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反應也很迅速,當天便就蕭儀的奏疏做了朱批,說他把遷都與三大殿火災聯係起來,完全是蓄意誹謗!將當了出頭鳥的蕭儀投入東廠大牢,不作任何審訊,就以‘謗君之罪’處以極刑!


    對於這種不長眼的家夥,王賢沒有什麽同情。況且老太監將人都放了,已經還了他人情,他就是想出麵幹涉也沒人買賬了……再說,都是行將離京的人了,還有什麽好摻合的?除了讓人給太子帶了封信,自陳心跡外,王賢這陣子便一直窩在衙門裏,一邊安排調配日後事宜,一邊冷眼旁觀事態的發展……


    事情自然還沒完,加上死在東廠牢裏的,為了遷都之事,已經有八名官員喪命!八個人的犧牲,非但沒有嚇住義憤填膺的官員們,反而讓他們愈發群情激奮!科道言官紛紛上書,力陳遷都就是三大殿被焚的原因!皇上把國都從南京遷來北京,不但諸事不便,就連大明的皇脈也撂在江南,這是大不敬的事!上天當然要示警!


    還一個個激動的表示,如果皇上要殺,他們願洗頸就戮!但絕對不會改變觀點!


    這就有點賤了,因為這波上書的,基本上都是科道言官!科是指六科給事中!道是指禦史十三道!這兩個部門,一共將近兩百多名禦史言官,是受大明祖訓保護!可以直陳君過,不受處罰的!何況皇帝還下旨,要求臣子暢所欲言,是以雖然要被氣炸了肺,朱棣還是拿這些言官無可奈何……


    無奈之下,朱棣隻好召集公卿大臣、六部九卿商討對策。這些高官顯貴,對遷都的態度是比較曖昧的,盡管心裏頭沒人樂意從江南煙花之地,遷到這極北苦寒之地。但朱棣遷都之前,已經分別找他們做過背書了,不管主動也好,被迫也罷,這些人都已經表態支持遷都了。


    而且,能做到六部九卿的官員,和那些公侯顯貴一樣,全都是在靖難之役站過隊的。當年朱棣對建文舊黨斬盡殺絕,這些人中不乏親自操刀者,就算沒有下場的,也因為是朱棣一黨,都成了南方士族的仇人!因此能離得江南遠一些,大家也會感覺自在一點。


    之前,朱棣沒有強迫他們表態,這些老奸巨猾的家夥,也樂得袖手旁觀。現在皇帝有些吃不消了,自然要拉他們下水……


    “朕已經想好了,”朱棣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既然有想法,就要讓他們說出來!總比藏在心裏,腹誹朕好的多!”頓一頓,朱棣的目光,再次掃過眾人道:“朕已經看過了,上書的都是些不知輕重的年輕人,或許是聽了什麽歪理,或許是沒有想明白。總之,是要靠你們這些師長為他們傳道解惑!”


    “臣等遵旨。”公卿大臣們就知道準沒好事兒,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接旨。


    “朕意已決,七日後,讓你們和那些科道言官丁是丁卯是卯,掰開揉碎了辯一辯!”朱棣別出心裁道:“這場辯論,要讓天下人都聽到!就擺在午門外!”


    “這……”公卿大臣們一陣陣頭暈,他們年紀本來就大,這件事又毫不占理,怎麽跟那些伶牙俐齒、得理不饒人的言官們鬥!


    “這場辯論,隻許勝不許敗!”朱棣卻毫不講理的提出他的要求,沉聲道:“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遷都是對的!是符合祖宗法度的王道!是功在今朝利在千秋的盛舉!”


    “臣等接旨……”大臣們無可奈何,除了接旨,又能如何?


    “基兒……”最後,朱棣瞥一眼一直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朱瞻基。


    朱瞻基的心咯噔一聲,他恨不得自己會隱身才好,一直提心吊膽捱到方才,還以為自己能躲過一劫呢……


    “朱瞻基!”見他不應聲,朱棣眉頭微蹙,聲音轉冷。


    “孫兒在。”朱瞻基趕緊出列,恭聲施禮:“皇爺爺有何吩咐?”


    “這次辯論你來主持,”朱棣沉聲道:“務必不要出岔子!”


    “遵旨……”朱瞻基一張臉險些成了苦瓜……他可以料想到時候定是一邊倒的局麵,隻不過是言官們壓過部堂高官,皇爺爺卻想不出岔子,那自己這個裁判得黑成什麽樣才能辦到?


    他已經可以想見,午門辯論一過,自己就徹底成了百官的敵人了……。


    “哎……哎……哎……”坐在王賢麵前時,朱瞻基仍舊在唉聲不絕,他飲一杯燒酒,滿臉通紅,眼裏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神采:“仲德,兄弟,你說我是圖什麽?原本安安穩穩當我的孝子賢孫就是,幹嘛非要露這個頭?你說我是不是自討苦吃?”


    “你才知道啊。”王賢看著朱瞻基,這位多年的好友,已經變得很是陌生。


    “哎……”朱瞻基再歎口氣道:“我現在是悔之晚矣……”


    “不晚,回頭就是岸。”王賢沉聲勸道。


    “晚了,晚了。”朱瞻基搖頭苦澀道:“上了皇爺爺的賊船,再想下來有那麽容易嗎?”說著歎息一聲,又飲一杯烈酒道:“我算是看明白了,他老人家是想讓我把人都得罪幹淨,一心一意給他做孤臣!”


    “太孫,恕我直言,儲君可不是這麽當的。”王賢微微皺眉道。


    “我何嚐不知?”朱瞻基抬起頭,雙目紅腫的看著王賢道:“可翻遍史書,你能找到幾個,像我祖孫這樣,皇帝、太子,太孫一堂並存的例子?!”


    “還是有的……”王賢輕聲道。


    “你是說唐高宗的太孫李重照?”朱瞻基博聞強記,哪怕喝醉了也不糊塗。


    “不錯。”王賢點點頭道:“彼時太子李顯仍然在位。”


    “哈哈哈!”朱瞻基放聲笑道:“仲德!你什麽都好,就是略輸文采!不過這樣也好,要是文采也好,你還是人嗎?!”說完,他又斟了一杯酒,舉起懸在半空,有些悲涼的笑道:“李重照這個太孫,可當的太慘了。他一歲受封,三歲就和他爹一起被廢了!”說著將杯中酒緩緩灑在地上道:“可見,二儲並存不是什麽好事!”


    “看來是我胡亂舉例,貽笑大方了。”王賢笑笑道:“不過本朝沒有武後,太孫也已成年,何來物傷其類?”


    “我倒寧肯,自己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朱瞻基卻幽幽道:“如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說完,又連飲了數杯。王賢本來還想再勸他幾句,見他如此濫飲,知道事到如今,說什麽都白搭,索性也不再廢話。幹脆放下心思,和朱瞻基狂飲一通,換個爛醉如泥、不省人事!。


    第二天,王賢辭陛時,還感覺頭痛欲裂,朱瞻基更是宿醉未醒,直接沒來乾清宮侍奉。


    “明日就要啟程了,是不是暗自慶幸,躲過一場風波啊?”皇帝坐在龍椅上,光影紛舞,看不清朱棣臉上的表情。


    王賢沒想到,朱棣竟用這樣的開場白,知道這是讓自己表明立場!看來這場大風波注定要席卷所有人,自己也跑不掉。心念電轉,他趕忙應聲道:“臣不敢,臣隻恨才疏學淺,不能替皇上駁斥那些言官一通!”這是王賢早想好的對策,皇帝要敢拿他去擋槍,他就敢給皇帝出醜!反正他不過是個舉人,跟一群進士中的佼佼者鬥嘴皮子,輸了也不丟人。


    “讀書多了有什麽用?”朱棣悶哼一聲道:“把腦子都讀壞了!”說著瞥一眼王賢道:“這麽說,你是不反對朕遷都的?”


    “臣何止是不反對?臣簡直是舉雙手讚成!”王賢心中暗歎,這真是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但為了自己,更為了留在京城的兄弟們,日子能好過點兒,也隻能信口胡說一通了。


    “哦?”朱棣眼前不由一亮,嘴上卻依然不緊不慢道:“說說看,你為什麽支持遷都?”


    “陛下遷都北京,縱有萬種不便,但有一樣,就勝過一切!”王賢煞有介事道:“我朝大敵是蒙古!如今雖然在皇上天威之下,無論是韃靼,還是瓦剌,全都銷聲匿跡,不敢犯我邊境!但草原民族如野草一般,縱使神威如陛下,也無法根除!假以時日,隨時都可能重新壯大!屆時,新君在位,若無奮武之能,或存偏安之念!則江北諸省,恐怕盡在鐵騎蹂躪之下!重蹈南宋覆轍亦非危言聳聽!故而陛下決意遷都北京,正是要讓我大明的曆代皇帝,以天子之尊守禦國門!如此,方可保我華夏河山,免受胡虜踐踏!給我大明百姓,一段千年太平!”


    “說得好!”朱棣忍不住拊掌大笑,高聲道:“彼書生之見,烏足以達吾等英雄之略哉!”


    “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王賢趕忙謙虛說道。


    “不必過謙!”朱棣說著,眼中閃過一絲揶揄的光,瞥一眼身側的屏風道:“太子殿下,出來吧。”


    王賢的心登時咯噔一聲,循聲望去,便見朱高熾神色平靜的從屏風後轉出!實在沒想到,朱棣竟玩了這麽一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大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