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這一次,小毛是和大姐,還有小花仨一起去的外婆家。


    外公不在家裏。外婆說他和李隊長正在地裏麵幹活。


    小毛奇怪,說:“家裏又沒有田土,外公他總去地裏源頭是做啥?”


    “你們外公,你們還不知道?推卸後,他有過真正休息的時候?”外婆笑笑,說,“現在田土分完了,正是大豐收。隊裏又打上了原來養殖場的主意。曉得伐?”


    在家裏實在有些無聊,於是小毛一個人去田間地頭尋找外公。


    這時候,地裏的水稻已經成熟差不多,馬上就要進入收割,進入一年中最農忙的季節。


    鄉間的小路上,空氣中彌散著一陣陣濃烈的稻穀清香,令人心醉。


    走進稻田,秋天的陽光照射下,每一顆稻穗都很飽滿,像閃著金光的黃金項鏈。遠遠望去,稻田一片金黃,像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


    一陣輕風吹來,更像蕩起了一層金色的波浪。整片整片田地上,一眼望不到邊的沉甸甸黃澄橙的穀穗,翩翩舞蹈。稻穗飄散著豐收的芬芳,發出來“沙沙沙”的聲音。


    水稻是上海郊區種植麵積最大的農作物,也是當時唯一主栽的糧食作物。


    上海郊區的耕作製度,解放前,一般是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解放後,隨著生產關係的改變和生產力的發展,耕作製度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五十年代是改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為一年兩熟和兩年五熟的多熟製六十年代是更新水稻品種,逐步推廣雙季稻,七十年代是大力發展雙季稻三熟製。


    但是因為雙季稻生長所需的熱量條件深感不足,某些年份,一些中、晚熟品種減產,甚至失收。熱量條件欠佳秋季低溫這個熱量條件指標,農業氣象上稱作“寒露風”。所以後來上海郊區一般都是選種單季稻。


    夏天,新倉圩大隊初步完成了聯產承包責任製。總體來看,群眾對田地的劃分是比較滿意的。


    水田歸了各家後,10多天裏,原來隊裏的果園等經濟林地也隨之承包到戶,也都有了各自的歸屬。


    另外,除了水源林、風景林以外,留有集體林地後,將全大隊所有的林地為責任林和輪歇地,全部劃定到農戶。


    土地分好後,又討論分農具,分曬場等,都是民主協商,人人平等,但少數服從多數。風車,雙輪車折價賣給隊員,耕牛、打稻機大型農具則由幾戶隊員協商著一起拚著買。曹家溝生產隊的倉庫屋也賣給了社員。


    隨後,各家農戶與大隊訂立合同,明確大隊與隊員的責、權、利,合同一訂五年不變,按約兌現,讓群眾真正嚐到多勞多得的甜頭。


    土地承包到戶後,農民一下子來了精神,升騰起了新的希望。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使曹家溝的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的自主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自覺性充分調動和激發,並使他們自己結合實際,因地製宜,發揮優勢,從而促進了生產發展,農民由此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過去集體化時,夏收夏種象我們生產隊需一個月才能完成,而承包到戶後,才十多天就結束了,到後來幾年,許多農戶僅一個星期就夠了。


    一樣的田,一樣的人。過去生產隊幹活,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現在一切都與每個人切身利益相關,雖然農活還是累,但是心甘情願的。


    生產隊農業生產迎來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豐產高產年,水稻獲得了豐收,多數農戶水稻都超《綱要》了。以前曹家溝這裏水稻產量畝產很少有超六百斤的。今年前幾天取樣的實測產量中,就有達到了850斤的田塊,品種卻仍是原來的一樣。


    也是從這一年年起,新倉圩整個大隊終於告別了每年都要糧食緊缺的日子,一下子飛躍到了糧食盈餘。在完成國家和集體提留任務後,剩餘的都歸自己,家裏的大小櫃子全部裝滿了糧食。櫃中有糧,心裏就有了底氣。


    一石激起千層浪,激活了新倉圩沉睡多年的這個村莊。


    這場被譽為“自土地革命後第二次生產力大解放”的變革,帶來了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農民富足,田野富庶,倉廩殷實。從此,農民不再是隻會種田的勞動力,而湧現出掌握各種技術的專門人才。


    農民有了餘糧,有了餘錢,農村就有了富裕的勞動力。有一些青壯年從農田中解放出來,或進廠做工人,或進城經商,甚或開車搞運輸,大隊裏出現了零零星星去上海市裏,或者是縣裏做建築的小隊伍。


    這時候,田地深處,看著眼前豐收在望的景象,外公站定,不由得感歎道:“在我的記憶中,今年應該是一個分水嶺:前,就是與饑餓和貧困較量;後,就是吃穿不愁住新房了。”


    旁邊的農技站老何丟下煙蒂,接話說:“我們算是終於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現在生活越過越滋潤了。”


    他有感而發,說:“以前我經常看到很多大隊裏有麵黃肌瘦的農民,現在都容光煥發,錢包鼓了,腰杆也硬了。就是而今的村容村貌,因為有一兩戶人家建新房子,而顯得格外煥然一新,處處呈現生機活力。”


    “簡直不得了呀!”聊到農村的這些變化,外公的眼睛閃爍出激動的光芒。


    “是的啊,分田到戶,吃飯問題看來是終於不愁了。毛估估我們一家水稻這一次大概能收2000多公斤左右,上交完集體的150公斤,刨開吃飯,還大有富足啊!”李隊長笑說著。


    “那你們家多的,吃不完的糧食怎麽辦呢?”外公笑著問。


    “養豬呀,家裏再養上三頭豬,一年出欄兩次,夏季出欄就付孫兒輩孩子們的學費,冬季出欄就過年、買稻種,餘下的就存著蓋新房。”李隊長笑著說。


    老何哈哈一樂,開玩笑道,“現在養豬場的遺留問題都沒有解決掉,還想著要去養豬?”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浦江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地風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地風車並收藏浦江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