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小行星撞擊地球之時,全球每一塊區域所受到的影響,以及所受到影響之間的相互影響,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模擬一次,所需要的算力便高到平常人無法想象的程度。
但現在,按照陸銘所提的要求,這樣的模擬,需要進行足足兩千多萬次。就算以小行星預警中心的超算的算力,也需要足足兩天時間才能完成。
在這兩天時間之中,一切科研任務都將暫停。但幸好,並不會影響到預警中心這裏的日常觀測工作。
因為隻是觀測的話,並不需要用到超算。
麵對陸銘的要求,王姓主管神色嚴肅的答應一聲,立刻開始了操作。
他將陸銘的要求轉化為了細致嚴密的計算機語言,然後輸入到了模擬程序之中。在可視化屏幕之上,陸銘看到了第一次模擬的詳細過程。
當然,對於超算來說,這第一次模擬,僅僅隻耗時幾毫秒而已。為了更加直觀的讓操作人員感受到模擬結果,才會耗費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將其用畫麵呈現出來。
於是,陸銘便看到一顆龐大的小行星,以較為傾斜的軌道,迅猛向著地球太平洋衝了過去。
這顆小行星的最長處高達20餘公裏,寬度和厚度分別有10公裏和7公裏左右。它整體呈現出暗黑色澤,主要構成為鐵、矽、碳、氧等。
它就這樣撞擊到了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在這一刻,它的表麵變成了紅色,釋放出耀眼的光芒。
它的表麵溫度,在這一瞬間之中攀升到了數千攝氏度。
這一過程僅僅隻持續了幾秒鍾時間。因為它的速度太快了,而地球大氣層又太薄。
僅僅數秒鍾而已,它便穿越了地球大氣層。而在這一刻,爆裂的颶風因為這猛烈的撞擊已經形成。在極高的壓力之下,狂風以每秒鍾數千米的速度向周圍擴散。
就算最猛烈的台風,其風速也不過每秒鍾幾百米而已。此刻,這狂風的威力超越台風何止十倍。
就算是鐵人,在這區域之中也要被吹成碎片。
單單這狂風,就已經足以對地表造成極大的破壞。但在這整個撞擊過程之中,這僅僅隻是開胃小菜,完全不值一提。
之後,這顆小行星的最前端,接觸到了太平洋之上,一塊五公裏乘以五公裏,總麵積二十五平方公裏,編號為110265的區域之中。
這裏是撞擊的中心點。在中心點之外,因為這顆小行星太過龐大的緣故,它還覆蓋了周邊數個其餘區塊。
撞擊點中心的水直接被汽化,小行星的一些殘骸,甚至因為這猛烈的撞擊又被直接甩回到了太空。高達千米的巨浪生成,橫掃全球,狂暴的地震波同樣以此為起點,蔓延到了整顆星球之上。
地質薄弱點處,板塊斷裂,前所未有的猛烈地震摧毀了地表的一切。火山開始噴發,狂風開始繞著整顆地球橫掃一切。山峰被吹倒,樹木被連根拔起,高樓如同玩具一般輕易倒下,因為有充足凝結核的緣故,雷雨閃電開始在地球許多地方出現。
此刻地球已經遭受到了足夠猛烈的蹂躪。但這仍舊隻是開始。
各種劇烈的地質災害將維持數年之久,要完全平息下來,沒有數百年時間恐怕不行。狂風暴雨也將成為常態,氣候惡化到完全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步。
但這仍舊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事情是,太多的塵埃與火山灰因為此次撞擊而被釋放到了天空之中。它們是如此的濃密,以至於遮擋了大部分陽光。地球因此而變得寒冷,便連終年炎熱的赤道,也將冰封萬裏。
整個生態圈完全崩潰,99.99%以上的物種滅絕。除微生物之外的大型生物,其野外滅絕率甚至可能高達100%。
唯有掌握了先進科技的人類,才可能在少數基地之中苟延殘喘。但麵對連綿不絕的自然災害,以及惡劣的自然環境,這些人也將在接下來數年時間之中全部死去。
屏幕左上方,那個數字終於變成了零。
王主管低聲道:“較為理想的情況下,嗯,現在是撞擊之後第四年零56天,最後一名人類死去。人類滅絕了。”
這便是小行星撞擊的威力。
幾人各自神色凝重。
陸銘知道,如果沒有提前準備,沒有提前知曉受到波及最小的地點,並在那裏囤積足夠的物資,建造合適的庇護所,安置足夠的合適的人員,那麽,現實情況之中,人類文明的結局,不會比這模擬之中更好。
——極大概率,末日組織現在就正在這樣做。
“唔,第一次模擬的結果出來了。”
這一刻,屏幕之上的地球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它們連成一片,完全看不清楚。王主管將其放大,陸銘才看清楚那些數字是多少。
撞擊點核心處的數字是1000。核心點周邊,則是999、998、997等。它們密密麻麻的連成一片,將整個核心完全包裹,占據了足足數百個區塊。
很顯然,相比起撞擊點核心處,這些地方所受到的影響小了那麽一丁點。但這不具備實際意義。
一直到距離撞擊點一百多公裏之外的地方,陸銘才看到一個990以下的數字。900以下的數字,則在距離四百多公裏的地方才找到。
“此次模擬,評分最低的地方,在這裏。”
王主管撥動地球影像,在距離撞擊點一萬多公裏之外的一處荒漠處,將一個區塊調了出來。
“評分34。”
“放大。”
“好。”
那個區塊被放大開來,展現出了相當真實的影像。於是陸銘便看到畫麵在劇烈的抖動,良久才平息下來。
“震級為裏氏6.2級。不算高。”
這樣等級的地震,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之下,如果出現在人煙稠密的城市之中,足以造成上萬人傷亡。但如果對於某些特製建築來說,則完全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但這一次地震,僅僅隻是開始。
不久,陸銘便看到了漫天而起的狂風。狂風裹挾著黃沙,遮天蔽日,什麽都看不到。
黃沙之後,暴雨出現。這幹旱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方,竟然也有了洪水。
暴雨讓黃沙減少了一些,天地之間略微恢複了一點清明。但狂風仍舊不停。同時,天空被塵埃所覆蓋,溫度直線降低,甚至降到了零下七八十攝氏度。
狂風、低溫之外,還伴隨著連綿不絕的餘震。
這裏已經完全無法支撐人類的生存。
並不是說人如果在這樣的地方,會被凍死、餓死、渴死之類,而是,隻要人無防護的出現在這樣的地方,單單是空氣,就足以將人嗆死。
陸銘神色有些暗然。
這樣環境惡劣的地方,竟然還是在遭受小行星撞擊之後,地球之上相對於人類來說,環境最好的地方。
其餘地方的環境有多麽惡劣,可想而知。
但,這次模擬,也驗證了陸銘之前的那個猜想。
在這受到波及最小的地方,在其地下建造一個具備足夠抗震等級的基地,隻要儲備足夠的物資,確實可以支撐人類在這裏生存下去。
人類現有的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毫無疑問。
因為小行星撞擊而釋放到太空之中的煙塵和塵埃,會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消散。大氣元素結構也會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優化。陽光終究會重新撒到這一片大地之上,溫度會緩慢提升,寒冰會漸漸融化。
這一切,可能僅僅隻需要數年時間而已。
隻要在這地下基地之中撐過這幾年時間,外部環境便足以支撐人類無防護生存。某些條件較好的地方,甚至可以進行種植。
這樣一來,人類文明將緩緩複蘇。隻要有科學的規劃,重新繁衍足夠的人口,重新占據這顆地球,恢複全盛時期的狀態,並不是不可能。
但,如何扛過這一段環境惡劣期是最大的難題。
而,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在於確定當撞擊真的到來時,究竟地球上的哪一塊區域,才是受到波及最小的地方,才具備讓這個地下基地保存下來的最大概率。
第一次模擬已經結束。第二次模擬的過程隨之開始展示。
這一次,這顆小行星撞在了某個山區。然後陸銘發現,相對於這樣猛烈的一次撞擊來說,其對地球造成的整體影響,無論它撞擊的地方是海洋,還是山脈,又或者平原,其實都沒有太大差別。
結局總會是全球冰封,地震與火山頻發,人類隻殘存下少數人口,最終在惡劣的環境之中,苟延殘喘數年之後最終滅亡。
沒有一次例外。
而在這不斷的模擬之中,一個又一個總是評分極高的區塊浮現了出來。
不管那顆小行星最終撞擊到哪裏,它們受到的影響總是極大。
此刻,時間才剛剛過去不到一個小時而已,模擬便已經進行了足足三十多萬次。兩天時間之後,高達兩千多萬次的模擬,全部完成。
高達5.1億個區塊,在這兩千多萬次模擬之中所生成的所有數據,全部被輸入到了統計程序之中。然後,平均得分在60以上的,全部被直接排除。
行動二隊在這兩天之中之中並沒有閑著。在模擬進行之時,幾人聯係了一些建築專家,以及氣象、地質專家等,進行了另一項評估。
評估內容是,以人類文明的力量,在地下所建造的基地,最高可以承受多麽嚴重的自然災害。評估出結果後,再與小行星預警中心這裏的評分模式結合,得出的結論是,人類所建造的地下建築,在評分不超過50的各類型自然災害之中,有較大概率生存下來。
於是,末日組織的那個地下基地——幾乎可以肯定那基地是建在地下的。因為如果是建造在地麵的話,早就被人類發現了。並且,麵對撞擊之後的狂風驟雨,地麵建築根本不可能幸存。唯有建在地下才有可能保留下來。
他們的地下基地的抵禦自然災害的評分,被行動二隊幾人經過商討之後,定在了60。
雖然末日組織如此迫切的需要人類的高級知識分子,這一點證明他們的科技程度可能並不是很高,但難免他們也會有一些人類未曾掌握的能力,故此,行動二隊幾人將他們的地下基地的抵禦等級提高了一些,便定在了60。
在兩千多萬次模擬之中,平均得分高於60的地方,很顯然意味著該區域存在一些諸如地質不穩定、氣候不穩定、易受周邊區域影響、容易被洪水淹沒之類的硬傷隱患。這類地方,不管那顆小行星撞擊在哪裏,都不適合作為地下基地的建造場所。
高達5.1億個區塊,在完成這一次排除之後,數量爆降,僅僅隻剩下了不足2000萬個,相對應的,便是大約2000萬平方公裏的麵積。
雖然這個模擬較為粗糙,統計方法和篩選條件也較為粗糙,並未排除眾多概率較低的可能性,但此刻仍舊可以認為,末日組織的老巢,被他們自稱為方舟的那個地下基地,較大概率便在這2000萬平方公裏範圍之內。
但這麵積仍舊太大了。它們零零散散的分散在整顆地球上,想要對這些地方展開完全搜索,不具備可行性。
陸銘沉吟片刻,說道:“我認為,可以將海洋、湖泊、河道等地方排除。”
做出這個排除的依據,仍舊是“末日組織既然需要人類的高級知識分子,那麽他們自身的科技實力就算比人類強,也強的有限”。
既然強出有限,那麽,將基地造在海底、湖底之類的地方的可能性,就可以排除掉。
張定山說道:“我同意。”
何薇與呂卿良兩人也各自表態同意。
於是,又有高達七成的區塊被排除。
此刻還有600萬個區塊剩下,對應600萬平方公裏的陸地麵積。
陸銘操作了一下,將這600萬個區塊在地球圖像上標注了出來。於是,幾人便看到,這600萬個區塊就像是沙子一樣,零零碎碎的散落在地球之上。
小的,僅有幾個幾十個區塊連在一起。大的,最多也就三千來個區塊連在一起。如此零零碎碎,總計分成了七萬多處,遍布七大洲。
從5.1億平方公裏的地球總麵積,縮小到此刻的600萬平方公裏,目標總計縮小了85倍。
可是……
還是太大了,不具備完全搜索的可行性。
但現在,按照陸銘所提的要求,這樣的模擬,需要進行足足兩千多萬次。就算以小行星預警中心的超算的算力,也需要足足兩天時間才能完成。
在這兩天時間之中,一切科研任務都將暫停。但幸好,並不會影響到預警中心這裏的日常觀測工作。
因為隻是觀測的話,並不需要用到超算。
麵對陸銘的要求,王姓主管神色嚴肅的答應一聲,立刻開始了操作。
他將陸銘的要求轉化為了細致嚴密的計算機語言,然後輸入到了模擬程序之中。在可視化屏幕之上,陸銘看到了第一次模擬的詳細過程。
當然,對於超算來說,這第一次模擬,僅僅隻耗時幾毫秒而已。為了更加直觀的讓操作人員感受到模擬結果,才會耗費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將其用畫麵呈現出來。
於是,陸銘便看到一顆龐大的小行星,以較為傾斜的軌道,迅猛向著地球太平洋衝了過去。
這顆小行星的最長處高達20餘公裏,寬度和厚度分別有10公裏和7公裏左右。它整體呈現出暗黑色澤,主要構成為鐵、矽、碳、氧等。
它就這樣撞擊到了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在這一刻,它的表麵變成了紅色,釋放出耀眼的光芒。
它的表麵溫度,在這一瞬間之中攀升到了數千攝氏度。
這一過程僅僅隻持續了幾秒鍾時間。因為它的速度太快了,而地球大氣層又太薄。
僅僅數秒鍾而已,它便穿越了地球大氣層。而在這一刻,爆裂的颶風因為這猛烈的撞擊已經形成。在極高的壓力之下,狂風以每秒鍾數千米的速度向周圍擴散。
就算最猛烈的台風,其風速也不過每秒鍾幾百米而已。此刻,這狂風的威力超越台風何止十倍。
就算是鐵人,在這區域之中也要被吹成碎片。
單單這狂風,就已經足以對地表造成極大的破壞。但在這整個撞擊過程之中,這僅僅隻是開胃小菜,完全不值一提。
之後,這顆小行星的最前端,接觸到了太平洋之上,一塊五公裏乘以五公裏,總麵積二十五平方公裏,編號為110265的區域之中。
這裏是撞擊的中心點。在中心點之外,因為這顆小行星太過龐大的緣故,它還覆蓋了周邊數個其餘區塊。
撞擊點中心的水直接被汽化,小行星的一些殘骸,甚至因為這猛烈的撞擊又被直接甩回到了太空。高達千米的巨浪生成,橫掃全球,狂暴的地震波同樣以此為起點,蔓延到了整顆星球之上。
地質薄弱點處,板塊斷裂,前所未有的猛烈地震摧毀了地表的一切。火山開始噴發,狂風開始繞著整顆地球橫掃一切。山峰被吹倒,樹木被連根拔起,高樓如同玩具一般輕易倒下,因為有充足凝結核的緣故,雷雨閃電開始在地球許多地方出現。
此刻地球已經遭受到了足夠猛烈的蹂躪。但這仍舊隻是開始。
各種劇烈的地質災害將維持數年之久,要完全平息下來,沒有數百年時間恐怕不行。狂風暴雨也將成為常態,氣候惡化到完全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步。
但這仍舊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事情是,太多的塵埃與火山灰因為此次撞擊而被釋放到了天空之中。它們是如此的濃密,以至於遮擋了大部分陽光。地球因此而變得寒冷,便連終年炎熱的赤道,也將冰封萬裏。
整個生態圈完全崩潰,99.99%以上的物種滅絕。除微生物之外的大型生物,其野外滅絕率甚至可能高達100%。
唯有掌握了先進科技的人類,才可能在少數基地之中苟延殘喘。但麵對連綿不絕的自然災害,以及惡劣的自然環境,這些人也將在接下來數年時間之中全部死去。
屏幕左上方,那個數字終於變成了零。
王主管低聲道:“較為理想的情況下,嗯,現在是撞擊之後第四年零56天,最後一名人類死去。人類滅絕了。”
這便是小行星撞擊的威力。
幾人各自神色凝重。
陸銘知道,如果沒有提前準備,沒有提前知曉受到波及最小的地點,並在那裏囤積足夠的物資,建造合適的庇護所,安置足夠的合適的人員,那麽,現實情況之中,人類文明的結局,不會比這模擬之中更好。
——極大概率,末日組織現在就正在這樣做。
“唔,第一次模擬的結果出來了。”
這一刻,屏幕之上的地球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它們連成一片,完全看不清楚。王主管將其放大,陸銘才看清楚那些數字是多少。
撞擊點核心處的數字是1000。核心點周邊,則是999、998、997等。它們密密麻麻的連成一片,將整個核心完全包裹,占據了足足數百個區塊。
很顯然,相比起撞擊點核心處,這些地方所受到的影響小了那麽一丁點。但這不具備實際意義。
一直到距離撞擊點一百多公裏之外的地方,陸銘才看到一個990以下的數字。900以下的數字,則在距離四百多公裏的地方才找到。
“此次模擬,評分最低的地方,在這裏。”
王主管撥動地球影像,在距離撞擊點一萬多公裏之外的一處荒漠處,將一個區塊調了出來。
“評分34。”
“放大。”
“好。”
那個區塊被放大開來,展現出了相當真實的影像。於是陸銘便看到畫麵在劇烈的抖動,良久才平息下來。
“震級為裏氏6.2級。不算高。”
這樣等級的地震,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之下,如果出現在人煙稠密的城市之中,足以造成上萬人傷亡。但如果對於某些特製建築來說,則完全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但這一次地震,僅僅隻是開始。
不久,陸銘便看到了漫天而起的狂風。狂風裹挾著黃沙,遮天蔽日,什麽都看不到。
黃沙之後,暴雨出現。這幹旱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方,竟然也有了洪水。
暴雨讓黃沙減少了一些,天地之間略微恢複了一點清明。但狂風仍舊不停。同時,天空被塵埃所覆蓋,溫度直線降低,甚至降到了零下七八十攝氏度。
狂風、低溫之外,還伴隨著連綿不絕的餘震。
這裏已經完全無法支撐人類的生存。
並不是說人如果在這樣的地方,會被凍死、餓死、渴死之類,而是,隻要人無防護的出現在這樣的地方,單單是空氣,就足以將人嗆死。
陸銘神色有些暗然。
這樣環境惡劣的地方,竟然還是在遭受小行星撞擊之後,地球之上相對於人類來說,環境最好的地方。
其餘地方的環境有多麽惡劣,可想而知。
但,這次模擬,也驗證了陸銘之前的那個猜想。
在這受到波及最小的地方,在其地下建造一個具備足夠抗震等級的基地,隻要儲備足夠的物資,確實可以支撐人類在這裏生存下去。
人類現有的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毫無疑問。
因為小行星撞擊而釋放到太空之中的煙塵和塵埃,會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消散。大氣元素結構也會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優化。陽光終究會重新撒到這一片大地之上,溫度會緩慢提升,寒冰會漸漸融化。
這一切,可能僅僅隻需要數年時間而已。
隻要在這地下基地之中撐過這幾年時間,外部環境便足以支撐人類無防護生存。某些條件較好的地方,甚至可以進行種植。
這樣一來,人類文明將緩緩複蘇。隻要有科學的規劃,重新繁衍足夠的人口,重新占據這顆地球,恢複全盛時期的狀態,並不是不可能。
但,如何扛過這一段環境惡劣期是最大的難題。
而,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在於確定當撞擊真的到來時,究竟地球上的哪一塊區域,才是受到波及最小的地方,才具備讓這個地下基地保存下來的最大概率。
第一次模擬已經結束。第二次模擬的過程隨之開始展示。
這一次,這顆小行星撞在了某個山區。然後陸銘發現,相對於這樣猛烈的一次撞擊來說,其對地球造成的整體影響,無論它撞擊的地方是海洋,還是山脈,又或者平原,其實都沒有太大差別。
結局總會是全球冰封,地震與火山頻發,人類隻殘存下少數人口,最終在惡劣的環境之中,苟延殘喘數年之後最終滅亡。
沒有一次例外。
而在這不斷的模擬之中,一個又一個總是評分極高的區塊浮現了出來。
不管那顆小行星最終撞擊到哪裏,它們受到的影響總是極大。
此刻,時間才剛剛過去不到一個小時而已,模擬便已經進行了足足三十多萬次。兩天時間之後,高達兩千多萬次的模擬,全部完成。
高達5.1億個區塊,在這兩千多萬次模擬之中所生成的所有數據,全部被輸入到了統計程序之中。然後,平均得分在60以上的,全部被直接排除。
行動二隊在這兩天之中之中並沒有閑著。在模擬進行之時,幾人聯係了一些建築專家,以及氣象、地質專家等,進行了另一項評估。
評估內容是,以人類文明的力量,在地下所建造的基地,最高可以承受多麽嚴重的自然災害。評估出結果後,再與小行星預警中心這裏的評分模式結合,得出的結論是,人類所建造的地下建築,在評分不超過50的各類型自然災害之中,有較大概率生存下來。
於是,末日組織的那個地下基地——幾乎可以肯定那基地是建在地下的。因為如果是建造在地麵的話,早就被人類發現了。並且,麵對撞擊之後的狂風驟雨,地麵建築根本不可能幸存。唯有建在地下才有可能保留下來。
他們的地下基地的抵禦自然災害的評分,被行動二隊幾人經過商討之後,定在了60。
雖然末日組織如此迫切的需要人類的高級知識分子,這一點證明他們的科技程度可能並不是很高,但難免他們也會有一些人類未曾掌握的能力,故此,行動二隊幾人將他們的地下基地的抵禦等級提高了一些,便定在了60。
在兩千多萬次模擬之中,平均得分高於60的地方,很顯然意味著該區域存在一些諸如地質不穩定、氣候不穩定、易受周邊區域影響、容易被洪水淹沒之類的硬傷隱患。這類地方,不管那顆小行星撞擊在哪裏,都不適合作為地下基地的建造場所。
高達5.1億個區塊,在完成這一次排除之後,數量爆降,僅僅隻剩下了不足2000萬個,相對應的,便是大約2000萬平方公裏的麵積。
雖然這個模擬較為粗糙,統計方法和篩選條件也較為粗糙,並未排除眾多概率較低的可能性,但此刻仍舊可以認為,末日組織的老巢,被他們自稱為方舟的那個地下基地,較大概率便在這2000萬平方公裏範圍之內。
但這麵積仍舊太大了。它們零零散散的分散在整顆地球上,想要對這些地方展開完全搜索,不具備可行性。
陸銘沉吟片刻,說道:“我認為,可以將海洋、湖泊、河道等地方排除。”
做出這個排除的依據,仍舊是“末日組織既然需要人類的高級知識分子,那麽他們自身的科技實力就算比人類強,也強的有限”。
既然強出有限,那麽,將基地造在海底、湖底之類的地方的可能性,就可以排除掉。
張定山說道:“我同意。”
何薇與呂卿良兩人也各自表態同意。
於是,又有高達七成的區塊被排除。
此刻還有600萬個區塊剩下,對應600萬平方公裏的陸地麵積。
陸銘操作了一下,將這600萬個區塊在地球圖像上標注了出來。於是,幾人便看到,這600萬個區塊就像是沙子一樣,零零碎碎的散落在地球之上。
小的,僅有幾個幾十個區塊連在一起。大的,最多也就三千來個區塊連在一起。如此零零碎碎,總計分成了七萬多處,遍布七大洲。
從5.1億平方公裏的地球總麵積,縮小到此刻的600萬平方公裏,目標總計縮小了85倍。
可是……
還是太大了,不具備完全搜索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