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麽鬼劇情”


    坐在從海藍飛回成都的飛機上,陳念看著陳果遞來的情報,腦子裏幾乎可以說是不由自主地就閃過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語。


    而這也不怪他,因為現在的劇情實在是有點.


    太像往事重演了。


    隻不過,這次被針對的主角換了一人而已。


    “英、德、法都做出反應了,看來這次他們是真的打算跟我們綁死了。”


    “不過,他們的理由還是找的很充分的,遏製戰爭勢頭,守護世界和平嘛。”


    “古巴確實夠幸運的.在我們那個時候,就沒有人會因為這樣的理由來幫我們。”


    陳果的語氣有些感慨,而聽到他的話,陳念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是的,那時候美國因為幾乎如出一轍的原因對另一個小國悍然發起攻擊時,真正站在弱者那一邊的,其實也隻有華夏而已。


    ——


    不過話說回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劇情其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他們仍然是一幫投機主義者,仍然是誰強幫誰、誰贏幫誰。


    隻不過現在,強的是我們,贏麵大的也是我們而已。


    略微思索了片刻,陳念繼續開口問道:


    “所以哪怕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方麵還是執意要發起在古巴的行動嗎?”


    “我的意思是,他們的敵人可不隻是古巴,也不隻是我們了”


    “恰恰相反。”


    陳果歎了口氣,繼續說道:


    “就是因為敵人不隻是我們,他們才更要發起行動。”


    “能把更多的國家卷進去,對他們隻會有好處,不會有壞處我覺得,他們甚至會稍微等一等,等到人員到齊了之後再動手。”


    “.很合理的推測。”


    陳念點頭說道。


    確實,本身發起在古巴的戰爭,目的就不是為了占領,而是為了給國內的壓力找到一個釋放的出口。


    古巴這個國家本身、包括他們的土地、他們的資源、他們的人口,對美國而言都是沒有意義的。


    真正有意義的,隻是戰爭本身。


    所以,這場戰爭持續得越久,對他們而言就越有利。


    “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不就是正中他們的下懷嗎?”


    “也可以說是將計就計。”


    陳果否認道,隨後又繼續解釋:


    “總之,現在雙方進行的是陽謀的碰撞。”


    “他們需要時間,我們也需要時間。”


    “而勝負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不能趕在他們利用這場戰爭重新將國內政局穩定下來之前,打出決定性的一拳了。”


    決定性的一拳。


    毫無疑問,指的就是南天門項目了。


    陳念輕輕舒了一口氣,沒有再說話。


    而此時,飛機距離將要降落的位於成都的機場,還有兩個小時的行程。


    “更改航向吧,我們直接去南天門基地。”


    “他們馬上就要進行動力係統測試了,我在那裏的話.也許會更順利一點。”


    與此同時,南天門基地內。


    碩大的測試平台上,一具由三台最新型號“祥雲”litv核動力發動機串聯而成的三角形載具正在進行著最後最後的檢查。


    林永明和雷剛站在測試平台一側的指揮大廳裏,透過玻璃注視著那架即將完成第一次起飛的“唐磚一號”。


    兩人都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看著,直到來送預檢報告的工作人員打破了平靜,雷剛才開口說道:


    “這玩意兒看著真的有點眼熟啊.但我還真想不起來在哪見過了。”


    聽到他的話,林永明笑了笑,回答道:


    “你要是不眼熟就有鬼了.像不像米-32?”


    “哦!我就說呢!”


    雷剛恍然大悟,腦子裏那種熟悉感也終於有了落點。


    米-32,一個曾經被俄國寄予厚望,但卻最終沒有落地的項目。


    跟唐磚一號一樣,它所采取的都是三角機身係統設計,尺寸達到40x36米,甚至比一架空客a320還要大。


    它本身是冷戰時期各種瘋狂的技術嚐試下的奇葩產物,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垂直起降載具的最大載重。


    而按照它的設計標準,6台d126發動機將為其提供超過200噸的升力,除去自重以外,光是有效載荷,就能達到驚人的60噸。


    要知道,米-26的載荷,也隻有21噸左右。


    可以說,這種設計無論是在先進性、還是極端性上都達到了超高的水準,如果真的能夠建造出來,說不定又會成為俄式暴力美學的一個典型代表。


    但很遺憾,這個設計在技術上存在諸多缺陷,3旋翼所產生的複雜渦流給飛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再加上俄國在材料上本身就處於劣勢地位,在沒有高強度輕質材料的前提下,三角形設計所不可避免的內部應力將會在其起飛的一瞬間將整個機體撕碎。


    所以,直到冷戰結束,這架飛機也沒有被造出來-——不得不說,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重大遺憾。


    而現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這樣的遺憾居然在華夏這裏彌補上了。


    隻不過,南天門項目組的最終目標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三角直升機,而是僅僅把它當成一個動力測試平台罷了.


    回憶起了有關那架“傳說中的飛機”的所有細節,雷剛突然來了興趣。


    “所以你說,我們有沒有可能把這項技術應用到直升機設計上?”


    “現在我們各項技術都成熟了,從材料到飛控,沒有任何困難點,搞完了南天門,再搞一批小型的垂直起降載具,也不是什麽難事吧?”


    “我看三角形設計就很好!有足夠的運載空間,靈活性也能保證,另外”


    “但我們為什麽要搞?”


    林永明打斷了雷剛,一句話直接把他問懵了。


    “為什麽要搞?當然是用啊!”


    “以後聚變項目、超導項目的進展會越來越快,我們國家本身地形就複雜多變,直升機這玩意兒隻能說是越來越好.”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們為什麽要用三角形機體設計?”


    “一台祥雲發動機,最高推力就已經到了220噸了,如果在衝壓狀態下,350噸都可以隨便上。”


    “然後你現在告訴我,要用這玩意兒來搞什麽三角機體?”


    “哪有那麽重的東西要運啊,單發垂直起降運載機就足夠用了.”


    雷剛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他確實是下意識地忽略了這一點。


    “好像也是.算了,先看測試吧。大概還要多久?”


    林永明看了眼手表,回答道:


    “兩個小時吧,4點左右開始。”


    “那還早,我們.”


    雷剛的話還沒說完,一旁林永明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


    他接起電話,簡單說了幾句之後,便掛斷電話對雷剛說道:


    “哪也不去了,就在這等著吧。”


    “陳念的飛機剛剛在機場落地,一會兒就過來了。”


    “待會兒帶他好好看看發動機,萬一他有什麽改進建議,那下一個版本,我們就可以用得上了.”


    “明白!”


    雷剛瞬間來了精神,早就已經熟悉的各項參數又在腦子裏過了一遍。


    ——


    然而,等陳念真正趕到指揮大廳的時候,他卻又完全忘記了這一茬,隻顧著去跟陳念聊家常、聊身體了.


    跟其他人那些純粹的“技術交往”不同,無論是林永明還是雷剛,又或者是陳果,都是看著陳念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所以對他們來說,陳念絕對不僅僅是一個被物化的、先進技術的代表、星火的核心,還是一個真真切切,有血有肉的晚輩。


    見麵就立馬聊工作,他們就算計劃裏是這麽做的,行動上卻又做不出來了


    “.這段時間在海藍也算是好好休息了,伱還年輕,得注意身體。”


    “別像我們老了,再回過頭來想鍛煉就晚了。”


    “我知道的,這短時間也沒落下。”


    陳念笑著回答,隨後轉而問道:


    “唐磚一號的情況怎麽樣?起飛參數設置好了嗎?”


    “基本沒問題,發動機預熱已經完成了,稍等半小時,自檢完成之後,就可以起飛了。”


    “這次起飛載重大概是420噸,屬於輕載重起飛。”


    “第一次起飛成功之後,我們會上到600噸的極限載重,到時候我們就要小心一點了——有炸掉的風險。”


    “主要是因為這次測試屬於純動力測試,散熱係統比較簡單.”


    “是幾反應堆?”


    陳念突然問道。


    “單反應堆,帶3發動機。”


    “那應該沒問題,3發動機還是能承受單反應堆的熱力載荷的。”


    陳念很有信心——這些參數他都已經反複驗證過了,如果出問題,那要麽是工藝的問題,要麽就是係統本身的問題。


    但.在南天門項目組采用了極簡化、高容錯率設計的前提下,工藝問題的影響已經降到最低。


    理論上來說,飛不起來的概率,是比炸掉的概率要大得多的


    幾人一邊等待著自檢完成,一邊討論著技術細節,半個小時過去,隨著指揮中心各個部分傳來“就緒”的反饋,這一次的動力測試,也正式開始了。


    陳念遠遠地看著那個三角形的古怪載具,心裏不由得有那麽一點期待。


    420噸載重.


    哪怕放在人類整個航空工業史上,也是一個劃時代的裏程碑了。


    隨著倒計時的聲音響起,到達次臨界狀態的反應對開始向三台發動機釋放磅礴的熱量。


    而這些熱量在流過“燃燒室”之後,經過體積膨脹過程,又化作洶湧的氣流,推動渦扇開始全速轉動。


    肉眼可見的光線折射開始在發動機下方出現,但與燃油驅動的渦扇發動機相比,它又是那麽地.安靜。


    沒有火光,看不到馬赫環,唐磚一號就這麽穩穩地飛了起來。


    420噸的載荷就跟不存在一樣,在先進飛控的操縱下,機身甚至都沒有明顯的顫動


    舉重若輕!


    指揮大廳裏的四人鼓掌慶祝,而隨著唐磚一號落地,更大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這一次,是600噸的極限載荷。


    反應堆將進入超臨界狀態,可燃氣體將被加注到反應堆核心中,這種瘋狂的技術將讓人類能實現的裂變溫度再上一個台階。


    隨後,經過處理的氣體會直接噴出,而不再僅僅是使用熱量加熱空氣產生的膨脹做功。


    核心衝壓方案。


    聲勢浩大,唐磚一號再次起飛。


    仍然很穩定,但僅僅兩分鍾之後,它便不得不降落回平台之上。


    當然,即使是這兩分鍾,也足以載入史冊了。


    就連陳念也激動起來,他看著一旁的林永明和雷剛說道:


    “很不錯!如果能搭配高效散熱係統,超臨界衝壓狀態至少能維持半個小時以上,作為起降階段的主動力足夠用了.”


    “沒錯,這本來也是用來應對大重量起降的方案,別說半小時,10分鍾都夠用了!”


    “這次的驗證圓滿成功!接下來,就是南天門了.”


    看著遠處靜靜停泊散熱的唐磚一號,所有人的眼神裏,都充滿了亮光.


    對於華夏來說,唐磚一號的成功試飛是一個重大進步,也是後續戰略的重要籌碼。


    但與此同時,在海的另一邊,一枚枚籌碼也開始被擺到了天平之上。


    哈瓦那。


    那幾個“逃入古巴領海”的毒販仍然沒有被抓住,甚至連他們是否存在,都已經漸漸成為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沒有人在乎這一點,美方海軍已經開始了頻繁調動,首當其衝的,就是時間的主角,河川部隊。


    在經過一係列的談判和對峙之後,雙方達成了協議,決定暫時擱置此事。


    消息放出,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


    可隻有真正在古巴的那些“傭兵”知道,這絕不是危機解除的信號,恰恰相反,它很可能是一種.


    正式發起進攻的號角。


    而他們的預判,也沒有出錯。


    2017年3月,某一個深夜裏,槍聲穿透了哈瓦那的夜空。


    美河川部隊的一支特別行動小組,在巴伊亞翁達附近一條內河與駐守在此的德武裝人員發生了遭遇。


    雙方花費了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互相確認了身份、完成了並不成功的談判。


    隨後,一發火箭彈擊中了河川部隊所乘坐的突擊艇。


    第一槍,就這樣打響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火200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月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月醬並收藏星火200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