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既死,三軍盡皆悲慟?,文武官將哭聲震天,士卒驚惶。
還沒成殮袁紹的屍身,郭圖就出言諫道:“主公薨逝,軍中不可一日無主,大公子袁譚素有勇略,又是嫡親長子,理當繼承大位!”
逢紀麵色一變,張口想要爭辯,不過想想現狀,也隻能認命了。袁紹膝下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本來三子之中,三子本來因為長得瀟灑,風流倜儻,甚得袁紹喜愛,本來在儲位繼承的爭奪中一直被逢紀看好,可是前幾日陽平亭轉折一戰,袁尚被巨鹿兵俘獲,背後刺字割去耳鼻送回。且不說一番折辱令他聲名俱損,相貌全毀的他可以說徹底喪失了希望。
要知道漢代非常注重男人長相,比如漢代做官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長得漂亮,文遠麾下崔琰身高八尺,髯長三尺,堂堂有威儀,有時連曹操都很敬畏,所以在曆史上官運亨通,官至中尉。好像漢代還有犯人因為長得漂亮被當官的一樣看中不但免罪最後還當官了。
反之一個人長相若是有缺陷,官肯定是做不成的,張鬆人長的矮小醜陋,為三發求賢令的曹操所不喜,又比如說鳳雛龐統,先後見過孫權、劉備兩位當世梟雄,這兩個人也算有識人之明了,可先後召見過龐統都沒有重用,最後還是靠張飛誤打誤撞和諸葛亮一封推薦信才讓他被劉備重新重用,原因就是龐統長得太難看了。
所以在漢代,這種情況已經成了一種風氣,一個人如果毀了容貌,就基本可以確定在沒有可能做官了。
袁尚失去繼承大位的機會,次子袁熙生性懦弱難當大任,剩下的就隻有袁譚了,所以逢紀雖然心中不情願,也不能說什麽?
袁譚一聽有人推舉自己,先是一驚,接著一顆心激動的砰砰直跳。不過他也是見過大場麵的人,見郭圖鼓勵的目光射來,平複心情擺手道:“不可不可!父親屍骨未寒,我便迫不及待繼承父親之位,外人看了像什麽樣?”
眾臣再三相勸,袁譚隻是不從。最後郭圖拜伏於地道:“大公子!事急需從權,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眼下情況緊急,大公子若不盡快繼承主公之位,若待軍心渙散,則萬事休矣!”
眾臣也齊齊拜道:“請大公子繼承主公大位!”
袁譚擺足了姿態,這才裝作勉為其難的樣子答應道:“既然諸公執意如此,未免軍中生變,將士寒心,也罷!我便繼承父親大位,率領將軍,抗拒張遼。”
“臣等參見主公!”眾臣齊齊拜道。
一眾袁紹舊臣都拜伏於地,連袁熙也跟著拜倒,幾個心裏不樂意的隻能迫於形勢勉強跪下,眾臣當場立袁譚為車騎將軍,冀州牧。再依臣禮重新拜見一番。
一番繁文俗禮過後,袁譚誌得意滿的繼承了袁紹留下的家業,也接替袁紹扛下沉重的擔子,下一步,該幹什麽?
張遼,一想到這個名字,袁譚打心裏一陣驚懼,如今的張遼已經再不是之前那個令人完全可以不放在心上的一郡太守了。也不知道他哪裏來的這麽大本事,居然能在暗中整合青州黃巾和河內黑山這兩大反賊勢力,統禦部眾三十萬,這樣強悍的兵力,已經不是袁譚所能抗衡的了。
呂布帶著近兩萬軍馬不辭而別,如今袁譚麾下隻剩下步卒不足三萬,這麽一點兵力去救鄴城,隻怕連鄴城門都進不去,就會被圍堵在路上的各路聯軍絞殺掉。
所以這個時候,袁譚很自然的想到了跑。他剛才也聽了逢紀、郭圖的建議,幾乎不加考慮就傳下命令,全軍折返向東,退往南皮。至於根基之地鄴城,他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
麾下那群文武也是心有戚戚,以前主公袁紹占據冀州,麾下精兵十萬的時候尚且拿不下隻以一郡兵力對抗的張遼,如今張遼整合了河內黑山、青州黃巾、冀州青州幾路群雄,麾下人馬三十萬,如此聲勢浩大,與之對抗,豈不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再加上袁紹聲名顯赫,其子袁譚不過一個二十出頭的乳臭小兒,袁紹尚且不敵張遼,他的兒子就能打得過了嗎?
這種想法潛藏在袁譚麾下大多數文武將士的內心深處,袁軍上下的凝聚力、自信心已經隨著袁紹之死轟然崩塌了,大多數人已經開始在心裏打算著自己的小九九,隻是眼下不方便明說罷了。
袁譚當即下令,大軍折返向東,退回南皮。
“袁紹死了?”剛剛脫離袁軍隊伍,一路匆匆南下的呂布雖然雖然明知大勢已定,不過聽聞袁紹病死的消息,還是忍不住驚呼一聲!
要知道袁紹出身名門,少年折節下士,知名當世,靈帝時便是大將軍何進府中心腹,被舉薦為監察京師百官的司隸校尉。之後盡誅宦官,主掌朝政,知道董卓亂權時,還敢與之正麵衝撞,事後棄官掛印,前往渤海。自此盛名傳於天下,引得無數文臣武將慕名來投。十八路諸侯起兵反董之日,更是當之無愧成為聯軍盟主,號令關東諸路群雄。論起當時威勢,天下間不做第二人想。
之後,袁紹又鯨吞冀州,擊敗當時不可一世的北方強鄰公孫瓚,至此袁紹已經成為天下各方割據勢力中最強大的一支勢力,麾下精兵十萬,戰將百員,曹操、劉表等人無不以袁紹馬首是瞻,誰曾想就在袁紹一步步走向強盛的時刻,卻因為一場看上去不可能失敗的戰爭,被巨鹿張遼從萬眾矚目的高位上拉下馬來,摔得身敗名裂,粉身碎骨呢?
“冀州,是張遼的冀州了!我等幾番與張遼交戰,必不能被其所容,日後該往何處?爾等有何高見?”
高順諫言道:“主公,由此南下百裏,有堅城黎陽,緊鄰大河,與曹操治下東郡濮陽隔河相望,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我軍可暫在黎陽屯駐以觀風色,同時遣一使者前去結好兗州牧曹操,有曹操支持,若張遼率兵攻打,大不了渡河南下退入兗州境內,如此便可報無虞了。”
呂布聞言頷首道:“此言正合吾意,速速派宋憲去見曹操,大軍直取黎陽!”
還沒成殮袁紹的屍身,郭圖就出言諫道:“主公薨逝,軍中不可一日無主,大公子袁譚素有勇略,又是嫡親長子,理當繼承大位!”
逢紀麵色一變,張口想要爭辯,不過想想現狀,也隻能認命了。袁紹膝下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本來三子之中,三子本來因為長得瀟灑,風流倜儻,甚得袁紹喜愛,本來在儲位繼承的爭奪中一直被逢紀看好,可是前幾日陽平亭轉折一戰,袁尚被巨鹿兵俘獲,背後刺字割去耳鼻送回。且不說一番折辱令他聲名俱損,相貌全毀的他可以說徹底喪失了希望。
要知道漢代非常注重男人長相,比如漢代做官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長得漂亮,文遠麾下崔琰身高八尺,髯長三尺,堂堂有威儀,有時連曹操都很敬畏,所以在曆史上官運亨通,官至中尉。好像漢代還有犯人因為長得漂亮被當官的一樣看中不但免罪最後還當官了。
反之一個人長相若是有缺陷,官肯定是做不成的,張鬆人長的矮小醜陋,為三發求賢令的曹操所不喜,又比如說鳳雛龐統,先後見過孫權、劉備兩位當世梟雄,這兩個人也算有識人之明了,可先後召見過龐統都沒有重用,最後還是靠張飛誤打誤撞和諸葛亮一封推薦信才讓他被劉備重新重用,原因就是龐統長得太難看了。
所以在漢代,這種情況已經成了一種風氣,一個人如果毀了容貌,就基本可以確定在沒有可能做官了。
袁尚失去繼承大位的機會,次子袁熙生性懦弱難當大任,剩下的就隻有袁譚了,所以逢紀雖然心中不情願,也不能說什麽?
袁譚一聽有人推舉自己,先是一驚,接著一顆心激動的砰砰直跳。不過他也是見過大場麵的人,見郭圖鼓勵的目光射來,平複心情擺手道:“不可不可!父親屍骨未寒,我便迫不及待繼承父親之位,外人看了像什麽樣?”
眾臣再三相勸,袁譚隻是不從。最後郭圖拜伏於地道:“大公子!事急需從權,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眼下情況緊急,大公子若不盡快繼承主公之位,若待軍心渙散,則萬事休矣!”
眾臣也齊齊拜道:“請大公子繼承主公大位!”
袁譚擺足了姿態,這才裝作勉為其難的樣子答應道:“既然諸公執意如此,未免軍中生變,將士寒心,也罷!我便繼承父親大位,率領將軍,抗拒張遼。”
“臣等參見主公!”眾臣齊齊拜道。
一眾袁紹舊臣都拜伏於地,連袁熙也跟著拜倒,幾個心裏不樂意的隻能迫於形勢勉強跪下,眾臣當場立袁譚為車騎將軍,冀州牧。再依臣禮重新拜見一番。
一番繁文俗禮過後,袁譚誌得意滿的繼承了袁紹留下的家業,也接替袁紹扛下沉重的擔子,下一步,該幹什麽?
張遼,一想到這個名字,袁譚打心裏一陣驚懼,如今的張遼已經再不是之前那個令人完全可以不放在心上的一郡太守了。也不知道他哪裏來的這麽大本事,居然能在暗中整合青州黃巾和河內黑山這兩大反賊勢力,統禦部眾三十萬,這樣強悍的兵力,已經不是袁譚所能抗衡的了。
呂布帶著近兩萬軍馬不辭而別,如今袁譚麾下隻剩下步卒不足三萬,這麽一點兵力去救鄴城,隻怕連鄴城門都進不去,就會被圍堵在路上的各路聯軍絞殺掉。
所以這個時候,袁譚很自然的想到了跑。他剛才也聽了逢紀、郭圖的建議,幾乎不加考慮就傳下命令,全軍折返向東,退往南皮。至於根基之地鄴城,他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
麾下那群文武也是心有戚戚,以前主公袁紹占據冀州,麾下精兵十萬的時候尚且拿不下隻以一郡兵力對抗的張遼,如今張遼整合了河內黑山、青州黃巾、冀州青州幾路群雄,麾下人馬三十萬,如此聲勢浩大,與之對抗,豈不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再加上袁紹聲名顯赫,其子袁譚不過一個二十出頭的乳臭小兒,袁紹尚且不敵張遼,他的兒子就能打得過了嗎?
這種想法潛藏在袁譚麾下大多數文武將士的內心深處,袁軍上下的凝聚力、自信心已經隨著袁紹之死轟然崩塌了,大多數人已經開始在心裏打算著自己的小九九,隻是眼下不方便明說罷了。
袁譚當即下令,大軍折返向東,退回南皮。
“袁紹死了?”剛剛脫離袁軍隊伍,一路匆匆南下的呂布雖然雖然明知大勢已定,不過聽聞袁紹病死的消息,還是忍不住驚呼一聲!
要知道袁紹出身名門,少年折節下士,知名當世,靈帝時便是大將軍何進府中心腹,被舉薦為監察京師百官的司隸校尉。之後盡誅宦官,主掌朝政,知道董卓亂權時,還敢與之正麵衝撞,事後棄官掛印,前往渤海。自此盛名傳於天下,引得無數文臣武將慕名來投。十八路諸侯起兵反董之日,更是當之無愧成為聯軍盟主,號令關東諸路群雄。論起當時威勢,天下間不做第二人想。
之後,袁紹又鯨吞冀州,擊敗當時不可一世的北方強鄰公孫瓚,至此袁紹已經成為天下各方割據勢力中最強大的一支勢力,麾下精兵十萬,戰將百員,曹操、劉表等人無不以袁紹馬首是瞻,誰曾想就在袁紹一步步走向強盛的時刻,卻因為一場看上去不可能失敗的戰爭,被巨鹿張遼從萬眾矚目的高位上拉下馬來,摔得身敗名裂,粉身碎骨呢?
“冀州,是張遼的冀州了!我等幾番與張遼交戰,必不能被其所容,日後該往何處?爾等有何高見?”
高順諫言道:“主公,由此南下百裏,有堅城黎陽,緊鄰大河,與曹操治下東郡濮陽隔河相望,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我軍可暫在黎陽屯駐以觀風色,同時遣一使者前去結好兗州牧曹操,有曹操支持,若張遼率兵攻打,大不了渡河南下退入兗州境內,如此便可報無虞了。”
呂布聞言頷首道:“此言正合吾意,速速派宋憲去見曹操,大軍直取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