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指揮是為了體現魏知縣建造梯田之功,賑糧分派則是在災民中樹立口碑,將來這些人回到家鄉,亦將他的美名傳揚四方,對魏知縣來說,這比升官還要爽。
見王賢忙於籌劃之餘,還不忘為自己揚名,魏知縣心裏那叫一個感動,“仲德,你為為師做得太多了,為師都不知該如何感謝你。”
“老師言重了。”王賢忙謙虛道:“這都是學生的本分。”
“仲德,為師必不負你!”魏知縣感激的握著他的手道。
“老師……”王賢不著痕跡的抽出了手。
於是感情進一步升華的師徒二人,用了幾個通宵,敲定了百姓出房安置災民,縣裏以工代賑,災民以工付租,為縣裏修橋鋪路、建造梯田的大致方略,又一一細化,反複推敲,力求完美……
但讓兩人傷心不已的是,前日三位道台對這個方案都不感冒,孫道台甚至有等著看好戲的意思……更悲劇的是,為了落實方案,昨天魏知縣去杭州,向鄭藩台和虞知府匯報,二位上司竟也同樣不看好……
鄭藩台說的比較客氣,“魏知縣能針對以往存在的弊端,改革賑災之法,很值得嘉許。隻是……賑災的目的是為了穩定,你這套新法未經驗證,萬一有什麽地方考慮不周,會不會滿盤皆亂?”
虞知府則從另一個角度質疑道:“這法子是否行得通,先放在一邊。單說安置災民還要收房租,難免為士林詬病。”
“府台容稟,房租是直接交給房東的,縣裏一文錢都不過手。”魏知縣辯解道:“包括以工代賑,都是為了給富陽百姓個交代。再說讓災民自食其力,也省得他們無事生非。”
虞知府這才不再說什麽。
不誇張的說,一眾上司都對他的賑災新法不以為然,隻是時間緊迫,已經來不及修改,才勉強同意他嚐試一下的。魏知縣的壓力之重可想而知,王賢的壓力之重,亦可想而知……
為了開個好頭,魏知縣親自帶人上船,向災民展示誠意、宣布政策,來一艘船說一遍,不打一點折扣。王賢則帶手下在碼頭一絲不苟的登記災民,分配住處。沒白沒黑忙了三天,才接收完三萬災民。
但三萬災民無法一刀切,其中兩萬七千多人順利完成登記,領到口糧分到住處,剩下近三千人……主要是在海嘯中失去親人的孤老傷病。這些人沒有勞動能力,又沒人願意接收,必須要另加對待,不然隻有死路一條。
這就要指望本縣生老病死四大官辦慈善機構了。
孤兒孤女由慈幼局收養,孤老殘疾由養濟院收養,需要治病療傷的,歸安濟坊收治,實在治不了的,由漏澤園負責下葬……
這四大慈善機構由官府所辦,委任素有名望、亦有愛心者為負責人。縣裏每年撥給經費,鄉宦士紳們也會捐給善田,以維持這一恤幼養老、生養死葬的體係運轉。
魏知縣上任後,更是將這四大機構視為‘仁政’的體現,經費給得很足,對其負責人也很是尊敬。是以這四位雖然無官無職,卻一個個當得有滋有味,對王賢這位財神爺,自然想方設法的討好。
但這會兒,除了負責漏澤園的那位,另三位都一臉吃了黃連的樣子。
“大官人啊,你不能這樣哇……”慈幼局的局正李三才,苦著臉道:“慈幼局原先不到三十個孤兒,這次一下塞給我六百個,整整多出二十倍,還不如拿刀殺了我!”
“是啊大官人,”養濟院的柯守業也一臉痛苦道:“就是杭州府的養濟院,也養不了七百個老頭老太太……”
“一千多傷病號,上哪找那麽多大夫救治啊?”安濟坊的管事叫張懋輊,是本縣道會司道會張懋軒的弟弟,兄弟倆手裏有朝廷發給的道士度牒,以名山大派的嫡傳弟子自居。但平日裏不穿道袍、喝酒吃肉,甚至還娶妻生子,讓人懷疑他倆的度牒是不是花錢買來的?
“你不是經常說,醫生隻能治小病,大病還得道士治,”路過的吳大夫冷笑道:“不是有符水、咒語麽,還找大夫作甚。”
“人太多,法力有限。”張懋輊幹笑道:“還得靠老哥的草藥哇……”
“我渾身是鐵打得多少釘兒?”吳大夫冷笑一聲,繼續去給病患檢查,還給眾人潑下一盆冷水道:“而且許多災民別看現在沒事兒,陸續還會大批生病,縣醫學就這幾個人,再加上私人醫館的大夫,也是杯水車薪……”
縣裏的醫療條件嚴重不足,王賢也無能為力,隻好對起先兩位道:“你們搭個夥,慈幼局和養濟院一起辦,讓那些老人家幫著照顧下幼兒,讓那些少年幫著照顧下老人家,我再給你們從災民中雇一批婦女,這樣總可以了吧?”
“大官人就是有辦法。”李三才和柯守業又問道:“這些人的衣食如何供給?”
“縣裏解決一部分,”王賢深感頭痛,揉著太陽穴道:“但官倉裏的糧食,是給富陽百姓和災民預備的,你們還是要發揮特長……募捐。”
“募捐?”兩人登時可憐兮兮道:“又要登門求人?”
“這是善舉,募的捐的都有功德,那些鄉宦都是大善人,都會慷慨解囊的……”王賢安慰兩句,話鋒一轉道:“總之,縣裏隻給你們一半的口糧,但不準讓那些老幼餓肚皮,我會隨時去查看的,要是有人沒吃飽,二位就去跟大老爺請罪吧。”
“唉……”兩人垂頭喪氣的應下,王賢又轉向張懋輊道:“去找找令兄,讓他想想辦法,還有僧會司的三癡和尚。他們麾下那麽多禿頭牛鼻子,不會一手半手的醫術,如何行走江湖?”
“哦……”張懋輊苦著臉也應下來。
打發走了一幹雜官,王賢接過吳為遞上的茶壺,仰脖喝淨道:“冊簿都整理好了?”
“嗯。”吳為點頭道:“最後還是有一千多戶,選擇去江邊住窩棚。”
“隨他們住去吧。”王賢道:“你對兄弟們說,這陣子一是辛苦點,二是不要亂伸手,這是賑災,不要造孽。”頓一下道:“讓他們放心,我是不會虧待他們的。”
“大人有這句話就足夠了,弟兄們不會讓你失望的。”吳為說完,收起笑臉,壓低聲音道:“隻是屬下得提醒一句,花錢如流水的日子開始了,官倉裏一天要出五百石糧食,就算省裏小有補充,最多隻能撐一個月。”說著聲音更低道:“大老爺可以不算賬,大人必須要精打細算啊!”
“已經沒法再細啦。衣食足才能守秩序,人家吃不飽飯,是不會服管的。”王賢歎息道:“大老爺已經下令全縣,在田間地頭,自家院中種植瓜菜。讓女人和孩子到山上去挖竹筍、野菜、還有江裏的魚蝦、螃蟹,一切能吃的都弄來吃,這樣可以少吃糧。”
“那也是杯水車薪。”吳為歎氣道:“需要有更多的糧食啊!”
“司馬先生和周洋他們幾個,應該已經到長沙了吧……”王賢眺望著西南方向,可惜連富春江對岸都看不到。
“隻怕遠水解不了近渴。”吳小胖子雖然生得喜相,卻是個不可救藥的悲觀主義者。
“一切順利的話,第一批糧食應該能及時送到。”王賢不禁眉頭一皺,他隻恨分身乏術,不能親自去長沙購糧。
“希望一切順利,千萬別耽誤了。”吳為再歎口氣。“不然可就麻煩大了。”
王賢點點頭道:“但願如此。”
。
接下來的日子,王賢密切關注著各方麵的運轉狀況,災民們基本安頓下來,開始在工房的組織下去開梯田。富陽縣百姓也被要求植桑種菜,以應春荒。三家糧店的糧食都被縣裏管控起來,統一價錢,定量銷售。官府出錢鼓勵百姓下河捕魚,上山打獵……
因為準備充分,至少在目前階段,一切還都按部就班,看上去井然有序。除了慈幼局、養濟院和安濟坊之外……三家機構已然超負荷運轉,但仍然無法負擔如此多的孤老殘疾。
沒辦法,魏知縣隻能同意慈幼局李三才提出的,將一部分孤兒孤女,分到本縣中等以上人家為養子女,年十二歲以上孤兒孤女,亦可為長工丫鬟……但是災荒年月,誰願意家裏多張嘴吃飯?除了大戶人家挑挑揀揀外,普通中上之家並不感冒。
倒是那些光棍無賴,想趁機渾水摸魚,但根本過不了戶房這關,王賢不允許無業之家收養孤兒!
魏知縣隻好又下令,衙門帶頭收養,他和二尹三衙四老典,每人收養三個,其餘雜官兩個,經製吏一個。王賢這個戶房司吏,也領了養一個孩子的任務,和林清兒一合計,便決定找個會做飯的,這樣省了找老媽子……
這天去漏澤園看過義塚,囑咐一定要把墳挖深,不能淺埋後。從城外回來,路過慈幼局時,王賢想起這茬,便讓人停下馬車,進了慈幼局的院子裏。
。
現場指揮是為了體現魏知縣建造梯田之功,賑糧分派則是在災民中樹立口碑,將來這些人回到家鄉,亦將他的美名傳揚四方,對魏知縣來說,這比升官還要爽。
見王賢忙於籌劃之餘,還不忘為自己揚名,魏知縣心裏那叫一個感動,“仲德,你為為師做得太多了,為師都不知該如何感謝你。”
“老師言重了。”王賢忙謙虛道:“這都是學生的本分。”
“仲德,為師必不負你!”魏知縣感激的握著他的手道。
“老師……”王賢不著痕跡的抽出了手。
於是感情進一步升華的師徒二人,用了幾個通宵,敲定了百姓出房安置災民,縣裏以工代賑,災民以工付租,為縣裏修橋鋪路、建造梯田的大致方略,又一一細化,反複推敲,力求完美……
但讓兩人傷心不已的是,前日三位道台對這個方案都不感冒,孫道台甚至有等著看好戲的意思……更悲劇的是,為了落實方案,昨天魏知縣去杭州,向鄭藩台和虞知府匯報,二位上司竟也同樣不看好……
鄭藩台說的比較客氣,“魏知縣能針對以往存在的弊端,改革賑災之法,很值得嘉許。隻是……賑災的目的是為了穩定,你這套新法未經驗證,萬一有什麽地方考慮不周,會不會滿盤皆亂?”
虞知府則從另一個角度質疑道:“這法子是否行得通,先放在一邊。單說安置災民還要收房租,難免為士林詬病。”
“府台容稟,房租是直接交給房東的,縣裏一文錢都不過手。”魏知縣辯解道:“包括以工代賑,都是為了給富陽百姓個交代。再說讓災民自食其力,也省得他們無事生非。”
虞知府這才不再說什麽。
不誇張的說,一眾上司都對他的賑災新法不以為然,隻是時間緊迫,已經來不及修改,才勉強同意他嚐試一下的。魏知縣的壓力之重可想而知,王賢的壓力之重,亦可想而知……
為了開個好頭,魏知縣親自帶人上船,向災民展示誠意、宣布政策,來一艘船說一遍,不打一點折扣。王賢則帶手下在碼頭一絲不苟的登記災民,分配住處。沒白沒黑忙了三天,才接收完三萬災民。
但三萬災民無法一刀切,其中兩萬七千多人順利完成登記,領到口糧分到住處,剩下近三千人……主要是在海嘯中失去親人的孤老傷病。這些人沒有勞動能力,又沒人願意接收,必須要另加對待,不然隻有死路一條。
這就要指望本縣生老病死四大官辦慈善機構了。
孤兒孤女由慈幼局收養,孤老殘疾由養濟院收養,需要治病療傷的,歸安濟坊收治,實在治不了的,由漏澤園負責下葬……
這四大慈善機構由官府所辦,委任素有名望、亦有愛心者為負責人。縣裏每年撥給經費,鄉宦士紳們也會捐給善田,以維持這一恤幼養老、生養死葬的體係運轉。
魏知縣上任後,更是將這四大機構視為‘仁政’的體現,經費給得很足,對其負責人也很是尊敬。是以這四位雖然無官無職,卻一個個當得有滋有味,對王賢這位財神爺,自然想方設法的討好。
但這會兒,除了負責漏澤園的那位,另三位都一臉吃了黃連的樣子。
“大官人啊,你不能這樣哇……”慈幼局的局正李三才,苦著臉道:“慈幼局原先不到三十個孤兒,這次一下塞給我六百個,整整多出二十倍,還不如拿刀殺了我!”
“是啊大官人,”養濟院的柯守業也一臉痛苦道:“就是杭州府的養濟院,也養不了七百個老頭老太太……”
“一千多傷病號,上哪找那麽多大夫救治啊?”安濟坊的管事叫張懋輊,是本縣道會司道會張懋軒的弟弟,兄弟倆手裏有朝廷發給的道士度牒,以名山大派的嫡傳弟子自居。但平日裏不穿道袍、喝酒吃肉,甚至還娶妻生子,讓人懷疑他倆的度牒是不是花錢買來的?
“你不是經常說,醫生隻能治小病,大病還得道士治,”路過的吳大夫冷笑道:“不是有符水、咒語麽,還找大夫作甚。”
“人太多,法力有限。”張懋輊幹笑道:“還得靠老哥的草藥哇……”
“我渾身是鐵打得多少釘兒?”吳大夫冷笑一聲,繼續去給病患檢查,還給眾人潑下一盆冷水道:“而且許多災民別看現在沒事兒,陸續還會大批生病,縣醫學就這幾個人,再加上私人醫館的大夫,也是杯水車薪……”
縣裏的醫療條件嚴重不足,王賢也無能為力,隻好對起先兩位道:“你們搭個夥,慈幼局和養濟院一起辦,讓那些老人家幫著照顧下幼兒,讓那些少年幫著照顧下老人家,我再給你們從災民中雇一批婦女,這樣總可以了吧?”
“大官人就是有辦法。”李三才和柯守業又問道:“這些人的衣食如何供給?”
“縣裏解決一部分,”王賢深感頭痛,揉著太陽穴道:“但官倉裏的糧食,是給富陽百姓和災民預備的,你們還是要發揮特長……募捐。”
“募捐?”兩人登時可憐兮兮道:“又要登門求人?”
“這是善舉,募的捐的都有功德,那些鄉宦都是大善人,都會慷慨解囊的……”王賢安慰兩句,話鋒一轉道:“總之,縣裏隻給你們一半的口糧,但不準讓那些老幼餓肚皮,我會隨時去查看的,要是有人沒吃飽,二位就去跟大老爺請罪吧。”
“唉……”兩人垂頭喪氣的應下,王賢又轉向張懋輊道:“去找找令兄,讓他想想辦法,還有僧會司的三癡和尚。他們麾下那麽多禿頭牛鼻子,不會一手半手的醫術,如何行走江湖?”
“哦……”張懋輊苦著臉也應下來。
打發走了一幹雜官,王賢接過吳為遞上的茶壺,仰脖喝淨道:“冊簿都整理好了?”
“嗯。”吳為點頭道:“最後還是有一千多戶,選擇去江邊住窩棚。”
“隨他們住去吧。”王賢道:“你對兄弟們說,這陣子一是辛苦點,二是不要亂伸手,這是賑災,不要造孽。”頓一下道:“讓他們放心,我是不會虧待他們的。”
“大人有這句話就足夠了,弟兄們不會讓你失望的。”吳為說完,收起笑臉,壓低聲音道:“隻是屬下得提醒一句,花錢如流水的日子開始了,官倉裏一天要出五百石糧食,就算省裏小有補充,最多隻能撐一個月。”說著聲音更低道:“大老爺可以不算賬,大人必須要精打細算啊!”
“已經沒法再細啦。衣食足才能守秩序,人家吃不飽飯,是不會服管的。”王賢歎息道:“大老爺已經下令全縣,在田間地頭,自家院中種植瓜菜。讓女人和孩子到山上去挖竹筍、野菜、還有江裏的魚蝦、螃蟹,一切能吃的都弄來吃,這樣可以少吃糧。”
“那也是杯水車薪。”吳為歎氣道:“需要有更多的糧食啊!”
“司馬先生和周洋他們幾個,應該已經到長沙了吧……”王賢眺望著西南方向,可惜連富春江對岸都看不到。
“隻怕遠水解不了近渴。”吳小胖子雖然生得喜相,卻是個不可救藥的悲觀主義者。
“一切順利的話,第一批糧食應該能及時送到。”王賢不禁眉頭一皺,他隻恨分身乏術,不能親自去長沙購糧。
“希望一切順利,千萬別耽誤了。”吳為再歎口氣。“不然可就麻煩大了。”
王賢點點頭道:“但願如此。”
。
接下來的日子,王賢密切關注著各方麵的運轉狀況,災民們基本安頓下來,開始在工房的組織下去開梯田。富陽縣百姓也被要求植桑種菜,以應春荒。三家糧店的糧食都被縣裏管控起來,統一價錢,定量銷售。官府出錢鼓勵百姓下河捕魚,上山打獵……
因為準備充分,至少在目前階段,一切還都按部就班,看上去井然有序。除了慈幼局、養濟院和安濟坊之外……三家機構已然超負荷運轉,但仍然無法負擔如此多的孤老殘疾。
沒辦法,魏知縣隻能同意慈幼局李三才提出的,將一部分孤兒孤女,分到本縣中等以上人家為養子女,年十二歲以上孤兒孤女,亦可為長工丫鬟……但是災荒年月,誰願意家裏多張嘴吃飯?除了大戶人家挑挑揀揀外,普通中上之家並不感冒。
倒是那些光棍無賴,想趁機渾水摸魚,但根本過不了戶房這關,王賢不允許無業之家收養孤兒!
魏知縣隻好又下令,衙門帶頭收養,他和二尹三衙四老典,每人收養三個,其餘雜官兩個,經製吏一個。王賢這個戶房司吏,也領了養一個孩子的任務,和林清兒一合計,便決定找個會做飯的,這樣省了找老媽子……
這天去漏澤園看過義塚,囑咐一定要把墳挖深,不能淺埋後。從城外回來,路過慈幼局時,王賢想起這茬,便讓人停下馬車,進了慈幼局的院子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