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沒有人能解開死局。”那僧人說,“你,也不行。”
“那是什麽樣的死局?”林軒不動聲色,“你到這裏來,又是為了什麽?”
那僧人臉上兩道稀疏的眉動了動:“跟你一樣,是為了同樣的目的。”
林軒不解,但沒有問,隻是凝神看著對方的臉。
這裏是炮火暫歇的二戰核心戰場,對陣雙方是盟軍和納粹,他們兩個嚴格來說都是局外人,曆史上的勝負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曆史,是早就鑄成的山丘,無人能夠撼動,隻可以汗牛充棟地堆在圖書館裏,供戴著老花鏡的曆史學家們尋章摘句、皓首窮經地研究。
“看到這道瑪尼石牆了嗎?”僧人向兩側指著。
林軒點頭。
“你心裏一定是覺得我在幫他們?”僧人問。
林軒心頭一動,畢竟“納粹黨魁尋找地球軸心不死勇士”這個傳言已經存在了七十多年,在各國人民的心頭形成了相當牢固的觀念,不容易改變。
“錯了。”那僧人等不到林軒的回答,斷然地自己否定了那個問題。
林軒左右看了看,低聲說了一句跟眼前局勢不相幹的話:“我在藏地,看到過很多瑪尼堆、瑪尼石牆,有的**肅穆,有的五彩絢爛,都留下了藏族民眾虔誠禮佛、跪拜叩首的痕跡。每次看到那些,我都由衷地感動。”
那的確是實話,很多到過藏地的遊客第一次見到瑪尼堆,都會自覺地下車叩拜。
瑪尼堆是藏地先民們敬奉神佛的見證,永存天地之間,是藏族人的信仰所在,值得全球人民尊重。
林軒曾經瞻仰過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結古鎮旁的新寨瑪尼堆,那是由25億多塊瑪尼石堆積而成的,世界最大,已經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曆經300多年的日積月累,這裏的瑪尼石還在以每年30萬塊的速度不斷增加。這些經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大的如同桌麵,小的僅如雞蛋,上麵均鐫刻著佛像或經文,最常見的當然是藏文“六字真經”。
新寨瑪尼城建於公元1715年,奠基人為第一世加納活佛宗求帕文,所以也稱為“加納瑪尼堆”。據有關史料記載,加納活佛是康巴人,他曾在峨眉山和五台山修行,後周遊朝拜藏區各聖地,200多年前來到新寨村時,發現了自然顯現六字真經的一塊瑪尼石,遂以此為緣住在該村,同僧俗群眾一起刻鑿瑪尼石度過了一生。
新寨瑪尼堆曆經300多年不斷壘堆,目前已形成一個東西長283米、南北寬74米、高3米、占地麵積約2萬平方米、一座大法場、一座大轉經堂、兩座佛堂、10個大轉經筒、300多個小轉經筒、十幾座佛塔和包含25億多塊瑪尼石的“石經城”。
這種人類藝術的結晶,已經不再僅僅屬於藏地、藏民,而是全世界、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你心裏在想著一個地方?”那僧人問。
林軒淡然微笑,不跟隨僧人的話題,以免被對方的意念操控。
“新寨瑪尼堆?”那僧人又問。
“是又怎麽樣呢?我們此刻在歐洲柏林,又不是在中國大陸的青海?”林軒反問。
新寨瑪尼堆在新中國建立後並未被改動,仍舊保持原貌,所以就算僧人來自七十年前的大雪山,當時看到的瑪尼堆跟現在也沒有什麽區別。
“那是個好地方,包羅萬象,獨立於時空之外,任何人進入那裏,都會被深深感化。”僧人說。
林軒有很多問題想提出來,但始終都保持緘默,免得暴露思想的破綻,令對方控製局麵。
他是普通的漢族人,而僧人是藏傳佛教中的修行者,恰好可以借助瑪尼石堆的力量向林軒形成強大壓力,如同魚在海洋之中可以輕易吞噬水手那樣,是借助了大自然的神秘之力。
正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僧人保持了“地利”,而林軒則在“天地人三才”中一個都不占。
“你同意我的觀點,對不對?”僧人又問。
林軒輕輕點頭。
“那麽你來看,這裏的瑪尼石牆是不是跟新寨瑪尼堆有某些共同之處?”僧人立即追問。
林軒用眼角餘光打量石牆,那僧人隨即說:“你放心看,沒有人會趁機襲擊你。我敢說,隻要看懂了這石牆,你也就讀懂了我的來意。”
“好。”林軒點頭,後退兩步,放眼看那石牆。
世所共知,瑪尼堆是由刻滿藏文和多種圖案造像的石塊組成,它凝結著藏族工匠、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雕刻造像的瑪尼石豐富多采,內容廣泛,有反映本教拜物意識的龍、魚、日、月畫像,各種鳥頭、獸頭人身像,雕刻得奇形怪狀,活靈活現;也有反映佛教意識的釋跡、十一麵千手千眼觀音、妙音女神、度母、大威德金剛、力土及各種護法神像、天王像,刻畫得渾厚有力,栩栩如生;也有著意刻畫宗教史上有名人物的造像,如宗喀巴、蓮花生、文殊等像。
藏地各處的瑪尼堆內容大同小異,但雕刻工藝、石頭材質卻又明顯差別。有經驗的僧人或遊客隻憑眼睛看,就能知道一塊瑪尼石來自何處。
“你可以拿起一塊石頭來,仔細看。”那僧人提醒。
林軒有些迷惑,因為他看這些瑪尼石的繪畫風格跟新寨瑪尼堆十分相像。
在新寨瑪尼堆,瑪尼石的雕刻風格是完全不同的,早期線條比較簡單粗礦,隻注重整體形態的刻畫,而晚期的雕刻則線條流暢自如,逐漸細膩,開始注重細部表情的刻畫。尤其是從1900年以後堆上去的瑪尼石,每一塊都是精美的繪畫藝術品,其中不乏藏地、漢地繪畫大師的嘔心瀝血之作。
從內容上劃分,早期瑪尼石上多采取平麵浮雕、剪底陽刻,多雕刻一些本教崇拜的鳥、獸、日、月、龍、魚和佛教的護法、金剛等,而晚期的則是線條細刻,著重刻畫人物花草,比較注意裝飾,並把豐富的世俗生活融入了作品中。
之所以新寨瑪尼堆能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而藏地其它瑪尼堆沒有這種殊榮,就是因為其曆史悠久,包容了各個曆史時期的文化,兼收並蓄,如同海納百川一樣。
林軒用心看了幾分鍾,心頭越來越迷惑:“為什麽這裏的瑪尼石牆看起來跟新寨瑪尼堆如此相似?總不會是——”
他想到了藏傳佛教中一種近乎神話的功夫,但那是早就失傳的神功,現代人隻聽過名字,從未有人掌握過。
那種功夫,全名叫做“滄海桑田鬥轉星動乾坤大挪移神功”。
“那是什麽樣的死局?”林軒不動聲色,“你到這裏來,又是為了什麽?”
那僧人臉上兩道稀疏的眉動了動:“跟你一樣,是為了同樣的目的。”
林軒不解,但沒有問,隻是凝神看著對方的臉。
這裏是炮火暫歇的二戰核心戰場,對陣雙方是盟軍和納粹,他們兩個嚴格來說都是局外人,曆史上的勝負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曆史,是早就鑄成的山丘,無人能夠撼動,隻可以汗牛充棟地堆在圖書館裏,供戴著老花鏡的曆史學家們尋章摘句、皓首窮經地研究。
“看到這道瑪尼石牆了嗎?”僧人向兩側指著。
林軒點頭。
“你心裏一定是覺得我在幫他們?”僧人問。
林軒心頭一動,畢竟“納粹黨魁尋找地球軸心不死勇士”這個傳言已經存在了七十多年,在各國人民的心頭形成了相當牢固的觀念,不容易改變。
“錯了。”那僧人等不到林軒的回答,斷然地自己否定了那個問題。
林軒左右看了看,低聲說了一句跟眼前局勢不相幹的話:“我在藏地,看到過很多瑪尼堆、瑪尼石牆,有的**肅穆,有的五彩絢爛,都留下了藏族民眾虔誠禮佛、跪拜叩首的痕跡。每次看到那些,我都由衷地感動。”
那的確是實話,很多到過藏地的遊客第一次見到瑪尼堆,都會自覺地下車叩拜。
瑪尼堆是藏地先民們敬奉神佛的見證,永存天地之間,是藏族人的信仰所在,值得全球人民尊重。
林軒曾經瞻仰過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結古鎮旁的新寨瑪尼堆,那是由25億多塊瑪尼石堆積而成的,世界最大,已經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曆經300多年的日積月累,這裏的瑪尼石還在以每年30萬塊的速度不斷增加。這些經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大的如同桌麵,小的僅如雞蛋,上麵均鐫刻著佛像或經文,最常見的當然是藏文“六字真經”。
新寨瑪尼城建於公元1715年,奠基人為第一世加納活佛宗求帕文,所以也稱為“加納瑪尼堆”。據有關史料記載,加納活佛是康巴人,他曾在峨眉山和五台山修行,後周遊朝拜藏區各聖地,200多年前來到新寨村時,發現了自然顯現六字真經的一塊瑪尼石,遂以此為緣住在該村,同僧俗群眾一起刻鑿瑪尼石度過了一生。
新寨瑪尼堆曆經300多年不斷壘堆,目前已形成一個東西長283米、南北寬74米、高3米、占地麵積約2萬平方米、一座大法場、一座大轉經堂、兩座佛堂、10個大轉經筒、300多個小轉經筒、十幾座佛塔和包含25億多塊瑪尼石的“石經城”。
這種人類藝術的結晶,已經不再僅僅屬於藏地、藏民,而是全世界、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你心裏在想著一個地方?”那僧人問。
林軒淡然微笑,不跟隨僧人的話題,以免被對方的意念操控。
“新寨瑪尼堆?”那僧人又問。
“是又怎麽樣呢?我們此刻在歐洲柏林,又不是在中國大陸的青海?”林軒反問。
新寨瑪尼堆在新中國建立後並未被改動,仍舊保持原貌,所以就算僧人來自七十年前的大雪山,當時看到的瑪尼堆跟現在也沒有什麽區別。
“那是個好地方,包羅萬象,獨立於時空之外,任何人進入那裏,都會被深深感化。”僧人說。
林軒有很多問題想提出來,但始終都保持緘默,免得暴露思想的破綻,令對方控製局麵。
他是普通的漢族人,而僧人是藏傳佛教中的修行者,恰好可以借助瑪尼石堆的力量向林軒形成強大壓力,如同魚在海洋之中可以輕易吞噬水手那樣,是借助了大自然的神秘之力。
正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僧人保持了“地利”,而林軒則在“天地人三才”中一個都不占。
“你同意我的觀點,對不對?”僧人又問。
林軒輕輕點頭。
“那麽你來看,這裏的瑪尼石牆是不是跟新寨瑪尼堆有某些共同之處?”僧人立即追問。
林軒用眼角餘光打量石牆,那僧人隨即說:“你放心看,沒有人會趁機襲擊你。我敢說,隻要看懂了這石牆,你也就讀懂了我的來意。”
“好。”林軒點頭,後退兩步,放眼看那石牆。
世所共知,瑪尼堆是由刻滿藏文和多種圖案造像的石塊組成,它凝結著藏族工匠、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雕刻造像的瑪尼石豐富多采,內容廣泛,有反映本教拜物意識的龍、魚、日、月畫像,各種鳥頭、獸頭人身像,雕刻得奇形怪狀,活靈活現;也有反映佛教意識的釋跡、十一麵千手千眼觀音、妙音女神、度母、大威德金剛、力土及各種護法神像、天王像,刻畫得渾厚有力,栩栩如生;也有著意刻畫宗教史上有名人物的造像,如宗喀巴、蓮花生、文殊等像。
藏地各處的瑪尼堆內容大同小異,但雕刻工藝、石頭材質卻又明顯差別。有經驗的僧人或遊客隻憑眼睛看,就能知道一塊瑪尼石來自何處。
“你可以拿起一塊石頭來,仔細看。”那僧人提醒。
林軒有些迷惑,因為他看這些瑪尼石的繪畫風格跟新寨瑪尼堆十分相像。
在新寨瑪尼堆,瑪尼石的雕刻風格是完全不同的,早期線條比較簡單粗礦,隻注重整體形態的刻畫,而晚期的雕刻則線條流暢自如,逐漸細膩,開始注重細部表情的刻畫。尤其是從1900年以後堆上去的瑪尼石,每一塊都是精美的繪畫藝術品,其中不乏藏地、漢地繪畫大師的嘔心瀝血之作。
從內容上劃分,早期瑪尼石上多采取平麵浮雕、剪底陽刻,多雕刻一些本教崇拜的鳥、獸、日、月、龍、魚和佛教的護法、金剛等,而晚期的則是線條細刻,著重刻畫人物花草,比較注意裝飾,並把豐富的世俗生活融入了作品中。
之所以新寨瑪尼堆能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而藏地其它瑪尼堆沒有這種殊榮,就是因為其曆史悠久,包容了各個曆史時期的文化,兼收並蓄,如同海納百川一樣。
林軒用心看了幾分鍾,心頭越來越迷惑:“為什麽這裏的瑪尼石牆看起來跟新寨瑪尼堆如此相似?總不會是——”
他想到了藏傳佛教中一種近乎神話的功夫,但那是早就失傳的神功,現代人隻聽過名字,從未有人掌握過。
那種功夫,全名叫做“滄海桑田鬥轉星動乾坤大挪移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