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時代,網購自然不是什麽新鮮事。即便一些偏遠地區的老百姓,每年也要到鎮上取幾回親人郵寄回的包裹。可小鎮寄到外麵的包裹,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少的。


    看到驅車而來的劉耀祖,小鎮國郵快運的工作人員,都覺得有些意外。事實上,前兩天劉耀祖來過一次,郵寄了幾個直達帝都的快遞,而今天數量明顯更多。


    望著打包好的包裹,工作人員也很好奇道:“劉先生,你在做網店嗎?”


    “沒呢!這些都是我自采自晾的野生菌幹貨,全部都是用來送朋友的。雖說其它快遞也能寄,但我還是比較信任國郵快運。隻不過,你們收費能便宜點不?”


    “要是每次發貨,都能有這個數量,那肯定沒問題。”


    麵對劉耀祖的詢問,小鎮國郵快運的工作人員,也笑著說出這番話。相比分發快遞的收入,收寄快遞的收入無疑更多。一次一百個包裹,他們還真的從未碰到過。


    聽著工作人員說出的話,劉耀祖也笑著道:“這次隻有一百個快遞,下次怕是會有更多。隻要你們收費合理,那往後快遞都走你們國郵也沒問題。”


    “這樣嗎?也行!你這樣的大客戶,我們還是會給予一定優惠的。”


    雖然不差錢,可劉耀祖平時還是很節約的。在他看來,等未來幫村民甚至鄉鄰,通過直播賣山貨,想必每次發貨數量都不會太少,能優惠一點也能多節約一點。


    對他而言,開直播幫村民或鄉鄰賣山貨,他真沒想過賺什麽錢。快遞這邊能便宜點,對購買山貨的網友而言,同樣能替他們節約一兩塊錢,那也是錢嘛!


    將填寫好的單據收好,看著完成打包的快遞,劉耀祖也很真誠道:“謝謝了!接下來,就辛苦你們把這些包裹,安全準時送到我的朋友手中。”


    “放心!這也是我們的服務宗旨嘛!”


    看到麻利付款的劉耀祖,負責收寄的工作人員,態度也表現的很熱情。要是劉耀祖承諾的事不假,小鎮多出這樣一位快遞大客戶,也值得他們熱情對待。


    寄完快遞買了一些東西回到家,劉耀祖也沒忘記把填寫的快遞單,拍成相片發送到每位中獎用戶後台。在此之前,他也跟這些中獎用戶告知過。


    憑借這些填寫的快遞單號,中獎用戶也能在網上,查詢到快遞的及時信息。等他們收到貨,也會陸續給予回複,告知收到這份禮物的感受。


    若無意外,收到這份禮物的用戶,也會成為劉耀祖最忠實的粉絲。當然,也不排除有幸運兒,隻單純湊個熱鬧。收完禮物,依然沒把劉耀祖當回事。


    可不管如何,完成這樁事的劉耀祖,也著實長鬆一口氣。在家稍做休息,且打理一下開始有模有樣的菜園後,再次踏上進山搭建庇護所的旅程。


    <a id="wzsy" href="http://m.bqgxsydw.com">筆趣閣小說閱讀網</a>


    關於野生菌幹貨的烹炒方式,他之前便錄製過幾次,進山後將其發布到帳號裏即可。雖然他的烹炒方式,更多是農家菜的做法,但他覺得味道都不錯。


    俗話說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的農家做法,恰恰能將這些野生菌的美味烹煮出來。真要覺得炒幹菌麻煩,那直接用幹菌燉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重新選了一條進山路線,劉耀祖在距離二號庇護所不遠的一座大山,開始選擇安營紮寨。雖然這裏距離二號庇護所不遠,但步行來回的話,怕是也要走半天。


    對劉耀祖而言,他未來打算往深山挺進,庇護所也將圍繞二號庇護所三麵開花,搭建一些小型庇護所同時,也考慮搭建一兩幢大型庇護所。


    前提是,搭建大型庇護所的位置,要是劉耀祖鍾意的位置。資源相對貧瘠的山林,搭建一個小型庇護所基本夠用。大型庇護所,則要環境跟資源相對豐富些才行。


    在山裏待了三天,成功搭建好四號庇護所的劉耀祖,又跟往常一樣回到村子。跟前幾期搭建庇護所的視頻相比,這期搭建的庇護所,雖然麵積不大,但樣式比較獨特。


    全木製圓形庇護所,跟之前四方型的庇護所,還是有很大不同。以至看了視頻的網友,也覺得劉耀祖搭建庇護所,也變得越來越有新意了。


    “光看樣子,還以為是個圓柱體呢!”


    “看來阿祖的搭棚技術,越來越厲害了!”


    “跪求地址!好想親自體驗一下,住野外庇護所的滋味啊!”


    “阿祖老家一定在安東,賭十塊錢!”


    關於劉耀祖所在村子位置,也引來越來越多網友好奇。隻是從始至終,劉耀祖都沒透露過村莊的名字。甚至其所在省份,他都一次沒提及過。


    但他清楚,以網友的神通廣大,想找出靠山屯的所在,也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前提是,即便有網友想過來,怕是也要花費一些心思才行。


    就靠山屯而言,它隻是安東省治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類似這樣的屯子,全省怕是也有不少。而靠山屯這個屯名,省裏其它市縣怕是也有屯子用。


    除了跟劉耀祖相識的人,清楚他所在村子的確切位置。其它網友,想查到靠山屯的真實位置,怕是也要花功夫打聽詢問一番才有可能知曉。


    每次進山都會待上三四天,回來又會在村裏住兩天。看到隔三差五進山的劉耀祖,村民也開始習以為常。甚至進山時,他們也碰到過在山裏的劉耀祖。


    看到搭建的庇護所,村民都會笑著道:“看來往後進山,不怕沒地方住了!”


    正當有人覺得劉耀祖還是不務正業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瞬間席卷周邊大山。不少正在山裏的村民,也被這場大雨淋成落湯雞,但也有人幸運躲過一劫。


    等他們來到劉耀祖建造的庇護所,看到裏麵準備了鍋跟打火機,也躲在庇護所生火燒水。淋濕的衣服,直接在火堆前烤幹,而後躺在墊了幹草的木床上休息。


    直到第二天從山裏出來,這些村民都相約來到靠山屯,準備感謝一下劉耀祖。要是沒搭建好的庇護所,這些被大雨堵在山裏的村民,即便能下山都要大病一場。


    看到陸續找來的鄰村幹部,身為村長的劉忠,也很意外道:“你們幾個,咋都來了?”


    “來找你們村子的年青後生,就是那個在山裏搭棚子的年青人。昨天山裏下大雨,要不是躲進他搭好的棚子裏,我們村裏那些婆娘,怕是要病倒好幾個。”


    “啊!你們昨天有人進山了?”


    “這段時間,山裏菌子多,地裏又沒什麽事,那些婆娘那裏閑的住。剛下雨時,我們都以為雨會停。那成想,這一下就下了一整夜,可把我們擔心壞了。”


    將事情簡明扼要說了一下,劉忠這才意識到,劉耀祖看似瞎胡鬧的做法,實則卻做了一件大善事。對農村人而言,那怕這天氣淋下雨不致命,卻極容易生病。


    最重要的是,在山裏想找一個避雨的地方,有時也極其困難。現在有了庇護所,那怕淋了雨躲屋裏生起火,把衣服烤幹就不至於生病,第二天也能安全下山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荒野到殿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家之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家之煮並收藏從荒野到殿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