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麽?”虎夢禪師問。
“那是宇宙構成的最基本結構,要想保持最佳的穩定性,就必須選擇一個最科學的結構形式——或者說,不是選擇的結果,而是自然淘汰的進化結果,均勻六麵體的蜂巢結構,能夠抵禦各方麵來的壓力,始終保持均衡受力。它之所以能自由飄浮在空中,其原理應該是眾力平衡的結果,它化解了所有星體的吸引力、星球間的排斥力、宇宙震顫波的分解力……”原先生伸展雙臂,高高地向上舉起,做出擁抱那蜂巢結構的姿勢。
“可是,這裏是地球的最低處,它怎麽會在這裏?是……是‘天啟’?”星三郎皺著眉,極力思考後,迅速找到了另一個答案。
“沒錯,是天啟,隱藏在地球內部,給地球人留下通往光明之路的路標。”原先生回答。
林軒忽然記起了那位窮盡畢生之力探索“大山心髒”的阿拉伯高手:“大山有心髒嗎?是否可以這麽看,大山的心髒隻不過是深藏在石頭內部的寶藏?金銀珠玉是寶藏、鑽石秘籍是寶藏,但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人類自己杜撰製造出來的金錢類寶藏,阿拉伯高手心中的寶藏則遠遠超越了這些,尋求的是對人類有著劃時代意義的‘天啟’。隻不過,他用‘心髒’來代替‘天啟’,是一種更容易讓世人接受的說法。那麽,他現在是否已經找到了想要的‘天啟’呢?”
他還想到,許多藏地之外的智者,把藏傳佛教中最寶貴的“伏藏”轉換了概念,將其稱為“天啟地寶”,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人類的智慧來自於天,要想將這些智慧隔代相傳下去,沒有上天給予線索是萬萬做不到的。所以,無論是伏藏師還是掘藏師,都帶有“天啟、天命”的成分。
既然原先生將蜂巢結構看成是“天啟”,那麽它的神秘之處究竟在哪裏呢?
星三郎從背包裏取出一架黃銅單筒望遠鏡,快速拉開,變成六節、一米長度的超級鏡。
他舉著望遠鏡向上看,迅速向其餘兩人匯報:“蜂巢結構距離地麵一百米,它背後的空間無限延展,已經超過了望遠鏡的極限。除了蜂巢結構,這巨大的深井裏沒有其它可關注的東西。”
虎夢禪師問:“你這架望遠鏡的觀測極限是多少?”
星三郎立刻回答:“是一千米至一千三百米,如果觀測條件足夠好,大概能看到一千五百米之內的所有物體。”
原先生補充:“我們由懸崖下降了五百米左右,又橫向移動了兩公裏,理論上來說,是距離它近了一點點。如果有合適的工具,我們就能到那裏麵去。”
虎夢禪師搖搖頭:“到裏麵去又能怎樣?既然是天啟,其最具價值的部分並不在裏麵,而是它在整體上給人帶來的教誨與啟迪。”
星三郎則說:“要想登上去,最可靠的工具是射釘槍和鋼纜,但我懷疑,那蜂巢結構就像一個巨大的熱氣球一樣,微妙地維持著自身的平衡,一旦有外力貿然加入,隻怕會釀成大禍。”
聽到三人的對話,林軒覺得都有道理,每個人都從自己的江湖閱曆出發,闡述了自己的意見。
“天啟出現之處,必定有另外的說明文字。”林軒記得,中國古代的智者已經總結出來這樣的規律。
“天啟出現之地,必有文字說明。”原先生接著說。
他和林軒之間仿佛有某種心靈感應,林軒剛想到,他已經說出來。
星三郎轉頭看了原先生一眼,似乎有些猶豫。
“我們到這裏來的目的是什麽?”虎夢禪師問。
“是啊,我們到這裏來幹什麽?”星三郎悠悠地附和著,“地球軸心、絕世寶藏、珠峰秘密……這片高原上埋藏著太多不解之謎,值得我們去慢慢挖掘。江湖上也有很多人覬覦著地球軸心的秘密,但我們總算搶先了一步,提前到達這裏來了。”
“走吧。”原先生向前指了指,當先邁步,進入了那深井投射下來的光圈,整個人突然變亮了很多。
星三郎還在猶豫,但虎夢禪師也邁步進了光圈,把他自己留在後麵。
林軒藏在暗處,雙眼一眨不眨地盯著星三郎。他知道,星三郎袖子裏藏著淬毒的匕首,那種藍汪汪的顏色正是利刃沾上劇毒孔雀藍之後的獨特表現。
星三郎等虎夢禪師離開十步,立刻反手一抹,袖子裏彈出兩把匕首,刀柄隱藏在掌心裏,刀刃則半插在袖筒中。
“走啊?”原先生回頭招呼。
星三郎一步一步踏入光圈中,看似表情平靜,實則暗藏殺機。
“這深井就是懸崖下的核心嗎?天啟的文字應該在哪裏?”林軒一直隱忍不動,但也做好了飛撲過去搏殺星三郎的準備。
原先生走到光圈正中,也就是蜂巢結構的下方,猛地彎腰,向地下指著:“看這裏,這裏就是天啟的線索。”
虎夢禪師迅速跟過去,兩人並肩看著地麵。
這種情形下,星三郎隻能是走過去,跟另外兩人保持一致。
“這是什麽文字?”虎夢禪師問。
原先生舉起右手,用食指在空中比劃了幾次後,低聲回答:“是古藏語的一種。”
星三郎已經走到兩人的右側,低頭看了看,點點頭說:“的確是,我判斷它是藏族西部方言的一種,似乎是巴爾蒂人的文字。”
原先生又比劃了幾次,低聲讀起來。
林軒側耳諦聽,原先生所讀的,果然就是古藏語中的分支巴爾蒂話。
所謂巴爾蒂話,是指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巴爾蒂斯坦大部分居民所操的語言,歐美的國外學者一般視之為藏語西部方言。巴爾蒂斯坦中的“斯坦”是波斯語的音譯,意為“地區”。巴爾蒂人自稱其所在地為巴爾蒂尤爾,“尤爾”也是藏語的音譯,意思同樣為“地區”。中國藏族和拉達克人稱這一地區為“巴爾蒂”,稱其居民為“巴爾蒂巴”。伊朗傳教士稱這一地區為Tibet-khord,khord即波斯語“小”的意思。故此,巴爾蒂斯坦又有“小西藏”的別稱。
林軒模模糊糊地意識到,在此地出現巴爾蒂話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他對這種語言略知一二,因為巴爾蒂斯坦位於數國交界處,語言混雜,很多詞匯直接來源於巴基斯坦的國語烏爾都語。
林軒曾經在巴基斯坦居住過一段時間,基本能夠掌握烏爾都語的會話要領,所以也能聽懂巴爾蒂話。
巴基斯坦是巴基斯坦***共和國的簡稱,意為“聖潔的土地”、“清真之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信奉***教。它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東接印度,東北鄰中國,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鄰伊朗。該國原本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由英國實行印巴分治,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共和國獨立建國。
多國交界位置的地區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文字、語言的大融合,變得更具備國際屬性,易學易懂。
林軒聽了不到一分鍾,便明白了原先生辨認出的那些文字所含的意義:“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那是中國人熟知的古文《兩小兒辯日》中的內容,選自列禦寇所編的《列子?湯問》,文章核心是教育世人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世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太陽離人遠近”的問題是亙古以來的辯白經典例子,猶如“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一樣,循環相生,無窮無盡,越辯白越讓人陷入思維混亂之中。
“又是循環辯證的問題,難道與懸崖上那種無限不循環階梯有關嗎?”至此,林軒微微有些後悔,應該先把上麵的循環階梯探索一遍,再墜下懸崖到這裏來。
當時,他也想過這個問題,隻是擔心在無盡循環的階梯上會出其它亂子,又陷入孤軍奮戰的窘境中。
“那是什麽意思?”星三郎終於忍不住了,抬頭注視著原先生。
原先生緩緩回答:“這些文字辯證了遠和近、大和小的諸多問題,似乎是告訴我們人類普遍意義上認為的大小、遠近、多少、先後等等概念並不完全正確。這些概念永遠都是相對產生的,並非固定不變。”
很顯然,星三郎對這種回答並不滿意,悶哼了一聲:“那麽,這一長篇文字有什麽具體意義嗎?”
林軒看不到那些文字,隻能從原先生的敘述中略窺門徑。
在《兩小兒辯日》之後,那些巴爾蒂話裏還有一段是這樣說的:“一切沒有開始與結束,沒有正確與錯誤,沒有正義與邪惡。若是執著地要尋求答案,反而連手中的問題也失去。路沒有盡頭,就像世界沒有邊際,去到哪裏,路就在哪裏。所以,放開就是擁有,失去就是得到,離開就是回來,結束就是開始。”
林軒立刻想到,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也有同樣的話,本句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在乎什麽事情,因此沒有所謂的失敗;沒有過分的執著,因此沒有失落。
“那是宇宙構成的最基本結構,要想保持最佳的穩定性,就必須選擇一個最科學的結構形式——或者說,不是選擇的結果,而是自然淘汰的進化結果,均勻六麵體的蜂巢結構,能夠抵禦各方麵來的壓力,始終保持均衡受力。它之所以能自由飄浮在空中,其原理應該是眾力平衡的結果,它化解了所有星體的吸引力、星球間的排斥力、宇宙震顫波的分解力……”原先生伸展雙臂,高高地向上舉起,做出擁抱那蜂巢結構的姿勢。
“可是,這裏是地球的最低處,它怎麽會在這裏?是……是‘天啟’?”星三郎皺著眉,極力思考後,迅速找到了另一個答案。
“沒錯,是天啟,隱藏在地球內部,給地球人留下通往光明之路的路標。”原先生回答。
林軒忽然記起了那位窮盡畢生之力探索“大山心髒”的阿拉伯高手:“大山有心髒嗎?是否可以這麽看,大山的心髒隻不過是深藏在石頭內部的寶藏?金銀珠玉是寶藏、鑽石秘籍是寶藏,但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人類自己杜撰製造出來的金錢類寶藏,阿拉伯高手心中的寶藏則遠遠超越了這些,尋求的是對人類有著劃時代意義的‘天啟’。隻不過,他用‘心髒’來代替‘天啟’,是一種更容易讓世人接受的說法。那麽,他現在是否已經找到了想要的‘天啟’呢?”
他還想到,許多藏地之外的智者,把藏傳佛教中最寶貴的“伏藏”轉換了概念,將其稱為“天啟地寶”,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人類的智慧來自於天,要想將這些智慧隔代相傳下去,沒有上天給予線索是萬萬做不到的。所以,無論是伏藏師還是掘藏師,都帶有“天啟、天命”的成分。
既然原先生將蜂巢結構看成是“天啟”,那麽它的神秘之處究竟在哪裏呢?
星三郎從背包裏取出一架黃銅單筒望遠鏡,快速拉開,變成六節、一米長度的超級鏡。
他舉著望遠鏡向上看,迅速向其餘兩人匯報:“蜂巢結構距離地麵一百米,它背後的空間無限延展,已經超過了望遠鏡的極限。除了蜂巢結構,這巨大的深井裏沒有其它可關注的東西。”
虎夢禪師問:“你這架望遠鏡的觀測極限是多少?”
星三郎立刻回答:“是一千米至一千三百米,如果觀測條件足夠好,大概能看到一千五百米之內的所有物體。”
原先生補充:“我們由懸崖下降了五百米左右,又橫向移動了兩公裏,理論上來說,是距離它近了一點點。如果有合適的工具,我們就能到那裏麵去。”
虎夢禪師搖搖頭:“到裏麵去又能怎樣?既然是天啟,其最具價值的部分並不在裏麵,而是它在整體上給人帶來的教誨與啟迪。”
星三郎則說:“要想登上去,最可靠的工具是射釘槍和鋼纜,但我懷疑,那蜂巢結構就像一個巨大的熱氣球一樣,微妙地維持著自身的平衡,一旦有外力貿然加入,隻怕會釀成大禍。”
聽到三人的對話,林軒覺得都有道理,每個人都從自己的江湖閱曆出發,闡述了自己的意見。
“天啟出現之處,必定有另外的說明文字。”林軒記得,中國古代的智者已經總結出來這樣的規律。
“天啟出現之地,必有文字說明。”原先生接著說。
他和林軒之間仿佛有某種心靈感應,林軒剛想到,他已經說出來。
星三郎轉頭看了原先生一眼,似乎有些猶豫。
“我們到這裏來的目的是什麽?”虎夢禪師問。
“是啊,我們到這裏來幹什麽?”星三郎悠悠地附和著,“地球軸心、絕世寶藏、珠峰秘密……這片高原上埋藏著太多不解之謎,值得我們去慢慢挖掘。江湖上也有很多人覬覦著地球軸心的秘密,但我們總算搶先了一步,提前到達這裏來了。”
“走吧。”原先生向前指了指,當先邁步,進入了那深井投射下來的光圈,整個人突然變亮了很多。
星三郎還在猶豫,但虎夢禪師也邁步進了光圈,把他自己留在後麵。
林軒藏在暗處,雙眼一眨不眨地盯著星三郎。他知道,星三郎袖子裏藏著淬毒的匕首,那種藍汪汪的顏色正是利刃沾上劇毒孔雀藍之後的獨特表現。
星三郎等虎夢禪師離開十步,立刻反手一抹,袖子裏彈出兩把匕首,刀柄隱藏在掌心裏,刀刃則半插在袖筒中。
“走啊?”原先生回頭招呼。
星三郎一步一步踏入光圈中,看似表情平靜,實則暗藏殺機。
“這深井就是懸崖下的核心嗎?天啟的文字應該在哪裏?”林軒一直隱忍不動,但也做好了飛撲過去搏殺星三郎的準備。
原先生走到光圈正中,也就是蜂巢結構的下方,猛地彎腰,向地下指著:“看這裏,這裏就是天啟的線索。”
虎夢禪師迅速跟過去,兩人並肩看著地麵。
這種情形下,星三郎隻能是走過去,跟另外兩人保持一致。
“這是什麽文字?”虎夢禪師問。
原先生舉起右手,用食指在空中比劃了幾次後,低聲回答:“是古藏語的一種。”
星三郎已經走到兩人的右側,低頭看了看,點點頭說:“的確是,我判斷它是藏族西部方言的一種,似乎是巴爾蒂人的文字。”
原先生又比劃了幾次,低聲讀起來。
林軒側耳諦聽,原先生所讀的,果然就是古藏語中的分支巴爾蒂話。
所謂巴爾蒂話,是指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巴爾蒂斯坦大部分居民所操的語言,歐美的國外學者一般視之為藏語西部方言。巴爾蒂斯坦中的“斯坦”是波斯語的音譯,意為“地區”。巴爾蒂人自稱其所在地為巴爾蒂尤爾,“尤爾”也是藏語的音譯,意思同樣為“地區”。中國藏族和拉達克人稱這一地區為“巴爾蒂”,稱其居民為“巴爾蒂巴”。伊朗傳教士稱這一地區為Tibet-khord,khord即波斯語“小”的意思。故此,巴爾蒂斯坦又有“小西藏”的別稱。
林軒模模糊糊地意識到,在此地出現巴爾蒂話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他對這種語言略知一二,因為巴爾蒂斯坦位於數國交界處,語言混雜,很多詞匯直接來源於巴基斯坦的國語烏爾都語。
林軒曾經在巴基斯坦居住過一段時間,基本能夠掌握烏爾都語的會話要領,所以也能聽懂巴爾蒂話。
巴基斯坦是巴基斯坦***共和國的簡稱,意為“聖潔的土地”、“清真之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信奉***教。它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東接印度,東北鄰中國,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鄰伊朗。該國原本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由英國實行印巴分治,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共和國獨立建國。
多國交界位置的地區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文字、語言的大融合,變得更具備國際屬性,易學易懂。
林軒聽了不到一分鍾,便明白了原先生辨認出的那些文字所含的意義:“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那是中國人熟知的古文《兩小兒辯日》中的內容,選自列禦寇所編的《列子?湯問》,文章核心是教育世人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世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太陽離人遠近”的問題是亙古以來的辯白經典例子,猶如“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一樣,循環相生,無窮無盡,越辯白越讓人陷入思維混亂之中。
“又是循環辯證的問題,難道與懸崖上那種無限不循環階梯有關嗎?”至此,林軒微微有些後悔,應該先把上麵的循環階梯探索一遍,再墜下懸崖到這裏來。
當時,他也想過這個問題,隻是擔心在無盡循環的階梯上會出其它亂子,又陷入孤軍奮戰的窘境中。
“那是什麽意思?”星三郎終於忍不住了,抬頭注視著原先生。
原先生緩緩回答:“這些文字辯證了遠和近、大和小的諸多問題,似乎是告訴我們人類普遍意義上認為的大小、遠近、多少、先後等等概念並不完全正確。這些概念永遠都是相對產生的,並非固定不變。”
很顯然,星三郎對這種回答並不滿意,悶哼了一聲:“那麽,這一長篇文字有什麽具體意義嗎?”
林軒看不到那些文字,隻能從原先生的敘述中略窺門徑。
在《兩小兒辯日》之後,那些巴爾蒂話裏還有一段是這樣說的:“一切沒有開始與結束,沒有正確與錯誤,沒有正義與邪惡。若是執著地要尋求答案,反而連手中的問題也失去。路沒有盡頭,就像世界沒有邊際,去到哪裏,路就在哪裏。所以,放開就是擁有,失去就是得到,離開就是回來,結束就是開始。”
林軒立刻想到,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也有同樣的話,本句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在乎什麽事情,因此沒有所謂的失敗;沒有過分的執著,因此沒有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