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良家族可以追述到三十年代末遷到香江的章祝珊。


    章祝珊家族,是香江最具封建色彩的大家族,章祝珊家族的最大特點是“同居共財”。


    章祝珊家族於三十年代末遷居香港,靠擺小攤為生。到如今的八十年代,家族財產超逾一百億港元。


    這應驗了“積沙成塔、集腋成裘”這句老話,更是“同居共財”這句家訓帶來的業果。


    不過章家雖是巨富,卻保持低調, 新一代香港居民對其知悉甚少,而李誌文也是對其一知半解。


    而目前香江人知道章氏家族的時候都源於不久前的一場官司。


    八十年代初,章氏家族財產糾紛釀成一場官司,章氏家族名聲大噪。


    其實在十裏洋場的香港,中西文化的撞擊最激烈,殖民文化氤氳不散。


    其實在這種背景下, 章祝珊家族能格守同居公財的國粹古風, 既令人費解,又讓人驚歎。


    三十年代初, 章祝珊攜家小前往羊城謀生,一家人住在九曲行的一層老屋裏。


    章祝珊是個編織匠,最初的生活來源,是一家人在租屋的空地編織草席、藤席、竹席、菜籃、藤椅之類東西,交給上雜行銷售。


    場地狹小,連床上都堆滿材料和製品,晚上再搬下來,騰空睡覺。


    章家的編織品質量上乘,銷路頗暢,章家便積累一筆小資金,開了一家章錦記,自產自銷,收益漸豐。


    不久,章家有了自己的住宅和鋪位。不幸的是,章祝珊積勞成疾, 於1936年逝世,陽壽僅五十四歲。


    生活重擔落在遺孀郭庚及長子章玉階肩上。


    郭庚成了一家的主心骨, 她召集兒子訓話:“爹爹過身, 你們兄弟間要齊心,齊心才能活下去,才不會遭外人欺。”


    此時,最小的兒子已有十歲。章家的四個兒子,從三四歲起就要幫父母做編織活。


    後來章玉階回憶道:“那時我們幾兄弟,天天跟藤條篾絲打交道,滿手的血泡和老繭。我的弟弟,常常痛得流眼淚。”


    父親死時,章玉階有二十二歲。他是個極具生意頭腦的人,他知道光靠手工業,累死都發達不起來。


    章玉階打理章錦記,開始突破自產自銷的窠臼,進各種各樣的編織品及山貨賣。


    生意愈做愈紅火,馬上就擴充分號。僅兩年功夫,賺到的錢超過父親一輩子的積蓄。


    但是天不遂人願,1938年,羊城淪陷,章家隻得忍痛拋棄物業,帶著辛苦賺來的三千塊大洋逃往香港。


    那時珠江口,常有海盜打劫逃港的富家。為防萬一,章家買了一船馬蹄(荸薺),把銀元埋在下麵,一家人穿得破破爛爛,含淚離開廣州。


    一路惶恐不安,船抵香港中區碼頭,一家人才鬆一口氣。


    郭庚忍不住哭起來,她對兒子說:“佛祖保佑,一家人平安無事。到了香港,兄弟間更要齊心,這是鬼佬的地盤。”


    粵省人紛紛逃港,香港吉屋奇缺,一家人好不容易在上環蘇杭街覓到棲身之處。


    巴掌大的地方,顯然無法從事編織業。


    郭庚、章玉階分頭去攏檔口。郭庚尋找了兩天毫無結果,就在中環三十間的街邊擺地攤,賣小雜貨。


    章玉階足足尋訪了5天,才在永吉街找到一家鋪位,開一家章錦記洋雜貨鋪。


    郭庚的另三個兒子,老二章玉麒在內地念大學,這是章祝珊與郭庚的一致主章,窮人隻有讀書才有出頭之日;老三章王麟幫大哥打理章錦記;老四章玉良則送至香港名校英皇書院讀書。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一家人連糊口都成問題。


    郭庚鋌而走險,從走私船販了一些私貨,但是被逮住,投進潮濕的的牢房。數日後郭庚被放出,不敢再去擺小攤,便帶四子章玉良逃往湛江。


    郭庚開了一家小店,章王良便幫母親料理小店的雜務。


    1942年,戰亂稍得平息,羊城市麵也漸漸繁榮起來。


    章玉階見香港一片恐怖肅殺,便帶三弟返回羊城開章錦記。


    那時葡京仍歸葡國統治,偏安一隅,成了省港難民的避難所,十分繁華。


    章玉階遂在澳門辦了一家章錦記,由章玉麟主理。


    郭庚高興地道:“人散心不散。”一言未盡,已是淚水潸然。


    之後羊城、香港收複後,章家的事業有長足的發展。


    章家仍保留羊城、湛江、澳門的店,以香港作為聯絡處和供貨站,各分店需要什麽貨,章玉階馬上買好交班船帶去。


    老二章玉麟在羊城建設廳工作,為了家族事業,他隻好辭去公職,做章錦記雜貨店小老板。


    章家先後開了章錦記山貨行、利來西藥行、祝興洋行、泰和行,等等。已從零售業,逐步向進出口貿易轉移。


    章家涉足西藥生意,使家族生意進入嶄新的境界,財源滾滾,猶如掘到聚寶盆。


    章家初涉西藥生意,還不以為這門生意前景廣闊。


    章家的原則是,隻要自己的財力許可的話,什麽生意機會都不要錯過。


    章家首先在香港永吉街老鋪位的旁邊開一家西藥雜貨店,隨後又在羊城開利來西藥店。


    聰明的章玉階在料理生意時,發現一個饒有趣味的現象,有不少東南亞及內地的商人水手,從店裏買西藥回去。


    章玉階想,這些地方西藥奇缺,如果搞西藥批發,肯定賺錢。


    章玉階積極與洋商聯係,終於獲得英國加力子藥品公司山杜蓮西藥在遠東的代理權。


    章玉階在昭隆街21號開設歐洲海岸公司,大量進口山杜蓮。


    山杜蓮原包裝淨重三十五安士,章家改包裝每小瓶一安士,瓶上貼上金錢牌商標,每瓶一百港元,比原包裝盈利三點五倍。


    山杜蓮是驅蟲藥原料,藥廠及藥行買回去製成府積散、花塔糖,在市麵十分暢銷。金錢牌山杜蓮供不應求。


    旗開得勝,章家緊鑼密鼓,四處活動,先後與漂亮國、德國、英國、荷蘭等國藥商簽訂代理契約,大量輸入PAS肺片、盤尼西林等新藥。


    那時肺結核之類的肺病,是亞洲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人人聞“癆”色變,醫生多束手無策,新藥的誕生,無疑是肺病患者的福音。


    尤其是盤尼西林,其用途幾乎適合一切炎症,章家光盤尼西林一項,就賺得私囊鼓脹。


    西藥是港府極少幾項課以進出口稅的特殊商品。


    章家為了減稅,由歐洲海岸公司將藥批給家族的祝興行,由祝興行再批給章錦記西藥店。


    其他藥廠行所需藥品,也得去祝興行批發。


    同業說章家人心裏裝了十把算盤,精得神歎鬼泣。


    1950年,韓戰爆發,章家的西藥業務飛躍發展。


    當時西方對內地實行經濟封鎖,內地本來就匱乏西藥。


    現而內地唯一的藥源,隻有依賴香港。而三年的韓戰,使章家成為巨富。


    五十年代初,由於香港人口膨脹,造成房價地價飛漲。


    章家認為地產業大有作為,便把投資重點放在地產業。


    最初購置的是鋪位物業:永吉街10號、9號、昭隆街9號。接著購入麥當奴道8號作為家族住宅。


    另外,與日本人合作開辦大九百貨公司,章家占49%的股權。


    章玉階是家族事業的領頭人,但是可惜在1959年患癌症逝世,享年才45歲。


    二弟章玉麒死得更早,他由政府技術官員轉為商人,很快就能獨當一麵,本可有一番大作為,卻在1952年死於不測,英年34歲。


    所幸的是,章玉階死時,家族集團公司已成雛形,業務步入佳境。


    老母郭庚健在,長孫及三子四子經過多年的砥礪,已深諳經商之道。


    因此,章家的事業仍不斷拓展,成效卓著。


    章家地產業的大手筆是興建聳立於中區的聯邦大廈、國際大廈。大廈氣勢宏偉,傲山吞海,在高樓林立的中區毫不遜色。


    這之後,章家地產投資均是大手筆,這些大型物業聚起來,就是一座水泥森林。


    數十年前,章家一家老少,還趴在狹窄的陋屋,胼手胝足編織藤器,在一代人手中,就創建出家族商業帝國。這其實在富豪輩出的香港,亦不多見。


    在之後的家族經營中,四子章玉良顯示出出色的經營才華。章玉良在英皇書院讀至四年級,香港淪陷被迫輟學,隨母逃往湛江謀生。


    章玉良是四兄弟中第二位懂英語的人。在香港這塊英殖民地,懂英語是處世的一大優勢,這種優勢再加上他的經營潛質,使得他在商海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章玉良同時也是較早成功地運用借殼上市手法的人。


    所謂殼,就是股市的上市地位。有些上市公司因經營不善等原因,資產實際上被掏空,隻剩下公司框架,徒有外表,如空殼一般,故叫殼。


    殼雖無肉,但殼的虛名猶在,因此殼仍是有價值的。


    章玉良就看中一隻殼——英人創辦的聯邦地產有限公司。


    該公司往昔財大氣粗,今日囊中空空,但昔日的顯赫名聲卻不倒。


    章玉良把新建的第一幢大廈換得七百六十四萬股聯邦地產的股份,大廈更名為今日的聯邦大廈。


    其後,又把國際大廈端出換取聯邦地產的股份。


    這樣,章氏家族就擁有聯邦地產的77%股權,堂而皇之人主聯邦地產董事局。聯邦地產便成為章氏家族的旗下公司。


    七十年代,章玉良又以多處物業,換取鼎鼎威名的英資集團會德豐的股份,持股量占該集團的四成。


    章氏家族能締造出龐大的商業帝國,全靠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即經營西藥,發韓戰“走私”之橫財;地利,深植於經濟環境寬鬆的世界自由港;人和,克勤克儉,同居共財。


    說到同居共財,其實有很多家族曾都奉行過,但隻是權宜之計,創業之初,


    財薄勢單,隻能靠全家族成員上下齊力。


    一旦財大資厚,便相對獨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即使不相對獨立,家族主要成員也都有私房錢,吃飯穿衣,應酬交際,各負其責。


    而像李誌文家就是如此,李誌文的大哥李誌武結婚後就搬出去住了。


    章家的同居共財,近似遠古氏族社會的原始平均主義。家族成員各盡所能,平均消費。


    章氏一家四房,全住在麥當奴道8號,其原是二層宅樓,1952年毀於大火,改建為五層宅樓。宅樓分配如下:


    第一層:祖堂,一家人祭奠先祖的場所。


    第二層:二房章玉麒遺孀崔秀英與兒女及第四房章玉良的子女共住。


    第三層:一房章玉階與妾住一間,章玉階的發妻李遂意帶子女住一間,四房章玉良攜妻住一間,三房章王麟與妻譚愛蓮住兩間。


    第四層:先父章祝珊遺孀郭庚所住,另設客房、書房。


    第五層:佛堂、洗衣房等。


    這棟宅樓鼎盛時,居住了三十餘位家族成員。


    密集度這麽高,隻有升鬥小民的陋室才這般擁擠,須知,章家是香港的地產巨子,擁有的高樓大廈達二十餘幢。


    另外,章家在澳洲、澳門也有大型物業。差不多每位家族成員擁有一幢!


    這叫作端著金碗去乞討,空著玉床打地鋪。


    章家自然不會讓物業空著。章家的宗旨是:自用不如出租,家中省出一錢,到外麵就可滾出十兩。


    更令人稱奇的,是家族成員對這般擁擠毫無怨言,絕無搬出去獨居的異心。


    一門之內,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同居有個極大的好處,就是增強家族的凝聚力。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毋庸置疑,章家吃的是大鍋飯。家族成員除了商務應酬,絕不到外麵吃飯。


    每房的成員,也絕不在外麵私自打牙祭——就是有改善飲食的口欲,也沒有私房錢可支。


    有一次,章玉麟隨妻回娘家,在餐桌上,章玉麟對菜肴讚不絕口,道:“小灶這麽好吃哇!”令娘家的人大笑噴飯。


    在香港的豪門中,大鍋飯的滋味,隻有章家的人最清楚。


    大鍋飯的優點自不消說,能省下幫傭的費用,更能造成家族的和睦氣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香江大亨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老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老怪並收藏香江大亨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