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忙碌了近十天,終於能好好休息一下。看到請席結束第二天,村裏人似乎比以前要熱情幾分,劉耀祖也覺得,昨天忙碌辛苦看來還是值得。


    那怕待在家忙碌這些瑣事,他依然有發布居村生活的視頻。對老宅翻修的最終結果,很多網友都覺得非常不錯。外麵看古色古香,裏麵卻現代生活氣息十足。


    獨自一人擁有這樣一幢農家小院,無疑也是值得令人羨慕的。唯獨那些想看戶外探險類視頻的網友,也不時詢問劉耀祖,打算何時再進山。


    考慮到這些網友的需求,請席結束第三天,劉耀祖再次背上行囊進山。令劉耀祖有些驚訝的是,頭天委托五叔幫忙看家時,五叔卻表情嚴肅交待了一番。


    詢問道:“你小子不是出村,而是進山吧?”


    聞聽此話的劉耀祖,也很詫異的道:“五叔,你咋知道的?”


    “少來!你在山裏建木屋的視頻,我跟你五嬸都看過了,而且村裏有不少人都看到了。”


    “啊!我還以為你們不玩手機呢!”


    見劉耀祖沒否認,劉守山也很認真的交待道:“之前你進山的視頻我也看了,你小子在山裏搭木屋,雖然我覺得有點胡鬧,但想來這也是你的工作,我也不好多說什麽。


    隻是我要告誡你小子的是,凡事要有分寸。山裏的情況跟山外不一樣,真要碰到什麽事,一定記得及時打電話。還有就是,切勿進深山老林,那地方我們都不敢去。”


    “嗯,我會注意的!其實我在山裏建庇護所,也是想著做些事。早前回村常聽你們說,經常有附近的村民在山裏迷路走失。要是能找到住的地方,過夜就會安全許多。”


    此話一出,劉守山表情愣了愣道:“這樣嗎?你小子有心了!但不管如何,每次做事前自己都深思熟慮一下。即便不為自己,也多想想你爺爺奶奶跟爸媽,懂我的意思嗎?”


    “懂!我進山,準備的東西都很齊全。我的手藝,相信你也看了。在山裏餓不著,凍不著。隻要不進深山,相信也碰不到什麽野獸。真有事,我還有衛星電話呢!”


    得知衛星電話在山裏也能用,劉守山這才稍稍安心。之前劉耀祖搭建庇護所的位置,經常進山的夫婦倆跟不少村民,其實都知道在那個位置。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要是知道劉耀祖建庇護所,也是存了這樣一番苦心,相信村民也會支持。隻不過,做為長輩的劉守山,還是要告訴劉耀祖一番,希望他做事多思量。


    即便常年跑山的人,也知道要對大山心存敬畏。劉守山也是擔心劉耀祖年青沒個分寸,真要跑去深山老林,那有可能遭遇的風險,自然比近山要大的多。


    從劉守山這裏得知,村裏不少人都清楚他進山做了什麽,劉耀祖也很無奈道:“網絡時代,看來真沒什麽秘密可言。我在靠山屯的事,怕是也隱瞞不了多久了。”


    隨著積累的粉絲增多,做為鄉村戶外生活視頻博主的劉耀祖,在喜樂視頻的名氣也在不斷提升。甚至前幾天,還有公司給他發私信,希望他能帶帶貨。


    例如一些經營戶外用品的公司,想讓劉耀祖幫忙推薦他們公司的戶外產品。還有一些公司,見劉耀祖沒理會私信,還特意委托喜樂視頻幫忙。


    對於這些帶貨邀請,劉耀祖自然一律拒絕。在他看來,名氣是網友給的。隨便給一些公司帶貨,看似能賺一些錢。可真出了事,他也承擔不起相應的責任呢!


    即便責任追究不到他身上,他也會覺得心有愧疚!有所為,有所不為,也是劉耀祖給自己定下的規矩。說到底,提前實現財務自由,他才會有這樣的底氣吧!


    換做其它戶外主播或博主,恐怕就未必有這樣的底氣。畢竟,現在做短視頻的主播跟博主,其中有不少都希望靠這個賺錢。有公司願意給錢打廣告,他們自然不會拒絕。


    結束清晨的鍛體術練習,劉耀祖趕在晨光乍現時出村進山。這次進山選的路線,又跟之前兩次有所不同。相信多進幾次山,這片大山情況他也能摸清楚。


    不同的山林,也能欣賞到不同的風景。跟前兩次一樣,這趟進山的劉耀祖,前半程也是埋頭趕路。沿途風景,更多也是攜帶的攝影機將其記錄下來。


    走到太陽高掛之時,站在一座大山空曠的山頂上,劉耀祖開始尋找三號庇護所的搭建地點。仔細搜尋一番,他最終又選中一座鬆樹較多的山。


    “就那片鬆林吧!馬上到了可以采收鬆菇跟鬆塔的季節,在這裏搭座庇護所,也許更有用處些。而且這座鬆林位置,距離二號庇護所應該不算太遠吧!”


    站的高看的自然就遠,雖然不能確認,二號庇護所距離這裏究竟有多遠。但從方位來看,他覺得兩座山距離的位置並不遠,但找起來怕是也要費點時間。


    每次上山跟下山,都要花費不少體力跟時間。好在隨著鍛體術練習時間延長,劉耀祖也能感覺到,他的體質跟力量正在有序增長當中。


    換做剛回農村那種體質,想從村裏走到現在這片叢林,怕是至少要耗費一天甚至更久的時間。單單身上背的這些東西,沒經驗的普通人,怕是走一段就要休息一下。


    來到選定的鬆林,看著林中已經長出的鬆菇跟紅菇,劉耀祖也笑著道:“看來這兩天待在山裏,應該不愁沒野山菌吃了。要是多,或許可以采些曬幹貨!”


    行進在鬆林中,不時能看到隱藏在鬆針跟灌木叢中的各種山菌。采些吃,僅憑他一人怕是吃不完。要是數量多,采些晾曬成幹貨,應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真要無法按時回去,提前給五叔打個電話說一下,相信五叔也不會多說什麽。雖然可以背些新鮮的鬆菇回去再曬。可曬成幹貨再背下山,無疑能輕便許多。


    再者說,劉耀祖之前有考慮過,曬些山菌幹貨當抽獎,送給那些支持的關注網友。那怕眼下還沒到鬆菇生長旺盛期,可既然發現有鬆菇,多采收一些也無妨。


    這類菌菇,隻要不破壞地下的菌絲,下場雨又會長出新菇來。這也是為何,有人采摘過鬆菇的叢林,過段時間再來采收,一樣能采摘到鬆菇的原因。


    真要生長出來不采掉,過段時間這些鬆菇也會爛掉。跟其它人工種植的菇菌一樣,野山菌成長跟保鮮的時間同樣不長。他這次不摘,下次估計就爛在山裏了。


    沿著鬆林簡單轉一圈,劉耀祖最終選定半山腰一處開闊地。將背囊放下後,他開始清理臨時營地。至於搭建庇護所,等吃完中午飯再忙也不遲。


    要是今天庇護所無法成功搭建完成,那明天繼續搭建就成。可令劉耀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趟進山他總算體會到,什麽叫山裏氣候無常。


    剛吃好中午飯,還沒來的及搭建庇護所,他就看見遠處漂來的烏雲。看到空中慢慢飄來的雷積雲,劉耀祖清楚這庇護所怕是來不及搭,先搭個避雨的簡易帳篷躲雨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荒野到殿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家之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家之煮並收藏從荒野到殿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