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愈並不是真正要抱怨,隻是想看看朝廷對顧正臣的態度。


    畢竟削爵是大事,自己也沒回金陵,隻靠著傳聞消息、家中書信,還拿不準皇帝的意思。


    不過看朱標談笑風生,顯然顧正臣削爵不是什麽大事,說不定找個機會就給複爵了……


    朱標想與鄧愈敘說不少事,可一幹官員還在這候著。


    吳印、方克勤等人上前寒暄,朱標一一應對,當聽聞徐煜是山東鹽運使時,朱標收斂了笑意,嚴肅地說:“灶戶不是驅口,他們是大明的子民。但有苛責、虐待、欺辱、殘殺灶戶的官吏,大明律容不下!”


    徐煜不禁打了個寒戰,趕忙說:“在過去五個多月中,臣已帶人清查了山東一十九個鹽場,處置官員三十六人,吏員七十二人。臣敢說,此時山東鹽場,若有一個灶戶被苛責欺淩,臣願交出腦袋!”


    自從顧正臣留下書信走了,自己可就忙開了,那是沒日沒夜的忙啊,甚至為了徹查清楚,強行將一幹鹽場的官員“囚禁”在利津,讓他們不能離開,連過年也沒放走。


    不徹查不知道,一徹查,亡魂大冒!


    高家港鹽場的那點事,幾乎已經成了常態,雖說有些鹽場沒高家港鹽場問題那麽大,可也有灶戶、灶丁因為生計困難死去或逃走。


    虧了自己是鹽運使,竟對底下的情況,一無所知!


    幾次下來察看,全被人牽著鼻子走,一套接一套的表演騙了過去!


    朱標神情冷峻:“徐煜,你不要以為表個態,孤便信了,不會差人去查。鹽場問題如此之多,如此之大,若不是看在你竭力清查,用心做事的份上,你這腦袋,也該搬家了。”


    徐煜冷汗直冒,拱手道:“臣有失察之罪!”


    朱標沉聲道:“容你再留任半年,若是年終考核不過,這一筆筆賬,會與你清算。若是過了,你還能繼續坐在這個位置上。”


    徐煜謝恩。


    心中苦,可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能盡心盡力做事了。


    進入任城知府衙門,朱標與眾官員一番寒暄,簡單吃了個飯之後,便與鄧愈換了便服,走在城中。


    朱標看著任城百姓生活平靜,沒有亂象,輕鬆地說:“來之前特意去了一趟桑溝灣,海帶已經養殖出來了,說是五六月份收獲。到時候,衛國公需要的話,孤差人送府上幾百斤如何?”


    鄧愈有些詫異:“這筆生意?”


    朱標含笑:“你也知道,太子側妃顧氏喜歡做生意,海帶這買賣,原本是交給胡家打理,現在轉到了東宮。”


    鄧愈皺了皺眉頭,低聲問:“這個買賣,衛國公府要不要也參一腳?”


    朱標瞪眼。


    我一個東宮都窮成啥樣了,你又不是不知道老爹多節儉,不舍得給孔希學修房子,又何曾舍得給自己多少零花錢……


    若不是顧青青,東宮估計還窮酸著過日子呢。


    好不容易有個賺錢的門道,你還想插一腳?


    朱標甩袖在身後:“這事,隻要顧先生點頭,那就沒問題。”


    鄧愈無語。


    買賣都落東宮手裏了,顧正臣點頭有個鬼用啊……


    走至街邊茶坊。


    朱標坐了下來,對鄧愈道:“按理說,是應該調衛國公回京了。隻不過有件事,還需要你來做。”


    鄧愈嘴角浮現出一抹苦澀:“如此說來,還是需要留在山東一段時日。”


    朱標微微點頭,認真地說:“這次不是練兵,而是選兵,為水師選兵。”


    鄧愈很是驚訝:“為水師選兵,水師的人手不少了吧,還為他們選兵?”


    朱標品茶了下茶水,感覺味道並不怎麽樣,皺了下眉頭,隨後說道:“你是五軍都督府的將官,那你來說說,水師上下有多少人?”


    鄧愈張口就來:“不下十萬,顧正臣下南洋時,輕易便能調動三萬,說明水師兵力充足。”


    朱標嗬嗬一笑:“充足?東南水師三萬,那具體說說,主力是哪個水師?”


    鄧愈脫口而出:“自然是句容衛、泉州衛,還有部分京軍,江陰衛……”


    朱標深深看著鄧愈。


    鄧愈也感覺到了不對勁,句容衛、泉州衛,他們一開始可不是水師,京軍更不能算水師,江陰衛算,但它最初的職責是協防長江水道,輕易不出海。


    朱標歎了口氣:“說咱們大明沒有水軍,並不合適。前些年,父皇設了水軍二十四衛,每衛船五十艘,後來在臨濠設了長淮衛,並令長淮衛統領水軍。可站在輿圖上看,這些水軍,不是沿河便是沿江,當然,也有沿海而設的。”


    “但無論是靖海侯吳禎前些年征討倭寇、海賊,還是顧先生出征南洋、日本國,擔當主力的,從來不是水軍,而是沿海衛所裏抽調出來的精銳。說到底,朝廷還沒有一支專門的水軍或水師。”


    別看顧正臣出海兵力頗多,可一旦不打仗了,船上的軍士需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原本隸屬京軍的,需要返回京軍,原本屬於江陰衛的,那也得回家,隻要沒旨意,沒任務,句容衛、泉州衛的一些人也得換衣裳,重新成為神機軍……


    沒有單獨的水師營地,沒有獨立的水師,大明當下的水師,其實就是一個衛加一個衛拚湊出來的,加上這些衛設置的位置頗為重要,不能長期抽調,也不能抽調太多。


    在沒有開海之前,這種問題並不算明顯,畢竟出海時間短,忙完就收工了。


    可隨著開海,尤其是南洋成為了重點,而顧正臣還需要繼續進行大遠航,再靠衛所拚湊水師的方式,問題可就大多了。


    單單說征召這一項吧,去年準備東征,朝廷征水師一萬,等這一萬人從各地衛所趕過來,顧正臣已經打完第一次太宰府戰鬥,跑到遠處割海帶了。


    若是有一個完整建製的水師,那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


    拋開衛所,拋開抽調兵力拚湊模式,打造一個真正的水師,設置幾個水師大營,集中安置水師將士及其家眷,已經成了一件必須要做的事。


    朱標繼續說道:“父皇已經下定決心,打造幾個專門的水師,負責海事。所以,當下的水師會逐漸固定下來,但這不夠,還需要一批精銳的水師將士。”


    “這批人將會在山東、兩浙、福建、廣州、北平等地選,你來負責山東,時間隻有三個月,選兵五千至八千。這些人,將會成為大明水師的班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寒門輔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梅驚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梅驚雪並收藏大明:寒門輔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