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都司的文書寫得很詳細,當然,更多的內容更像是轉述。
因為顧正臣正在“禁足”,不可能從遼東轉來公文,有些話需要馬雲、葉旺代為呈報。
朱元璋再次審視文書,總結道:“高麗王京不堪一擊,是一步錯,步步錯的結果。在朕看來,遼東都司陳兵鴨綠江時,高麗王除了增兵義州、西京外,還需要速度調兵協防王京,而不是一再抽調兵力,致王京過於空虛,頭重腳輕,不出問題才怪。”
徐達讚同。
空虛的王京是顧正臣一擊得手的關鍵。
李文忠開口:“王京空虛是一個原因,沒有大的縱深也是個致命處,從這一點來看,若哪一日要攻取高麗,水師可為尖刀,直刺其要害!”
鄧愈見朱元璋攤開了高麗輿圖,上前手指量了下,笑道:“高麗王京距離大海並不算遠,最多不會超出六十裏,步卒急行,不到半日便可威脅王京,若是帶上騎兵,半個時辰便可直抵王京門外。”
徐達掃了掃輿圖,微微搖頭:“沒有縱深,兵力空虛,都不足以讓顧正臣如此順利,陛下,臣以為高麗王京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便已淪陷,最主要的還是沒有憂患。正因沒有憂患,才疏於防備,正因沒有憂患,才沒有及時抽調地方軍隊協防王京。”
朱元璋深以為然,正色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話說得沒錯。以前時,顧小子提出過金陵攻防演訓,並提出每年都應該進行軍演,還說每個邊鎮、重城皆應如此,朕不以為然,可現在看來,軍演這種事,確實需要。”
徐達、李文忠等人低頭不敢說話。
這也就是顧正臣敢提這樣的話,換個人說,估計腦袋都被拉去踢了。
金陵是國都,你軍演攻國都?
這是什麽用意?
想造反不成?
還有其他重城,你演訓攻哪個城,都給人一種不懷好意的感覺。
正因為如此,大明也好,其他朝代也好,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攻防演練的,軍中比試,最多是兩支隊伍打一打,比一比誰厲害,不存在“攻城略地”般演訓,更不可能當真拿城牆讓你攀爬……
但高麗王京輕而易舉就被顧正臣給殺了進去,最令人無語的是,人家是自己打開的城門,連個警惕心思都沒有,甚至還一度認為對方是自己人。
這要不得,大明必須吸取教訓,尤其是日後抽調京師出征,說什麽也得同時調動一批人手入京協防,不能讓京師陷入過於空虛的地步。
徐達等人對文書分析良久,鄧愈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遼東的文書都送來了,顧正臣為何還沒回來,他去了何處?”
李文忠、徐達也好奇。
畢竟顧正臣給遼東送了兩船的銀子就跑路了,按時間與路程來算,怎麽說也應該是顧正臣先回來,後有遼東文書。可現在,遼東公文到了,顧正臣還杳無音信,這就不太正常了。
朱元璋低頭看著輿圖,平靜地說:“這小子說過,如果高麗之行順利,那他將帶人繼續航行。”
“繼續航行?”
徐達疑惑,這打劫完了該回家分贓了,還航行去哪裏?
朱元璋沒有解釋,隻是說道:“泉州港出了問題,命顧正臣前往泉州港吧。”
徐達笑了。
皇帝這是開始收場了。
畢竟高麗的人不全都是傻子,顧正臣的行動再完美,也無法掩蓋其戰力強大、船隻巨大的事實。高麗必然懷疑到大明身上,加上顧正臣沒蒙麵,也沒遮一隻眼,早晚會被人認出來。
認出來不打緊,隻要顧正臣有不在場證明……
讓顧正臣一直待在句容衛,後續許多事沒辦法說得清,索性讓他去泉州港,等下次回來時,誰指證也沒辦法,畢竟論人證的數量,顧正臣不會輸。
待徐達等人離開後,朱元璋看向張煥:“拿出來吧。”
張煥上前,將一封信呈上。
朱元璋擺了擺手,張煥離開。
打開信,簡短的字映入眼簾:
三個月餘。
朱元璋反複看了看,咬牙切齒:“你丫的就不知道多寫幾個字,連朕的兒子如何了也不交代下!等你回來,非要再揍你一頓不可!”
字很少,別人看了也看不懂,但朱元璋明白,這是顧正臣給自己的操作時間。
寶鈔貶值趨勢增加,金銀開始緊俏。
這意味著,大明第一次寶鈔危機出現,若不妥善應對,寶鈔很可能會成為廢紙!而應對寶鈔危機,最好的辦法,那就是充足的金銀作後盾。
朱元璋雖然不明白顧正臣講述的升值、貶值規律,但顧正臣留下了一個小本本,裏麵介紹了如何騰挪應對。
似乎,還大有賺頭……
朱元璋可不管打劫了誰,隻要朝廷有錢,那就是好事。
用顧正臣確實順手,不僅給遼東送去了一大筆銀子,為朝廷節省了一大筆支出,還影響了整個東北局勢!
現在,高麗該跪了吧?
隻要高麗臣服大明,那大明與高麗之間的邊境貿易就可以開展,讓遼東都司給高麗送去五十萬兩銀子也不是不可以,隻要他們能給大明送來一兩萬馬匹……
現如今,徐達、李文忠等人摩拳擦掌,一直在等待朝廷可以再次征討元廷!
製約大明手腳的是戰馬。
隻要高麗送來足夠多的戰馬,那大明就不需要蟄伏多年,而是可以將徹底解決元廷的時間,大幅提前!
要高麗戰馬,為何不占領高麗?
嗬。
高麗雖然看似疲弱,看似隨時可以被大明覆滅,但要全麵占領高麗,控製高麗,沒有二三十萬兵,沒有三年時間,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就如同現在的西域,打服了又會反叛,要麽再次派兵接著打,要麽派兵築城設衛。在納哈出還活著,遼東有著一個大威脅的情況下,大明無法抽出足夠的人手去經略高麗。
朱元璋也想要高麗,畢竟,高麗嚴格來說是元廷的征東行省。
既然是元廷的地盤,那自然應該交給大明。
大明繼承了元朝的“天命”,也應該繼承元廷的所有地盤,很合理……
因為顧正臣正在“禁足”,不可能從遼東轉來公文,有些話需要馬雲、葉旺代為呈報。
朱元璋再次審視文書,總結道:“高麗王京不堪一擊,是一步錯,步步錯的結果。在朕看來,遼東都司陳兵鴨綠江時,高麗王除了增兵義州、西京外,還需要速度調兵協防王京,而不是一再抽調兵力,致王京過於空虛,頭重腳輕,不出問題才怪。”
徐達讚同。
空虛的王京是顧正臣一擊得手的關鍵。
李文忠開口:“王京空虛是一個原因,沒有大的縱深也是個致命處,從這一點來看,若哪一日要攻取高麗,水師可為尖刀,直刺其要害!”
鄧愈見朱元璋攤開了高麗輿圖,上前手指量了下,笑道:“高麗王京距離大海並不算遠,最多不會超出六十裏,步卒急行,不到半日便可威脅王京,若是帶上騎兵,半個時辰便可直抵王京門外。”
徐達掃了掃輿圖,微微搖頭:“沒有縱深,兵力空虛,都不足以讓顧正臣如此順利,陛下,臣以為高麗王京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便已淪陷,最主要的還是沒有憂患。正因沒有憂患,才疏於防備,正因沒有憂患,才沒有及時抽調地方軍隊協防王京。”
朱元璋深以為然,正色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話說得沒錯。以前時,顧小子提出過金陵攻防演訓,並提出每年都應該進行軍演,還說每個邊鎮、重城皆應如此,朕不以為然,可現在看來,軍演這種事,確實需要。”
徐達、李文忠等人低頭不敢說話。
這也就是顧正臣敢提這樣的話,換個人說,估計腦袋都被拉去踢了。
金陵是國都,你軍演攻國都?
這是什麽用意?
想造反不成?
還有其他重城,你演訓攻哪個城,都給人一種不懷好意的感覺。
正因為如此,大明也好,其他朝代也好,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攻防演練的,軍中比試,最多是兩支隊伍打一打,比一比誰厲害,不存在“攻城略地”般演訓,更不可能當真拿城牆讓你攀爬……
但高麗王京輕而易舉就被顧正臣給殺了進去,最令人無語的是,人家是自己打開的城門,連個警惕心思都沒有,甚至還一度認為對方是自己人。
這要不得,大明必須吸取教訓,尤其是日後抽調京師出征,說什麽也得同時調動一批人手入京協防,不能讓京師陷入過於空虛的地步。
徐達等人對文書分析良久,鄧愈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遼東的文書都送來了,顧正臣為何還沒回來,他去了何處?”
李文忠、徐達也好奇。
畢竟顧正臣給遼東送了兩船的銀子就跑路了,按時間與路程來算,怎麽說也應該是顧正臣先回來,後有遼東文書。可現在,遼東公文到了,顧正臣還杳無音信,這就不太正常了。
朱元璋低頭看著輿圖,平靜地說:“這小子說過,如果高麗之行順利,那他將帶人繼續航行。”
“繼續航行?”
徐達疑惑,這打劫完了該回家分贓了,還航行去哪裏?
朱元璋沒有解釋,隻是說道:“泉州港出了問題,命顧正臣前往泉州港吧。”
徐達笑了。
皇帝這是開始收場了。
畢竟高麗的人不全都是傻子,顧正臣的行動再完美,也無法掩蓋其戰力強大、船隻巨大的事實。高麗必然懷疑到大明身上,加上顧正臣沒蒙麵,也沒遮一隻眼,早晚會被人認出來。
認出來不打緊,隻要顧正臣有不在場證明……
讓顧正臣一直待在句容衛,後續許多事沒辦法說得清,索性讓他去泉州港,等下次回來時,誰指證也沒辦法,畢竟論人證的數量,顧正臣不會輸。
待徐達等人離開後,朱元璋看向張煥:“拿出來吧。”
張煥上前,將一封信呈上。
朱元璋擺了擺手,張煥離開。
打開信,簡短的字映入眼簾:
三個月餘。
朱元璋反複看了看,咬牙切齒:“你丫的就不知道多寫幾個字,連朕的兒子如何了也不交代下!等你回來,非要再揍你一頓不可!”
字很少,別人看了也看不懂,但朱元璋明白,這是顧正臣給自己的操作時間。
寶鈔貶值趨勢增加,金銀開始緊俏。
這意味著,大明第一次寶鈔危機出現,若不妥善應對,寶鈔很可能會成為廢紙!而應對寶鈔危機,最好的辦法,那就是充足的金銀作後盾。
朱元璋雖然不明白顧正臣講述的升值、貶值規律,但顧正臣留下了一個小本本,裏麵介紹了如何騰挪應對。
似乎,還大有賺頭……
朱元璋可不管打劫了誰,隻要朝廷有錢,那就是好事。
用顧正臣確實順手,不僅給遼東送去了一大筆銀子,為朝廷節省了一大筆支出,還影響了整個東北局勢!
現在,高麗該跪了吧?
隻要高麗臣服大明,那大明與高麗之間的邊境貿易就可以開展,讓遼東都司給高麗送去五十萬兩銀子也不是不可以,隻要他們能給大明送來一兩萬馬匹……
現如今,徐達、李文忠等人摩拳擦掌,一直在等待朝廷可以再次征討元廷!
製約大明手腳的是戰馬。
隻要高麗送來足夠多的戰馬,那大明就不需要蟄伏多年,而是可以將徹底解決元廷的時間,大幅提前!
要高麗戰馬,為何不占領高麗?
嗬。
高麗雖然看似疲弱,看似隨時可以被大明覆滅,但要全麵占領高麗,控製高麗,沒有二三十萬兵,沒有三年時間,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就如同現在的西域,打服了又會反叛,要麽再次派兵接著打,要麽派兵築城設衛。在納哈出還活著,遼東有著一個大威脅的情況下,大明無法抽出足夠的人手去經略高麗。
朱元璋也想要高麗,畢竟,高麗嚴格來說是元廷的征東行省。
既然是元廷的地盤,那自然應該交給大明。
大明繼承了元朝的“天命”,也應該繼承元廷的所有地盤,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