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主任笑了笑,說:“這事我們都聽說過,你再說單位裏的事情。”


    申總調整坐姿,讓自己放鬆一些。他想了想,說道:“去年我們部門新分配進來的一個女大學生,領導應該知道的。”


    夏主任看著他點點頭。


    “是這樣。剛好報道那天我有時間,所以是我陪著她去總務處領辦公桌的。”申總喝一口水,繼續說道。


    可是選過來挑過去,這位大學生就是不能最後決定。


    “不就是一張桌子嗎?選個桌子和選嫁妝一樣。”麵對挑剔了一上午,還沒選好桌椅的女大學生,申總當時就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然而,女大學生接下來的回答卻讓他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領導,這張桌子我可得用一輩子啊,當然得好好挑了”。


    就是這樣一句很平常的話,當時對我的觸動非常之大。申總說起來這些,仍然記憶猶新。“難道也我要這樣耗一輩子嗎?安穩的“鐵飯碗”真的就能滿足我一輩子的“胃口”?


    他說:“我自己剛進單位的時候有一個簡單的願望,就想當個頭兒。我知道在龐大的公務員體係裏,如果隻是大單位裏的小幹部,是沒法拍板的,所以那時候就想著以後能有機會擁有一個舞台,在這個舞台上做主角。”


    “可就是這小姑娘的這一句話,就點醒了我。”申總回憶說,“我當時就想,得為自己活,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也為個人創造點價值。”


    “我不想做一輩子官吏,其實做到處長,哪怕是做到主任又怎樣?”申總說道,“我不想那樣生活,我需要挑戰,想真正成為一個舞台的當家人,這才是我辭職的最大原因。”


    二樓房間裏就他們這一桌有客。申總說完這些,一時間都沉默下來。


    夏主任想了想,問:“申總你下海這半年多,就沒有過自己也有悔意的時候?”


    王建浦自然聽得出來夏主任話裏的意思。


    當時公務員下海創業,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很多事實證明,所謂的公務員下海創業,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利用原單位的公權力、利用在原單位中積累的人脈來賺錢。


    眼前的這位申總也不例外。他從單位出來,雖然說是去除了公務員的身份,但還是選擇了機關大院的第三產業中創業,其實還至少算是在半個體製之內。


    申總想了想,坦白說:“其實從單位離開之後,手裏也有了一些人脈資源,這些都給自己現在的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不過,要說到辭職後的心理落差,其實還是很大的。在機關工作時,雖說是在做“服務”,但更多的時候,都是別人來找自己辦事兒。而創業時,隻能到處求人。他坦言道:“那個時候也會閃過一絲悔意,想自己為何要辭掉一個體麵的工作來受氣?甚至搞得來一點尊嚴也沒有。”


    夏主任又問:“為什麽現在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都熱衷於下海經商呢?”


    老楊笑了笑,說:“我覺得,這還要源於現在“停薪留職”的這一優待政策。”


    根據這一政策,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如果有意願從事第二職業,原崗位崗位、編製、待遇保留,兩到三年內如果創業不順利,回原單位從事原來的工作,工資待遇、職務級別都不受影響,身份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在這個後盾保障下,單位職工自可放手一搏,沒有後顧之憂。


    另外,同其它行業相比,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高,綜合素質、認知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較強,這就為“下海經商”打下了基礎。


    再加上我國正處於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許多行業都有計劃經濟的影子,隻要掌握了政策、消息,或者有優質的人脈資源、信息來源、經濟渠道,都可以憑此致富。


    就這樣,有後盾保障,有文化知識和優質資源,下海經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股熱潮,有人為之受益,成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即使沒有富起來的,繼續回原單位工作,反正也不至沒有飯碗。


    現在社會剛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市場經濟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很多行業都處於空白狀態,做生意的成本也相對較低。所以敢下海的人,做生意很容易掙錢。老楊最後開玩笑,說道,“基本上是擺個地攤就能發財的時代。”


    申總附和說:“我也覺得,是整體環境給了我們這一次機遇。現在市場經濟剛開始起步,越來越多的機會擺在了我們的麵前。”


    夏主任不響。


    他歎一口氣,說:“是的啊,現在幾乎每個機關單位都在辦公司。在體製鬆綁的帶動下,一場大規模的棄官從商浪潮正奔湧而來。去年不完全的數據,有超過十萬的體製內官員和知識分子辭職創業。”


    申總接過話頭,說:“下海的人當中,除了像我這樣的少數,更多人都是湧向了南方,尤其是現在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


    夏主任馬上問:“海南現在有多熱?”


    上周我剛從海南回來,現在那邊可以說是“熱得一塌糊塗”。申總回答說,老人家南方談話後,在“要掙錢,到海南”的口號裹挾下,“十萬人才下海南”的浪潮,更是將當地樓市推向了癲狂。海南房地產公司激增3倍,3萬多平方公裏的海島上,密密麻麻擠著2萬家房地產公司。


    申總還舉了一個例子。


    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價格為1350元/平方米,91年為1400元/平方米,去年猛漲至5000元/平方米。短短4年,增長超過4倍。拿到手的土地,還沒開發,半年後轉手就是100%的利潤。


    老楊吃一驚,不禁問:“數字準確嗎?”


    “肯定準確的。”申總說道,“還有與海南隔海相望的廣西北海市,房地產開發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遜色。去年,這座原本隻有10萬人的小城冒出了1000多家房地產公司,全國各地駐紮在北海的炒家達50餘萬人。經過輪番倒手,政府幾萬元/畝批出去的地能炒到100多萬元/畝,當地政府一年批出去的土地就達80平方公裏。”


    夏主任想了想,問:“你們還記得海南當初為什麽要從廣東劃出來,單獨建省,成立經濟特區的嗎?”


    王建浦想了想,說道,88年,正值改革開放十周年之際,中國麵臨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問題。當時,國內已經建立了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四個經濟特區,但這四個城市皆屬於沿海城市經濟體,成功的經驗是否適用於廣大農村地區。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因此,中央需要一塊理想的試驗田。88年的海南農村人口占比超過80%,工業產出水平低下,人均GDP隻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0%,甚至還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基本符合中央改革實驗的各項條件,尤其是其所具有的獨特地理條件。於是這年的8月23日,有“海角天涯”之稱的海南島從廣東省脫離,成立中國第31個省級行政區。


    申總說道,我也是去了海南才知道,海口這個原本人口不到23萬、總麵積不足30平方公裏的海濱小城,不僅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經濟特區的首府,現在也成為了全國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國”。


    夏主任沉思良久,輕聲說道:“機會往往伴隨著風險。我個人覺得,申總你接下來要格外當心,海南方麵的投資你自己可要想想清楚了再投的。”


    老楊點頭,同意夏主任的看法。


    申總笑了笑,說道:“領導說的在理。不過我還是想引用《人民日報》元旦致辭裏的一句話:九十年代是我國人民為進入新世紀打好基礎的關鍵年代。國內條件具備,國際形勢有利,我們千萬不可放過這個難得的曆史機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浦江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地風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地風車並收藏浦江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