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膽小,就扶著旁邊的圍欄杆,慢慢向前移動。


    溜冰場人太多,人滿為患。會溜的人在場內追逐、嬉戲,很是瀟灑。也有不少莽撞的新手,不停地摔跟頭,但還是繼續溜。


    好在溜冰場配備有二名救生教練隨堂恭候。


    每人一身醒目的套頭尼龍運動服,腳蹬紋皮高級四輪靴,不停地在中、內圈遊走。隻見他們雙臂抱胸,顧盼四周,一臉從容淡定、瀟灑自如的神情。


    一旦發現狀況,常常突然間一個發力斜刺裏殺出,才摔倒躺下的初學者此時早已“撈”在他們手中。有時則一路疾馳,半扶半送,電閃雷鳴間已身處外圈欄杆邊沿了,可被救者還大張著口,喘息未定呢。


    倒退、刹車、轉身這一套溜冰動作。


    這時候,場內所有目光全部定格在兩位教練身上,羨慕的、讚賞的、感謝的……


    搞笑的是,這天還發生了一位溜冰“菜鳥”的趣事。


    一個身著天藍色的運動褲的高個男子,看上去一米八十幾的個子,人高馬大。隻見他坐在邊上係好溜冰鞋,精神抖擻地上場。


    不料沒滑幾步,隻聽“嘩”地一聲,結結實實地摔了個四腳朝天。


    更好笑的是男子的那條運動褲,從這個褲腿到那個褲腿的褲縫整個全撕裂開來,成了個大開襠,羞得他連滾帶爬地往回跑。


    大家哄堂大笑,旁邊的幾個女青年更是笑得捂著肚子直不起腰來。


    一場溜冰的時間很快到點。


    和林樹他們打過招呼,三人一起回家。


    剛出工人俱樂部,小毛就發現“四眼”有些不對,但是上下打量一番,卻沒有發現什麽。


    小花笑了笑,說道:“你不要看了,表哥今天穿了一雙新尖頭皮鞋。隻不過溜冰場灰塵多,你沒有看出來而已。”


    小毛這次仔細看,發現還真是這樣。隻是因為溜冰場是露天的,塵土飛揚,溜時間久了,溜冰者都像是從水泥廠出來一樣,一身水泥灰,鞋子當然也一樣滿目灰塵,失去了原來的本色。


    小毛開玩笑道:“你這才離開學校一個月的時間,就學會趕時髦了啊?”


    “四眼”一開始還有些不太自在,畢竟這種尖頭皮鞋的打扮對自己來說還是第一次,所以低著頭沒有作聲。


    小毛卻不依不饒,譏笑道:“要是再配上一條喇叭褲,我看就更時髦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隨著改革的開始,上海人的服飾,經過一番低靡盤整之後,迎來了開放之初的“第一縷曙光”,那就是“喇叭褲”的閃亮登場。


    “喇叭褲”最早可能來自港台,那時,我們看到香港電影中一些男士身穿米色西裝或是白色“喇叭褲”,再是“飛機頭”,戴一副茶色的“蛤蟆眼鏡”,哇,簡直讓人羨慕得一塌糊塗!


    後來一經傳入內地,天天穿中山裝列寧服、穿衣打扮都太不分男女的中國人,第一次被花哨的穿著驚著了,很快就大受青睞。


    在經曆了多年“小腳褲”的緊縮後,“喇叭褲”的出現,無疑成了年輕人壓抑心理的一次大釋放。


    於是,上海人紛紛效仿起港台腔了。“喇叭褲”就和幾年前的“小腳褲”一樣,成了時髦青年的服飾標誌。


    喇叭褲流行的緣由是有其特殊性和偶然性的,特殊性是指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審美觀受到衝擊,那些與以前不一樣的服飾不容易被人接受,脫離了人們普遍認可的服飾就認為是奇裝異服。


    偶然性是指當時被人們喜愛的電影中出現了大明星穿喇叭褲的影像,大明星的著裝被年輕人追捧,如果這些明星穿別的什麽款式,這些款式的衣服也會流行起來。


    實際上,喇叭褲最初是西方船上水手的工作褲。水手們在船上甲板工作時,由於水花四濺海水能輕易進入鞋內,船上工作的水手非常頭疼,就有人想出個辦法,把褲腳加寬蓋住腳上的套鞋,海水會順著褲子流到甲板,有效避免了海水倒灌進入套鞋,久而久之這種褲子的形狀被應用到服裝界,逐漸成為了時尚。


    後來美國“貓王”普雷斯利在軍隊服役,多次在軍隊演出時把喇叭褲作為演出服,從而把喇叭褲推到時尚巔峰,隨後這種穿法被日本人接受。隨著日本電影在中國內地的流行,喇叭褲開始風靡大陸。


    當時風靡中國的有兩部日本電影。一部是《望鄉》,女主角栗原小卷麵容清秀、氣質高雅,一條白色的喇叭褲讓她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女神,讓無數少女爭先模仿。另一部是《追捕》,片中警長矢村的墨鏡、鬢角和一條上窄下寬的喇叭褲,成為無數男青年效仿的目標。當時這兩部電


    影放映時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也不算誇張。


    當時社會上經典時髦的扮相,喇叭褲要配尖頭皮鞋、尖領襯衫、麥克哈裏斯的墨鏡,講究些還要加個風衣,扛著錄音機放迪曲。


    這些打扮配好了其實不難看,除了扛著錄音機累些。但八十年代初這一身出去保證背後有人議論。


    原因不是服飾的錯,而是當時穿著的人比較雜。


    有這樣那樣的議論,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剛改革開放,各類蜜蜂蒼蠅都進來了,原先沒聽說過的犯罪爆發性出現,一段時間內治安確實亂。二是那時不再為高中畢業的國有企業子弟分配工作,政策一變一時間產生大批的待業青年。這些人正是好勝的年紀,同時大量閑散待業,不用想也能猜到會出現無數的社會問題。


    這些閑散青年又正是愛時髦的歲數,喇叭褲作為時尚的尖端肯定是人人一條的。但與此同時閑散青年聚眾滋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產生了“穿喇叭褲未必是壞人,但壞人專門穿喇叭褲”的形象。


    所以當時社會上把喇叭褲與遊手好閑、打架鬥毆、不良青少年劃等號,紛紛出台抵製措施。


    這個時候你就算是純粹趕時髦,也一定會背鍋,被人貼上“流裏流氣,不像好人”的危險標簽。


    在校園裏,喇叭褲是絕對禁穿的。當時的校紀校規,其中就有三條:嚴禁留長發;嚴禁穿喇叭褲;嚴禁帶項鏈或首飾。如果違反其中一條,不得進入教室,屢教不改者,不準入校直至勸其退學。


    然而,禁令雖有,但標準難定,究竟這褲管的尺寸為多少才算“喇叭褲”呢?


    香港人並沒規定。後好像幾經討論才最後敲定,凡褲管超出8寸以外,則可視為“喇叭褲”也。


    壓抑太久的年輕人都難免會有叛逆的極端心理。同學們紛紛將褲腳管控製在7.5寸左右,也有少數膽大冒險的同學,將褲管尺寸放到7.8或7.9之間,一是享受“挑戰極限”的樂趣,二者也是以此“試水”,看看老師的反應如何。


    這樣一來,年輕人嚐試新鮮事物的意識並沒有因限製措施而停止,穿喇叭褲壓馬路、逛大街比比皆是。


    小毛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學校門口的弄堂裏有一個時髦青年,平時就有點“吊兒郎當”,高中畢業賦閑在家,從此除了爹娘外再也不受任何人的約束。每天穿一條米黃色的超大“喇叭褲”,招搖過市十分得意!


    走起路來隻見那顯眼的寬褲腳,自膝蓋處向下突然放大,活像一把大掃帚,在弄堂裏掃來掃去……現在看來很滑稽,但在當時,你還不得不承認那就叫作“時尚”啊!


    經過國棉十廠的時候,小花笑了笑,說:“這個時間段,也不知道大姐下班沒有?”


    “我們就不進去了。紡織廠也沒有什麽看頭?”小毛想了想,說,“再說了,就算是下班,大姐也沒有時間,她還要去夜校學習的。”


    一路被小毛和小花明嘲暗諷,“四眼”最後也來了脾氣,說道:“這又怎麽啦?你沒有看到林樹他們,不全都是這樣的嗎?”


    “我就好奇,你哪裏來的鈔票?”小毛笑了笑,說道,“一票難求,價格不菲,貳角錢一小時。這個票價,都相當於頭輪電影院放映黃金時段影片的價位了。”


    “四眼”低頭走路,不響。


    小毛還是不放,繼續說:“要說是上次捉蟋蟀賺來的鈔票,你後來不是說全部給了你家裏的嗎?”


    “這也要你管。”“四眼”快步往前走,和他倆拉開距離,說,“實際上我比他們還要好一些,隻不過是一雙皮鞋,他們呢?都全副武裝的。”


    小花和小毛對視一笑,隻好不作聲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浦江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地風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地風車並收藏浦江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