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城繼續說道:“更為有害的是,按人收稅的方式非常不利於人口的增長。而且,許多農戶生下孩子後,由於自己的土地太少,生的孩子太多……人多了就要多繳稅,他們沒有辦法承擔賦稅便不得不委身於縉紳,成為縉紳的佃戶或者家奴。這就導致縉紳的實力進一步增長而朝廷的力量則有所下降。況且,縉紳都有送孩子去朝廷做官的行為,所以縉紳在朝廷在地方都有代言者,時間久了代言的會更多,如此一來……盤根錯節,從地方道中央他們人多勢眾,利益攸關,想要動縉紳就難了。”
魏春城的說法其實沒有任何問題,李存真來自後世對這些東西自然是了解的。在曆史上其實是到了滿清的雍正時代實施了攤丁入畝同時由於美洲引進的糧食作物的廣泛普及才導致的人口爆炸式增長。
“至於鄉村的治理有道是良紳良治,劣紳劣治。現在很多都是劣紳,把鄉村搞得一塌糊塗百姓苦不堪言。如果不趕快治理怕是就來不及了。”
李存真眉頭一皺,問道:“為什麽這麽說?就因為他們盤根錯節?”
魏春城說道:“是的,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其實我這麽說還是和殿下有關。”
“和我有關?”李存真非常驚訝,問道,“為何這麽說?”
“殿下北上抗清以來世道已經發生了變化,此前都是重農抑商,但是殿下卻反其道而行之,重視商業發展。傾向於對外拓展。”
“這有什麽問題嗎?”
“這本身沒有問題。”魏春城說道,“但是,這麽做一定會造成鄉村出現大的變化。”
李存真點了點頭,他知道在自然經濟時代經濟很少波動,但是一旦要進入商品經濟或工業生產之後,經濟就會劇烈波動,而魏春城的一句“出現大的變化”正好切中李存真的關切,於是,李存真便說道:“你便詳細給我說一說。”
“是!”魏春城說道,“由於殿下特別重視商業,商稅目前征收得非常少所以很多縉紳都願意到城市居住,做生意。”
此時,明李的商稅確實不高,但是收商稅卻是必須的。李存真認為商稅不宜過高,商稅不高,商人便有餘錢擴大生產和規模,商業的總基數就會擴大,到時候,商稅的比例雖然低,但是由於規模大,所以商稅收上來的錢自然也就多了。
而土地稅李存真收的更少了。因為李存真認為,資本主義或者說工業化其實來自於農業的剩餘。正因為農業有了剩餘,而這些剩餘集中起來正好可以擴大資本規模和工業生產。如果把土地稅定得太高那是在是不好。
其實,這也是後世英國得以戰勝法國的經驗。李存真照搬照抄來的。
魏春城說道:“現在的縉紳能離開鄉村,也是因為殿下放寬了戶籍製度,使這些人可以在一省之內流動。他們在城裏開了很多的店鋪,綢緞莊、瓷器莊、當鋪等等應有盡有。以前也是開不起來的,因為沒錢,現在就不一樣了,殿下授權錢莊銀行和保險公司發放貸款,這些縉紳用自己在鄉村的田舍作抵押就能貸款,然後用貸款就能開設商鋪。如此一來商業一時之間繁榮不已。臣以為,不用五年就會超過萬曆時,不用十年就能趕上繁榮的大宋。”
“好,很好。若果真如此就太好了。你繼續說說縉紳的事吧。”
“本來縉紳們是在鄉村住著的,都是村裏的地主。這些地主原本是住在鄉村中的,沒有必要不得外出,這是太祖皇帝時候就定下的規矩。正因為如此,雖然地主有很多人都不是東西,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承擔了鄉村當中的許多責任的。比如:征兵、征糧、征餉、修橋、鋪路、飲水、挖渠,婚喪嫁娶乃至建立義倉等等,甚至有時候還涉及到裁決,給百姓評斷功過是非的問題,就算他們幹得不好,幹得不對卻不能說沒有在鄉村裏承擔責任,這些鄉民百姓都是知曉的。因為縉紳就是地主,所以總是在鄉村裏的,跟鄉民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所以從來都是下打租。”
“什麽是下打租?”
“就是下半年才收租子。”魏春城說道,“莊家成熟了之後地主縉紳才開始收租。由於地主們在村裏,所以也不會幹得太過分。有時候還非常講道理地跟佃戶們算賬。比如:有的家庭雖然沒有一寸土地,是佃戶,但是工具是他自己的,耕牛是他自己的。等莊家成熟之後地主不會全部拿走收成,還會因為佃戶出了工具和耕牛而多分給佃戶收成。當然,如果佃戶什麽都沒有,種地所用的種子、肥料、耕牛全都是縉紳地主的,那麽就需要多給縉紳分。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但是,自從戶籍放寬,入城開設店鋪獲益更多之後,許多縉紳就搬到城市當中居住了。改下打租為上打租。”
“就是上半年收租?”李存真問。
魏春城肯定地回答:“是的!殿下也是知道的,此時農民還沒有種出糧食來,夏秋季節還沒有到來,佃戶們沒有糧食可以交,所以隻能出去借債交租。因為是借債所以需要給予很高的利息。可是,這個事……這個貸款銀行和保險公司才不會管,因為佃戶實在太窮了,根本沒有田舍可以作為抵押,保險公司和銀行不會給他貸款,再說,貸款額在銀行看來太小了,比蝦米還小,看不上啊。這麽一來,佃戶就隻好去借高利貸。”
“啊——地下錢莊嗎……利滾利驢打滾,一輩子都還不清的高利貸嗎?”李存真問。
“殿下英明!”雖然魏春城聽不明白什麽叫做“地下錢莊”,但是勉強能理解李存真的問話。
“明明可以不借,還不起還要借嗎?為什麽非要去借高利貸?”
“殿下,如果借不到錢就會餓死啊。”魏春城神色黯然地說道,“借了高利貸還不起了,以後死,不借高利貸,沒飯吃,立刻就會死。鄉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不然誰會去借高利貸?”
李存真聽了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說道:“是我害了他們啊……”
魏春城的說法其實沒有任何問題,李存真來自後世對這些東西自然是了解的。在曆史上其實是到了滿清的雍正時代實施了攤丁入畝同時由於美洲引進的糧食作物的廣泛普及才導致的人口爆炸式增長。
“至於鄉村的治理有道是良紳良治,劣紳劣治。現在很多都是劣紳,把鄉村搞得一塌糊塗百姓苦不堪言。如果不趕快治理怕是就來不及了。”
李存真眉頭一皺,問道:“為什麽這麽說?就因為他們盤根錯節?”
魏春城說道:“是的,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其實我這麽說還是和殿下有關。”
“和我有關?”李存真非常驚訝,問道,“為何這麽說?”
“殿下北上抗清以來世道已經發生了變化,此前都是重農抑商,但是殿下卻反其道而行之,重視商業發展。傾向於對外拓展。”
“這有什麽問題嗎?”
“這本身沒有問題。”魏春城說道,“但是,這麽做一定會造成鄉村出現大的變化。”
李存真點了點頭,他知道在自然經濟時代經濟很少波動,但是一旦要進入商品經濟或工業生產之後,經濟就會劇烈波動,而魏春城的一句“出現大的變化”正好切中李存真的關切,於是,李存真便說道:“你便詳細給我說一說。”
“是!”魏春城說道,“由於殿下特別重視商業,商稅目前征收得非常少所以很多縉紳都願意到城市居住,做生意。”
此時,明李的商稅確實不高,但是收商稅卻是必須的。李存真認為商稅不宜過高,商稅不高,商人便有餘錢擴大生產和規模,商業的總基數就會擴大,到時候,商稅的比例雖然低,但是由於規模大,所以商稅收上來的錢自然也就多了。
而土地稅李存真收的更少了。因為李存真認為,資本主義或者說工業化其實來自於農業的剩餘。正因為農業有了剩餘,而這些剩餘集中起來正好可以擴大資本規模和工業生產。如果把土地稅定得太高那是在是不好。
其實,這也是後世英國得以戰勝法國的經驗。李存真照搬照抄來的。
魏春城說道:“現在的縉紳能離開鄉村,也是因為殿下放寬了戶籍製度,使這些人可以在一省之內流動。他們在城裏開了很多的店鋪,綢緞莊、瓷器莊、當鋪等等應有盡有。以前也是開不起來的,因為沒錢,現在就不一樣了,殿下授權錢莊銀行和保險公司發放貸款,這些縉紳用自己在鄉村的田舍作抵押就能貸款,然後用貸款就能開設商鋪。如此一來商業一時之間繁榮不已。臣以為,不用五年就會超過萬曆時,不用十年就能趕上繁榮的大宋。”
“好,很好。若果真如此就太好了。你繼續說說縉紳的事吧。”
“本來縉紳們是在鄉村住著的,都是村裏的地主。這些地主原本是住在鄉村中的,沒有必要不得外出,這是太祖皇帝時候就定下的規矩。正因為如此,雖然地主有很多人都不是東西,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承擔了鄉村當中的許多責任的。比如:征兵、征糧、征餉、修橋、鋪路、飲水、挖渠,婚喪嫁娶乃至建立義倉等等,甚至有時候還涉及到裁決,給百姓評斷功過是非的問題,就算他們幹得不好,幹得不對卻不能說沒有在鄉村裏承擔責任,這些鄉民百姓都是知曉的。因為縉紳就是地主,所以總是在鄉村裏的,跟鄉民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所以從來都是下打租。”
“什麽是下打租?”
“就是下半年才收租子。”魏春城說道,“莊家成熟了之後地主縉紳才開始收租。由於地主們在村裏,所以也不會幹得太過分。有時候還非常講道理地跟佃戶們算賬。比如:有的家庭雖然沒有一寸土地,是佃戶,但是工具是他自己的,耕牛是他自己的。等莊家成熟之後地主不會全部拿走收成,還會因為佃戶出了工具和耕牛而多分給佃戶收成。當然,如果佃戶什麽都沒有,種地所用的種子、肥料、耕牛全都是縉紳地主的,那麽就需要多給縉紳分。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但是,自從戶籍放寬,入城開設店鋪獲益更多之後,許多縉紳就搬到城市當中居住了。改下打租為上打租。”
“就是上半年收租?”李存真問。
魏春城肯定地回答:“是的!殿下也是知道的,此時農民還沒有種出糧食來,夏秋季節還沒有到來,佃戶們沒有糧食可以交,所以隻能出去借債交租。因為是借債所以需要給予很高的利息。可是,這個事……這個貸款銀行和保險公司才不會管,因為佃戶實在太窮了,根本沒有田舍可以作為抵押,保險公司和銀行不會給他貸款,再說,貸款額在銀行看來太小了,比蝦米還小,看不上啊。這麽一來,佃戶就隻好去借高利貸。”
“啊——地下錢莊嗎……利滾利驢打滾,一輩子都還不清的高利貸嗎?”李存真問。
“殿下英明!”雖然魏春城聽不明白什麽叫做“地下錢莊”,但是勉強能理解李存真的問話。
“明明可以不借,還不起還要借嗎?為什麽非要去借高利貸?”
“殿下,如果借不到錢就會餓死啊。”魏春城神色黯然地說道,“借了高利貸還不起了,以後死,不借高利貸,沒飯吃,立刻就會死。鄉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不然誰會去借高利貸?”
李存真聽了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說道:“是我害了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