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的建議其實很簡單,就是分兵。


    從漢中到關中,事實上並非隻有陽平關這一條通道,除了這條棧道路麵最寬路況最好的褒斜道之外,還有另外三條——陳倉道、儻駱道和子午道。


    陳倉道,是從扶風郡出散關、經武都到漢中的勉縣,這一條路在最西麵,能繞道陽平關的背後,進入漢中腹地,路況相對褒斜道稍差一些,但是相對來說還算好,楚漢時大名鼎鼎的暗度陳倉點典故就是出自這個地方。


    因此陳倉道還是能走的,隻是因為位置的關係,從這條路行軍至少要比走陽平關多走五六百裏以上。


    儻駱道,距離倒是比陳倉道近了許多,從文遠現在的位置往西南再走二百餘裏,就能進入這條棧道。隻是這一路的地形也是最凶險的,加之棧道年久失修,這條道幾乎相當於荒廢了,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即便是本地土人走這條路出川的都很少。


    儻駱道理論上還是能走通的,隻要動用人力修繕棧道,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既然前人能走,文遠自然有能力修好這條棧道。


    不過文遠有能力是不假,可修棧道也要看情況不是?即便文遠有能力修這條棧道,可是天知道這一條棧道要猴年馬月才能修好?眼下陽平關戰事膠著,文遠哪有心思等在這裏修什麽棧道?


    再說了,修棧道這種大動靜萬一被張魯知道,派人守住險要一把火把棧道燒掉,那辛苦一回不就前功盡棄了?


    都被發現了,還修理個毛?


    最後,就是那條子午穀道了,說來這條子午道也是非常有名的,曆史上魏延曆次向諸葛亮諫言,建議走的就是這條棧道。


    這條棧道,從漢中南鄉縣出發,一路折向東北,綿延長達八百多裏,在四條棧道中路線最長,而路況之凶險僅次於儻駱道。這條棧道一路都是崇山峻嶺,加上沿途人跡罕至,所以走的人最少。但是有一點不容忽視,子午穀口的位置卻幾乎可稱為咽喉要害,就在距離長安城不到二百裏的正南方!


    從漢中直達長安,這樣一條棧道的意義可想而知有多重要!是故魏延才會幾次建議走這條路奇襲長安,隻因為諸葛亮生性謹慎,生恐司馬懿有所防備在這裏埋下伏兵,將從此經過的蜀軍一鍋端掉。所以諸葛亮一生七次出北伐,沒有一次走這條最長最凶險的子午道。


    郭淮的建議無疑給文遠打開了一條思路,陽平關扼住漢中咽喉,一味強攻隻怕極難奏效,即便是攻下來想來也得遷延時日,並且兵馬必定折損不少。與其這樣,倒不如仗著兵力優勢,分兵開辟第二條戰線,如果能出其不意一舉殺入漢中腹地自然最好,即便被張魯察覺,也能把漢中軍的主力吸引一部分出來,減輕一下顏良的壓力。


    想明白這些,文遠當時就做出了決斷,大軍一分為二,騎兵仍按原計劃走褒斜道馳援顏良,畢竟那裏的路況算起來最好。而文遠親領大軍走扶風,入陳倉道,經武都直殺到陽平關的後方。


    計劃原本就這樣定下來了,可中間卻出了一點小岔子,郭淮這小子居然主動提出,想獨自率領一支兵馬走子午穀道!


    這簡直是胡鬧!要知道子午道路況凶險幾乎不遜於儻駱道,關鍵是這條路距離比儻駱道還長!如此綜合考慮,子午道幾乎是蜀人最不願走的一條,而郭淮居然偏偏提出走這一條道!


    要知道這可是八百裏的山路啊,這並不是一馬平川的平原,一條道走下去就好。走山路難免要翻山越嶺,高高低低的不說,遇到道路不通時還要開路架橋,碰上這種狀況或許一天都難走幾裏路,八百裏的山路,進去了再出來沒幾個月那是想都別想!


    所以文遠一開始是不想答應的,而且見郭淮勇氣可嘉也就沒說硬話,就婉轉的勸了幾句想把郭淮的念頭打消。這下倒好,郭淮見主公有沒一口否決,頓時信心大增,自信滿滿的說走子午道絕沒有問題,隻因為他手下有熟悉這條路的向導。


    但是走子午穀終歸不是小事,文遠沒有直接答複,隻是說回頭再商量商量,不過這時候郭淮初生牛犢的性子已經上來了,當場立下軍令狀,說若不能帶隊伍走出子午道,甘當軍法。這樣一來就不禁讓文遠有些猶豫了。


    文遠真不想走子午道嗎?當然不是!兵法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文遠領兵走陳倉就是活用的這個軍事思想。隻不過相比走陳倉,走子午道就更驚險刺激了!不僅是出敵不意,攻敵不備了,事實上文遠自己都沒敢想,估計張魯就更不可能想到!


    所以不能不說,郭淮的這個提議更符合兵家以奇製勝的思想,這個方向至少是對的。隻是考慮到走這條路所要承擔的風險,讓文遠有些擔心罷了。


    不過最後,郭嘉的一席話打消了文遠的顧慮,讓他決定走上這麽一步險招。


    郭嘉的話很簡單:“主公,我大軍隻是兵分兩路來取漢中,張魯應付起來就已經手忙腳亂,哪裏還能管得了子午穀這一方向?”


    對呀!郭嘉的話讓文遠腦子裏如撥雲見日一般豁然開朗,要知道晉軍兵分兩路攻打漢中,哪一路都是實打實的,陽平關有顏良的數萬軍馬,陳倉一路更是文遠親自率領兵強馬壯,這兩路並沒有哪一路是佯攻的方向。


    在沒有暴露之前,陳倉這一路文遠當然是要悄悄行軍的,如果能出其不意突然殺入漢中腹地當然最好,不過被發現了也沒什麽,十幾萬大軍,也不怕和漢中兵正麵相抗。有文遠的大旗在,還有十幾萬大軍壓著,到時候張魯能不能頂住都成問題,哪裏還有閑工夫去管子午穀那條幾乎不可能出問題的棧道?


    這樣一來,郭淮走子午穀就成了一套隻需要考慮道路因素,而實質上並不危險的備用方案了。期間,無論是顏良攻破陽平關、或者文遠殺進漢中地,郭淮這支偏師便發揮不了作用,而萬一……雖然文遠自信張魯絕不是自己的對手,可戰場上瞬息萬變,沒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說百分百的把握一定能打勝仗。


    無疑,向文遠比起來,張魯能贏的機會很小很小,可哪怕就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也是不能無視的,不是嗎?


    更何況漢中多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張魯真要是提前發現了晉軍主力的行蹤,提前做好準備據險而守,擋住文遠的攻勢倒不是很難做到。


    也就是說,萬一期間顏良仍不能拿下陽平關、而文遠的主力又被張魯抵擋住的話,這個時候郭淮的這條備選方案就能發揮作用了!到時候並不需要發揮太大的力量,或許隻是一根輕飄飄的稻草,就能改變整個局勢的平衡,將張魯徹底壓倒!


    所以文遠最終答應了郭淮,令他領本部三千兵馬走子午穀道,之後覺著不放心,又讓部將朱靈挑選兩千精兵和郭淮一道。


    如此分撥既定,翌日郭淮就領兵向南而行,與主力分道揚鑣,之後到了斜穀口,兩萬多騎兵和一部分輔兵也從大隊脫離,前去和顏良回師。而文遠則親領大軍十萬,趕往陳倉方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學徒歸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學徒歸來並收藏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