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提交給北材研所了嗎?還沒提?搞什麽?給我去催一催胡煦,先別管優化驗證了,直接交給材研所,讓他們出人建組,光靠西研所那點人能幹什麽啊!”


    “cad建模出來了嗎?出來了?好!總算有個好消息了!”


    “小亮,讓你去聯係熱等靜壓設備廠商,聯係的怎麽樣了?hip我們這邊一批次起碼需要4台,能拿到嗎?”


    “還在溝通?你要溝通到什麽時候!告訴你,如果這次的采購出了問題,受影響的是我們整個項目,這個責任我們誰也擔不起,趕緊再約時間去聊!”


    “何書,材料準備得怎麽樣了?基礎材料沒問題吧?錸儲備申請下來了嗎?多少?20公斤?湊合用吧……讓江銅那邊趕緊送過來。”


    “其他原材料呢?有現成的是吧?好,那就行。對了鈦再多申請幾噸,放著備用!”


    606所實驗室裏,擔任二十二號項目發動機子項目項目總監的王顯國神態嚴肅,一個接一個地打著電話,詢問著最新的進展。


    他的額頭微微有些冒汗,這當然不是因為天氣炎熱,而是因為,就在半個小時之前,他的頂頭上司林永明親自來到了606所,現在就坐在他的對麵。


    “你們還有什麽困難,現在盡管說出來,能解決的我會盡量給你們解決,如果有實在不能解決的,該排任務就排任務,哪怕調動全國資源,也要跨過這道坎!”


    “這是個大項目,也是個難項目,很多技術都是第一次嚐試、第一次驗證。”


    “所以,你們覺得有壓力是正常的。”


    “但是不要害怕挑戰,因為,有人已經把最困難的部分,都幫你們做完了。”


    林永明神情和善,但說出來的話卻一點都不留餘地。


    王顯國聽完之後,臉上露出一抹苦笑。


    又是調動全國資源,又是不要害怕挑戰的。


    這不就是在敲打自己嗎?


    是,最難的部分確實已經解決了,但這也不意味著剩下的部分就不難啊!


    光是設備和工藝這兩項,就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了。


    是,高溫鎳基鐵合金的配方有了,基本合成方法也有了,可詳細的工藝呢?


    在什麽溫度下加入錸,在多少kp的強度下做hip預熱,退火處理按照什麽流程?


    這些都得一次一次地去嚐試啊。


    而林永明要求的項目完工時間,隻有半年……


    看來,這半年時間裏,所有人都得不要命地加班了。


    還有兩個月就要過年,這一個年啊,又過不上了。


    想到這裏,王顯國深深吸了口氣,回答道:


    “領導,你放心,我們項目組全體成員都已經做好打算了,絕對不會耽誤項目進度的!”


    “要說困難,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就兩項:第一項是hip設備,目前技術最好、設備最精密的供應商是美國的dsi公司,性價比最高、引進難度相對較低的是瑞典的quintus公司。”


    “但問題是,這兩家公司的合作意願都不強。”


    “dsi就不用說了,當年我們引進gleeble3500的時候就廢了不少口舌----我還記得,那時候他們連黑鷹都賣了,就是不願意賣熱等靜壓機。”


    “後來我們還是保證隻用於實驗室用途,才最終拿下來的。”


    “現在,我們再次采購的話,一定會麵臨他們的審查,到時候保密工作根本沒法做了。”


    “所以我不打算考慮這條路。”


    “至於quintus,本來前段時間我們還聊得好好的,但自從上次南海ep-3e的事情發生之後,他們的態度就發生了大轉彎。”


    “我懷疑,這兩件事可能存在某種聯係……”


    聽到他的話,林永明歎了口氣。


    可不是存在聯係嗎!


    王顯國的保密級別不夠,有些事情他不知道,但自己可是清楚的。


    實際上,無論是南海上的挑釁,還是熱等靜壓設備引進困難,其實背後都有美國操縱的影子。


    他們無非是想延緩華夏新戰機的研發進程,迫使華夏的空軍力量長期處於被壓製的“邊緣平衡”狀態罷了。


    隻不過,他們的如意算盤其實早就被看穿了。


    成飛那邊早就開始了下一代戰機的研製工作,隻不過距離正在出成果,還需要一點時間罷了。


    還要隱忍幾年……


    ----不對,現在有了二十二號項目,這個隱忍的時間,很有可能會降低到一年以內!


    等著吧,現在你們處處壓製,總有一天,會反過來被踩在腳下的……


    林永明收斂了略微有些雜亂的思緒,沉吟片刻後開口說道:


    “這個問題我會想辦法解決的。”


    “dsi的態度強硬,但並非沒有突破點,他們跟國會並不是完全保持一致的,如果我們能拿出足夠有說服力的條件,那麽交換幾台熱等靜壓設備應該也不困難。”


    “quintus也同步進行----他們無非是收到了消息,想趁這個機會多要錢罷了,大不了就給他們。”


    “下次談判,我會參與,到時候我來談。”


    對麵的王顯國點了點頭,說了一個“好”字。


    但林永明卻還沒問完。


    “我剛聽你提到了錸金屬,20公斤的量夠了嗎?”


    王顯國苦笑著回答道:


    “哪能夠啊!按照配方,鎳鐵合金中的錸金屬含量要達到4%以上,美國佬的戰鬥機甚至會做到6%到8%。”


    “我們這點儲備,其實也就夠6到7台發動機用,更何況還要排除試驗損耗。”


    “這個確實是個大問題,不過說老實話,國內錸金屬的儲備量現在應該也有500到800公斤了,後麵再讓他們調過來就好了。”


    聽著王顯國略顯苦澀的話語,林永明忍不住又歎了口氣。


    寒酸啊!


    整個國家都才不到一噸的儲備,能夠幾台飛機用的?


    這麽下去,就算搞出了新飛機、新發動機,產能跟得上嗎?


    現在還不用擔心這個問題,那十年二十年以後呢?


    關關難過啊。


    可是也沒辦法,關關難過關關過吧。


    從近百年前開始,我們不就是這麽一關一關地闖過來的嗎?


    從漢陽鐵廠,到寶鋼、武鋼;


    從機器製造總局,到大連造船廠;


    從江南製造總局,到中航、中核;


    從小米加步槍,到兩彈融合……


    而現在,我們是時候從殲八,走向殲二十二了。


    等它出世的那一天,全世界都會為它注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火200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月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月醬並收藏星火200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