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任並不善戰,也沒有膽量直接帶兵衝鋒陷陣,直麵大明軍隊,被崔瑩如此一說,頓時語塞。
林堅味看不慣崔瑩的強勢,沉聲道:“我高麗也不是隻有你能帶兵打仗,李成桂、楊伯淵、邊安烈等也是能征善戰之輩!府院君莫要以為沒了你,高麗便會岌岌可危!”
崔瑩冷哼道:“那你問問他們,麵對大明十萬軍,要用多少兵力抵禦?”
李成桂歎了一口氣,走出來勸道:“明軍來勢洶洶,若不能將其抵達在邊關,極有可能威脅到王京。由此,不僅需要加派大軍前往義州等地,還需要向西京(平壤)、安州、定州等增援,如此一來,至少需要五至七萬兵。”
林堅味聽聞,不甘心地退了回去。
李成桂可是現如今朝堂之上炙手可熱之人,兩年前,他在智異山殲滅倭寇,名聲大震,之後又在西海道(黃海道)一帶大破倭寇,封爵為完山府院君,在高麗諸臣序列裏,他排第九!
這是個不能忽視也不好得罪的官員。
李仁任看了看崔瑩,歎道:“看來終究還是需要調派大軍,總需要禦敵於外,不能擾了王京百姓與國王。”
辛禑見李仁任鬆了口,便也明白過來,吩咐道:“既是如此,那就由崔瑩帶四萬軍前往邊關坐鎮,李成桂坐鎮西京以保萬無一失,由左侍中來負責王京安防,看時機,調各地守軍前來協防。”
“臣等領命。”
李仁任、崔瑩、李成桂等行禮。
辛禑安排妥當之後便離開了,李仁任回至辦理公務處,林堅味湊上前,低聲道:“如此一來,兵權就要落到崔瑩、李成桂手中,我們豈不是處處受製?”
李仁任苦澀不已:“那也沒有辦法,你我不善征戰,隻能用這些人,否則明軍殺到王京,你我安有活路?”
林堅味咬牙,很是不甘心:“其實崔瑩等人也清楚,對付大明根本用不著如此多兵馬,隻要明軍敢跨過鴨綠江,那他們就是死路一條!畢竟我們在遼東不是沒什麽布置與後手,不說納哈出會不會見機行事,就說建州女真一旦亂起來,集結起來毀去明軍糧草,他們想繼續作戰都難!”
李仁任點了點頭:“這其實也是一個機會,如果崔瑩打敗了明軍,日後找個罪名將其除掉就是了,有我壓著,他起不來,日後終歸是你來坐鎮門下。”
林堅味有些擔憂:“可如此一來,崔瑩的名望一下子就會上來……”
李仁任哈哈一笑:“名望高了,未必一定是好事,要知道功高震主啊。再說了,朝堂爭鬥誰會在意功勞,該殺時,還不是大王一句話,莫要將這些事看得太重。雖說帶兵打仗的是崔瑩、李成桂等人,可你可以做好糧草供應之事,日後戰爭贏了,有你的一份功勞,輸了,也與你無關……”
林堅味眼神一亮,敬佩地看著李仁任,這倒是一個絕妙的主意。
畢竟糧草是打贏戰爭的重要保障,沒有糧草,兵馬如何作戰,贏了戰場,自己那也是僅次於崔瑩、李成桂的功臣,若是崔瑩、李成桂打了敗仗,大王惱怒追罪下去,也查不到自己身上,仗打得好不好與我一個送糧的有啥關係,是你們當將官的不行……
高麗王國就這樣,簡簡單單通過一次廷議,安排了戰爭的準備。
因為軍情緊急,加上向北等地重鎮有一批糧草,崔瑩、李成桂等人並沒有準備太久,隻用了五日,便調動了四萬餘兵馬北上。
沿途休整時,崔瑩、李成桂商議對策。
李成桂問出了自己心頭的疑惑:“明軍如此反常,全麵來攻,不顧後方,怎麽看都不合乎常理,這背後是否有詐?”
崔瑩歎道:“一封封文書你也都看了,遼東都司確實調動了所有主力前來,顯然是想傾力作戰,絕不是小打小鬧,隻是令人震驚,大明在這一兩年來竟然在遼東集結了如此多的兵力,若任由其如此,納哈出一旦被趕走,高麗前路堪憂啊。”
李成桂想了想,言道:“若這次擋得住明軍,日後納哈出縱是被打敗,鴨綠江以北全部被大明占據,我們也可無憂。”
崔瑩點了點頭。
是這個道理,明軍一旦吃了敗仗,日後便會更為謹慎,選擇外交而不是選擇戰爭來解決兩國問題。
李成桂皺著眉頭,對崔瑩道:“使臣的話,我總感覺哪裏不對勁。”
崔瑩想起不久之前見到的使臣隨從之人,他們連周誼、廉廷秀等人的屍體都沒有帶回來,這些人哭嚎著訴說了在大明的悲慘經曆,著實讓人膽寒。
尤其是,大明的定遠侯顧正臣竟然當街殺了高麗使臣,這簡直是無法無天!
崔瑩想了想,沉聲道:“周誼、廉廷秀等人的死,全都應該記在顧正臣的頭上,如此惡劣的行徑,大明皇帝竟隻是削去了顧正臣的爵位!”
李成桂盯著崔瑩:“問題就在這裏,顧正臣與那潘習算不上什麽生死之交,為何會為潘習等人出頭,公然殺了我高麗使臣,聽說此人是個極聰明的人,既然如此,又為何做出如此愚蠢之事?難道他不清楚,使臣被殺,皇帝必然震怒?換言之,即便是李仁任,他也不敢公開殺了大明使臣吧?”
崔瑩也想不通。
殺使臣,這種事偷偷摸摸幹一次也沒啥,畢竟都有意外。可公開了殺使臣,這可就是罪行了。
顧正臣這號人物,即便在高麗也有所聽聞,畢竟是打敗了納哈出,一戰封侯的人物。
“會不會是年少輕狂,做事不顧後果,聽聞此人尚不到三十?”
崔瑩問道。
李成桂微微偏了偏頭:“此人不是將官出身,而是文官出身,他在海州城中時,穩坐如山,怎麽可能做出如此輕率放肆之舉?這背後,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異樣。”
崔瑩嗬嗬一笑:“那又如何,再怎麽說,顧正臣此時也不足為慮了,一個沒了爵位之人,縱大明皇帝如何寵信,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重用此人。”
李成桂沉默了。
崔瑩說的是有道理的,被削了爵位,可不是那麽容易拿回來,除非有新的戰功。可據說顧正臣被禁足在了句容衛裏,估計一兩年內是沒機會複出了……
但李成桂相信,如此驚才絕豔的人物是不可能一直被禁足,更不可能消沉下去,未來幾年或十幾年裏,自己一定還可以聽到此人的大名!
林堅味看不慣崔瑩的強勢,沉聲道:“我高麗也不是隻有你能帶兵打仗,李成桂、楊伯淵、邊安烈等也是能征善戰之輩!府院君莫要以為沒了你,高麗便會岌岌可危!”
崔瑩冷哼道:“那你問問他們,麵對大明十萬軍,要用多少兵力抵禦?”
李成桂歎了一口氣,走出來勸道:“明軍來勢洶洶,若不能將其抵達在邊關,極有可能威脅到王京。由此,不僅需要加派大軍前往義州等地,還需要向西京(平壤)、安州、定州等增援,如此一來,至少需要五至七萬兵。”
林堅味聽聞,不甘心地退了回去。
李成桂可是現如今朝堂之上炙手可熱之人,兩年前,他在智異山殲滅倭寇,名聲大震,之後又在西海道(黃海道)一帶大破倭寇,封爵為完山府院君,在高麗諸臣序列裏,他排第九!
這是個不能忽視也不好得罪的官員。
李仁任看了看崔瑩,歎道:“看來終究還是需要調派大軍,總需要禦敵於外,不能擾了王京百姓與國王。”
辛禑見李仁任鬆了口,便也明白過來,吩咐道:“既是如此,那就由崔瑩帶四萬軍前往邊關坐鎮,李成桂坐鎮西京以保萬無一失,由左侍中來負責王京安防,看時機,調各地守軍前來協防。”
“臣等領命。”
李仁任、崔瑩、李成桂等行禮。
辛禑安排妥當之後便離開了,李仁任回至辦理公務處,林堅味湊上前,低聲道:“如此一來,兵權就要落到崔瑩、李成桂手中,我們豈不是處處受製?”
李仁任苦澀不已:“那也沒有辦法,你我不善征戰,隻能用這些人,否則明軍殺到王京,你我安有活路?”
林堅味咬牙,很是不甘心:“其實崔瑩等人也清楚,對付大明根本用不著如此多兵馬,隻要明軍敢跨過鴨綠江,那他們就是死路一條!畢竟我們在遼東不是沒什麽布置與後手,不說納哈出會不會見機行事,就說建州女真一旦亂起來,集結起來毀去明軍糧草,他們想繼續作戰都難!”
李仁任點了點頭:“這其實也是一個機會,如果崔瑩打敗了明軍,日後找個罪名將其除掉就是了,有我壓著,他起不來,日後終歸是你來坐鎮門下。”
林堅味有些擔憂:“可如此一來,崔瑩的名望一下子就會上來……”
李仁任哈哈一笑:“名望高了,未必一定是好事,要知道功高震主啊。再說了,朝堂爭鬥誰會在意功勞,該殺時,還不是大王一句話,莫要將這些事看得太重。雖說帶兵打仗的是崔瑩、李成桂等人,可你可以做好糧草供應之事,日後戰爭贏了,有你的一份功勞,輸了,也與你無關……”
林堅味眼神一亮,敬佩地看著李仁任,這倒是一個絕妙的主意。
畢竟糧草是打贏戰爭的重要保障,沒有糧草,兵馬如何作戰,贏了戰場,自己那也是僅次於崔瑩、李成桂的功臣,若是崔瑩、李成桂打了敗仗,大王惱怒追罪下去,也查不到自己身上,仗打得好不好與我一個送糧的有啥關係,是你們當將官的不行……
高麗王國就這樣,簡簡單單通過一次廷議,安排了戰爭的準備。
因為軍情緊急,加上向北等地重鎮有一批糧草,崔瑩、李成桂等人並沒有準備太久,隻用了五日,便調動了四萬餘兵馬北上。
沿途休整時,崔瑩、李成桂商議對策。
李成桂問出了自己心頭的疑惑:“明軍如此反常,全麵來攻,不顧後方,怎麽看都不合乎常理,這背後是否有詐?”
崔瑩歎道:“一封封文書你也都看了,遼東都司確實調動了所有主力前來,顯然是想傾力作戰,絕不是小打小鬧,隻是令人震驚,大明在這一兩年來竟然在遼東集結了如此多的兵力,若任由其如此,納哈出一旦被趕走,高麗前路堪憂啊。”
李成桂想了想,言道:“若這次擋得住明軍,日後納哈出縱是被打敗,鴨綠江以北全部被大明占據,我們也可無憂。”
崔瑩點了點頭。
是這個道理,明軍一旦吃了敗仗,日後便會更為謹慎,選擇外交而不是選擇戰爭來解決兩國問題。
李成桂皺著眉頭,對崔瑩道:“使臣的話,我總感覺哪裏不對勁。”
崔瑩想起不久之前見到的使臣隨從之人,他們連周誼、廉廷秀等人的屍體都沒有帶回來,這些人哭嚎著訴說了在大明的悲慘經曆,著實讓人膽寒。
尤其是,大明的定遠侯顧正臣竟然當街殺了高麗使臣,這簡直是無法無天!
崔瑩想了想,沉聲道:“周誼、廉廷秀等人的死,全都應該記在顧正臣的頭上,如此惡劣的行徑,大明皇帝竟隻是削去了顧正臣的爵位!”
李成桂盯著崔瑩:“問題就在這裏,顧正臣與那潘習算不上什麽生死之交,為何會為潘習等人出頭,公然殺了我高麗使臣,聽說此人是個極聰明的人,既然如此,又為何做出如此愚蠢之事?難道他不清楚,使臣被殺,皇帝必然震怒?換言之,即便是李仁任,他也不敢公開殺了大明使臣吧?”
崔瑩也想不通。
殺使臣,這種事偷偷摸摸幹一次也沒啥,畢竟都有意外。可公開了殺使臣,這可就是罪行了。
顧正臣這號人物,即便在高麗也有所聽聞,畢竟是打敗了納哈出,一戰封侯的人物。
“會不會是年少輕狂,做事不顧後果,聽聞此人尚不到三十?”
崔瑩問道。
李成桂微微偏了偏頭:“此人不是將官出身,而是文官出身,他在海州城中時,穩坐如山,怎麽可能做出如此輕率放肆之舉?這背後,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異樣。”
崔瑩嗬嗬一笑:“那又如何,再怎麽說,顧正臣此時也不足為慮了,一個沒了爵位之人,縱大明皇帝如何寵信,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重用此人。”
李成桂沉默了。
崔瑩說的是有道理的,被削了爵位,可不是那麽容易拿回來,除非有新的戰功。可據說顧正臣被禁足在了句容衛裏,估計一兩年內是沒機會複出了……
但李成桂相信,如此驚才絕豔的人物是不可能一直被禁足,更不可能消沉下去,未來幾年或十幾年裏,自己一定還可以聽到此人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