偏向豬肉逐漸壓過偏向羊肉。就以句容縣城的情況來論,羊肉鋪子隻有兩家,而豬肉鋪子卻足足有八家。


    再說了,羊一胎才生一兩隻,而豬一胎可以生十隻左右,據周茂說,嘉興府有母豬一胎產了十四個崽子。


    從市場需求,從銷路,從養殖效益綜合考慮,養豬明顯強過養羊。


    翌日。


    南周裏長周喜、周科,老人周知早早到了縣衙,顧正臣簡單點卯處理了下文書,便將三人引至二堂。


    落座,奉茶。


    顧正臣看著忐忑不安的三人,笑了笑:“此番召你們來,並非問責,也非是南周出了事,而是本官有一件事選擇了南周,需要你們鼎力支持。”


    老人周知連忙表態:“縣太爺但有吩咐,我等自是擁護與支持。”


    顧正臣滿意地端起茶碗:“本官打算以南周為養殖試點,發動南周二百零八戶百姓,家家戶戶養豬。豬崽子縣衙已經差人去購置了,不日便會送來。”


    “啊?”


    周知傻眼,周喜與周科兩個裏長也目瞪口呆。


    養豬?


    還家家戶戶?


    我的縣太爺啊,你這不是給我們添麻煩嘛,這再過一個月都要忙夏收了,大家都會忙著收拾地裏的莊稼,哪裏有什麽閑心思去養豬去,沒人手,沒精力啊。


    周知見顧正臣不像是在開玩笑,緊張地說:“縣太爺,這養豬,如同家裏添了個娃,總需要人手照顧。當前夏收不遠,還要秋種,秋種之後還需要忙田地,待秋收之後,空閑下來也就到臘月裏了……”


    周科連連點頭:“一年四季,百姓家中閑散時不過是冬日,大家可沒法子好好養豬,萬一養不好,死了,這豈不是虧大了。再說了,百姓家中無餘財,也置買不起豬崽。”


    顧正臣品了一口茶,然後擱下茶碗,從桌案上取出一張紙張,遞了出去。


    周喜見狀連忙接過,看了看之後,臉色微變,對周科、周知說:“縣太爺的意思是,豬崽子不需要百姓先出錢,縣衙以借貸的方式來賒給百姓,待豬賣出之後,償還豬崽子的錢便可。”


    “借貸,這,這……”


    周知很是為難。


    現在百姓家好好的,憑空頭頂上多了一筆債務,這是誰也不想幹啊。


    周知為難地看著顧正臣,見周喜歡、周科不敢直言,自己便壯著膽子說:“百姓家,恐怕沒人願意賒賬,欠貸。我看,這試點養殖,縣太爺不妨選其他村試試?”


    顧正臣微微搖頭:“本官去過南周,南周西麵是一片荒蕪之地,雜草叢生,且有一片樹林,隻要搭一個大的圍欄,便可以將豬散養在內。再說了,這是本官給南周百姓的機會,不是給南周百姓的災難。一旦這一批豬養出來,不需要你們自己去找人售賣,縣衙按市價收下,保證百姓可以拿到錢。”


    周科擔憂道:“可若是養不成,病死了,這豈不是成了百姓的債?”


    顧正臣指了指周喜手中的紙張:“那上麵還寫著,但凡豬是病死,或是非人為因素死亡,借貸兩銷,不追責,不追債。”


    “有這麽一條?”


    周知看向周喜,有些不可思議。


    若真如此,豈不是意味著風險全都由縣衙擔著,百姓隻管養豬,養出來還不愁賣,也不用擔心這期間豬病死?


    周喜連忙將紙張遞給周知,重重點頭:“還真有這麽一條。”


    顧正臣起身,走向周知等人,肅然道:“縣衙擔下了風險,現在就看南周是否有這個膽量做這養殖試點第一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寒門輔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梅驚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梅驚雪並收藏大明:寒門輔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