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朕不是怕,若事不可為,戰爭不可避免,就算在困難,朕也絕不會有任何的退縮,但是.....”
趙詢歎氣一聲,有些無奈的說道:“石虎與曹實兩人的軍事力量,並不弱小,趙柏安與寇雄手中的兵力,也就五萬人,雙方就軍事力量對比,不相上下,怕就怕一旦打起來,形成僵持,時間一長,以朝廷現在的能力,根本負擔不起,若是糧草供應不足,影響到前方戰局,這場戰爭的結果恐怕......”
戰爭打的就是錢糧與物資,就算不知兵事的趙詢,也明白這個道理,如今朝廷財政短缺,一直都是拿東牆補西牆,西域物資的供應,隻能緩解,還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現在又要爆發一場規模很大的戰爭,軍隊方麵問題不大,但是錢糧支持的下去?對此,趙詢非常憂心,這也是他為什麽幾番猶豫不決的原因所在。
李忠沉聲說道:“先皇對魏文南與呂肆要一直恩賞有加,對他們手下的將士們,也是常有封賞,不管在怎麽困難,也從未拖欠過這兩地士卒的糧餉,所以不管是魏文南與呂肆要,還是他們兩人手下的士卒,對朝廷都是多有感恩之心,如今石虎與曹實兩人殘暴不仁,以下竄上,相繼害死了魏文南與呂肆要,根本就不得人心。”
李勳這時候也是說道:“左相所言極是,石虎與曹實兩人雖然以強硬手段奪權,但絕不能服眾,暗中心懷不滿之人,定然是大有所在,這就造成了他們看似勢力強大,實則虛有其表,根基不穩,而且事出從急,石虎與曹實兩人,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做好萬全準備,所以我們不僅要打,而且還要快。”
聽了李忠和李勳的話語之後,趙詢沉吟不語,思考了好一會兒,這才出聲問道:“朝廷若是明言,隻攻曹實,你們覺得石虎會做何等反應?”
“唇亡齒寒,石虎定然會鼎力相助。”
李忠肯定的回答道。
李勳說道:“若是皇上下明詔,此次出兵,隻為曹實,石虎或許不會明著出兵相助,但暗地裏肯定會有所動作,左相說的很對,唇亡齒寒的道理,石虎不會不明白,不管朝廷給出什麽理由,隻要對曹實動手,石虎就一定不會坐視不理。”
“李勳所言有理,臣也是這麽想。”
李忠點了點頭,讚同了李勳的觀點。
聽他們這麽說,趙詢臉上又是有了猶豫之色,他擔心的並不是曹實,辰州隻有一萬五千左右的兵馬,實力並不算很強,趙詢所憂慮的其實是石虎,黔州可是有足足的三萬大軍,魏文南在那裏經營多年,人力物力都是極為的雄厚,如今,石虎繼承了這份基業,真要打起來,僅憑趙柏安和寇雄的力量,足夠?
錢明渡偷偷看了看趙詢,頓時明白了皇上的心思,皇上其實已經動了出兵的念頭,但可能憂心趙柏安與寇雄的力量,不足以快速平定叛亂,一旦戰爭形成僵持局麵,到時候騎虎難下,所有的問題與矛盾,將會一下子全部集中到皇上身上,對於這一點,皇上肯定不能不慎重考慮。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錢明渡說道:“是否可以從河東、河南抽調一些兵馬?”
“不可。”
李忠立即斷言反對:“戰局一開,天下各大藩鎮必然思潮湧動,人心各異,河南河東的兵馬,不能再少,少了,不足以防範河北五大藩鎮。”
錢明渡笑道:“河北五大藩鎮,難道還敢出兵造反不成?”
錢明渡有些不以為然,河北五大藩鎮或許有些桀驁不馴,割據地方,與朝廷對立多年,但不管怎麽說,就名義上而言,他們依舊是大晉的臣子,不到非常之時,他們怎麽可能輕言出兵造反。
李忠沉聲說道:“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事情都有一個萬一,我們不能不防。”
李勳倒是理解李忠的意思,他說道:“左相說的有道理,要是趙柏安在嶺南激戰正酣,河北五大藩鎮根本不需要直接出兵,隻需要在後麵鬧出一些小動作,造成河東河南局勢緊張,這樣一來,消息一旦傳到嶺南,正在嶺南征戰的朝廷大軍,軍心定然大為動搖,與整個戰局大為不利,所以河東河南兩地,一定要保證相當的兵力,不給河北五大藩鎮任何可趁之機。”
趙詢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李勳看了趙詢一眼,這個時候,他已經有些明白過來,趙詢並不是反對出兵,而是擔心兵力不夠,時間消耗太久,或是戰敗,這對於他,對於整個國家,其帶來的惡劣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其實李勳覺得趙詢有些多慮了,江南地區集中了五萬大軍,更是擁有趙柏安、寇雄、司馬衷、黃繪等一大批名將,這樣的兵力與將領陣容,已經是非常豪華了,而且,戰爭本來就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風險的承擔,對於雙方都是對等的,但是,有些事情,並不能因為有風險,你就不去做。
李勳沉思片刻,然後進言道:“皇上可還記得北江會?”
趙詢皺眉道:“為什麽突然提到北江會?”
李勳說道:“北江會在陸州,訓練了一支兩萬人的武勇,此次朝廷征伐嶺南,或許可以用到他們。”
平宗晚年,隨著河北慘敗,不僅國內局勢動蕩,國外也是多有巨變。
晉朝的屬國安南,其權臣張福發動政變,弑君篡位,暴力篡奪了安南政權,建立占婆王國,並因為平宗拒絕承認張福的合法性,致使兩國交惡,十數年來,征戰不斷。
安南皇室的一些殘餘子弟,以及大批難民,大約有五萬多人,逃到晉朝境內,尋求庇護,出於宗主國的麵子,平宗把這些人安置在嶺南陸州,到了趙智一朝,隨著北江會在民間越發壯大,趙智出於穩定以及利用的心思,允許北江會在陸州,從他們的國人之中,訓練一批武勇,待時機成熟,可以回國武力奪回政權。
這件事情,在朝廷內外,並不是什麽大秘密。
趙詢歎氣一聲,有些無奈的說道:“石虎與曹實兩人的軍事力量,並不弱小,趙柏安與寇雄手中的兵力,也就五萬人,雙方就軍事力量對比,不相上下,怕就怕一旦打起來,形成僵持,時間一長,以朝廷現在的能力,根本負擔不起,若是糧草供應不足,影響到前方戰局,這場戰爭的結果恐怕......”
戰爭打的就是錢糧與物資,就算不知兵事的趙詢,也明白這個道理,如今朝廷財政短缺,一直都是拿東牆補西牆,西域物資的供應,隻能緩解,還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現在又要爆發一場規模很大的戰爭,軍隊方麵問題不大,但是錢糧支持的下去?對此,趙詢非常憂心,這也是他為什麽幾番猶豫不決的原因所在。
李忠沉聲說道:“先皇對魏文南與呂肆要一直恩賞有加,對他們手下的將士們,也是常有封賞,不管在怎麽困難,也從未拖欠過這兩地士卒的糧餉,所以不管是魏文南與呂肆要,還是他們兩人手下的士卒,對朝廷都是多有感恩之心,如今石虎與曹實兩人殘暴不仁,以下竄上,相繼害死了魏文南與呂肆要,根本就不得人心。”
李勳這時候也是說道:“左相所言極是,石虎與曹實兩人雖然以強硬手段奪權,但絕不能服眾,暗中心懷不滿之人,定然是大有所在,這就造成了他們看似勢力強大,實則虛有其表,根基不穩,而且事出從急,石虎與曹實兩人,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做好萬全準備,所以我們不僅要打,而且還要快。”
聽了李忠和李勳的話語之後,趙詢沉吟不語,思考了好一會兒,這才出聲問道:“朝廷若是明言,隻攻曹實,你們覺得石虎會做何等反應?”
“唇亡齒寒,石虎定然會鼎力相助。”
李忠肯定的回答道。
李勳說道:“若是皇上下明詔,此次出兵,隻為曹實,石虎或許不會明著出兵相助,但暗地裏肯定會有所動作,左相說的很對,唇亡齒寒的道理,石虎不會不明白,不管朝廷給出什麽理由,隻要對曹實動手,石虎就一定不會坐視不理。”
“李勳所言有理,臣也是這麽想。”
李忠點了點頭,讚同了李勳的觀點。
聽他們這麽說,趙詢臉上又是有了猶豫之色,他擔心的並不是曹實,辰州隻有一萬五千左右的兵馬,實力並不算很強,趙詢所憂慮的其實是石虎,黔州可是有足足的三萬大軍,魏文南在那裏經營多年,人力物力都是極為的雄厚,如今,石虎繼承了這份基業,真要打起來,僅憑趙柏安和寇雄的力量,足夠?
錢明渡偷偷看了看趙詢,頓時明白了皇上的心思,皇上其實已經動了出兵的念頭,但可能憂心趙柏安與寇雄的力量,不足以快速平定叛亂,一旦戰爭形成僵持局麵,到時候騎虎難下,所有的問題與矛盾,將會一下子全部集中到皇上身上,對於這一點,皇上肯定不能不慎重考慮。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錢明渡說道:“是否可以從河東、河南抽調一些兵馬?”
“不可。”
李忠立即斷言反對:“戰局一開,天下各大藩鎮必然思潮湧動,人心各異,河南河東的兵馬,不能再少,少了,不足以防範河北五大藩鎮。”
錢明渡笑道:“河北五大藩鎮,難道還敢出兵造反不成?”
錢明渡有些不以為然,河北五大藩鎮或許有些桀驁不馴,割據地方,與朝廷對立多年,但不管怎麽說,就名義上而言,他們依舊是大晉的臣子,不到非常之時,他們怎麽可能輕言出兵造反。
李忠沉聲說道:“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事情都有一個萬一,我們不能不防。”
李勳倒是理解李忠的意思,他說道:“左相說的有道理,要是趙柏安在嶺南激戰正酣,河北五大藩鎮根本不需要直接出兵,隻需要在後麵鬧出一些小動作,造成河東河南局勢緊張,這樣一來,消息一旦傳到嶺南,正在嶺南征戰的朝廷大軍,軍心定然大為動搖,與整個戰局大為不利,所以河東河南兩地,一定要保證相當的兵力,不給河北五大藩鎮任何可趁之機。”
趙詢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李勳看了趙詢一眼,這個時候,他已經有些明白過來,趙詢並不是反對出兵,而是擔心兵力不夠,時間消耗太久,或是戰敗,這對於他,對於整個國家,其帶來的惡劣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其實李勳覺得趙詢有些多慮了,江南地區集中了五萬大軍,更是擁有趙柏安、寇雄、司馬衷、黃繪等一大批名將,這樣的兵力與將領陣容,已經是非常豪華了,而且,戰爭本來就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風險的承擔,對於雙方都是對等的,但是,有些事情,並不能因為有風險,你就不去做。
李勳沉思片刻,然後進言道:“皇上可還記得北江會?”
趙詢皺眉道:“為什麽突然提到北江會?”
李勳說道:“北江會在陸州,訓練了一支兩萬人的武勇,此次朝廷征伐嶺南,或許可以用到他們。”
平宗晚年,隨著河北慘敗,不僅國內局勢動蕩,國外也是多有巨變。
晉朝的屬國安南,其權臣張福發動政變,弑君篡位,暴力篡奪了安南政權,建立占婆王國,並因為平宗拒絕承認張福的合法性,致使兩國交惡,十數年來,征戰不斷。
安南皇室的一些殘餘子弟,以及大批難民,大約有五萬多人,逃到晉朝境內,尋求庇護,出於宗主國的麵子,平宗把這些人安置在嶺南陸州,到了趙智一朝,隨著北江會在民間越發壯大,趙智出於穩定以及利用的心思,允許北江會在陸州,從他們的國人之中,訓練一批武勇,待時機成熟,可以回國武力奪回政權。
這件事情,在朝廷內外,並不是什麽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