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那些住城裏或鎮上的百姓,長住靠山屯的村民,平時要沒什麽事,大多都待在村裏不會到處走。要買什麽東西,不著急都會等到趕集那天。


    選擇回村居住的劉耀祖也很慶幸,相比十幾年前他離開村裏的情況,眼下村裏到鎮上,都由國家撥款修建了水泥路。雖然比不上外麵的公路,卻至少比早年強多了。


    換做十幾年前,村民要想去趟鎮上,那必然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現在國家給修了水泥路,村民外出也方便許多。沒私家車,那就騎摩托或電瓶車。


    知道這幾天,村裏進山采收黃瓜香的村民不少。采回來的黃瓜香要想出售,自然是越快越好。而這段時間,鎮裏那些販子,也會在鎮上設點收購。


    平時村民采收的黃瓜香,都是騎摩托車或電瓶車送去鎮上賣。而趕集這天,不少村民都提前詢問,這個集劉耀祖去不去。如果去的話,幫他們把采的黃瓜香帶上。


    對於這樣的詢問,劉耀祖那怕不需要采購什麽,也不好意思說不去鎮上。痛快答應下來,而後也想著給家裏置辦點什麽。省的過幾天,又要特意跑一趟。


    得知劉耀祖去趕集,那些不用上學的娃娃,立刻嚷嚷著道:“我要去趕集!我要坐車車!”


    類似這種場麵,如今在村裏也不稀奇。雖說眼下私家車,對農村人也不算稀奇。可村裏買了私家車的人,大多回家過年或過節才能看到。


    尋常時候,村裏除了劉耀祖的皮卡車,還真看不到其它的汽車!


    等劉耀祖開車來到村口,看著等待坐車的村民,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好在鄉下這種地方,也很少碰到交警查車。如若不然,他每趕次集都有可能被吊銷駕照。


    停好車,劉耀祖看了看候車的村民,最終道:“婆婆,你們幾個坐車裏,其它人坐後麵擠一下。這些東西,都堆在車中間,要是坐爛了,怕是不好賣吧!”


    “這倒也是哦!阿祖,麻煩你了。”


    “有啥麻煩的,也就順帶的事。”


    將村民采收的野菜,全部堆放在皮卡中心位置。而後招呼村民,圍著堆成圈的野菜就坐。好在有村民看人太多,把自家摩托車或電瓶車給推了出來。


    真要把采收的黃瓜香坐爛了,送去鎮上怕是也賣不出好價錢。對那些收黃瓜香的販子而言,眼睛都賊好使,也最喜歡挑三撿四故意壓價呢!


    等劉耀祖回到駕駛室,看著擠在後座的老人孩子,他也習慣了這種鬧騰。將車窗玻璃搖下來,卻交待老人抱住孩子,千萬別讓孩子趴在車窗上。


    考慮到安全,行駛在鄉間公路的劉耀祖,車速都不敢過快。真要出什麽事,他也不好跟村民交待。畢竟,一車人的安全,這會都掌握在他手裏呢!


    好在汽車速度再慢,也比步行快上許多。當皮卡車安全抵達集市,比靠山屯村民來更早的周邊村民,已經開始在集市上閑逛,到處一片熱鬧景象。


    <a id="wzsy" href="http://www.ahzww.org">ahzww.org</a>


    將皮卡車停好,下車的劉耀祖也交待道:“婆婆,嬸子,等下你們買完東西,咱們就在這裏集合。時間還是兩小時,要是等太久,就趕不上回家吃飯了。”


    “成,等賣完東西我們就回來等著!”


    來趕集的村民,要麽是來賣東西的,要麽就是來買東西的。可不管如何,劉耀祖也不可能因為某人沒來,讓其它人幹等著。兩小時,足夠村民趕趟集。


    真要過了集合時間,劉耀祖也會讓相熟的村民聯係。這年頭,那怕居住農村的老人,也有一部老人機。聯係起來,自然方便不少。


    剛回來那段時間,劉耀祖對趕集也蠻有興趣。可每周來一趟,他就覺得沒啥意思。跟其它村民相比,他趕集隻逛五金店,又或者集市的農貿市場。


    偶爾的話,也會去鎮上幾家快遞店,取自己從網上購買的快遞包裹。雖然每次趕集,集市上人都比較多。可跟劉耀祖一般大的年青人,還真看不到幾個。


    來到經常光顧的五金店,店老板也很熟絡的道:“小劉,趕集來了?今天要點什麽?”


    “今天買點電線,家裏電線有些老化了,我打算重新布置一下。”


    “那確實有必要!看樣子,你是打定主意留在村裏了?”


    打交道次數一多,店老板也知道劉耀祖是從城裏回來的年青人。雖然搞不懂,劉耀祖這麽年青就待在老家。但他心裏清楚,這個年青人怕是賺到錢了。


    這段時間,就劉耀祖采購的東西,也讓老板賺不少。這年頭,在小鎮開店做生意,大多都做熟人生意。雖說也要賺錢,但很少有人會坑蒙拐騙。


    都是十裏八村的鄉鄰,老板生意要想長久,那就必須貨真價實。真要覺得坑一次算一次,那這店鋪指定開不了半年就要關門大吉。名氣臭了,誰還敢進店買東西呢?


    買了些電工用的東西,劉耀祖也沒在店裏多待,拎著東西回到停車的地方。將東西放進駕駛室,重新鎖好車門,又朝農貿市場那邊走去。


    跟村裏其它人相比,剛回來又沒種地的劉耀祖,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從集市上購買。有些能存時間長的生活物資,他都會提前多備一點。


    隻是回村居住這段時間,劉耀祖也驚訝發現,很多村民都是從集市買糧食。而自家種出來的糧食,往往都是曬好直接賣幹淨,很少像早年那樣儲存大批糧食。


    這也難怪,現如今有人說,在農村隻要有錢,過的小日子連城裏人都羨慕。空氣清新環境悠雅不說,每天就為一日三餐而忙碌,確實沒住城裏那般壓力大。


    別的不說,靠山屯雖然位置偏,但人均土地數量卻不少。加之這幾年,農村也開始實施耕種機械化,即便種地也沒早年那般辛苦。


    雖然收入比不了城裏人,但開銷也沒城裏人大。至少劉耀祖知道,有孩子在城裏安家的幾戶村民,也經常能看到他們孩子回老家,拎著大包小包東西回城。


    村裏養的家禽,又或自家種的各式蔬菜,這都是城裏人喜愛的東西。換做在城裏的農貿市場,看到沒蟲眼的青菜,買的人心裏還可能犯嘀咕。


    總而言之,回到農村的劉耀祖,也確實覺得農村生活,跟他小時記憶中的生活,已經發生很大改變。越來越多走出去的人,年紀大了開始選擇回村裏生活。


    有些回農村養老的人,更是覺得農村生活更愜意。住寬敞的院子,養一些家禽,再整一塊菜地。每天圍著這些東西轉,生活照樣充實的很。


    即便從帝都回老家的劉耀祖,這段時間偶爾跟以前的同事聯係,看他發的一些照片跟講述農村生活,同事都羨慕的很。隻是他們羨慕歸羨慕,卻很難享受這種生活。


    想跟做是兩回事,前者可以天馬行空無所顧及,可後者卻不得不麵對現實。但對此刻的劉耀祖而言,他享受著農村生活的同時,也在尋找自己所喜歡的生活新樂趣。


    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確實是件值得令人羨慕的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荒野到殿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家之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家之煮並收藏從荒野到殿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