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死後,被葬在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西部的清東陵。


    出靈那天,由72人將棺木抬出東華門。此時,皇室官府傾巢而出,按大清典製,走在最前麵的是64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接著是乾隆的鹵薄儀仗隊,1628人。他們手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然後是抬棺木的扛夫,每班有128人,身穿孝服,分三班輪流抬送。棺木之後麵是全副武裝的八旗兵勇。最後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和宗室覺羅的隊伍,車轎連綿不斷。


    在送葬行列中,夾著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裏,從北京到陵地,沿途幾百裏,每隔段距離都有一座蘆殿。蘆殿玉階金瓦,朱碧交映,十分華麗,專供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


    清東陵陵區東側的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勢皆西向,儼然左輔;西側的黃花山似白虎雄踞,勢盡東朝,宛如右弼。靠山昌瑞山龍播鳳翥,玉陛金闕,如錦屏翠障;朝山金星山形如覆鍾,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案山影壁山圓巧端正,位於靠山、朝山之間,似玉案前橫,可憑可依;水口山象山、煙墩山兩山對峙,橫豆陵區之南,形如闕門,扼守隘口。馬蘭河、西大河二水環繞夾流,顧盼有情;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這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勢,對於鑲嵌於其中的陵寢形成了拱衛、環抱、朝揖之勢,以“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的山川形勢,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意象。清代帝王、皇後、嬪妃、皇子等大多埋葬於此。


    據統計,清東陵共建有皇陵五座—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鹹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東(慈安)、西(慈禧)太後等後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共計埋葬了14個皇後和136個妃嬪。


    清東陵的5座陵寢按照“居中為尊”、“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傳統觀念設計排列。


    世祖順治皇帝的孝陵位於南起金星山,北達昌瑞山主峰的中軸線上,其位置至尊無上,其餘皇帝陵寢則按輩分的高低分別在孝陵的兩側呈扇形東西排列開來。


    孝陵之左為聖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為文宗鹹豐皇帝的定陵,形成兒孫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現了長者為尊的倫理觀念。


    同時,皇後陵和妃園寢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邊,表明了它們之間的主從、隸屬關係。此外,凡皇後陵的神道都與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與陵區中心軸線上的孝陵神道相接,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枝狀係,其統緒嗣承關係十分明顯,表達了瓜瓞綿綿、生生息息、江山萬代的願望。


    孝陵內葬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與福臨合葬的有孝康皇後、孝獻皇後。孝康皇後是康熙帝的生母。孝獻皇後是順治帝的寵妃,死後被追尊為皇後。


    景陵內葬聖祖康熙皇帝和孝誠、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後及敬敏皇貴妃。


    裕陵內葬高宗乾隆皇帝,孝賢、孝儀二皇後,慧賢、哲憫、淑嘉三位皇貴妃。孝賢皇後是弘曆的嫡皇後,也是乾隆一生的摯愛。孝儀皇後是嘉慶皇帝的生母。


    定陵內葬文宗鹹豐皇帝和孝德皇後。


    惠陵內葬穆宗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後。


    昭西陵內葬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1613—1687)。她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莊妃,是順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


    孝東陵內葬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1641—1717),她是順治皇帝的皇後,21歲時被尊為皇太後,77歲死,當了57年皇太後。她是清代當皇太後時間最長的一位。該陵內還陪葬了28位順治帝的妃嬪。


    普祥峪定東陵內葬孝貞顯皇後鈕祜祿氏(1837—1881)即慈安皇太後,俗稱東太後。她是鹹豐帝的皇後。鹹豐帝死後,曾與慈禧在同治、光緒年間兩次垂簾聽政達20年之久。


    菩陀峪定東陵內葬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1835—1908)即慈禧皇太後,俗稱西太後。


    景陵皇貴妃園寢內葬康熙帝的愨惠皇貴妃和惇怡皇貴妃。


    景陵妃園寢葬康熙帝的48位妃嬪和1位皇子。


    裕陵妃園寢內葬乾隆帝死後被貶的烏喇那拉皇後和35位妃嬪。


    定陵妃園寢內葬鹹豐帝的15位妃嬪。


    惠陵妃園寢內葬同治皇帝的4位皇貴妃。


    公主園寢內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順治的孝陵分為三個區,即神路區、宮殿區和神廚庫區。孝陵的神路區建築配置最為豐富,自南至北依次為石牌坊、東西下馬牌、大紅門、具服殿(供謁陵者更換衣服、臨時休息的殿宇)、聖德神功碑亭、石像生、龍風門、一孔橋、七孔橋、五孔橋、東西下馬牌、三路三孔橋及平橋。宮殿區按照前朝後寢的格局營建,自南至北依次為:神道碑亭、東西朝房、隆恩門、東西燎爐(焚燒紙、錁的場所)、東西配殿、隆恩殿、陵寢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琉璃影壁及月芽城、寶城、寶頂,寶頂下是地宮。宮門以北部分環以圍牆,前後三進院落。神廚庫區位於宮殿區前左側,其建築有:神廚(做祭品的廚房)、南北神庫(儲存物品的庫房)、省牲亭(宰殺牛羊的場所),環以圍牆,坐東朝西。圍牆外建井亭。三個區的所有帶屋頂的建築(包括牆垣)除班房覆以布瓦外,全部以黃琉璃瓦覆頂(包括牆頂)。其中大紅門為單簷廡殿頂建築;聖德神功碑亭、神道碑亭、隆恩殿、明樓和省牲亭為重簷歇山頂建築;具服殿、隆恩門、配殿、燎爐為單簷歇山頂建築;朝房為單簷硬山頂建築;神廚、神庫為單簷懸山頂建築;陵寢門為琉璃花門;井亭為盝頂建築;班房為單簷卷棚頂建築。


    康熙的景陵承襲孝陵規製,宮殿區和神廚庫區與孝陵相同,惟神路區有較大改動。主要表現在:一、神路與孝陵神路相接,不單建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二、聖德神功碑亭改豎雙碑,分書滿漢碑文。三、石像生由18對縮減為5對。四、改龍風門為五間六柱五樓的牌樓門(道光年間,為求劃一,諭今將牌樓門也稱龍風門)。五、裁撤了七孔橋、一孔橋,保留了五孔橋和三路三孔橋。六、五孔橋改建在石像生以南。


    乾隆的裕陵基本承襲了景陵規製,但稍有展拓。一是神路區的牌樓門以北增加了一孔拱橋。二是石像生增至8對,比景陵多出3對。三是在陵寢門前增設了三路一孔玉帶橋。四是在三路三孔橋兩側對稱地各增設了一座三孔平橋。


    很霸氣地說。


    望著數不盡的奇珍異寶隨著乾隆的棺槨入住地宮,許多人的眼都紅了:這麽多好東西,就這麽埋了?


    和大人搖了搖頭:將墳建在地上,此地無銀三百兩,這不找盜呢嘛!


    很快,這個人就出現了。


    1928年7月,國民黨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同誌以“剿匪”為名來到了清東陵,目標直指乾隆的陵墓-裕陵。


    你敢明目張膽地建,我就敢大張旗鼓地挖!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絕穀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絕穀刀客並收藏霸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