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氏拿著紙包六神無主的在房中來回走著!秀眉緊蹙,焦急不安。
突然樊氏聽見門外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傳來,樊氏忙將紙包藏起,這邊就看見身穿紫衣的丫鬟提著一屜食盒走了進來。
那丫鬟將飯菜擺在桌上招呼道:“夫人,該吃晚飯了……”
誰料她迎來的卻是樊氏的一頓訓斥!隻見樊氏頗為生氣的道:“紫鵑你現在是越發隨意了呢!沒我的話想進來就進來!記住,以後如果沒有聽到我的允許就不要隨便進我的房裏來!”
來的丫鬟叫做紫鵑,沒錯,幾年前她還是寧夫人身邊的貼身丫鬟。正是因為她的一時疏忽,讓即將臨盆的寧夫人得知文遠被圍鄴城的消息,心神慌亂之際,猝然難產而香消玉殞。事後文遠追究責任,過錯大都被貂蟬承擔下來,考慮到紫鵑也是無心之過,又是父母雙亡、老實本分的苦命女孩,文遠就沒有對她嚴加責難。
當然,讓他繼續在夫人身邊做貼身丫鬟顯然是不合適的,為了不讓她流落在外無依無靠,好心的貂蟬就讓她繼續留在府中找些雜活幹幹。
可是紫鵑雖然還留在府中,日子卻難免不好過起來,要知道寧夫人生前為人很好,很受府上的下人愛戴,紫鵑的過失罪責主公雖然不追究,可是府裏的下人們可不想就此幹休。紫鵑如果還是幾位夫人房中的貼身丫鬟,那仆役們自然不敢亂來,可紫鵑後來隻是府上的尋常雜役,別人就不免會給他一些臉色看看。好在文遠府上收留的一般都是身世可憐,無依無靠的苦出身,大家同病相憐,雖然埋怨紫鵑,卻也一直沒搞出太過分的事情來。直到兩年前,樊氏將紫鵑收到了她的身邊,紫鵑的日子這才好過了些。
“可是……夫人我……”紫鵑的聲音既有些委屈又有些愕然,她也不知道樊氏這是怎麽了,以前自己來給夫人送飯都是沒有經過通報直接進來的啊!以往待她還是挺好的,今天這是怎麽?突然性情大變?
難道是遇上了什麽煩心事才這麽生氣的嗎?
可是還不待紫鵑辯解,樊氏就打斷道:“看不出你還學會頂嘴了呢!”
紫鵑慌忙低頭認錯道:“紫鵑不敢!紫鵑……紫鵑知道錯了……”她見樊夫人確實是生了很大的脾氣,心忖或許是因為自己有錯、太過隨便,便主動認錯,心裏並沒有想太多。
紫鵑雖然反應有些滿,不過老實可靠,心腸也是挺好的,否則當年寧夫人也不會明知她粗心大意還把紫鵑留下來照看自己起居。樊氏把她留在身邊,也是因為這一點。而且當年寧夫人還在的時候,樊氏在做了文遠的妾室之前還曾是寧兒的貼身丫鬟,說起來他和紫鵑還是前後兩任的同行關係呢!
見紫鵑認錯,樊氏似乎也無心繼續追究,擺了擺手心煩意亂的道:“好了好了,你給我好好記著!現在你先下去吧……”
看著紫鵑恭恭敬敬的行禮轉身離去,樊氏這才從取出那包東西來,她看了看手中的東西,又看了看紫鵑的背影,鳳目中一抹冷冽的光芒閃過,似乎終於想出應對的辦法來……
…………
五天之後。
“晉公!您說的話可是當真?今秋當真就要科考了嗎?”晉公府議事廳內。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鄭玄鄭老爺子一聽文遠跟他談的事情,一下子激動坐席上跳了起來!
七十五歲啊!要知道在這個戰亂連年、朝不保夕的時代,能一生穩穩當當活到五六十歲的都不十不存一,更何況是七十多歲呢!鄭老爺子這麽大歲數平時起居都要弟子攙扶照看,可是聽了文遠的話居然跳了起來,可想而知他受的刺激究竟有多麽劇烈!
文遠眯眼笑看著這位為自己服務了多年的經學大師,道:“怎麽?康成公莫非是有什麽為難?”
“呃……沒什麽,來了……終於來了啊!”鄭玄連忙搖了搖頭,激動的搓著手道。
其實能不激動嗎?自從在癭陶替文遠辦了崇文書院,有按照文遠的要求在河北各郡縣開辦了數以百計的崇文學館,這幾年來鄭玄一直盡心竭慮,兢兢業業,為的就是這麽一天的到來!
文遠剛剛對他宣布,今秋七月,將在治下正式開始科考,通過考核學問來選拔人才!
要知道這是一項注定銘記史冊的創舉啊!以往選拔人才一直用的都是察舉製度,在往前還有世卿世祿製度、軍功爵祿和養士製度、隻是這些選拔人才的製度因為都不夠完善而逐漸被淘汰。想到一個全新的、更公平、更搞笑的人才選拔製度即將啟動,這一切都是經過自己這幾年廢寢忘食一手操辦,自己的名字必然會和科舉這兩個字一起流傳千年!如此巨大的名聲功績讓鄭玄仿佛一下子年輕了二十歲!整個人精神矍鑠,心情愉悅!
看著咧著嘴笑得想孩子一樣開心的鄭玄,文遠心裏也充滿了自豪感和成就感!科舉製度因為自己的推動,比真正的曆史提前了四百年!這份成就感,豈是一個爽字所能形容的!
文遠在前世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什麽?人才!這句話放在一千八百年前的漢末三國時代同樣是真理!一套優越、公平、合理、有活力的人才選拔機製,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公平、有活力這兩點!
自古以來當官就是下層階級步入上層的主要途徑,隻有公平、有活力的人才選拔機製才能讓有心做官的人才看到希望,而這將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民族發展!這也是文遠為什麽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推動科舉製度代替察舉製度的原因!從立下宏願要讓華夏民族變得更強大之後,文遠就將籌備科舉製度的事情當作手頭上重中之重的大事來辦!
一個新事物代替一個舊事物,總是因為有新生事物相對舊事物的種種優越,科舉製度相對察舉製度同樣也不例外。
察舉製度,就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的一種人才選拔製度。
察舉製度的出現,主要是由於漢高祖劉邦在爭得天下之後,為了適應政治形勢的改變而創建!
當時天下初定,劉邦深諳馬上打江山,不能馬上坐江山的道理,治理國家需要許多出色的治政人才,便廣開求賢詔,選拔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這兩項標準,就成了察舉製中最重要的兩個選取科目:孝廉和茂才。
察舉製度有歲舉常科和特科。歲科當然是帝國長久需要的人才,特科則是按照當時的需要臨時舉薦,為帝國提供分門別類各種專業性或者特長的人才。
除了孝廉、茂才這兩個最重要的歲科之外,歲科還有廉吏、光祿四行兩科,特科則比較雜,有賢良方正、賢良文學、直言極諫、孝弟力田、明經、明法、明陰陽災異、勇猛知兵法等等,這一係列的察舉科目,為大漢舉薦了許多曆史上定定大名的人才!遠的左雄、晁錯、董仲舒、東方朔等這些大漢名臣自不必說,就是漢末三國如此謀主如雲、將星如雨,就是和察舉製度都是離不開的!
不得不說,察舉製在兩漢的運用是相當成功的!首先由於察舉科目多,選拔範圍廣,為有才幹的士人提供了很多晉身仕途的機會!其次由於察舉製度執行相對嚴格,對舉主和被舉者均有賞罰,特別是舉主,不得不謹慎行事,因而減少了濫竽充數的情況發生;其三是選拔與考試相結合,為被舉者提供了公平競爭的舞台,使真正優秀的人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比方說主父偃、東方朔、司馬相如這些原本出身微寒之人卻能得到漢武帝得到重用,這在過去世卿世祿製、軍功的選拔體製下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此諸多因素推動下來,使得漢時呈現出“群士慕向,異人並出”的勃勃生機,也造就了成就璀璨的四百年巍巍兩漢!
但是察舉製雖說有這麽多的有點,卻也有不少嚴重弊端!
其一,察舉製下,察舉的科目雖多,雖然察舉科目很多,但天下之大,賢人之眾,不可能把所有賢人都推薦給朝廷,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賢才被埋沒在鄉村野氓中,終身未得任用,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費。兩漢由察舉而成為官吏的士人隻占總官吏人數的極少部分。
而且有許多小人利用察舉機會,或賄賂或靠關係千方百計使自己成為被察舉對象。還有,被察舉者因察舉人而走上仕途,必對察舉者感恩戴德,並為之效命,這樣極易產生宗派行為,形成地方集團。
其二,對士人道德品質的考察是察舉製的前提,但這不易作好,因為很難對人的道德品質作出中肯的評價。人的道德品質須通過對他言行的長期考察才能得出較客觀的評價,而且這種言行還可能是假的,抑或他以後發生蛻變。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王莽篡漢前,謙恭至孝,有很大的聲譽和威望,後來卻成為篡漢的曆史罪人,正所謂“向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偽誰複知?”。
其三,察舉製廣泛推行,地方鄉閭因之有了評議之風,“清議”名士好品評臧否人物,不重實際,空發議論。這種惡劣風氣還遺留給了後世,在魏晉時尤為明顯。“清議”名士中有許多是“刻情修客,依倚道藝,以就聲價”者,清議成了這些偽君子攫取名利、撈取政治好處的資本。
其四,察舉製在其後期,弊端日益嚴重。到東漢中後期,地方選舉權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製,他們選士任官往往推薦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學問品質如何,如此使得察舉範圍越來越狹窄,被察舉者也大都名不符實,這就有了“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這種充滿諷刺性的詩句,尤其是到了察舉製的後期,天下形成了不少了“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累世經學”的官僚門閥集團。此時的察舉製已蛻變為變相的世襲製,成為那些公卿大族維護自己勢力,維持特權的工具了。
突然樊氏聽見門外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傳來,樊氏忙將紙包藏起,這邊就看見身穿紫衣的丫鬟提著一屜食盒走了進來。
那丫鬟將飯菜擺在桌上招呼道:“夫人,該吃晚飯了……”
誰料她迎來的卻是樊氏的一頓訓斥!隻見樊氏頗為生氣的道:“紫鵑你現在是越發隨意了呢!沒我的話想進來就進來!記住,以後如果沒有聽到我的允許就不要隨便進我的房裏來!”
來的丫鬟叫做紫鵑,沒錯,幾年前她還是寧夫人身邊的貼身丫鬟。正是因為她的一時疏忽,讓即將臨盆的寧夫人得知文遠被圍鄴城的消息,心神慌亂之際,猝然難產而香消玉殞。事後文遠追究責任,過錯大都被貂蟬承擔下來,考慮到紫鵑也是無心之過,又是父母雙亡、老實本分的苦命女孩,文遠就沒有對她嚴加責難。
當然,讓他繼續在夫人身邊做貼身丫鬟顯然是不合適的,為了不讓她流落在外無依無靠,好心的貂蟬就讓她繼續留在府中找些雜活幹幹。
可是紫鵑雖然還留在府中,日子卻難免不好過起來,要知道寧夫人生前為人很好,很受府上的下人愛戴,紫鵑的過失罪責主公雖然不追究,可是府裏的下人們可不想就此幹休。紫鵑如果還是幾位夫人房中的貼身丫鬟,那仆役們自然不敢亂來,可紫鵑後來隻是府上的尋常雜役,別人就不免會給他一些臉色看看。好在文遠府上收留的一般都是身世可憐,無依無靠的苦出身,大家同病相憐,雖然埋怨紫鵑,卻也一直沒搞出太過分的事情來。直到兩年前,樊氏將紫鵑收到了她的身邊,紫鵑的日子這才好過了些。
“可是……夫人我……”紫鵑的聲音既有些委屈又有些愕然,她也不知道樊氏這是怎麽了,以前自己來給夫人送飯都是沒有經過通報直接進來的啊!以往待她還是挺好的,今天這是怎麽?突然性情大變?
難道是遇上了什麽煩心事才這麽生氣的嗎?
可是還不待紫鵑辯解,樊氏就打斷道:“看不出你還學會頂嘴了呢!”
紫鵑慌忙低頭認錯道:“紫鵑不敢!紫鵑……紫鵑知道錯了……”她見樊夫人確實是生了很大的脾氣,心忖或許是因為自己有錯、太過隨便,便主動認錯,心裏並沒有想太多。
紫鵑雖然反應有些滿,不過老實可靠,心腸也是挺好的,否則當年寧夫人也不會明知她粗心大意還把紫鵑留下來照看自己起居。樊氏把她留在身邊,也是因為這一點。而且當年寧夫人還在的時候,樊氏在做了文遠的妾室之前還曾是寧兒的貼身丫鬟,說起來他和紫鵑還是前後兩任的同行關係呢!
見紫鵑認錯,樊氏似乎也無心繼續追究,擺了擺手心煩意亂的道:“好了好了,你給我好好記著!現在你先下去吧……”
看著紫鵑恭恭敬敬的行禮轉身離去,樊氏這才從取出那包東西來,她看了看手中的東西,又看了看紫鵑的背影,鳳目中一抹冷冽的光芒閃過,似乎終於想出應對的辦法來……
…………
五天之後。
“晉公!您說的話可是當真?今秋當真就要科考了嗎?”晉公府議事廳內。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鄭玄鄭老爺子一聽文遠跟他談的事情,一下子激動坐席上跳了起來!
七十五歲啊!要知道在這個戰亂連年、朝不保夕的時代,能一生穩穩當當活到五六十歲的都不十不存一,更何況是七十多歲呢!鄭老爺子這麽大歲數平時起居都要弟子攙扶照看,可是聽了文遠的話居然跳了起來,可想而知他受的刺激究竟有多麽劇烈!
文遠眯眼笑看著這位為自己服務了多年的經學大師,道:“怎麽?康成公莫非是有什麽為難?”
“呃……沒什麽,來了……終於來了啊!”鄭玄連忙搖了搖頭,激動的搓著手道。
其實能不激動嗎?自從在癭陶替文遠辦了崇文書院,有按照文遠的要求在河北各郡縣開辦了數以百計的崇文學館,這幾年來鄭玄一直盡心竭慮,兢兢業業,為的就是這麽一天的到來!
文遠剛剛對他宣布,今秋七月,將在治下正式開始科考,通過考核學問來選拔人才!
要知道這是一項注定銘記史冊的創舉啊!以往選拔人才一直用的都是察舉製度,在往前還有世卿世祿製度、軍功爵祿和養士製度、隻是這些選拔人才的製度因為都不夠完善而逐漸被淘汰。想到一個全新的、更公平、更搞笑的人才選拔製度即將啟動,這一切都是經過自己這幾年廢寢忘食一手操辦,自己的名字必然會和科舉這兩個字一起流傳千年!如此巨大的名聲功績讓鄭玄仿佛一下子年輕了二十歲!整個人精神矍鑠,心情愉悅!
看著咧著嘴笑得想孩子一樣開心的鄭玄,文遠心裏也充滿了自豪感和成就感!科舉製度因為自己的推動,比真正的曆史提前了四百年!這份成就感,豈是一個爽字所能形容的!
文遠在前世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什麽?人才!這句話放在一千八百年前的漢末三國時代同樣是真理!一套優越、公平、合理、有活力的人才選拔機製,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公平、有活力這兩點!
自古以來當官就是下層階級步入上層的主要途徑,隻有公平、有活力的人才選拔機製才能讓有心做官的人才看到希望,而這將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民族發展!這也是文遠為什麽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推動科舉製度代替察舉製度的原因!從立下宏願要讓華夏民族變得更強大之後,文遠就將籌備科舉製度的事情當作手頭上重中之重的大事來辦!
一個新事物代替一個舊事物,總是因為有新生事物相對舊事物的種種優越,科舉製度相對察舉製度同樣也不例外。
察舉製度,就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的一種人才選拔製度。
察舉製度的出現,主要是由於漢高祖劉邦在爭得天下之後,為了適應政治形勢的改變而創建!
當時天下初定,劉邦深諳馬上打江山,不能馬上坐江山的道理,治理國家需要許多出色的治政人才,便廣開求賢詔,選拔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這兩項標準,就成了察舉製中最重要的兩個選取科目:孝廉和茂才。
察舉製度有歲舉常科和特科。歲科當然是帝國長久需要的人才,特科則是按照當時的需要臨時舉薦,為帝國提供分門別類各種專業性或者特長的人才。
除了孝廉、茂才這兩個最重要的歲科之外,歲科還有廉吏、光祿四行兩科,特科則比較雜,有賢良方正、賢良文學、直言極諫、孝弟力田、明經、明法、明陰陽災異、勇猛知兵法等等,這一係列的察舉科目,為大漢舉薦了許多曆史上定定大名的人才!遠的左雄、晁錯、董仲舒、東方朔等這些大漢名臣自不必說,就是漢末三國如此謀主如雲、將星如雨,就是和察舉製度都是離不開的!
不得不說,察舉製在兩漢的運用是相當成功的!首先由於察舉科目多,選拔範圍廣,為有才幹的士人提供了很多晉身仕途的機會!其次由於察舉製度執行相對嚴格,對舉主和被舉者均有賞罰,特別是舉主,不得不謹慎行事,因而減少了濫竽充數的情況發生;其三是選拔與考試相結合,為被舉者提供了公平競爭的舞台,使真正優秀的人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比方說主父偃、東方朔、司馬相如這些原本出身微寒之人卻能得到漢武帝得到重用,這在過去世卿世祿製、軍功的選拔體製下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此諸多因素推動下來,使得漢時呈現出“群士慕向,異人並出”的勃勃生機,也造就了成就璀璨的四百年巍巍兩漢!
但是察舉製雖說有這麽多的有點,卻也有不少嚴重弊端!
其一,察舉製下,察舉的科目雖多,雖然察舉科目很多,但天下之大,賢人之眾,不可能把所有賢人都推薦給朝廷,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賢才被埋沒在鄉村野氓中,終身未得任用,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費。兩漢由察舉而成為官吏的士人隻占總官吏人數的極少部分。
而且有許多小人利用察舉機會,或賄賂或靠關係千方百計使自己成為被察舉對象。還有,被察舉者因察舉人而走上仕途,必對察舉者感恩戴德,並為之效命,這樣極易產生宗派行為,形成地方集團。
其二,對士人道德品質的考察是察舉製的前提,但這不易作好,因為很難對人的道德品質作出中肯的評價。人的道德品質須通過對他言行的長期考察才能得出較客觀的評價,而且這種言行還可能是假的,抑或他以後發生蛻變。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王莽篡漢前,謙恭至孝,有很大的聲譽和威望,後來卻成為篡漢的曆史罪人,正所謂“向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偽誰複知?”。
其三,察舉製廣泛推行,地方鄉閭因之有了評議之風,“清議”名士好品評臧否人物,不重實際,空發議論。這種惡劣風氣還遺留給了後世,在魏晉時尤為明顯。“清議”名士中有許多是“刻情修客,依倚道藝,以就聲價”者,清議成了這些偽君子攫取名利、撈取政治好處的資本。
其四,察舉製在其後期,弊端日益嚴重。到東漢中後期,地方選舉權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製,他們選士任官往往推薦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學問品質如何,如此使得察舉範圍越來越狹窄,被察舉者也大都名不符實,這就有了“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這種充滿諷刺性的詩句,尤其是到了察舉製的後期,天下形成了不少了“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累世經學”的官僚門閥集團。此時的察舉製已蛻變為變相的世襲製,成為那些公卿大族維護自己勢力,維持特權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