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揖禮。
晨風吹至,衣角翩翩。
顧正臣身著祭服,拱手回禮:“願諸位同心,大治句容。”
句容官屬、生員、耆老等起身,齊聲稱然。
四十出頭,一臉正氣的郭旭走了出來,對顧正臣拱手:“顧知縣,在下句容禮生郭旭,時辰已到,還請隨我等詣廟祭拜。”
“還請郭禮生導引。”
顧正臣肅然回道。
郭旭看了看顧正臣,微微點頭,引著顧正臣、僚屬官吏、生員、耆老等進入社稷壇祭祀場所。
句容的社稷壇,遠沒有金陵的壯觀。
隻一正方形的土基,上麵搭建著三層圓形高台,沒有五色土,隻有五色絹布。
高台上沒有覆蓋四色琉璃瓦,隻有青瓦。
從外觀看,叫它青瓦台也錯不了。
社稷壇前麵已陳設好了牲酒等物,整整一頭肥豬。
按照禮儀規定,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太牢指的是牛、羊、豕,三牲齊備。
少牢,相對太牢少了牛。
像是顧正臣這種知縣級別的,隻能用豬了,連用羊的資格都沒……
禮生是祭祀儀式的支持之人,整套祭祀禮儀談不上複雜,卻頗是麻煩。
“行初獻禮!”
郭旭引著顧正臣到了社稷壇之前,喊了一嗓子,一旁的讚禮則高呼“跪”。
顧正臣先跪下。
讚禮高呼:“眾官民皆跪。”
句容官屬、生員、耆老、百姓等紛紛下跪。
“獻爵!”
顧正臣接過跪在左側,執事遞來的爵杯,進獻至神位之前。
禮生郭旭拿出祭祀祝文,扯著嗓子,一臉凝重地讀道:
“維洪武六年八月,有顧正臣奉命來官,務專人事,主典神祭。今者謁神,特與神誓。神率幽冥,陰陽表裏……使我政興務舉,以安黎民。予倘怠政奸貪,陷害僚屬,淩虐下民,神其降殃。謹以牲醴致祭,神其鑒知,尚享!”
顧正臣聽著祝文,大致意思就一句話:
向神明發誓如何如何,做不到就劈我……
“拜!”
“興!”
“亞獻禮……”
“三獻禮……”
“鞠躬……”
“拜……”
“興……”
一套走下來,社稷壇的祭祀總算是結束了。
那啥,縣尊,換個地繼續……
風雲雷雨壇得去,要不然怎麽風調雨順?
山川壇得去,城隍廟這個少不得,孔子你熟悉吧,這個怎麽滴也得磕個頭……
顧正臣跟著這一群人來回跑,該死的,這些修祭壇的也是,就不能弄到附近來,非要間隔幾裏路?
怪不得朱瞻基時期改成了“城隍廟設壇總祀”,這來回跑來跑去,一個上午還沒搞完,等到看完孔夫子,已經是下午了……
饑腸轆轆,眾人疲憊,可誰都不敢說累。
可憐的是那些耆老,本就是老人,還受這一份罪,跟著跑一圈,神仙保佑不保佑不好說,閻王爺倒有可能會關照關照。
沒辦法,禮儀就是禮儀,怠慢不得。
從孔子廟出來,顧正臣上馬車換了公服。
縣丞劉伯欽牽來高頭大馬,扶著顧正臣上馬,眾人這才趕往縣衙。
經過興化坊的牌坊,向北是平政橋,過了橋,行不多遠,便可以看到一堵照牆。照牆北麵是高大的譙樓,兩側修築有對稱式亭子:
東麵旌善亭,負責寫好人好事;
西麵申明亭,負責寫壞人壞事。
兩座亭子,皆有柵欄阻隔,可觀不可入。
再向北,便是句容縣衙的八字衙門。
之所以選擇八字,據說是堯帝的眉毛形似倒著的八字,看起來很嚴厲,建造衙門之時還能凸顯出莊嚴氣氛,效果不錯,一直用了下來。
旁邊的牆上,還張貼著是一些公告,一些殘破的紙張並沒有清理幹淨。
到了知縣大門,顧正臣依舊沒有下馬,而是騎著馬進入了縣衙之內,至前麵的儀門時,才翻身下馬。
“開儀門。”
郭旭喊著,皂吏上前,將儀門緩緩推開。
儀門平日裏不開,隻有在宣讀詔旨、知縣上任、恭迎上賓,或者有重大慶典活動時,才可以打開儀門,以示隆重。
顧正臣作為新上任知縣,自然有資格走這一道門,當然,平時還得走東麵的小門,又叫“人門”或“喜門”,不能走西麵的小門,那是“鬼門”或“絕門”,是給人犯、死囚用的……
經過儀門,又見香案。
禮生郭旭繼續引導,行五拜三叩頭禮,這一次不是拜神仙的碼頭,是拜謝皇帝的,感謝老朱給自己這個官當。
到了此時,顧正臣都快累出內傷了,可折磨人的事還沒結束……
當個官,還真不容易。
顧正臣看著眼前飛簷翹角、高聳威嚴的三楹縣衙大堂,目光落在了“親民堂”牌匾之上,又看向打開的大門。
縣丞劉伯欽引領:“縣尊,還請入內。”
顧正臣微微點頭,踏步進入親民堂。
與此同時,佐二官、首領官、屬官、吏典、皂吏分成兩班,跟在兩側,生員、耆老留在堂外。
顧正臣走至大堂桌案後,整理公服,肅然而坐,此時,衙門內官屬已全部站立兩廂,整齊有序,莊嚴肅穆。
看著一個個陌生的麵孔,顧正臣挺直胸膛,從現在起,自己就是句容的知縣,是句容的一把手,這一片土地之上的百姓與一切,將由自己治理!
官雖微,職卻重!
縣丞劉伯欽走出來,高聲喊道:“行參見禮!”
皂吏齊刷刷走出,行兩拜禮,口呼:“參見縣尊。”
顧正臣微微點頭,一動不動,簡單回應:“諸位辛勞,起身。”
吏典走出,行兩拜禮,口呼:“參見縣尊。”
顧正臣微微點頭,回應:“諸位辛勞,起身。”
隨後是六房屬官走出,行兩拜禮……
顧正臣拱手答禮。
首領官走出,行兩拜禮……
顧正臣起身拱手答禮。
佐二官,縣丞與主簿走出,行兩拜禮……
顧正臣起身,從桌案後走出,拱手答禮。
參見禮結束之後,顧正臣邀請生員、耆老等入大堂,肅然說:“顧某不敏、忝茲重任。尚賴諸位齊心,共竭力為之、以安黎庶……”
到了此時,禮儀部分總算到了尾聲。
嚴苛的部分結束了,就剩下輕鬆的了。
那什麽,祭祀用的幾頭豬呢,切了,一個人領個十斤二十斤的,回去好好搓一頓,還有酒,也分了吧……
眾人這才歡歡喜喜,該撤的撤,該走的走。
縣丞劉伯欽、主簿趙鬥北、典史陳忠三人陪著顧正臣,走過宅門,到了親民堂北麵的知縣宅。
顧誠、孫十八帶著行李送至宅中。
劉伯欽笑著說:“縣尊初來,我等理應選一酒樓,好好款待縣尊,接風洗塵。然朝廷法令森嚴,不許官員奢靡浪費,以耗公資。我等三人合計一番,以自身俸祿,設家宴邀請縣尊,也好表敬重之意,不失禮儀,還望縣尊賞光。”
顧正臣欣然答應:“既然是家宴,自然還是要去的。”
“那就不打擾縣尊休息。”
劉伯欽給趙鬥北、陳忠使了個眼色,三人行禮退出知縣宅。
顧正臣走到桌案旁,伸出手摸了摸,見桌麵潔淨,便對顧誠、孫十八說:“有些東西很幹淨,看一眼就知道,可有些東西,隻靠眼睛是看不出來幹淨與否。”
顧誠見周圍無外人,便低聲問:“老爺說的是縣丞他們?”
顧正臣坐了下來,吩咐孫十八將筆墨紙硯、書籍拿出來:“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麽。倒是你們兩人,我需定下規矩。”
顧誠、孫十八放下手中的東西,垂手而立。
顧正臣認真地說:“金陵的事,一律不得對外講,這是其一。其二,不得收受任何人的錢財、物品,不得瞞著我與任何知縣衙門的人有接觸。其三,不得倚仗我為知縣的身份,為非作歹!”
“老爺,這點放心。”
顧誠、孫十八答應。
顧正臣嚴肅地看著兩人:“其四,知縣宅是私宅之地,任何人來都得通報,無論是誰,都不得擅闖進來,更不可不經我點頭,引他人進到這裏!這些規矩,一條都不得犯!”
“是!”
顧誠、孫十八保證。
顧正臣走到箱子旁,取出裏麵的劍。
這是小沐春的佩劍,別看他人小,練武已是多年,這算是他的心愛之物。
將寶劍掛在床榻旁,留作念想。
傍晚時,趙鬥北親自來請。
顧正臣留顧誠、孫十八在知縣宅繼續收拾房間,孤身赴家宴。
按照大明衙署規製,縣衙內官吏,一律居住在縣衙之內,知縣有知縣宅,縣丞有縣丞宅,另外建造有主簿宅、典史宅、吏舍。
句容縣衙的知縣宅居正北,縣丞宅居於知縣宅以東,隔不多遠,一堵牆,過了月亮門走不多遠就到了。
劉伯欽、陳忠早已站在門口,見顧正臣來了,上前行禮,邀請入內上座。
酒席,倒算豐盛。
有魚有肉,香氣撲鼻。
這是家宴,朝廷的四菜一湯規定自然不適用。
一番寒暄之後,趙鬥北端出兩壺酒,放在桌上,對顧正臣笑著說:“這裏有兩壺酒。一壺清酒,一壺濁酒,不知縣尊喜清酒還是濁酒,小子這就給大人滿上?”
顧正臣微微凝眸。
這酒不好喝啊……
晨風吹至,衣角翩翩。
顧正臣身著祭服,拱手回禮:“願諸位同心,大治句容。”
句容官屬、生員、耆老等起身,齊聲稱然。
四十出頭,一臉正氣的郭旭走了出來,對顧正臣拱手:“顧知縣,在下句容禮生郭旭,時辰已到,還請隨我等詣廟祭拜。”
“還請郭禮生導引。”
顧正臣肅然回道。
郭旭看了看顧正臣,微微點頭,引著顧正臣、僚屬官吏、生員、耆老等進入社稷壇祭祀場所。
句容的社稷壇,遠沒有金陵的壯觀。
隻一正方形的土基,上麵搭建著三層圓形高台,沒有五色土,隻有五色絹布。
高台上沒有覆蓋四色琉璃瓦,隻有青瓦。
從外觀看,叫它青瓦台也錯不了。
社稷壇前麵已陳設好了牲酒等物,整整一頭肥豬。
按照禮儀規定,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太牢指的是牛、羊、豕,三牲齊備。
少牢,相對太牢少了牛。
像是顧正臣這種知縣級別的,隻能用豬了,連用羊的資格都沒……
禮生是祭祀儀式的支持之人,整套祭祀禮儀談不上複雜,卻頗是麻煩。
“行初獻禮!”
郭旭引著顧正臣到了社稷壇之前,喊了一嗓子,一旁的讚禮則高呼“跪”。
顧正臣先跪下。
讚禮高呼:“眾官民皆跪。”
句容官屬、生員、耆老、百姓等紛紛下跪。
“獻爵!”
顧正臣接過跪在左側,執事遞來的爵杯,進獻至神位之前。
禮生郭旭拿出祭祀祝文,扯著嗓子,一臉凝重地讀道:
“維洪武六年八月,有顧正臣奉命來官,務專人事,主典神祭。今者謁神,特與神誓。神率幽冥,陰陽表裏……使我政興務舉,以安黎民。予倘怠政奸貪,陷害僚屬,淩虐下民,神其降殃。謹以牲醴致祭,神其鑒知,尚享!”
顧正臣聽著祝文,大致意思就一句話:
向神明發誓如何如何,做不到就劈我……
“拜!”
“興!”
“亞獻禮……”
“三獻禮……”
“鞠躬……”
“拜……”
“興……”
一套走下來,社稷壇的祭祀總算是結束了。
那啥,縣尊,換個地繼續……
風雲雷雨壇得去,要不然怎麽風調雨順?
山川壇得去,城隍廟這個少不得,孔子你熟悉吧,這個怎麽滴也得磕個頭……
顧正臣跟著這一群人來回跑,該死的,這些修祭壇的也是,就不能弄到附近來,非要間隔幾裏路?
怪不得朱瞻基時期改成了“城隍廟設壇總祀”,這來回跑來跑去,一個上午還沒搞完,等到看完孔夫子,已經是下午了……
饑腸轆轆,眾人疲憊,可誰都不敢說累。
可憐的是那些耆老,本就是老人,還受這一份罪,跟著跑一圈,神仙保佑不保佑不好說,閻王爺倒有可能會關照關照。
沒辦法,禮儀就是禮儀,怠慢不得。
從孔子廟出來,顧正臣上馬車換了公服。
縣丞劉伯欽牽來高頭大馬,扶著顧正臣上馬,眾人這才趕往縣衙。
經過興化坊的牌坊,向北是平政橋,過了橋,行不多遠,便可以看到一堵照牆。照牆北麵是高大的譙樓,兩側修築有對稱式亭子:
東麵旌善亭,負責寫好人好事;
西麵申明亭,負責寫壞人壞事。
兩座亭子,皆有柵欄阻隔,可觀不可入。
再向北,便是句容縣衙的八字衙門。
之所以選擇八字,據說是堯帝的眉毛形似倒著的八字,看起來很嚴厲,建造衙門之時還能凸顯出莊嚴氣氛,效果不錯,一直用了下來。
旁邊的牆上,還張貼著是一些公告,一些殘破的紙張並沒有清理幹淨。
到了知縣大門,顧正臣依舊沒有下馬,而是騎著馬進入了縣衙之內,至前麵的儀門時,才翻身下馬。
“開儀門。”
郭旭喊著,皂吏上前,將儀門緩緩推開。
儀門平日裏不開,隻有在宣讀詔旨、知縣上任、恭迎上賓,或者有重大慶典活動時,才可以打開儀門,以示隆重。
顧正臣作為新上任知縣,自然有資格走這一道門,當然,平時還得走東麵的小門,又叫“人門”或“喜門”,不能走西麵的小門,那是“鬼門”或“絕門”,是給人犯、死囚用的……
經過儀門,又見香案。
禮生郭旭繼續引導,行五拜三叩頭禮,這一次不是拜神仙的碼頭,是拜謝皇帝的,感謝老朱給自己這個官當。
到了此時,顧正臣都快累出內傷了,可折磨人的事還沒結束……
當個官,還真不容易。
顧正臣看著眼前飛簷翹角、高聳威嚴的三楹縣衙大堂,目光落在了“親民堂”牌匾之上,又看向打開的大門。
縣丞劉伯欽引領:“縣尊,還請入內。”
顧正臣微微點頭,踏步進入親民堂。
與此同時,佐二官、首領官、屬官、吏典、皂吏分成兩班,跟在兩側,生員、耆老留在堂外。
顧正臣走至大堂桌案後,整理公服,肅然而坐,此時,衙門內官屬已全部站立兩廂,整齊有序,莊嚴肅穆。
看著一個個陌生的麵孔,顧正臣挺直胸膛,從現在起,自己就是句容的知縣,是句容的一把手,這一片土地之上的百姓與一切,將由自己治理!
官雖微,職卻重!
縣丞劉伯欽走出來,高聲喊道:“行參見禮!”
皂吏齊刷刷走出,行兩拜禮,口呼:“參見縣尊。”
顧正臣微微點頭,一動不動,簡單回應:“諸位辛勞,起身。”
吏典走出,行兩拜禮,口呼:“參見縣尊。”
顧正臣微微點頭,回應:“諸位辛勞,起身。”
隨後是六房屬官走出,行兩拜禮……
顧正臣拱手答禮。
首領官走出,行兩拜禮……
顧正臣起身拱手答禮。
佐二官,縣丞與主簿走出,行兩拜禮……
顧正臣起身,從桌案後走出,拱手答禮。
參見禮結束之後,顧正臣邀請生員、耆老等入大堂,肅然說:“顧某不敏、忝茲重任。尚賴諸位齊心,共竭力為之、以安黎庶……”
到了此時,禮儀部分總算到了尾聲。
嚴苛的部分結束了,就剩下輕鬆的了。
那什麽,祭祀用的幾頭豬呢,切了,一個人領個十斤二十斤的,回去好好搓一頓,還有酒,也分了吧……
眾人這才歡歡喜喜,該撤的撤,該走的走。
縣丞劉伯欽、主簿趙鬥北、典史陳忠三人陪著顧正臣,走過宅門,到了親民堂北麵的知縣宅。
顧誠、孫十八帶著行李送至宅中。
劉伯欽笑著說:“縣尊初來,我等理應選一酒樓,好好款待縣尊,接風洗塵。然朝廷法令森嚴,不許官員奢靡浪費,以耗公資。我等三人合計一番,以自身俸祿,設家宴邀請縣尊,也好表敬重之意,不失禮儀,還望縣尊賞光。”
顧正臣欣然答應:“既然是家宴,自然還是要去的。”
“那就不打擾縣尊休息。”
劉伯欽給趙鬥北、陳忠使了個眼色,三人行禮退出知縣宅。
顧正臣走到桌案旁,伸出手摸了摸,見桌麵潔淨,便對顧誠、孫十八說:“有些東西很幹淨,看一眼就知道,可有些東西,隻靠眼睛是看不出來幹淨與否。”
顧誠見周圍無外人,便低聲問:“老爺說的是縣丞他們?”
顧正臣坐了下來,吩咐孫十八將筆墨紙硯、書籍拿出來:“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麽。倒是你們兩人,我需定下規矩。”
顧誠、孫十八放下手中的東西,垂手而立。
顧正臣認真地說:“金陵的事,一律不得對外講,這是其一。其二,不得收受任何人的錢財、物品,不得瞞著我與任何知縣衙門的人有接觸。其三,不得倚仗我為知縣的身份,為非作歹!”
“老爺,這點放心。”
顧誠、孫十八答應。
顧正臣嚴肅地看著兩人:“其四,知縣宅是私宅之地,任何人來都得通報,無論是誰,都不得擅闖進來,更不可不經我點頭,引他人進到這裏!這些規矩,一條都不得犯!”
“是!”
顧誠、孫十八保證。
顧正臣走到箱子旁,取出裏麵的劍。
這是小沐春的佩劍,別看他人小,練武已是多年,這算是他的心愛之物。
將寶劍掛在床榻旁,留作念想。
傍晚時,趙鬥北親自來請。
顧正臣留顧誠、孫十八在知縣宅繼續收拾房間,孤身赴家宴。
按照大明衙署規製,縣衙內官吏,一律居住在縣衙之內,知縣有知縣宅,縣丞有縣丞宅,另外建造有主簿宅、典史宅、吏舍。
句容縣衙的知縣宅居正北,縣丞宅居於知縣宅以東,隔不多遠,一堵牆,過了月亮門走不多遠就到了。
劉伯欽、陳忠早已站在門口,見顧正臣來了,上前行禮,邀請入內上座。
酒席,倒算豐盛。
有魚有肉,香氣撲鼻。
這是家宴,朝廷的四菜一湯規定自然不適用。
一番寒暄之後,趙鬥北端出兩壺酒,放在桌上,對顧正臣笑著說:“這裏有兩壺酒。一壺清酒,一壺濁酒,不知縣尊喜清酒還是濁酒,小子這就給大人滿上?”
顧正臣微微凝眸。
這酒不好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