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血痕壓在另一道血痕之上,交叉得如同碾出的車轍。
鞭刑,這是一種衛所刑罰。
衛所是軍隊機構,不像是縣衙民事機構,有罪按律小竹棍、大木棍伺候,軍士犯了錯,通常沒小竹棍,揮鞭子是常見的事。
顧正臣低估了挨鞭子的疼痛程度,十鞭子下來,嘴角都咬出血來了,若不是張培扶著,估計是站不穩,這他娘的還是趙海樓收了力。
句容衛,五千六百軍士,每一個軍士都看到了顧正臣挨鞭子的過程,對顧正臣的印象出現了第四次變化!
第一次看到顧正臣時,眾人不屑、不服、不甘居多。
顧正臣實在太年輕,年輕沒啥,至少你像沐英一樣,身體強壯,能端起十幾斤長槍揮舞。
可顧正臣怎麽看怎麽就是一個文弱書生,這種胳膊上沒二兩肉的小白臉,也配當鎮撫,發號施令?
可當顧正臣開始講話,怒斥眾人愚蠢沒腦子,說出句容衛的使命時,眾人才開始正視眼前的年輕人。
顯然,顧正臣不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人,他清楚衛所如何運作,如何紮營,如何警訊與戒嚴,他甚至計算過每一段路所需要的時間,他不是一個什麽都不懂卻頤指氣使的文臣,更沒有倚仗自己鎮撫的身份大吼大叫。
可當第二次印象剛剛建立起來,顧正臣就表現出了自己威嚴的一麵,借趙橫等人賭博準備立威。
軍隊中立威不燒火,而是見血。
抓不到問題,找茬也會送幾十殺威棒,以確定自己的絕對權威,告訴所有人不服從自己的下場。找到問題可就不是殺威棒了,殺人都可能。
朱元璋治軍嚴苛,打天下的時候軍隊亂紀,哪怕是將官亂紀,朱元璋說殺就殺,絕不留情麵。比如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就因違背禁酒令,私自釀酒獲利被朱元璋給殺了。
這種殺人立威立規矩的方式自然是一脈相承,加上用時短,見效快,許多將官都喜歡用。
眾人原以為顧正臣會像其他將官一樣,借趙橫等人身體的某些部位來站穩腳跟,可誰成想,顧正臣竟放過了趙橫,轉而選擇了領刑擔保!
領刑擔保也就罷了,不過是將官與軍士參與,可誰能想到,文弱的顧正臣竟也參與其中,硬生生抗了十鞭!
這種威嚴之下的寬仁,這種義氣之下的擔當,這種與全體軍士同刑共命的沉重呼吸,令句容衛上下五千六百軍士極受觸動,一個個感動得濕了雙眼。
在顧正臣之前,從來沒有將官與全體軍士一起領刑之人,甚至於一些將官根本不將軍士當自己人,而是當仆人,呼來喝去。
同擔保,同鞭刑,同呼吸,同命運。
人心大同!
在這一刻,句容衛軍士徹底歸心,打心底認可了顧正臣句容衛最高長官的身份!
張希婉流淚了。
看著趴在床上,後背滿是傷痕的顧正臣滿是心疼,不停咒罵趙海樓個殺千刀的,竟對自己夫君下如此重的手。
“好了,他更慘,因為打了夫君,他自知有愧,多領了十鞭。”
顧正臣勉強笑道。
張希婉擦了擦眼角,接過小荷遞過來的藥膏:“都怪妾身,就不該提句容衛。”
顧正臣想要側身,結果扯到傷處,直吸了口冷氣,對連忙安撫自己的張希婉說:“我是句容衛的鎮撫,你即使不說,我也會去。這群粗漢不好收服,這十鞭子,倒也不虧。”
“官大一級壓死人,他們還敢違抗夫君的命令不成?”
張希婉輕輕塗抹著藥。
顧正臣感覺後背涼涼的,並沒那麽痛,輕鬆地說:“他們不敢公開違背命令,可沒有人心與威望,夫君這個鎮撫很容易被架空,日後發句話,也難免有人陽奉陰違,命令大打折扣。就以守衛營地來說,趙海樓、王良這兩個千戶警告過所有軍士,要服從軍令,衛所值營時禁酒、禁賭,可結果呢?”
“你要知道,句容衛的軍士抽調自金陵各衛,是拚湊而成的新衛所。趙海樓、王良是千戶,他們的話都有人當耳旁風,那夫君即使喊破喉嚨,又能讓他們聽幾分?不用點特殊法子,人心不服,軍令不通,那鳴鶴山豈不是處處漏洞,出了問題,誰都擔不起。”
張希婉明白這個道理,可看著夫君身上的傷痕,一道道淤青,有些地方都黑了,這個法子也太受罪了。
顧正臣沒其他法子,單純的立威,剁手殺人,未必是最好的法子,吃點苦就吃點苦吧,至少目前來看效果不錯。
“姑爺,駱縣丞求見。”
小荷在門口通報。
“讓他進來吧。”
顧正臣答應道。
張希婉皺了皺眉頭,低聲說:“夫君已傷成這樣,就不能多休息休息,他們也是,半點空暇都不給夫君。”
顧正臣起身,在張希婉的幫助下小心穿上裏衣。
駱韶走了進來,行禮道:“見過縣尊與夫人。”
張希婉收起藥膏,對駱韶有些不滿:“早點說完,縣尊需要靜養。”
駱韶連忙答應。
顧正臣看著張希婉走了出去,對駱韶笑道:“拙荊愛護,駱縣丞莫要往心裏去。”
“不敢,縣尊與夫人伉儷情深,令人羨慕。”
駱韶寒暄幾句,便進入正題:“縣尊要製綠肥,依縣尊吩咐,在城北三裏處找到了合適的地方。”
“哦,說說。”
顧正臣打起精神。
駱韶仔細說:“那裏有河流,周圍是一片樹林,在河流與樹林之間有一片狹長地塊,荒草叢生,距離最近的人家尚有一裏遠,且在東北方向,隻要在那裏挖出漚池,定能製出漚肥。”
顧正臣很是滿意。
批量製造漚肥,自然需要較多漚池,這就需要水源,且需要寬闊處,光照條件相對較好,在句容縣城內並不合適。
三裏,不算遠。
“我親自去看看,若是可行,就在旁邊搭建豆油作坊。”
顧正臣穿著外衣。
駱韶連忙阻攔:“縣尊,這還下著雨,不急於一時。”
顧正臣擺了擺手:“早一日漚肥,早一日用上。現如今農家正準備春桑事宜,稻田插秧還需要一段時日,我們需要趁著氣溫回升,早點把肥料弄出來,若趕不上稻田耕作,至少要確保下半年糧食有足夠多的肥料可用。”
駱韶阻攔不住。
顧正臣剛走出門,就遇到了攔路的張希婉,張希婉根本不慣著顧正臣,直接推回了房間,說什麽都不準今日出門。
外麵陰雨連綿,天又寒,顧正臣身上有傷,剛剛用了藥,若不好好休息,很可能會得風寒,到時候兩種情況加一起就麻煩大了。
駱韶聽著房間裏顧正臣的慘叫,強忍著笑:“縣尊好好休息,我帶主簿過去看看。”
顧正臣惹不起女人,又趴了回去。
張希婉讓小荷煮了薑湯,一點點喂給顧正臣:“若你病了,豈不是耽誤更長時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都不知……”
湯匙攪動,熱氣嫋嫋。
朱元璋打了一口粥,對坐著看文書的朱標說:“從周德興的文書裏,你看到了什麽?”
朱標合起文書,看向朱元璋:“父皇,江夏侯奉旨檢閱武昌衛、黃州衛、永州衛、嶽州衛等十五衛,實際軍士數量隻有四萬四千八百九十九人,這與大都督府中奏報的軍士數量為六萬三千七十二軍士相差甚大。”
朱元璋冷笑一聲:“開國才區區七年,竟有人在吃空額了。”
朱標有些不安,詢問:“父皇可知是誰?”
朱元璋品了口羹湯:“除了開國勳貴,誰還能如此膽大妄為,至於具體是誰,還需要詳細盤查。還看到了什麽?”
朱標起身,示意朱元璋坐下:“十五個衛所,戰馬僅有八百匹,騾子四百餘。一個衛的戰馬數量,平攤下隻有五十餘!父皇,咱們的戰馬實在是太緊缺了。”
朱元璋重重點頭。
誰能想到,泱泱大明戰馬數量竟是如此奇缺!
連年征戰,損耗無數啊。
當然,內地衛所戰馬數量嚴重不足,也與朝廷過度抽調有關係,北方邊界總有元廷騎兵鬧事,內地衛所留著戰馬作用也不大,索性大部都抽到北方去了。
即使如此,前線騎兵數量依舊捉襟見肘。
朱元璋歎息:“自從顧正臣提到改良火器以克製騎兵,朕仔細琢磨過,這或許是以步克騎的好辦法,但前提是,顧正臣當真能拿出射程遠,填裝便利,威力更大的火器。”
朱標看著朱元璋,可以深切體會到他的無奈與渴盼。
無奈的是,大明開國七年而敵人為死,依舊時時刻刻,從不同方向包圍著大明。
渴盼的是,顧正臣可以開創出另一條路,徹底改變騎兵克製騎兵的戰法,拿出以步克騎的方法。
“父皇,兒臣相信顧先生!”
朱標肅然道。
朱元璋擱下碗,平和地說:“朕也相信他,今日工部送來消息,顧正臣索要的火藥匠人、冶煉匠人、火器匠人都已調至金陵,其家眷也在調撥途中。相應的物資也在籌備之中。隻是不知道顧正臣能不能說服陶成道……”
鞭刑,這是一種衛所刑罰。
衛所是軍隊機構,不像是縣衙民事機構,有罪按律小竹棍、大木棍伺候,軍士犯了錯,通常沒小竹棍,揮鞭子是常見的事。
顧正臣低估了挨鞭子的疼痛程度,十鞭子下來,嘴角都咬出血來了,若不是張培扶著,估計是站不穩,這他娘的還是趙海樓收了力。
句容衛,五千六百軍士,每一個軍士都看到了顧正臣挨鞭子的過程,對顧正臣的印象出現了第四次變化!
第一次看到顧正臣時,眾人不屑、不服、不甘居多。
顧正臣實在太年輕,年輕沒啥,至少你像沐英一樣,身體強壯,能端起十幾斤長槍揮舞。
可顧正臣怎麽看怎麽就是一個文弱書生,這種胳膊上沒二兩肉的小白臉,也配當鎮撫,發號施令?
可當顧正臣開始講話,怒斥眾人愚蠢沒腦子,說出句容衛的使命時,眾人才開始正視眼前的年輕人。
顯然,顧正臣不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人,他清楚衛所如何運作,如何紮營,如何警訊與戒嚴,他甚至計算過每一段路所需要的時間,他不是一個什麽都不懂卻頤指氣使的文臣,更沒有倚仗自己鎮撫的身份大吼大叫。
可當第二次印象剛剛建立起來,顧正臣就表現出了自己威嚴的一麵,借趙橫等人賭博準備立威。
軍隊中立威不燒火,而是見血。
抓不到問題,找茬也會送幾十殺威棒,以確定自己的絕對權威,告訴所有人不服從自己的下場。找到問題可就不是殺威棒了,殺人都可能。
朱元璋治軍嚴苛,打天下的時候軍隊亂紀,哪怕是將官亂紀,朱元璋說殺就殺,絕不留情麵。比如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就因違背禁酒令,私自釀酒獲利被朱元璋給殺了。
這種殺人立威立規矩的方式自然是一脈相承,加上用時短,見效快,許多將官都喜歡用。
眾人原以為顧正臣會像其他將官一樣,借趙橫等人身體的某些部位來站穩腳跟,可誰成想,顧正臣竟放過了趙橫,轉而選擇了領刑擔保!
領刑擔保也就罷了,不過是將官與軍士參與,可誰能想到,文弱的顧正臣竟也參與其中,硬生生抗了十鞭!
這種威嚴之下的寬仁,這種義氣之下的擔當,這種與全體軍士同刑共命的沉重呼吸,令句容衛上下五千六百軍士極受觸動,一個個感動得濕了雙眼。
在顧正臣之前,從來沒有將官與全體軍士一起領刑之人,甚至於一些將官根本不將軍士當自己人,而是當仆人,呼來喝去。
同擔保,同鞭刑,同呼吸,同命運。
人心大同!
在這一刻,句容衛軍士徹底歸心,打心底認可了顧正臣句容衛最高長官的身份!
張希婉流淚了。
看著趴在床上,後背滿是傷痕的顧正臣滿是心疼,不停咒罵趙海樓個殺千刀的,竟對自己夫君下如此重的手。
“好了,他更慘,因為打了夫君,他自知有愧,多領了十鞭。”
顧正臣勉強笑道。
張希婉擦了擦眼角,接過小荷遞過來的藥膏:“都怪妾身,就不該提句容衛。”
顧正臣想要側身,結果扯到傷處,直吸了口冷氣,對連忙安撫自己的張希婉說:“我是句容衛的鎮撫,你即使不說,我也會去。這群粗漢不好收服,這十鞭子,倒也不虧。”
“官大一級壓死人,他們還敢違抗夫君的命令不成?”
張希婉輕輕塗抹著藥。
顧正臣感覺後背涼涼的,並沒那麽痛,輕鬆地說:“他們不敢公開違背命令,可沒有人心與威望,夫君這個鎮撫很容易被架空,日後發句話,也難免有人陽奉陰違,命令大打折扣。就以守衛營地來說,趙海樓、王良這兩個千戶警告過所有軍士,要服從軍令,衛所值營時禁酒、禁賭,可結果呢?”
“你要知道,句容衛的軍士抽調自金陵各衛,是拚湊而成的新衛所。趙海樓、王良是千戶,他們的話都有人當耳旁風,那夫君即使喊破喉嚨,又能讓他們聽幾分?不用點特殊法子,人心不服,軍令不通,那鳴鶴山豈不是處處漏洞,出了問題,誰都擔不起。”
張希婉明白這個道理,可看著夫君身上的傷痕,一道道淤青,有些地方都黑了,這個法子也太受罪了。
顧正臣沒其他法子,單純的立威,剁手殺人,未必是最好的法子,吃點苦就吃點苦吧,至少目前來看效果不錯。
“姑爺,駱縣丞求見。”
小荷在門口通報。
“讓他進來吧。”
顧正臣答應道。
張希婉皺了皺眉頭,低聲說:“夫君已傷成這樣,就不能多休息休息,他們也是,半點空暇都不給夫君。”
顧正臣起身,在張希婉的幫助下小心穿上裏衣。
駱韶走了進來,行禮道:“見過縣尊與夫人。”
張希婉收起藥膏,對駱韶有些不滿:“早點說完,縣尊需要靜養。”
駱韶連忙答應。
顧正臣看著張希婉走了出去,對駱韶笑道:“拙荊愛護,駱縣丞莫要往心裏去。”
“不敢,縣尊與夫人伉儷情深,令人羨慕。”
駱韶寒暄幾句,便進入正題:“縣尊要製綠肥,依縣尊吩咐,在城北三裏處找到了合適的地方。”
“哦,說說。”
顧正臣打起精神。
駱韶仔細說:“那裏有河流,周圍是一片樹林,在河流與樹林之間有一片狹長地塊,荒草叢生,距離最近的人家尚有一裏遠,且在東北方向,隻要在那裏挖出漚池,定能製出漚肥。”
顧正臣很是滿意。
批量製造漚肥,自然需要較多漚池,這就需要水源,且需要寬闊處,光照條件相對較好,在句容縣城內並不合適。
三裏,不算遠。
“我親自去看看,若是可行,就在旁邊搭建豆油作坊。”
顧正臣穿著外衣。
駱韶連忙阻攔:“縣尊,這還下著雨,不急於一時。”
顧正臣擺了擺手:“早一日漚肥,早一日用上。現如今農家正準備春桑事宜,稻田插秧還需要一段時日,我們需要趁著氣溫回升,早點把肥料弄出來,若趕不上稻田耕作,至少要確保下半年糧食有足夠多的肥料可用。”
駱韶阻攔不住。
顧正臣剛走出門,就遇到了攔路的張希婉,張希婉根本不慣著顧正臣,直接推回了房間,說什麽都不準今日出門。
外麵陰雨連綿,天又寒,顧正臣身上有傷,剛剛用了藥,若不好好休息,很可能會得風寒,到時候兩種情況加一起就麻煩大了。
駱韶聽著房間裏顧正臣的慘叫,強忍著笑:“縣尊好好休息,我帶主簿過去看看。”
顧正臣惹不起女人,又趴了回去。
張希婉讓小荷煮了薑湯,一點點喂給顧正臣:“若你病了,豈不是耽誤更長時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都不知……”
湯匙攪動,熱氣嫋嫋。
朱元璋打了一口粥,對坐著看文書的朱標說:“從周德興的文書裏,你看到了什麽?”
朱標合起文書,看向朱元璋:“父皇,江夏侯奉旨檢閱武昌衛、黃州衛、永州衛、嶽州衛等十五衛,實際軍士數量隻有四萬四千八百九十九人,這與大都督府中奏報的軍士數量為六萬三千七十二軍士相差甚大。”
朱元璋冷笑一聲:“開國才區區七年,竟有人在吃空額了。”
朱標有些不安,詢問:“父皇可知是誰?”
朱元璋品了口羹湯:“除了開國勳貴,誰還能如此膽大妄為,至於具體是誰,還需要詳細盤查。還看到了什麽?”
朱標起身,示意朱元璋坐下:“十五個衛所,戰馬僅有八百匹,騾子四百餘。一個衛的戰馬數量,平攤下隻有五十餘!父皇,咱們的戰馬實在是太緊缺了。”
朱元璋重重點頭。
誰能想到,泱泱大明戰馬數量竟是如此奇缺!
連年征戰,損耗無數啊。
當然,內地衛所戰馬數量嚴重不足,也與朝廷過度抽調有關係,北方邊界總有元廷騎兵鬧事,內地衛所留著戰馬作用也不大,索性大部都抽到北方去了。
即使如此,前線騎兵數量依舊捉襟見肘。
朱元璋歎息:“自從顧正臣提到改良火器以克製騎兵,朕仔細琢磨過,這或許是以步克騎的好辦法,但前提是,顧正臣當真能拿出射程遠,填裝便利,威力更大的火器。”
朱標看著朱元璋,可以深切體會到他的無奈與渴盼。
無奈的是,大明開國七年而敵人為死,依舊時時刻刻,從不同方向包圍著大明。
渴盼的是,顧正臣可以開創出另一條路,徹底改變騎兵克製騎兵的戰法,拿出以步克騎的方法。
“父皇,兒臣相信顧先生!”
朱標肅然道。
朱元璋擱下碗,平和地說:“朕也相信他,今日工部送來消息,顧正臣索要的火藥匠人、冶煉匠人、火器匠人都已調至金陵,其家眷也在調撥途中。相應的物資也在籌備之中。隻是不知道顧正臣能不能說服陶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