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大廈,也就是所謂的金門大廈頂層,李誌文正在遊泳池裏遊泳。


    這遊泳池並非是李誌文後建的,而是在從匯豐銀行贖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


    聽說是方麵陳鬆青建造的,不過現在便宜了李誌文了。


    此時泳池裏除了李誌文外還有何琴、李玲鈺和關永和三個工作秘書陪李誌文嬉戲打鬧。


    至於所謂的工作秘書秘書長劉佳林也站在岸邊,捧著擦身的東西。


    李誌文這幾個秘書裏也隻有何琴和李誌文沒有肌膚之親了,不過現在隻要李誌文勾勾手,何琴會很願意送上門來的。


    而水中的何琴也早已看出了關永和和李玲鈺兩人與李誌文的關係,畢竟是不是的有鹹豬手在兩人身上浮動,關係可想而知。


    而岸邊的劉佳林一臉的怨氣,她覺得從始至終都被李誌文騙了,從頭到尾都可以看出李誌文對其他幾人的喜愛,但是唯獨對自己卻是冷眼相對。


    劉佳林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找了一圈都沒有感覺,所以劉佳林歸結為這幾個家夥合起夥來抵抗自己才造成了這樣的後果。


    “老板,梁博濤總裁來了!”此時宮利從辦公室裏走出來站在岸邊說道。


    李誌文沒有說話,而是潛遊到宮利麵前,才浮出水麵,看著一身職業套裙打扮的宮利,然後開口說道:“讓博濤稍等我半個小時,我這邊有點事情要處理!”


    “是,老板!”宮利說完掉頭準備離開。


    “等一下,讓劉佳林去吧,你呆在這裏!”李誌文說道。


    此時宮利還沒有意識到什麽,以為李誌文真有事,於是看向了劉佳林。


    而劉佳林怎麽能看不出一臉浴火的李誌文想幹什麽,但是沒有辦法,人家是老板,隻能說道:“是,老板,我這就去!”


    劉佳林說完將幹淨毛巾交給了宮利,自己則離開遊泳池。


    而在劉佳林還沒離開遊泳池多遠,就聽到了一聲驚呼,想都不用想發生了什麽事!


    事實也確實如劉佳林所料,李誌文一把將岸邊的宮利拉近了水裏,而宮利沒有一絲防備,所以發出了驚呼。


    “別叫,我們隻有半個小時的時間,你明白的!”李誌文在宮利耳邊輕語道。


    而李誌文則不管不顧,在李玲鈺三人麵前和宮利玩鬧起來,全然不管不顧。


    李玲鈺和關永和自然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何琴卻是第一次見。


    良久,何琴咬咬牙,最終下定了決心,也朝戰圈中心遊了過去。


    ......


    一個半小時後,李誌文邁著略顯虛浮的腳步走進了辦公室。


    李誌文怎麽也沒有想到局部戰爭竟然發展成為了世界大戰。


    而李誌文雖然以一敵四,但是神威卻不減當年。


    “博濤!”李誌文虛弱的喊道。


    梁博濤看著虛浮的李誌文,氣就不打一處來,梁博濤真擔心李誌文這樣玩會英年早逝,但是這種事情梁博濤怎麽勸解。


    “老板!”梁博濤說道。


    “給博濤加點水!”李誌文說道。


    “老板,不用了,我已經喝了好幾杯了,我們先說正事吧,郭賀年出手了!”梁博濤說道。


    在李誌文到來之前,郭賀年已經喝了好幾杯茶了,實在喝不下去了。


    “郭賀年?”李誌文疑惑一聲道。


    此時的李誌文腦袋裏暈暈乎乎的,所以一時反應不過來。


    而梁博濤準備的很齊全,直接遞上來一份文件,說道:“老板,這是郭賀年的資料。”


    李誌文接過文件來,翻看起來。


    郭賀年祖籍閩省閩市郊的郭宅村,192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的新山市。其父郭欽鑒16歲時從家鄉來到馬來西亞柔佛,與兄長一道經營洋雜小生意。


    郭賀年有三兄弟,長兄郭賀奇熱衷政治,曾在馬來西亞政府外交部任職,另一個兄弟沒有信息。


    郭賀年一心經商,家族事業在他手中發揚光大。


    馬來西亞人若不知郭賀年,就如港人不知凱瑟克。


    郭氏家族在當時算富裕人家,三兄弟均接受良好教育。


    郭賀年早年讀過華文小學,中學則在著名的約翰諾巴諾英文學校就讀。中學畢業後,他進入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就讀,不久因太平洋戰爭輟學,日治時期,郭賀年進入一家日本公司的米糧部工作。戰後回到馬來西亞,在父親的公司學做生意。


    1949年,二十五歲的郭賀年與堂兄郭賀堯在新山創辦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後來遷之吉隆坡,主要從事米、糖、麵粉貿易。


    郭賀年嗜好讀書,性格沉默寡言,這並不影響他做生意以及結交生意朋友。郭氏做生意的信用,就像他的言語一樣踏實可靠。


    馬來西亞那時是英國殖民地,洋貨主要來自英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郭賀年在倫敦住了兩年,負責采購貨物發回馬來西亞。


    郭氏發現英國人嗜好吃糖,糖的市場銷售量很大。


    二戰後,英國的海外領地不斷減少,英國的生活方式卻仍在影響全世界。


    郭賀年尤看好蔗糖的貿易。回吉隆坡不久,也就是1957年,馬來西亞宣布獨立,英國的勢力淡出,郭賀年趁機收購英商的銷售網。


    到了六十年代,郭氏兄弟基本控製了馬來西亞食糖銷售。此外,大米、原油、橡膠、木材、棕櫚等天然產品的業務,亦有長足發展。


    1968年,郭氏兄弟向馬來西亞政府租借十四萬英畝叢林,將它開墾成甘蔗園,井設立現代化煉糖廠。


    1973年,世界發生糖荒,食糖價格飆升。


    郭賀年在倫敦時,就專門考察過期貨市場,因此在糖荒中,郭家在美國及英國的期貨交易大獲全勝,現貨交易亦搶到“價峰”。


    食糖貿易為郭家帶來滾滾財源。當年國際市場買賣的一千六百萬噸食糖中,郭氏控製了一百五十萬噸,占世界總額的近十分之一,占星馬食糖市場的五分之四。


    郭賀年名譽鵲起,被譽為亞洲糖王。


    郭氏家族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走多元化道路,1971年,新加坡第一間香格裏拉酒店落成揭幕,香格裏拉受到遊客的高度讚譽,郭賀年起了建立酒店王國的念頭。


    在過去的年月,香港一直是郭家的貿易重地,1974年1月18日,郭氏在香港成立嘉裏貿易有限公司。


    到1976年,郭氏更把吉隆坡的總部遷到香港,建立以香港為基地、輻射世界的郭家事業。


    郭賀年見世界航運興旺,於1977年4月,在香港建立克利輪船公司,擁有五艘新船,每艘造價為八百萬美元,總噸位二點五萬噸。


    郭氏恪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信條,把船用於為自己運載木材、食糖等天然產品,省下大筆運費。


    郭氏嚐到甜頭,與馬來西亞政府合組船運公司,兩年後世界船災降臨,郭氏損失近兩億新元。


    從此,郭氏拋棄做船王的夢想,把主要資本投入酒店業。


    郭氏的第二間酒店建於香港,台夥人有印度尼西亞閩省同鄉林紹梁。


    1977年,郭氏購得九龍尖東瀕臨維多利亞港海麵的地盤,興建了擁有七百二十間司房的五星級酒店,店名仍是香格裏拉。


    香港業界,莫不為這個店名拍案叫絕,店名為郭賀年親自命名,他有命名的嗜好,他興建的樓字名、花園名、餐廳名、咖啡廳名等,皆非常優雅,且通俗易懂。


    有人推測郭氏中英文功底精深,香格裏拉,無論依中文念,還是依英文念,皆琅琅上口,聽一遍即能記往。


    郭賀年雖是亞洲糖王,雖然來港多年,港人對他十分陌生,香格裏拉在港落成,則使郭賀年名聲大噪。


    開業次年,《行政人員旅遊雜誌》評比出世界最佳酒店排行榜,第一為怡和集團的文華東方酒店,第二為嘉道理集團的香港大酒店,第三便是香格裏拉酒店。


    郭賀年任香格裏拉酒店集團主席,經過十多年發展,該集團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以及印度尼西亞等地興建和參加管理的酒店達二十餘家,形成龐大的“香格裏拉五星級係”酒店王國。


    郭賀年同樣也是香港的地產巨子,郭氏兄弟公司與林紹梁家族的第一太平、黃廷房家族的信和等集團,聯手發展永安廣場、南洋中心、幸福中心等大型物業。


    1983年,郭氏中標奪得屯門一幅四百四十一萬平方英尺的土地,用作興建遊艇會與豪華住宅,由此也可以看出郭賀年深諳“人棄我取”的道理。


    當然郭賀年這樣大肆投資外地的行為也可以稱之為走資,不過是對於東南亞而言的。


    郭賀年、林紹梁等一大批東南亞華商巨富的海外投資,引起所在國及全世界的關注。


    有人把香港走資,簡單地歸結為“恐北症”。那麽東南亞各國華商走資為的是哪般?他們海外投資,為何把香港作為重要基地?


    究其原因,梁博濤認為主要有三方麵。


    首先,一家公司達到相當的規模,必然要走多元化、跨國化的道路。這是經濟規律所然,人們可從歐美日的跨國集團的形成發展,得到證實。


    其次,華商在所在國,並沒有大多的安全感,他們的“自衛武器”,隻能是“不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裏”的投資法則。


    西方有不少經濟學家,把居留海外的華商與猶太商人相比較,善意地稱他們是“東方猶太人”。


    東南亞的個別土著社團,則詛咒華人華商是東方猶太。


    猶太民族是一個勤勞智慧而又多災多難的所在國少數民族。


    猶太人善於經商,富裕程度高於當地居民,從中世紀以來,猶太人一直是當地居民仇視攻擊的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反猶排猶情緒並非隻存在於德國,整個歐洲亦如此,隻是德國**采取慘無人道的暴力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猶太人才受到各國的同情。


    從本世紀中起,東南亞各國的華人情況大致與猶太人相仿。


    除新加坡外,華人在當地屬少數民族,卻是最富有的民族。


    在印度尼西亞,華人僅占總人口的 3%至 4%,卻控製了該國的經濟命脈,華人擁有七成的私人本上資本,印尼的二百家大公司中,華人占一百六十家;泰國的華人,占總人口的10%,卻控製了四家最大的私營銀行,華人億萬美元富豪列入排行榜的有 47位,最後一位富豪資產有2億美元;在馬來西亞,曆年來,前三位富豪均為華人,郭賀年家族迄立二十多年不倒。


    美國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指出:


    “無論是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或越南等地,跨越疆界的投資者皆是華裔,而不是日本人。然而這些成果並沒有使華人受到歡迎,充滿企業經營理念的少數民族,皆是各地煽動者在任何時候信手拈來的攻擊目標。”


    “1965年,印度尼西亞黨政變流產之後,數以萬計的華裔被殺;1975年,越戰結束後,北越占領南越,而使數十萬華裔被放逐或逃離南越。1969年,吉隆坡發生排華暴動,因此在七十年代初期,馬來西亞政府便將帶有種族歧視的‘配額製’法製化,來保障大多數馬來西亞人。


    “這類行動到今天仍蔓延著,例如印尼禁止設立華文學校,公共場所禁用華文,並要求華裔改用印尼姓氏等。


    因此,東南亞華商的走資潮,既是經濟規律所致,又含有政治因素——即使一些華商巨頭跟政府首腦關係密切,但政治千變萬化,他們不能不為後代著想。


    既然要海外投資,就要選擇最佳投資地。梁博濤又總結了東南亞僑資把香港作為主要投資地的第三個因素。


    世界經貿組織,對 1972—1982年世界主要經濟區的“資本市場回償率”統計顯示:資本回償率最高為香港,19.3%;其次是新加坡,為 18.3%;以下的排列順序分別為日本 17.7%,瑞士 9.4%,加拿大 9.0%,聯邦德國 8.0%,英國 7.5%,法國 6.6%,美國 6.3%,澳大利亞 4.0%。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由此可以看出來香港、新加坡的資本利潤率最高。


    香港資本利潤最高的主要原因,是稅率較低、轉口貿易位置優越、外匯進出自由、經營管理自由、基礎設施好,等等。


    第五三六章 郭賀年的進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香江大亨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老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老怪並收藏香江大亨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