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想去與愉妃商量,但這個時候,絕對不宜過去,隻能等明日再尋機會,說起來,明日靠岸入住行宮,去愉妃那裏應該會方便許多。
正如魏靜萱所言的那般,翌日午後,船行至揚州水域,此處已屬江南中心之地,比他們沿途所見的地方要繁華許多。
船還未靠岸,便可看到碼頭上烏泱泱的聚了一大幫人,為首那人穿著知府官服,正焦急地張望著,待得看到船後,朝後麵揮了一下手,立時有樂曲奏起。
黃氏在船欄前看到這一幕,輕笑道:“不知這個揚州知府在這裏等了多久,才能夠這樣及時的迎駕。”
站在她旁邊的瑕月輕笑道:“想來應該是天未亮時就等在碼頭了。”
黃氏笑一笑道:“在船上那麽多日,終於是可以上岸了,臣妾有生以來,還沒坐過那麽久的船呢,以前最多也就坐了半日。”
在她們說話的時候,船漸漸往岸邊靠去,禦船最先靠岸,侍衛先行下船,手握刀柄,嚴加看守,隨後是宮人,搭好上岸的踏板,並執香爐、宮扇、錦旗於兩邊侍候。
待得曲過三遍之後,一身明黃龍袍的弘曆扶著淩若出現在眾人視線之中,在他們身邊則是身著皇後鳳袍的明玉。
看到他們三人,揚州知府激動地抬手命樂曲停奏,隨後上前一步,拍袖跪下道:“微臣揚州知府祟德率揚州所有官員恭迎皇上聖駕,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又朝淩若與明玉磕頭道:“微臣恭迎皇太後、皇後娘娘鳳駕,願太後鳳體安康,皇後娘娘萬福金安!”
這些話並不是他一人在說,而是數十名官員一齊喊出,聲音整齊劃一,又頗為響亮,莫說是弘曆,就算瑕月他們那船也聽得一清二楚。
知春抿著唇笑道:“不用問了,一定是事先練習好了,所以才說得這麽齊。”
齊寬打趣道:“也不知他們練了幾遍,有沒有對著銅鏡一起練。”
黃氏好笑地道:“你們兩個盡耍貧嘴,就算祟德他們真的事先練習也沒什麽奇怪的,皇上南巡這等大事,當然得小心籌備,以免出了差錯。”
知春二人嘻嘻一笑,不再言語,那廂弘曆已經扶著淩若下船,祟德畢恭畢敬地道:“皇上與太後一路辛苦,不如由微臣送您與諸位娘娘去行宮休息吧?”
弘曆精神倒是尚好,不過瞧見淩若眉眼間纏繞著一抹倦色,故道:“也好,就先去行宮吧。”
在他們之後,瑕月、黃氏、愉妃等人先後下了船,隨眾人一道前往行宮,在去行宮的路上,衙差沿途而站,將百姓攔在兩邊,待得弘曆一行人過來時,紛紛跪下行禮,山呼萬歲,好不壯觀。
因行宮離此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又改乘馬車,數十裏的路,一路行來,卻不見纖塵,且隱約可以聞到香氣,瑕月心知,必是祟德一早命人掃水淨街焚香之故;可見為了迎接弘曆此次南巡,他真是做足了功夫。
待得下了馬車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三院九進的宮殿,原是一座龍王廟,於康熙二十三年改建為行宮,之後又幾番擴建,方才有了今日的規模。
在弘曆入行宮安頓之後,祟德又再一次率眾官員行禮,之後方才退下,弘曆親自扶了淩若來到東宮正院之中,裏麵種有柏、柿、桐、椿、槐、楊六樹,取“百市同春”、“百世懷楊”之意;除之外,還有附屬的東廓院,裏麵亭台樓榭、小橋流水,除了常見的牡丹、芍藥之外還種著許多奇花異草,煞是好看,有幾樣連弘曆也認不出來。
弘曆將之看在眼中,滿意地道:“兒臣記得皇祖父在世時,曾與兒臣說起過此處行宮,皇祖父來時,行宮可沒像現在這樣好。”頓一頓,他又道:“此處如此清幽雅致,正適合皇額娘靜養,看來這個祟德倒是費了不少心思。”
淩若笑一笑未說什麽,待得進到大殿後,道:“皇帝,你覺得祟德做的是好還是不好?”
弘曆一怔,道:“他事事思慮周到,又將行宮打理的如此妥當,自然是極好,難道皇額娘還有何不滿意嗎?”
淩若搖頭道:“不是不滿意,而是太過滿意。”
弘曆思慮片刻,始終想不明白她的話,隻得道:“恕兒子不解皇額娘之意。”
淩若看了他一眼,道:“皇帝出行之前,曾傳旨告誡地方:力屏浮華;時時思物力之維艱,事事惟奢靡之是戒;祟德為了討好皇帝,興師動眾,掃水淨街甚至焚香,又將行宮百般修繕,移來這無數奇花異草,這不是浮華奢靡是什麽?”
弘曆聞言,有些尷尬地道:“指不定行宮早有修繕,祟德隻是稍加打理罷了。”
淩若搖頭道:“先帝在位十三年,從未南巡,行宮空置,又怎會去修繕,想來是這次知曉皇帝南巡,所以大加修整,瞧瞧這柱子,漆的顏色如此鮮豔,分明是新漆上去的。”她意味深長地看了弘曆一眼道:“皇帝,先帝在世時最不喜歡浪費奢侈,他平日用膳,連一粒米都不願浪費,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百姓滴著汗水辛苦種出來的。”
弘曆沉默了一會兒道:“兒子住的尋常一些不打緊,但是皇額娘……”
“哀家知道你有孝心,哀家不是沒吃過苦的人,如今這日子對哀家來說,已經是福中之福,所以不需要再怎樣,明白嗎?另外,你南巡是為了體百姓疾苦,視各地官員,切不可遊玩享樂,你是這樣,哀家也是這樣,否則你皇阿瑪在天有靈,定會有所不願。”
弘曆愧疚地道:“是,兒子明白,兒子定會嚴加申斥祟德,並責令之後幾處地方官不許再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皇帝明白就好。”淩若接過水秀遞來的茶道:“對了,皇帝與皇後可是出了什麽事?”
弘曆麵色一滯,旋即道:“兒子與皇後很好啊,皇額娘怎麽這麽問?”
“哀家聽說昨夜裏,皇後住處傳來爭執之聲,今日皇後眼睛紅腫,看向皇帝時,有幾分懼意,可是起了爭執。”
正如魏靜萱所言的那般,翌日午後,船行至揚州水域,此處已屬江南中心之地,比他們沿途所見的地方要繁華許多。
船還未靠岸,便可看到碼頭上烏泱泱的聚了一大幫人,為首那人穿著知府官服,正焦急地張望著,待得看到船後,朝後麵揮了一下手,立時有樂曲奏起。
黃氏在船欄前看到這一幕,輕笑道:“不知這個揚州知府在這裏等了多久,才能夠這樣及時的迎駕。”
站在她旁邊的瑕月輕笑道:“想來應該是天未亮時就等在碼頭了。”
黃氏笑一笑道:“在船上那麽多日,終於是可以上岸了,臣妾有生以來,還沒坐過那麽久的船呢,以前最多也就坐了半日。”
在她們說話的時候,船漸漸往岸邊靠去,禦船最先靠岸,侍衛先行下船,手握刀柄,嚴加看守,隨後是宮人,搭好上岸的踏板,並執香爐、宮扇、錦旗於兩邊侍候。
待得曲過三遍之後,一身明黃龍袍的弘曆扶著淩若出現在眾人視線之中,在他們身邊則是身著皇後鳳袍的明玉。
看到他們三人,揚州知府激動地抬手命樂曲停奏,隨後上前一步,拍袖跪下道:“微臣揚州知府祟德率揚州所有官員恭迎皇上聖駕,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又朝淩若與明玉磕頭道:“微臣恭迎皇太後、皇後娘娘鳳駕,願太後鳳體安康,皇後娘娘萬福金安!”
這些話並不是他一人在說,而是數十名官員一齊喊出,聲音整齊劃一,又頗為響亮,莫說是弘曆,就算瑕月他們那船也聽得一清二楚。
知春抿著唇笑道:“不用問了,一定是事先練習好了,所以才說得這麽齊。”
齊寬打趣道:“也不知他們練了幾遍,有沒有對著銅鏡一起練。”
黃氏好笑地道:“你們兩個盡耍貧嘴,就算祟德他們真的事先練習也沒什麽奇怪的,皇上南巡這等大事,當然得小心籌備,以免出了差錯。”
知春二人嘻嘻一笑,不再言語,那廂弘曆已經扶著淩若下船,祟德畢恭畢敬地道:“皇上與太後一路辛苦,不如由微臣送您與諸位娘娘去行宮休息吧?”
弘曆精神倒是尚好,不過瞧見淩若眉眼間纏繞著一抹倦色,故道:“也好,就先去行宮吧。”
在他們之後,瑕月、黃氏、愉妃等人先後下了船,隨眾人一道前往行宮,在去行宮的路上,衙差沿途而站,將百姓攔在兩邊,待得弘曆一行人過來時,紛紛跪下行禮,山呼萬歲,好不壯觀。
因行宮離此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又改乘馬車,數十裏的路,一路行來,卻不見纖塵,且隱約可以聞到香氣,瑕月心知,必是祟德一早命人掃水淨街焚香之故;可見為了迎接弘曆此次南巡,他真是做足了功夫。
待得下了馬車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三院九進的宮殿,原是一座龍王廟,於康熙二十三年改建為行宮,之後又幾番擴建,方才有了今日的規模。
在弘曆入行宮安頓之後,祟德又再一次率眾官員行禮,之後方才退下,弘曆親自扶了淩若來到東宮正院之中,裏麵種有柏、柿、桐、椿、槐、楊六樹,取“百市同春”、“百世懷楊”之意;除之外,還有附屬的東廓院,裏麵亭台樓榭、小橋流水,除了常見的牡丹、芍藥之外還種著許多奇花異草,煞是好看,有幾樣連弘曆也認不出來。
弘曆將之看在眼中,滿意地道:“兒臣記得皇祖父在世時,曾與兒臣說起過此處行宮,皇祖父來時,行宮可沒像現在這樣好。”頓一頓,他又道:“此處如此清幽雅致,正適合皇額娘靜養,看來這個祟德倒是費了不少心思。”
淩若笑一笑未說什麽,待得進到大殿後,道:“皇帝,你覺得祟德做的是好還是不好?”
弘曆一怔,道:“他事事思慮周到,又將行宮打理的如此妥當,自然是極好,難道皇額娘還有何不滿意嗎?”
淩若搖頭道:“不是不滿意,而是太過滿意。”
弘曆思慮片刻,始終想不明白她的話,隻得道:“恕兒子不解皇額娘之意。”
淩若看了他一眼,道:“皇帝出行之前,曾傳旨告誡地方:力屏浮華;時時思物力之維艱,事事惟奢靡之是戒;祟德為了討好皇帝,興師動眾,掃水淨街甚至焚香,又將行宮百般修繕,移來這無數奇花異草,這不是浮華奢靡是什麽?”
弘曆聞言,有些尷尬地道:“指不定行宮早有修繕,祟德隻是稍加打理罷了。”
淩若搖頭道:“先帝在位十三年,從未南巡,行宮空置,又怎會去修繕,想來是這次知曉皇帝南巡,所以大加修整,瞧瞧這柱子,漆的顏色如此鮮豔,分明是新漆上去的。”她意味深長地看了弘曆一眼道:“皇帝,先帝在世時最不喜歡浪費奢侈,他平日用膳,連一粒米都不願浪費,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百姓滴著汗水辛苦種出來的。”
弘曆沉默了一會兒道:“兒子住的尋常一些不打緊,但是皇額娘……”
“哀家知道你有孝心,哀家不是沒吃過苦的人,如今這日子對哀家來說,已經是福中之福,所以不需要再怎樣,明白嗎?另外,你南巡是為了體百姓疾苦,視各地官員,切不可遊玩享樂,你是這樣,哀家也是這樣,否則你皇阿瑪在天有靈,定會有所不願。”
弘曆愧疚地道:“是,兒子明白,兒子定會嚴加申斥祟德,並責令之後幾處地方官不許再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皇帝明白就好。”淩若接過水秀遞來的茶道:“對了,皇帝與皇後可是出了什麽事?”
弘曆麵色一滯,旋即道:“兒子與皇後很好啊,皇額娘怎麽這麽問?”
“哀家聽說昨夜裏,皇後住處傳來爭執之聲,今日皇後眼睛紅腫,看向皇帝時,有幾分懼意,可是起了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