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章 太後跟前
梁氏到的時候,太醫剛剛離去,她抱著孩子行了一禮,關切地道:“太醫今兒個來,可有說母後何時能夠下地?”
“說是至少還得三個月呢。”陳太後搖頭道:“這人老了就是不中用,別人養了一兩月也就好了,到了哀家這裏,就得四個月。”
秋月正好端藥進來,聽到這話,笑道:“傷筋動骨一百天,誰斷了骨頭不是得休養三四個月啊,怎麽到了太後您這裏,就成一兩個月了?誰一個月接好斷骨的,您讓他下地試試,非得又折了不可。”
陳太後被她逗得發笑,“你啊,整日就知道挑哀家的刺。”
梁氏接過藥一邊喂陳太後服下一邊道:“秋月姑姑說得是實情呢,前年冬天,兒臣小弟嬉冰摔斷了左手,就整整養了三個多月,母親一動也不讓動;所以太醫讓您休養四個月,一點也不多。母後要是覺得悶,兒臣以後天天過來陪您聊天,還有瑾兒,他最喜歡來您這裏了。”
“你又故意哄哀家開心了,瑾兒還這麽小,哪知道什麽喜歡不喜歡的。”陳太後一邊說著一邊讓奶娘將孩子抱過來,慈愛的逗著予瑾,後者咧著沒牙的小嘴笑著,小手輕輕握住陳太後的手指。
“兒臣哪敢哄騙母後,每回來了靜芳齋,瑾兒都笑得特別歡,平日裏,兒臣逗他半天才肯笑一笑,不知多少偏心。”
陳太後雖知道她是有心哄自己高興,但聽在耳中還是頗為受用,連藥都沒那麽苦了。
在陳太後喝藥的時候,早有宮人捧著梅子候在一旁,等她喝完最後一口,夏月取過銀簽子簽了一顆遞到陳太後唇邊,讓她含在嘴裏解苦。
在吐出梅核後,陳太後有些驚訝地道:“昨兒個你不是說梅子沒了嗎,怎麽今兒個又有了?”
“前兒個貴妃來請安,奴婢送她出去的時候,隨口提了一句梅子快沒了,結果天剛亮,貴妃娘娘就親自送了過來,還說原本昨日就該送來的,奈何身子不適,所以晚了一日,太後那會兒還睡著,便沒打擾,後來事情一多,奴婢也給忘記了。
陳太後頷首道:“難為她一邊幫著皇後操持宮中之事,一邊還要記著哀家的事情。”
秋月笑道:“誰說不是呢,這梅子都是貴妃娘娘一顆顆挑出來,又照著太後口味醃製的,奴婢瞅諸位娘娘裏,就屬貴妃與昭儀娘娘最孝順。”
梁氏連忙道:“姑姑說笑了,我怎麽敢與貴妃娘娘相提並論。”頓一頓,她道:“娘娘不止待母後好,待我等也是極好,昨夜裏特意命夏月送了十幾尾鄱陽湖的銀魚過來,聽說易妹妹那裏都有送去,怕是娘娘自己所剩無己了。”
陳太後笑一笑道:“這是你們的福氣,往後多多聆聽貴妃的教誨,自有你們受益之處。”
“是。”梁氏溫順地就著,轉而笑道:“聽說這銀魚熬湯最好也最補,所以來之前兒臣交待廚子把銀魚煮了熬湯,午膳之前就能送來,母後您待會兒可得多喝一些。”
陳太後意外地道:“你這是做什麽,哀家這裏也有不少,昨日晚膳的時候還做了一回。”
“母後有是母後的事,這個是兒臣孝敬母後的,再說兒臣也是借花獻佛;母後真要是疼惜,就賞兒臣一頓午膳吧,自打上回在母後這裏吃了一頓後,兒臣可是天天惦念著,尤其是那道蝴蝶蝦卷。”
“賞賞賞。”陳太後笑得合不攏嘴,喚過宮人道:“讓小廚房除了蝴蝶蝦卷之外,再多做幾道菜。”
“謝母後恩賞。”梁氏笑著行了一禮,眼底無聲無息地滑過一絲冷意。
又是一陣絮語後,到了午膳時分,因為陳太後不能下地,故而搭了桌子在床邊用膳,菜肴一道道端了上來,皆是色香味俱全,擺在最中間的,正是明瑟殿送來的銀魚湯羹,乳白色的湯汁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令人食指大動。
梁氏親自舀了一碗湯奉到陳太後麵前,“母後請用。”
“好。”陳太後笑著接過,然而才喝了一口,便停下了動作,麵有疑慮地盯著濃稠如羊脂的湯汁。
梁氏疑惑地道:“母後您怎麽不喝了,可是這湯燉得不夠入味?”
陳太後搖搖頭,將湯碗遞給秋月,“你嚐嚐看。”
秋月依言喝了一口,同樣蹙起了眉,“奇怪,怎麽這湯喝著有些發酸,還有一股子泥腥氣,昨夜裏太後賞奴婢喝的那碗,可是一點都沒有酸腥氣息。”
“竟有這樣的事?”梁氏滿麵驚訝地舀了一碗,喝入嘴裏,果如秋月所言,又酸又有泥腥味,難以入口。
梁氏擱下湯碗,氣惱地道:“定是那廚子弄得不幹淨,毀了這些銀魚,可惡!”說著,她對小聰子道:“去將那廚子傳來,本宮要親自問他。”
小聰子很快便帶了一名四旬左右的廚子過來,惶惶行了禮後,小聲道:“不知主子有何吩咐?”
梁氏沉了臉道:“本宮問你,為何這碗銀魚湯會發酸,且有一股子泥腥味,根本不能入口。”
廚子低頭道:“奴才……奴才不知道。”
“不知道?”梁氏氣極反笑,“這銀魚湯是出自你的手,你怎麽會不知道?”
“奴才就是照著平日樣子做的,實在不知為何會這樣,或許……或許是這些銀魚不太好。”在說這話時,廚子神情甚是不安。
“一派胡言!”梁氏喝斥道:“再不說實話,休怪本宮不客氣。”
廚子一慌,連忙跪下道:“奴才說的都是實話,不敢欺瞞主子。”
“本宮看你敢得很。”梁氏眉目冰冷地道:“本宮再問你一遍,到底怎麽一回事,若再不說實話,便發落去暴室,那是個什麽地方,你是清楚的,一旦進了那裏,就等於半條命沒了,剩下那半條,能不能留著也是未知之數。”
早在聽到“暴室”二字時,廚子就嚇得白了臉,聽完後麵的話,更是三魂不見了七魄,連連求饒。
梁氏到的時候,太醫剛剛離去,她抱著孩子行了一禮,關切地道:“太醫今兒個來,可有說母後何時能夠下地?”
“說是至少還得三個月呢。”陳太後搖頭道:“這人老了就是不中用,別人養了一兩月也就好了,到了哀家這裏,就得四個月。”
秋月正好端藥進來,聽到這話,笑道:“傷筋動骨一百天,誰斷了骨頭不是得休養三四個月啊,怎麽到了太後您這裏,就成一兩個月了?誰一個月接好斷骨的,您讓他下地試試,非得又折了不可。”
陳太後被她逗得發笑,“你啊,整日就知道挑哀家的刺。”
梁氏接過藥一邊喂陳太後服下一邊道:“秋月姑姑說得是實情呢,前年冬天,兒臣小弟嬉冰摔斷了左手,就整整養了三個多月,母親一動也不讓動;所以太醫讓您休養四個月,一點也不多。母後要是覺得悶,兒臣以後天天過來陪您聊天,還有瑾兒,他最喜歡來您這裏了。”
“你又故意哄哀家開心了,瑾兒還這麽小,哪知道什麽喜歡不喜歡的。”陳太後一邊說著一邊讓奶娘將孩子抱過來,慈愛的逗著予瑾,後者咧著沒牙的小嘴笑著,小手輕輕握住陳太後的手指。
“兒臣哪敢哄騙母後,每回來了靜芳齋,瑾兒都笑得特別歡,平日裏,兒臣逗他半天才肯笑一笑,不知多少偏心。”
陳太後雖知道她是有心哄自己高興,但聽在耳中還是頗為受用,連藥都沒那麽苦了。
在陳太後喝藥的時候,早有宮人捧著梅子候在一旁,等她喝完最後一口,夏月取過銀簽子簽了一顆遞到陳太後唇邊,讓她含在嘴裏解苦。
在吐出梅核後,陳太後有些驚訝地道:“昨兒個你不是說梅子沒了嗎,怎麽今兒個又有了?”
“前兒個貴妃來請安,奴婢送她出去的時候,隨口提了一句梅子快沒了,結果天剛亮,貴妃娘娘就親自送了過來,還說原本昨日就該送來的,奈何身子不適,所以晚了一日,太後那會兒還睡著,便沒打擾,後來事情一多,奴婢也給忘記了。
陳太後頷首道:“難為她一邊幫著皇後操持宮中之事,一邊還要記著哀家的事情。”
秋月笑道:“誰說不是呢,這梅子都是貴妃娘娘一顆顆挑出來,又照著太後口味醃製的,奴婢瞅諸位娘娘裏,就屬貴妃與昭儀娘娘最孝順。”
梁氏連忙道:“姑姑說笑了,我怎麽敢與貴妃娘娘相提並論。”頓一頓,她道:“娘娘不止待母後好,待我等也是極好,昨夜裏特意命夏月送了十幾尾鄱陽湖的銀魚過來,聽說易妹妹那裏都有送去,怕是娘娘自己所剩無己了。”
陳太後笑一笑道:“這是你們的福氣,往後多多聆聽貴妃的教誨,自有你們受益之處。”
“是。”梁氏溫順地就著,轉而笑道:“聽說這銀魚熬湯最好也最補,所以來之前兒臣交待廚子把銀魚煮了熬湯,午膳之前就能送來,母後您待會兒可得多喝一些。”
陳太後意外地道:“你這是做什麽,哀家這裏也有不少,昨日晚膳的時候還做了一回。”
“母後有是母後的事,這個是兒臣孝敬母後的,再說兒臣也是借花獻佛;母後真要是疼惜,就賞兒臣一頓午膳吧,自打上回在母後這裏吃了一頓後,兒臣可是天天惦念著,尤其是那道蝴蝶蝦卷。”
“賞賞賞。”陳太後笑得合不攏嘴,喚過宮人道:“讓小廚房除了蝴蝶蝦卷之外,再多做幾道菜。”
“謝母後恩賞。”梁氏笑著行了一禮,眼底無聲無息地滑過一絲冷意。
又是一陣絮語後,到了午膳時分,因為陳太後不能下地,故而搭了桌子在床邊用膳,菜肴一道道端了上來,皆是色香味俱全,擺在最中間的,正是明瑟殿送來的銀魚湯羹,乳白色的湯汁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令人食指大動。
梁氏親自舀了一碗湯奉到陳太後麵前,“母後請用。”
“好。”陳太後笑著接過,然而才喝了一口,便停下了動作,麵有疑慮地盯著濃稠如羊脂的湯汁。
梁氏疑惑地道:“母後您怎麽不喝了,可是這湯燉得不夠入味?”
陳太後搖搖頭,將湯碗遞給秋月,“你嚐嚐看。”
秋月依言喝了一口,同樣蹙起了眉,“奇怪,怎麽這湯喝著有些發酸,還有一股子泥腥氣,昨夜裏太後賞奴婢喝的那碗,可是一點都沒有酸腥氣息。”
“竟有這樣的事?”梁氏滿麵驚訝地舀了一碗,喝入嘴裏,果如秋月所言,又酸又有泥腥味,難以入口。
梁氏擱下湯碗,氣惱地道:“定是那廚子弄得不幹淨,毀了這些銀魚,可惡!”說著,她對小聰子道:“去將那廚子傳來,本宮要親自問他。”
小聰子很快便帶了一名四旬左右的廚子過來,惶惶行了禮後,小聲道:“不知主子有何吩咐?”
梁氏沉了臉道:“本宮問你,為何這碗銀魚湯會發酸,且有一股子泥腥味,根本不能入口。”
廚子低頭道:“奴才……奴才不知道。”
“不知道?”梁氏氣極反笑,“這銀魚湯是出自你的手,你怎麽會不知道?”
“奴才就是照著平日樣子做的,實在不知為何會這樣,或許……或許是這些銀魚不太好。”在說這話時,廚子神情甚是不安。
“一派胡言!”梁氏喝斥道:“再不說實話,休怪本宮不客氣。”
廚子一慌,連忙跪下道:“奴才說的都是實話,不敢欺瞞主子。”
“本宮看你敢得很。”梁氏眉目冰冷地道:“本宮再問你一遍,到底怎麽一回事,若再不說實話,便發落去暴室,那是個什麽地方,你是清楚的,一旦進了那裏,就等於半條命沒了,剩下那半條,能不能留著也是未知之數。”
早在聽到“暴室”二字時,廚子就嚇得白了臉,聽完後麵的話,更是三魂不見了七魄,連連求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