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仁壽宮時,孫太後正和錢皇後、周貴妃、萬宸妃說話。聽到這個消息,眾人都愣了一下,以為聽錯了,齊聲問信使:“你說什麽?”
郕王被朝臣們拉著商討對策,隻能派人送信來仁壽宮。但向孫太後和錢皇後送正統皇帝的噩耗,那是明擺著要被兩宮記恨,甚至有性命之憂的差事。奉天殿的侍奉宦官,誰也不敢領差,最後卻是郕王府的大太監舒良見郕王為難,主動請纓過來。
眾人發問,舒良雖然汗流浹背,但卻仍然口齒清晰的再報了一遍:“兩位娘娘,三營在懷來城外大敗,皇爺於亂軍中失陷,下落不明!如今朝議紛紛,以天官王佐為首的百官拉著監國議政,奏請派出使臣尋找皇爺下落,王爺不敢自專,命老奴來向兩位娘娘報信,請娘娘示下!”
錢皇後終於聽明白了舒良這番的意思,“啊”了一聲,啼哭猶在喉嚨裏就癱倒在椅子裏。但這個時候眾人都被這晴天霹靂炸驚了,誰也顧不上去看皇後究竟是什麽情況。
孫太後的臉色也刹那間血色褪盡,身體晃了晃。但她畢竟是經曆過風雨的一國太後,宣廟在時也曾私下幫著丈夫看過奏折,聽過朝議,關鍵時刻還能以絕佳的自製力抑住傷悲,起身喝道:“這有什麽不好自專的?即刻派出使者,向也先詢問皇帝下落!同時命懷來衛派當地人遍尋四野,搜找皇帝……”
但她再堅強,也終究是個母親,這命令下到最後,終於忍不住哭音,嘶聲道:“……讓人把皇帝給我找回來!我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舒良領命而去,周貴妃和萬宸妃已經哭成了一團,哭丈夫的、罵三軍無能的……哪裏還有半分平日爭奇鬥豔的貴人姿態?
萬貞在仁壽宮殿外陪著小皇子逗缸裏的大錦鯉,突然聽到前殿一陣喧嘩嚎啕,大吃一驚。旁邊的梁芳猶豫一下,揮手道:“黃賜,去打聽一下發生什麽事了。”
黃賜答應一聲,撒腿就跑,但他這一去就很久沒有回來,而整座仁壽宮的前殿那邊,哭聲卻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響亮。
宮中不允許大哭大鬧,能讓宮規管束下的宮人大範圍悲號大哭,貴人們還不出麵彈壓的,必然是了不得的大事——再直白點說,肯定是關係著許多人的命運的大人物的噩耗。
而整座宮廷,目前最大的噩耗能是什麽呢?
萬貞看著還在拿著棍子興致勃勃的戳著錦鯉的小皇子,忍不住輕輕摸了摸他的腦袋,柔聲道:“小殿下,不要玩了,咱們回前殿去找太後娘娘。”
小皇子脆聲答應了,丟開小竹杆撒嬌:“貞兒,抱!”
萬貞心中憐惜,展開雙臂將他抱起。梁芳心中惴惴,問道:“萬女官,咱們不等黃賜打聽了消息再走嗎?這麽蒙頭蒙腦的過去,也不知道犯不犯忌諱。”
萬貞微微苦笑,搖頭道:“梁公公,咱們現在哪裏顧得上這個?小殿下的安全要緊,有異況直管找太後娘娘庇佑是正經。”
梁芳愕然,萬貞雖然不知道前殿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但她對禦駕親征一事本就心懷疑慮,加上隔壁的舒彩彩天天晚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此時一聽到前殿那邊的宮人嚎啕大哭,並且哭聲連片震天,心裏就有了兩三分預料,隻是不便和梁芳明說,生怕猜測與事實不符,會惹禍上身。
小皇子雖然還不能直接聽懂她話裏的未盡之意,但他被萬貞抱在懷裏,卻能感覺到她心中那股驚惶恐懼之意,伏在她肩上,安慰似的拍了拍她的背,脆聲道:“貞兒不怕!不怕!”
萬貞聽著他的童言童語,心中一暖,笑道:“好,貞兒不怕……小殿下若是遇到了什麽事,也不要怕,啊?”
群體性的情緒感染力是很強的,他們一行雖然離得還遠,但聽到前邊震天的哭聲,膽子小些的乳母和小宮女就已經被嚇得臉色有些變了,雖然負有看護小皇子之責,卻有些不敢跟著萬貞往前走,反而勸她帶小皇子去坤寧宮找錢皇後。
萬貞歎氣:“莫非你們以為仁壽宮有變,回坤寧宮就能保平安不成?何況皇後娘娘的儀駕未過,顯然還在仁壽宮,並未離開。”
乳母不肯相信,停下腳步道:“萬女官,奴等是坤寧宮的人,仁壽宮縱有變故,那也不是奴等能摻和的事。”
萬貞如何不知道他們的僥幸心理?當下也不強留,冷聲道:“好,你們要回坤寧宮可以自去!但小殿下必要隨我去太後娘娘那裏!”
乳母急道:“這怎麽可以……梁公公!小爺是咱們領著的,可不能讓萬貞兒帶走!”
萬貞抱著小皇子,退後幾步,看著梁芳,道:“梁公公,太後娘娘由貴妃而為皇後,升太後,曆經數十年風雨而不倒,至今獨尊仁壽宮,雖不幹政,但慎刑司和護衛親軍一直握在手裏;而皇後娘娘……平日多賴皇爺周全,如今皇爺……若真有大變,你覺得誰更能保護小殿下?”
梁芳心中其實也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聽著遠方越來越響,越來越多的哭聲,臉色青紅交錯,一跺腳,道:“咱家隨你一同護送小爺去找太後娘娘!”
乳母等人被前方未知原因的哭聲所嚇,驚惶失措,雖然想把小皇子奪回來,但麵對萬貞和梁芳的同盟,又哪來膽量?隻站在當地幹著急。
萬貞恐怕時長生變,抱著小皇子就往仁壽宮前殿狂奔。等他們跑到前殿雲台下,奉天殿那邊的第二次消息又傳了過來:原錦衣衛千戶梁貴逃回來了,他帶來了正統皇帝的確切消息,皇帝沒有死,隻是被瓦刺所俘。
得到兒子、丈夫沒有死的消息,孫太後和錢皇後雖然還在哭,但悲痛卻稍緩了些。周貴妃抹了把眼淚,暴怒喝道:“既然皇爺沒事,為什麽錦衣衛不將皇爺帶回來?他們世食國祿,就是這麽回報君恩的嗎?把這梁貴拿下,千刀萬剮,誅連九族!”
孫太後氣得一拍桌子,怒聲喝道:“住口!外朝臣子,自有閣輔議策商處,你一個後宮妃嬪,安敢口出狂言,妄定外臣之罪,擅幹朝政大事!”
梁貴棄駕奔逃,固然罪該萬死,但他在逃出來之後,沒有畏罪潛逃,還記得回來報信,也算盡了一份心。周貴妃這種時候,不想著如何籠絡人心,卻要打打殺殺,豈不是要寒了別人的心?
要知道,皇帝被俘,這已經是丟了帝位,丟了江山,丟了整個國朝及列祖列宗的顏麵,若連人心也丟盡了,她們怎麽帶著號稱三歲的小皇子活下來?
孫太後喝斥完了周貴妃,正要命人去找孫兒,就見萬貞帶著孩子站在旁邊,稍稍鬆了口氣,點了點頭,轉頭吩咐:“金英,備駕!哀家要帶著皇長子去奉天殿!”
大太監金英經曆過四朝風雨,三次帝位更迭,初聽到正統皇帝失蹤,就知道為了名分大計,孫太後必然是要與外朝閣輔接觸的,早早準備了鑾駕,此時立即應聲:“老奴已經備好鑾駕,請娘娘登車。”
孫太後嗯了一聲,從宮正王嬋手裏接過熱手巾抹了把臉,又整理了一下儀容,招手道:“貞兒,你替哀家抱著濬兒,一同前往。”
萬貞應了一聲,抱著小皇子跟在後麵。
太後的鑾駕一路西行,穿巷過宮,直到奉天殿前停下。
因永樂朝三大殿遇火災,不能使用,因此大朝會隻能在奉天殿門前的廣場上演禮,皇帝禦門聽政。至本朝時,三大殿雖然修繕好了,但皇帝禦門聽政的習慣沒變,群臣仍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參加朝會。
太後的鑾駕到奉天殿前,便是直接與群臣照麵。
群臣正自與監國郕王愁眉相對,見孫太後駕到,紛紛肅立行禮。
孫太後避讓不受,反而向群臣彎腰行禮,哭著道:“我為朱家寡婦,自宣廟崩殂,日夜為我大明頌經祈福,以乞國運昌隆,萬世不替。豈料婦人女子,教兒無方,皇帝誤信奸人,以至今日兵敗懷來衛,落於敵手,愧對列祖列宗,亦負了諸位老臣一片赤膽忠心!”
皇帝不聽勸諫執意親征,以至帶累得滿朝文武一去大半,三大營精銳全軍覆沒,諸臣兔死狐悲,心中豈能沒有悲憤怨恨?
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孫太後,其實好感很限,都更樂意親近監國的郕王。然而此時孫太後情真意切的行禮哭訴,卻反而讓群臣心中很不是滋味——當初宣廟遺囑,是托張太皇太後和三楊輔政的,孫太後全然插不上手。
皇帝少年登基,說句托大點的話,長成什麽性格,更多的是受外朝輔臣的影響。至於寵信王振造成今天的大禍,也跟張太皇太後和“三楊”相續老去,群臣不敢製約其權有一定關係。如今孫太後一個深宮女子,出來背這教兒無方的罪名,群臣又哪有怪罪她的底氣?
孫太後一禮行畢,見群臣麵有愧色,便又轉頭喝道:“濬兒,過來!”
萬貞心中一緊,安撫的拍拍小皇子的後背,將他放在地上,小聲道:“小殿下,莫怕,慢慢地,走到皇祖母身邊去。”
小皇子點了點頭,果然一步步的走到孫太後身邊。
孫太後拉著小皇子的手,又對群臣道:“此為皇帝長子,貴妃周氏所生,皇後錢氏撫育,宗正錄牒,名為見濬,為人雖不伶俐,幸而穩重知禮,小小年紀,頗有孝心。”
說著她拂了拂小皇子衣裳上的皺褶,忍著淚吩咐:“濬兒,如今大廈將傾,全賴諸位大臣戮力同心,為吾家解倒懸之危,營救爾父。來,給諸位大臣行個禮。”
感謝angyff投的月票。
拜求小夥伴們不吝賞賜~
郕王被朝臣們拉著商討對策,隻能派人送信來仁壽宮。但向孫太後和錢皇後送正統皇帝的噩耗,那是明擺著要被兩宮記恨,甚至有性命之憂的差事。奉天殿的侍奉宦官,誰也不敢領差,最後卻是郕王府的大太監舒良見郕王為難,主動請纓過來。
眾人發問,舒良雖然汗流浹背,但卻仍然口齒清晰的再報了一遍:“兩位娘娘,三營在懷來城外大敗,皇爺於亂軍中失陷,下落不明!如今朝議紛紛,以天官王佐為首的百官拉著監國議政,奏請派出使臣尋找皇爺下落,王爺不敢自專,命老奴來向兩位娘娘報信,請娘娘示下!”
錢皇後終於聽明白了舒良這番的意思,“啊”了一聲,啼哭猶在喉嚨裏就癱倒在椅子裏。但這個時候眾人都被這晴天霹靂炸驚了,誰也顧不上去看皇後究竟是什麽情況。
孫太後的臉色也刹那間血色褪盡,身體晃了晃。但她畢竟是經曆過風雨的一國太後,宣廟在時也曾私下幫著丈夫看過奏折,聽過朝議,關鍵時刻還能以絕佳的自製力抑住傷悲,起身喝道:“這有什麽不好自專的?即刻派出使者,向也先詢問皇帝下落!同時命懷來衛派當地人遍尋四野,搜找皇帝……”
但她再堅強,也終究是個母親,這命令下到最後,終於忍不住哭音,嘶聲道:“……讓人把皇帝給我找回來!我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舒良領命而去,周貴妃和萬宸妃已經哭成了一團,哭丈夫的、罵三軍無能的……哪裏還有半分平日爭奇鬥豔的貴人姿態?
萬貞在仁壽宮殿外陪著小皇子逗缸裏的大錦鯉,突然聽到前殿一陣喧嘩嚎啕,大吃一驚。旁邊的梁芳猶豫一下,揮手道:“黃賜,去打聽一下發生什麽事了。”
黃賜答應一聲,撒腿就跑,但他這一去就很久沒有回來,而整座仁壽宮的前殿那邊,哭聲卻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響亮。
宮中不允許大哭大鬧,能讓宮規管束下的宮人大範圍悲號大哭,貴人們還不出麵彈壓的,必然是了不得的大事——再直白點說,肯定是關係著許多人的命運的大人物的噩耗。
而整座宮廷,目前最大的噩耗能是什麽呢?
萬貞看著還在拿著棍子興致勃勃的戳著錦鯉的小皇子,忍不住輕輕摸了摸他的腦袋,柔聲道:“小殿下,不要玩了,咱們回前殿去找太後娘娘。”
小皇子脆聲答應了,丟開小竹杆撒嬌:“貞兒,抱!”
萬貞心中憐惜,展開雙臂將他抱起。梁芳心中惴惴,問道:“萬女官,咱們不等黃賜打聽了消息再走嗎?這麽蒙頭蒙腦的過去,也不知道犯不犯忌諱。”
萬貞微微苦笑,搖頭道:“梁公公,咱們現在哪裏顧得上這個?小殿下的安全要緊,有異況直管找太後娘娘庇佑是正經。”
梁芳愕然,萬貞雖然不知道前殿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但她對禦駕親征一事本就心懷疑慮,加上隔壁的舒彩彩天天晚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此時一聽到前殿那邊的宮人嚎啕大哭,並且哭聲連片震天,心裏就有了兩三分預料,隻是不便和梁芳明說,生怕猜測與事實不符,會惹禍上身。
小皇子雖然還不能直接聽懂她話裏的未盡之意,但他被萬貞抱在懷裏,卻能感覺到她心中那股驚惶恐懼之意,伏在她肩上,安慰似的拍了拍她的背,脆聲道:“貞兒不怕!不怕!”
萬貞聽著他的童言童語,心中一暖,笑道:“好,貞兒不怕……小殿下若是遇到了什麽事,也不要怕,啊?”
群體性的情緒感染力是很強的,他們一行雖然離得還遠,但聽到前邊震天的哭聲,膽子小些的乳母和小宮女就已經被嚇得臉色有些變了,雖然負有看護小皇子之責,卻有些不敢跟著萬貞往前走,反而勸她帶小皇子去坤寧宮找錢皇後。
萬貞歎氣:“莫非你們以為仁壽宮有變,回坤寧宮就能保平安不成?何況皇後娘娘的儀駕未過,顯然還在仁壽宮,並未離開。”
乳母不肯相信,停下腳步道:“萬女官,奴等是坤寧宮的人,仁壽宮縱有變故,那也不是奴等能摻和的事。”
萬貞如何不知道他們的僥幸心理?當下也不強留,冷聲道:“好,你們要回坤寧宮可以自去!但小殿下必要隨我去太後娘娘那裏!”
乳母急道:“這怎麽可以……梁公公!小爺是咱們領著的,可不能讓萬貞兒帶走!”
萬貞抱著小皇子,退後幾步,看著梁芳,道:“梁公公,太後娘娘由貴妃而為皇後,升太後,曆經數十年風雨而不倒,至今獨尊仁壽宮,雖不幹政,但慎刑司和護衛親軍一直握在手裏;而皇後娘娘……平日多賴皇爺周全,如今皇爺……若真有大變,你覺得誰更能保護小殿下?”
梁芳心中其實也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聽著遠方越來越響,越來越多的哭聲,臉色青紅交錯,一跺腳,道:“咱家隨你一同護送小爺去找太後娘娘!”
乳母等人被前方未知原因的哭聲所嚇,驚惶失措,雖然想把小皇子奪回來,但麵對萬貞和梁芳的同盟,又哪來膽量?隻站在當地幹著急。
萬貞恐怕時長生變,抱著小皇子就往仁壽宮前殿狂奔。等他們跑到前殿雲台下,奉天殿那邊的第二次消息又傳了過來:原錦衣衛千戶梁貴逃回來了,他帶來了正統皇帝的確切消息,皇帝沒有死,隻是被瓦刺所俘。
得到兒子、丈夫沒有死的消息,孫太後和錢皇後雖然還在哭,但悲痛卻稍緩了些。周貴妃抹了把眼淚,暴怒喝道:“既然皇爺沒事,為什麽錦衣衛不將皇爺帶回來?他們世食國祿,就是這麽回報君恩的嗎?把這梁貴拿下,千刀萬剮,誅連九族!”
孫太後氣得一拍桌子,怒聲喝道:“住口!外朝臣子,自有閣輔議策商處,你一個後宮妃嬪,安敢口出狂言,妄定外臣之罪,擅幹朝政大事!”
梁貴棄駕奔逃,固然罪該萬死,但他在逃出來之後,沒有畏罪潛逃,還記得回來報信,也算盡了一份心。周貴妃這種時候,不想著如何籠絡人心,卻要打打殺殺,豈不是要寒了別人的心?
要知道,皇帝被俘,這已經是丟了帝位,丟了江山,丟了整個國朝及列祖列宗的顏麵,若連人心也丟盡了,她們怎麽帶著號稱三歲的小皇子活下來?
孫太後喝斥完了周貴妃,正要命人去找孫兒,就見萬貞帶著孩子站在旁邊,稍稍鬆了口氣,點了點頭,轉頭吩咐:“金英,備駕!哀家要帶著皇長子去奉天殿!”
大太監金英經曆過四朝風雨,三次帝位更迭,初聽到正統皇帝失蹤,就知道為了名分大計,孫太後必然是要與外朝閣輔接觸的,早早準備了鑾駕,此時立即應聲:“老奴已經備好鑾駕,請娘娘登車。”
孫太後嗯了一聲,從宮正王嬋手裏接過熱手巾抹了把臉,又整理了一下儀容,招手道:“貞兒,你替哀家抱著濬兒,一同前往。”
萬貞應了一聲,抱著小皇子跟在後麵。
太後的鑾駕一路西行,穿巷過宮,直到奉天殿前停下。
因永樂朝三大殿遇火災,不能使用,因此大朝會隻能在奉天殿門前的廣場上演禮,皇帝禦門聽政。至本朝時,三大殿雖然修繕好了,但皇帝禦門聽政的習慣沒變,群臣仍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參加朝會。
太後的鑾駕到奉天殿前,便是直接與群臣照麵。
群臣正自與監國郕王愁眉相對,見孫太後駕到,紛紛肅立行禮。
孫太後避讓不受,反而向群臣彎腰行禮,哭著道:“我為朱家寡婦,自宣廟崩殂,日夜為我大明頌經祈福,以乞國運昌隆,萬世不替。豈料婦人女子,教兒無方,皇帝誤信奸人,以至今日兵敗懷來衛,落於敵手,愧對列祖列宗,亦負了諸位老臣一片赤膽忠心!”
皇帝不聽勸諫執意親征,以至帶累得滿朝文武一去大半,三大營精銳全軍覆沒,諸臣兔死狐悲,心中豈能沒有悲憤怨恨?
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孫太後,其實好感很限,都更樂意親近監國的郕王。然而此時孫太後情真意切的行禮哭訴,卻反而讓群臣心中很不是滋味——當初宣廟遺囑,是托張太皇太後和三楊輔政的,孫太後全然插不上手。
皇帝少年登基,說句托大點的話,長成什麽性格,更多的是受外朝輔臣的影響。至於寵信王振造成今天的大禍,也跟張太皇太後和“三楊”相續老去,群臣不敢製約其權有一定關係。如今孫太後一個深宮女子,出來背這教兒無方的罪名,群臣又哪有怪罪她的底氣?
孫太後一禮行畢,見群臣麵有愧色,便又轉頭喝道:“濬兒,過來!”
萬貞心中一緊,安撫的拍拍小皇子的後背,將他放在地上,小聲道:“小殿下,莫怕,慢慢地,走到皇祖母身邊去。”
小皇子點了點頭,果然一步步的走到孫太後身邊。
孫太後拉著小皇子的手,又對群臣道:“此為皇帝長子,貴妃周氏所生,皇後錢氏撫育,宗正錄牒,名為見濬,為人雖不伶俐,幸而穩重知禮,小小年紀,頗有孝心。”
說著她拂了拂小皇子衣裳上的皺褶,忍著淚吩咐:“濬兒,如今大廈將傾,全賴諸位大臣戮力同心,為吾家解倒懸之危,營救爾父。來,給諸位大臣行個禮。”
感謝angyff投的月票。
拜求小夥伴們不吝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