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存真推出了一個“國家當鋪”的東西。由於實在缺少能夠使用的人才,“當鋪”的管理者是此前在收稅過程當中很有建樹的姚啟聖。
當鋪目前就受理一種典當——典當房地產。
長沙大捷對債券市場可謂是一波刺激。這讓中國人頭一次體會“心跳”的感覺。那種一擲千金的快感,竟然襲上每個人的心頭。
有不少人在債券上升了七個點之後就拋出了債券,大賺了一筆,然後居然又在九月初,債券回落了兩個點之後把債券給買了回來。
這一買一賣,那是十分刺激的。操作者自己被刺激得爽到顫抖,而別人看著更是眼紅得要命。
不僅如此,那些賺了錢的人添油加醋這麽往外一說,更是讓許多人眼紅。
也許有人會問:在這一過程當中難道就沒有賠錢的嗎?當然有了!而且還很多。但是,在這種情形之下,大家都是盯著賺錢的人,那些賠錢的人被自動過濾掉了。他們的悲慘哀嚎早就淹沒在興奮的汪洋大海中了。
而且,兩個點的增減,就這?對於縉紳們來說還玩得起。不可能傾家蕩產,小賭怡情而已。
李存真操縱手中的兩份官媒,《江南時報》和《南京日報》,一再宣傳這一次長沙大捷之後債券市場漲跌的贏家。
偏偏眾人就喜歡這個,兩份報紙賣到脫銷。其他小報見到官媒這麽幹賺了不少錢,自然是有樣學樣。媒體的放大效應立刻產生了效果,人們興奮狂熱起來。
而且,現在是十七世紀,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麽個人隱私,李存真還有那麽一點後世的新聞以事實報道的精神,不誇大,不虛構,有名有姓地報道誰賺了大錢。
而那些上了報紙的人不僅極為得意,還如同明星一般四處吹噓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於是乎,李存真成功地帶動了輿論,給大家一種印象——湖廣債券那就是聚寶盆,能往外噴金子!
在所有出現在報紙上的“明星”當中,最為有名的是一個叫做“金爾文”的朝鮮大商人,據說僅僅二十三天,他就在債券市場上獲利十二萬兩白銀。在七個點的時候賣掉,在五個點的時候回購,平白無故多了十二萬兩。其操作在報紙上被評為本次債券之最。
因為看到債券是真的掙錢,而且附帶有許多其他的效應,許多縉紳都去銀行做抵押貸款。不過,銀行的抵押貸款在縉紳看來太過緩慢,需要審核的流程比較繁瑣,時間也比較冗長。很多縉紳認為這個時候如果傻等著銀行審核完畢,怕是債券全都賣光了,自己得花高價再在別人那裏買。不如所幸去“國家當鋪”當地,雖然得到的錢財比較少,但是貴在簡便合理。以後賺了錢把自己家的房子和地再贖回來就可以了。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這些去當鋪當地的縉紳大多想要“玩短線”。他們的如意算盤是現在長沙被占領了債券大漲,過些日子武昌、漢陽、荊州、襄陽被明軍攻克,債券肯定還是要大漲的。到時候,吳王說不定又會幹涉債券市場,債券價格又會回落,到時候隻要看準時機,賣漲買跌,一樣大賺一筆。
於是,國家當鋪開出的當票呈現幾何級增長。不過,當鋪曆來名聲不好,縉紳當中也有開當鋪的,知道這裏邊的道道,所以雖然當鋪吸收了不少房契地契,但是總體說來不多,僅僅占耕地的百分之七。
大明把農民都束縛在土地上,不得自由遷徙。但是明李沒有這麽做,為了能有更多地自由勞動力,李存真在坐天山大戰之前就取消了束縛農民的那種戶籍製度,在明李治下人員可以自由流動,但是每到一個地方需要到當地官府登記並開具居留證明,否則以“間諜罪”論處。目前明李的戶籍僅僅作為人口普查之用。
由於實施了新的戶籍政策,當縉紳們聽說了新鮮的刺激玩法之後,哪裏還有心思在家裏等著,生怕錯過機會,為了及時得到消息,都跑到南京來住。
這當然導致南京繁榮起來。因為人多了,而且都是有錢人,土豪。真的是很土的那種鄉村土豪,這些人把客棧、酒樓、茶館都給沾滿了。由於是村裏來的,有錢,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東西都挑貴的點,極大的帶動了消費。其實,對於他們來說,什麽雞啊,豬啊,魚啊,根本就不是事,他們要的是賺大錢。更是為了刺激!
雖然債券市場狂熱得有些不太正常,但是熱錢卻促進了經濟發展。
別的不說隻說十裏秦淮。從八月下旬開始,秦淮河上遊船的數量翻了一番。為了製造這些遊船,南京造船廠日夜開工,產業鏈壯大。
秦淮地區的蠟燭、床單、被罩以及其他用品數量呈現幾何級增長,帶動了其他產業的迅速發展。
到了吳王元年九月中旬,南京城內消滅失業、乞丐,是個活人都被拉去做工了,竟然連十歲的幼童都幹起了上街賣報的營生。
黃啟明在這一次債券漲跌中可以說是賺了個盆滿缽滿。在債券上漲了七個點的之後,黃啟明果斷賣掉了自己手中的所有債券。
其實他根本也沒有想過等債券跌了再買回來,賺差價。隻不過是覺得一百兩債券淨賺七兩銀子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沒有必要再等六年賺剩下的三兩,於是便賣掉了債券。
賺了錢之後,黃啟明心想著賣完了就回常州去。但是,過了不久,債券價格居然下跌了。正好他手中有錢,而且想了想,既然還有五個點的利潤自己為什麽不把債券買回來呢?等上五六年還能大賺一筆。這來來回回,可不是簡單的一成的利潤,對自己來說,這是一成二的利潤。而且,也許用不了五六年,下一次攻下武昌,沒準債券還能漲到七,到時候再賣不是很好嗎?
無師自通的黃啟明散去了自己手裏的銀子又買回了債券,由於出手時機偶然間碰對了最佳時機,黃啟明淨賺兩萬六千兩。
南京日報上報道了黃啟明的事跡,這位常州鄉村土豪,真的是揚眉吐氣了一把。
南京城裏邊瘋傳說朝廷權貴常琨也炒債券,不過倒黴催的,賠了四千多兩銀子;還有一個叫做張一鳴的,賠了六千兩。
黃啟明算是明白了,這就是“賭”,那一萬兩銀子也不知道被哪家賺了去,有賠有賺,願賭服輸,朝廷大員也壞不了規矩。
於是,他沒有回老家,繼續住在了南京,兩萬六千兩銀子足夠他揮霍了。他把銀子存進了銀行,銀行給了他一個活期存單,又給了一個什麽支票本,想要用銀子,就給別人開支票,人家拿著有他簽名的支票就能夠到銀行兌換處銀子來,當然,兌換前,銀行是要派出夥計來和他再次確認的。
每當黃啟明拿出支票本簽字的時候,總是能夠迎來羨慕的目光。秦淮河的娘們兒們更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黃啟明終於感覺到自己也算是人上人了。
蕩漾在秦淮河的花船上,欣賞著南京的美景,黃啟明喜不自勝,自言自語地說道:“沒想到啊沒想到,老子居然也能有今天!”
當鋪目前就受理一種典當——典當房地產。
長沙大捷對債券市場可謂是一波刺激。這讓中國人頭一次體會“心跳”的感覺。那種一擲千金的快感,竟然襲上每個人的心頭。
有不少人在債券上升了七個點之後就拋出了債券,大賺了一筆,然後居然又在九月初,債券回落了兩個點之後把債券給買了回來。
這一買一賣,那是十分刺激的。操作者自己被刺激得爽到顫抖,而別人看著更是眼紅得要命。
不僅如此,那些賺了錢的人添油加醋這麽往外一說,更是讓許多人眼紅。
也許有人會問:在這一過程當中難道就沒有賠錢的嗎?當然有了!而且還很多。但是,在這種情形之下,大家都是盯著賺錢的人,那些賠錢的人被自動過濾掉了。他們的悲慘哀嚎早就淹沒在興奮的汪洋大海中了。
而且,兩個點的增減,就這?對於縉紳們來說還玩得起。不可能傾家蕩產,小賭怡情而已。
李存真操縱手中的兩份官媒,《江南時報》和《南京日報》,一再宣傳這一次長沙大捷之後債券市場漲跌的贏家。
偏偏眾人就喜歡這個,兩份報紙賣到脫銷。其他小報見到官媒這麽幹賺了不少錢,自然是有樣學樣。媒體的放大效應立刻產生了效果,人們興奮狂熱起來。
而且,現在是十七世紀,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麽個人隱私,李存真還有那麽一點後世的新聞以事實報道的精神,不誇大,不虛構,有名有姓地報道誰賺了大錢。
而那些上了報紙的人不僅極為得意,還如同明星一般四處吹噓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於是乎,李存真成功地帶動了輿論,給大家一種印象——湖廣債券那就是聚寶盆,能往外噴金子!
在所有出現在報紙上的“明星”當中,最為有名的是一個叫做“金爾文”的朝鮮大商人,據說僅僅二十三天,他就在債券市場上獲利十二萬兩白銀。在七個點的時候賣掉,在五個點的時候回購,平白無故多了十二萬兩。其操作在報紙上被評為本次債券之最。
因為看到債券是真的掙錢,而且附帶有許多其他的效應,許多縉紳都去銀行做抵押貸款。不過,銀行的抵押貸款在縉紳看來太過緩慢,需要審核的流程比較繁瑣,時間也比較冗長。很多縉紳認為這個時候如果傻等著銀行審核完畢,怕是債券全都賣光了,自己得花高價再在別人那裏買。不如所幸去“國家當鋪”當地,雖然得到的錢財比較少,但是貴在簡便合理。以後賺了錢把自己家的房子和地再贖回來就可以了。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這些去當鋪當地的縉紳大多想要“玩短線”。他們的如意算盤是現在長沙被占領了債券大漲,過些日子武昌、漢陽、荊州、襄陽被明軍攻克,債券肯定還是要大漲的。到時候,吳王說不定又會幹涉債券市場,債券價格又會回落,到時候隻要看準時機,賣漲買跌,一樣大賺一筆。
於是,國家當鋪開出的當票呈現幾何級增長。不過,當鋪曆來名聲不好,縉紳當中也有開當鋪的,知道這裏邊的道道,所以雖然當鋪吸收了不少房契地契,但是總體說來不多,僅僅占耕地的百分之七。
大明把農民都束縛在土地上,不得自由遷徙。但是明李沒有這麽做,為了能有更多地自由勞動力,李存真在坐天山大戰之前就取消了束縛農民的那種戶籍製度,在明李治下人員可以自由流動,但是每到一個地方需要到當地官府登記並開具居留證明,否則以“間諜罪”論處。目前明李的戶籍僅僅作為人口普查之用。
由於實施了新的戶籍政策,當縉紳們聽說了新鮮的刺激玩法之後,哪裏還有心思在家裏等著,生怕錯過機會,為了及時得到消息,都跑到南京來住。
這當然導致南京繁榮起來。因為人多了,而且都是有錢人,土豪。真的是很土的那種鄉村土豪,這些人把客棧、酒樓、茶館都給沾滿了。由於是村裏來的,有錢,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東西都挑貴的點,極大的帶動了消費。其實,對於他們來說,什麽雞啊,豬啊,魚啊,根本就不是事,他們要的是賺大錢。更是為了刺激!
雖然債券市場狂熱得有些不太正常,但是熱錢卻促進了經濟發展。
別的不說隻說十裏秦淮。從八月下旬開始,秦淮河上遊船的數量翻了一番。為了製造這些遊船,南京造船廠日夜開工,產業鏈壯大。
秦淮地區的蠟燭、床單、被罩以及其他用品數量呈現幾何級增長,帶動了其他產業的迅速發展。
到了吳王元年九月中旬,南京城內消滅失業、乞丐,是個活人都被拉去做工了,竟然連十歲的幼童都幹起了上街賣報的營生。
黃啟明在這一次債券漲跌中可以說是賺了個盆滿缽滿。在債券上漲了七個點的之後,黃啟明果斷賣掉了自己手中的所有債券。
其實他根本也沒有想過等債券跌了再買回來,賺差價。隻不過是覺得一百兩債券淨賺七兩銀子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沒有必要再等六年賺剩下的三兩,於是便賣掉了債券。
賺了錢之後,黃啟明心想著賣完了就回常州去。但是,過了不久,債券價格居然下跌了。正好他手中有錢,而且想了想,既然還有五個點的利潤自己為什麽不把債券買回來呢?等上五六年還能大賺一筆。這來來回回,可不是簡單的一成的利潤,對自己來說,這是一成二的利潤。而且,也許用不了五六年,下一次攻下武昌,沒準債券還能漲到七,到時候再賣不是很好嗎?
無師自通的黃啟明散去了自己手裏的銀子又買回了債券,由於出手時機偶然間碰對了最佳時機,黃啟明淨賺兩萬六千兩。
南京日報上報道了黃啟明的事跡,這位常州鄉村土豪,真的是揚眉吐氣了一把。
南京城裏邊瘋傳說朝廷權貴常琨也炒債券,不過倒黴催的,賠了四千多兩銀子;還有一個叫做張一鳴的,賠了六千兩。
黃啟明算是明白了,這就是“賭”,那一萬兩銀子也不知道被哪家賺了去,有賠有賺,願賭服輸,朝廷大員也壞不了規矩。
於是,他沒有回老家,繼續住在了南京,兩萬六千兩銀子足夠他揮霍了。他把銀子存進了銀行,銀行給了他一個活期存單,又給了一個什麽支票本,想要用銀子,就給別人開支票,人家拿著有他簽名的支票就能夠到銀行兌換處銀子來,當然,兌換前,銀行是要派出夥計來和他再次確認的。
每當黃啟明拿出支票本簽字的時候,總是能夠迎來羨慕的目光。秦淮河的娘們兒們更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黃啟明終於感覺到自己也算是人上人了。
蕩漾在秦淮河的花船上,欣賞著南京的美景,黃啟明喜不自勝,自言自語地說道:“沒想到啊沒想到,老子居然也能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