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也是要人執行的。而且法律不能違背人性,違背社會發展規則,否則必然遭到淘汰。


    《機械化生產法》固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它與社會發展相背,搞不好,法律很可能遭到最終廢除。


    李存真本人還可能因此而落得一個“壞蛋”、“蠢貨”甚至是“暴君”的評語。


    社會發展規則很好理解——生育。人總是要生孩子的嘛。


    人一多起來機器的需求可能會大大降低甚至廢棄。


    十七世紀,沒有很好的避孕措施。避孕的藥品倒是有但是傷身體,搞不好就會失去生育能力;而那種避孕的工具根本就不可能有,而無痛人流更是不可能。


    如此一來,總不能讓飲食男女們在慢慢長夜隻談理想和未來,或者看著星星吟詩作對吧?


    所以漫漫長夜,百無聊賴,隻能是床笫之歡才好熬過去。


    如果更有吸引力的不是床笫之歡,而是吟詩作對,那麽白景春還至迷亂王強嗎?


    什麽“我以為你死了”,“你知道我有多傷心嗎?”“你知道我有多難過嗎?”“難過到想死你知道嗎?”“你懂我有多苦嗎?”諸如此類的都是借口!


    說白了不就是自己按捺不住那顆騷動的心,壓抑不了那顫抖著的悸動身體嗎?不就是安耐不住動物本性和生殖的欲望嗎?


    子曰:食色性也。人性隻能疏導,不能壓製。


    如果你做了就大大方方的承認,不要找借口。


    這東西,吳王殿下太清楚了,想了無數遍。


    不論何時,生孩子的事是憋不住的!不過是生多生少的區別而已。


    作為明李政權的實際領導者,李存真非常清楚。一個王朝的興衰,固然和領導人的素質休戚相關。但是真實的曆史往往真正的影響因素是山川改道,天氣變冷,商道的興起,貨幣的變遷,人口的變化這些東西。以法律來對抗大勢那等於以卵擊石。


    更何況李存真認為用不了多久,隨著氣候進一步轉暖,年積溫升高,美洲作物廣泛種植,商業貿易的持續發展,在明李治下,人們的生活應該是變得好起來才對。


    雖然說可能因為工業化等一些因素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如同大明萬曆皇爺時候富足,但是終究比民不聊生、易子相食的崇禎、順治和康熙初期要強。


    老百姓的錢多了,又沒有相應的消費方式,生孩子就成了最好的消費方式,而且還未將來擴大再生產打下人口基礎,是好事。


    其實,李存真根本就不反對夫妻多生孩子。明末大亂,兩萬萬人的國家動蕩幾十年,人口損失了一大半。


    現在剩下的不論是有戶籍的還是沒戶籍的全加起來肯定不會超過一萬萬,搞不好也就六千五百五人。所以,生育對國家來說是好事。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隻要不陷入乾隆時代的內卷化,李存真認為中國人越多越好!


    於是,李存真打算在十年的時間裏麵擴大海軍規模,然後去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馬達加斯加搶殖民地,然後把生出來的這些大漢百姓全都遷居到那些地方去,讓中華的種子灑遍至少三大洲。


    徹底將這些地區全都變成中華之地。就如同當年三保太監說的那樣。


    也就是以對外移民,減少本土常住人口的方式人為造成對機器的需求,防止內卷化。


    等滅了滿清之後,再把人口陸續遷移到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東北去,使這些地區徹底變成漢地。


    隻要人口足夠,更可以和俄國毛子爭奪東北亞,進而爭奪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島乃至白令海峽一代,獲得進入北冰洋的通道,為全球變暖開辟新航道做預備。


    從永曆十四年到十五年三月,明李治下出現了小規模的繁榮,到了四月,這種小規模的繁榮更加明顯了,浙江和福建也火熱了起來。


    明李南京造船廠火熱開工。由於需要造船,所以木材、船帆、纜繩、鐵釘、鐵錨、桐油等一大批相關物資被運到南京來。南京地區的木匠、鐵匠鋪、手工作坊、桐油作坊、樹脂作坊、織布坊、木桶和酒缸作坊等相繼建立起來。在這些工廠內,工人晝夜忙碌。


    同時,為了解決工人的生活,糧食、蔬菜、副食品、衣物、藥品、紙張、油燈甚至製鞋業也跟著繁榮起來。


    其實,在歐洲,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座城市養著一個造船廠。但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南京虎踞龍盤,本來就是東南地區的核心,因此養活了兩座造船廠。


    此外,上海、寧波、福州、泉州也因為有造船廠而繁榮起來。


    南京軍械製造局內也是忙得不可開交,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燒木炭、木工、鐵匠、挑糞工、運輸、鏢局等全都忙的不可開交,大家該搓繩的搓繩,該造手推車的造手推車。


    為了應對與西方商人的貿易,明李積極向西方出口茶葉、瓷器和絲綢,南京、蘇州、常州、鬆江的織造局也是繁忙不已。與之相關的產業更是蓬勃發展起來。


    永曆十四年十一月的時候,張達成與西班牙人簽訂了價值八百萬兩白銀的合同,向西班牙出口茶葉、瓷器和絲綢等奢侈品;與英國簽訂了價值六百萬兩白銀的合同,除了出口奢侈品外,棉布和香料貿易也占其中很大一部分。


    英國不虧有攪屎棍的稱號,聽說了西班牙的貿易額之後,竟然派人找上南京來了,走了東林錢謙益的路子,來見李存真。


    英國使者希望英格蘭能一口吃下西班牙人的全部貨物,並且保證八百萬兩一兩不少,如果不夠還可以商量。


    這個請求被吳王婉言拒絕了。但是,李存真卻不失時機地說了一大堆英格蘭女王的好話,寫了親筆信讓使者帶回英國,希望兩國能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並且送給女王一大堆好東西,包括貂皮、紫砂壺、漆器、瓷器等等,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兩百磅各色上等茶葉。李存真希望以英國宮廷的力量進一步打開茶葉的銷路。


    為了進一步顯示和英國交往的誠意,李存真派出了十二名老海盜,其中就有曹海濤的族人,綽號“海彪子”的曹九,讓他做使團長前往英國,此外還有一隻五十人的衛隊。


    李存真本來考慮讓保羅的兒子黑爾做團長,但是黑爾畢竟是洋官,大明終究是要臉的,怎麽可能漂洋過海,派一個洋人交涉?再說,黑爾年紀又太輕了。但是,李存真仍然讓黑爾前往,當副手。


    原因也不奇怪,畢竟黑爾是西方人懂得西方人的想法,語言溝通沒有障礙,而且是貴族,這一路上可以教這些海盜禮儀,免得到了英國丟南明朝廷的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洶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杜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杜春秋並收藏南明洶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