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其仆熱情接待了彭長宜和小許,中午,盟委書記和盟長還有幾位領導,都參加了招待儀式,招待儀式是在一個典型的大蒙古包中進行的,隆重而熱烈。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姑娘們,為他們演唱了蒙古長調,表演了蒙古族頂碗舞,昨天沒有吃到的烤全羊,今天就要吃到了,看著隆重、莊嚴而神聖的吃烤全羊的儀式,彭長宜內心卻怎麽也澎湃不起來,因為,他從江帆的眼中看出了深深的痛苦。
當一隻羊頭頂上係一紅帶的烤熟的整隻羊,被隆重推出來的時候,蒙古男兒拉起了悠揚的馬頭琴,主人手捧潔白的哈達,向客人獻歌。
主持人請出最尊貴的客人袁其仆和彭長宜兩人,請他們用筷子夾起紅綢帶,然後在羊的頭頂上用刀劃十字,最後再在羊身上割下第一片肉品嚐。然後,盟領導們開始向尊貴的客人敬酒和獻哈達。要喝三碗,彭長宜毫不猶豫地喝了三小碗草原上的白酒,倒是袁其仆象征性地每碗都喝了一點。
儀式結束後,兩位廚師開始徒手分羊,動作非常利索。
吃完飯後,袁其仆就走了,他回自治區了。
江帆陪著彭長宜和小許來到了賓館,秘書早就給他們安排好了房間休息。
在賓館,江帆跟彭長宜說起了女醫生張麗的事。
張麗,跟江帆的同一年來內地支邊的醫務人員,比江帆早兩年來的內蒙,也是因為婚姻不幸,借支邊的機會離婚了。張麗的家在北京,父親離退前,曾經是袁其仆就讀的北京一所大學的副校長,而且還是袁其仆在校時的哲學教授。袁其仆調到自治區工作,自然免不了對老師的女兒進行關照,就有意將江帆和張麗撮合在一起,在新年聚會的時候,介紹江帆認識了張麗。張麗當時在江帆所在的盟醫院工作,張麗見了江帆第一麵後,就十分滿意江帆,加上都是支邊的身份,他們免不了會有一些來往。
張麗是個德藝雙馨的醫務工作者,她經常參加盟裏組織的醫療下鄉活動,足跡踏遍了各個牧區,在當地有著良好的醫德和口碑。後來,張麗根據幾年的臨床經驗,她對內蒙古的地方疫病鼠疫、布魯氏菌病等各種地方性疾病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這項工作也是自治區一貫大力支持和提倡的工作,這樣,張麗又成為盟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一員,大草原和廣闊的天地,讓她複合了心靈的創傷,江帆的到來,也讓她重新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可是,當她第一次向江帆正式表白的時候,江帆並沒有答應。那是當江帆從閬諸回來後,在一次小範圍支邊幹部的私人聚會上,當張麗和另一位內地女醫生,把她們在閑暇時跟蒙古族婦女學習繡製的“哈布特格”拿出供大家欣賞的時候,江帆看過後,隨口說了一句“不錯,挺漂亮”的話時,張麗就說道:“那送給你了。”
聽到這話後,江帆就是一愣,因為,他來到這裏後,第一個任務就是研究這裏的民俗民風,以便盡快入鄉隨俗,尤其是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以免因為不懂造成誤會甚至民族隔閡。所以,他知道這個東西是蒙古族人民表達友誼和愛慕的媒介,尤其是張麗繡的這個,顯然意思更加鮮明,是一對百靈鳥,他當然不敢要了。
後來,江帆調走了,在一次考察調研風電建設工作的現場會上,江帆又回到了他曾經工作過的盟,會後,江帆原來的秘書巴根邀請他去騎馬(江帆調走後,巴根調到了科技局工作,是副局長),在草原,他們見到了張麗和另一名女醫生在騎馬,老朋友見麵,當然少不了熱情和寒暄。巴根當然知道他們倆人若即若離的關係,就和那名女醫生策馬而去。江帆和張麗就落在了後麵。
兩個人下了馬,在草原上散步,他們聊了很多,張麗就掏出了那個“哈布特格”塞到江帆手裏,說道:“你榮升了,我都沒來及送你禮物,就把這個送給你吧。”
江帆一愣,她兩次要送自己這個禮物,而且,這次是完全私下進行的,意思顯而易見,他看著手裏這個透著香氣的“哈布特格”,正在猶豫是要還是不要的時候,張麗又掏出了一個葫蘆造型的說道:“這個,帶給袁書記,讓他也見識一下我的手藝。”
江帆當然知道袁書記的這個隻是個陪襯,是張麗不想讓他尷尬,也不想讓她自己尷尬,他覺得張麗也是個善解人意的女人,就把這個禮物握在自己的手心裏,說道:“謝謝你送我們禮物……”
張麗回過頭,試探著說道:“你可要想好了,我送你的這個禮物是有代價的。”
意思已經明了,想想自己的實際情況,江帆說道:“張麗,我明白你的意思,過兩天我去北京,等我忙過這段我找你。”
張麗低下了頭,說道:“找我幹嘛?”
“我們的事,袁書記以前跟我說過。”
張麗的臉紅了,她笑著說道:“是啊,他也跟我說過……”
江帆低頭看著這個飾物,不,此刻,應該叫信物了,就說道:“你的手真巧,繡的真好看,我喜歡這對百靈鳥。”
張麗心花怒放,她說道:“也可能是自己孤單慣了,我現在特別喜歡成雙成對的東西。”
江帆看著她,說道:“我懂,我一旦回來,就給你打電話。”
“好的,我等你。”
就這樣,江帆將張麗這個特殊的禮物裝進了自己口袋裏……
似乎冥冥之中,人的內心或者是某種精神,總是被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或者說是某種潛在的信仰所牽引,盡管江帆接受了張麗表達愛意的禮物,甚至從心裏默認了張麗這個未來的百靈鳥,但總覺得似乎在心靈的某一個地方,還是有種神秘的力量在召喚著他。這次去北京,他抽時間去德山見了樊文良,從樊文良那裏知道了王圓的事後,心裏就開始七上八下的了,他發現,亢州的一切,還是那麽地牽動著他,讓他放不下,於是,就有了第一次回亢州。
其實,彭長宜的每一次進步,江帆都一清二楚,他並沒有完全和亢州和錦安隔絕,每次和樊文良聯係,他總能知道那裏發生了什麽,但是,丁一和雯雯的事,不知是樊文良不知道,還是他故意不說,江帆還真不知道,所以,當彭長宜跟江帆說了這件事後,尤其是丁一最後從亢州帶走了那一提市長酒,使江帆沉澱了的感情,再次掀起了波瀾……
當一隻羊頭頂上係一紅帶的烤熟的整隻羊,被隆重推出來的時候,蒙古男兒拉起了悠揚的馬頭琴,主人手捧潔白的哈達,向客人獻歌。
主持人請出最尊貴的客人袁其仆和彭長宜兩人,請他們用筷子夾起紅綢帶,然後在羊的頭頂上用刀劃十字,最後再在羊身上割下第一片肉品嚐。然後,盟領導們開始向尊貴的客人敬酒和獻哈達。要喝三碗,彭長宜毫不猶豫地喝了三小碗草原上的白酒,倒是袁其仆象征性地每碗都喝了一點。
儀式結束後,兩位廚師開始徒手分羊,動作非常利索。
吃完飯後,袁其仆就走了,他回自治區了。
江帆陪著彭長宜和小許來到了賓館,秘書早就給他們安排好了房間休息。
在賓館,江帆跟彭長宜說起了女醫生張麗的事。
張麗,跟江帆的同一年來內地支邊的醫務人員,比江帆早兩年來的內蒙,也是因為婚姻不幸,借支邊的機會離婚了。張麗的家在北京,父親離退前,曾經是袁其仆就讀的北京一所大學的副校長,而且還是袁其仆在校時的哲學教授。袁其仆調到自治區工作,自然免不了對老師的女兒進行關照,就有意將江帆和張麗撮合在一起,在新年聚會的時候,介紹江帆認識了張麗。張麗當時在江帆所在的盟醫院工作,張麗見了江帆第一麵後,就十分滿意江帆,加上都是支邊的身份,他們免不了會有一些來往。
張麗是個德藝雙馨的醫務工作者,她經常參加盟裏組織的醫療下鄉活動,足跡踏遍了各個牧區,在當地有著良好的醫德和口碑。後來,張麗根據幾年的臨床經驗,她對內蒙古的地方疫病鼠疫、布魯氏菌病等各種地方性疾病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這項工作也是自治區一貫大力支持和提倡的工作,這樣,張麗又成為盟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一員,大草原和廣闊的天地,讓她複合了心靈的創傷,江帆的到來,也讓她重新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可是,當她第一次向江帆正式表白的時候,江帆並沒有答應。那是當江帆從閬諸回來後,在一次小範圍支邊幹部的私人聚會上,當張麗和另一位內地女醫生,把她們在閑暇時跟蒙古族婦女學習繡製的“哈布特格”拿出供大家欣賞的時候,江帆看過後,隨口說了一句“不錯,挺漂亮”的話時,張麗就說道:“那送給你了。”
聽到這話後,江帆就是一愣,因為,他來到這裏後,第一個任務就是研究這裏的民俗民風,以便盡快入鄉隨俗,尤其是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以免因為不懂造成誤會甚至民族隔閡。所以,他知道這個東西是蒙古族人民表達友誼和愛慕的媒介,尤其是張麗繡的這個,顯然意思更加鮮明,是一對百靈鳥,他當然不敢要了。
後來,江帆調走了,在一次考察調研風電建設工作的現場會上,江帆又回到了他曾經工作過的盟,會後,江帆原來的秘書巴根邀請他去騎馬(江帆調走後,巴根調到了科技局工作,是副局長),在草原,他們見到了張麗和另一名女醫生在騎馬,老朋友見麵,當然少不了熱情和寒暄。巴根當然知道他們倆人若即若離的關係,就和那名女醫生策馬而去。江帆和張麗就落在了後麵。
兩個人下了馬,在草原上散步,他們聊了很多,張麗就掏出了那個“哈布特格”塞到江帆手裏,說道:“你榮升了,我都沒來及送你禮物,就把這個送給你吧。”
江帆一愣,她兩次要送自己這個禮物,而且,這次是完全私下進行的,意思顯而易見,他看著手裏這個透著香氣的“哈布特格”,正在猶豫是要還是不要的時候,張麗又掏出了一個葫蘆造型的說道:“這個,帶給袁書記,讓他也見識一下我的手藝。”
江帆當然知道袁書記的這個隻是個陪襯,是張麗不想讓他尷尬,也不想讓她自己尷尬,他覺得張麗也是個善解人意的女人,就把這個禮物握在自己的手心裏,說道:“謝謝你送我們禮物……”
張麗回過頭,試探著說道:“你可要想好了,我送你的這個禮物是有代價的。”
意思已經明了,想想自己的實際情況,江帆說道:“張麗,我明白你的意思,過兩天我去北京,等我忙過這段我找你。”
張麗低下了頭,說道:“找我幹嘛?”
“我們的事,袁書記以前跟我說過。”
張麗的臉紅了,她笑著說道:“是啊,他也跟我說過……”
江帆低頭看著這個飾物,不,此刻,應該叫信物了,就說道:“你的手真巧,繡的真好看,我喜歡這對百靈鳥。”
張麗心花怒放,她說道:“也可能是自己孤單慣了,我現在特別喜歡成雙成對的東西。”
江帆看著她,說道:“我懂,我一旦回來,就給你打電話。”
“好的,我等你。”
就這樣,江帆將張麗這個特殊的禮物裝進了自己口袋裏……
似乎冥冥之中,人的內心或者是某種精神,總是被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或者說是某種潛在的信仰所牽引,盡管江帆接受了張麗表達愛意的禮物,甚至從心裏默認了張麗這個未來的百靈鳥,但總覺得似乎在心靈的某一個地方,還是有種神秘的力量在召喚著他。這次去北京,他抽時間去德山見了樊文良,從樊文良那裏知道了王圓的事後,心裏就開始七上八下的了,他發現,亢州的一切,還是那麽地牽動著他,讓他放不下,於是,就有了第一次回亢州。
其實,彭長宜的每一次進步,江帆都一清二楚,他並沒有完全和亢州和錦安隔絕,每次和樊文良聯係,他總能知道那裏發生了什麽,但是,丁一和雯雯的事,不知是樊文良不知道,還是他故意不說,江帆還真不知道,所以,當彭長宜跟江帆說了這件事後,尤其是丁一最後從亢州帶走了那一提市長酒,使江帆沉澱了的感情,再次掀起了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