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撤走
“依你所言,倒還是我們的不是了?”關於這一點,東方澤也想不明白,為何信王放著認路的不要,非要指阮娘這個沒記性的過來,見著就來氣。
見他語氣不善,阮娘哪裏敢答話,低頭盯著自己鑲著銀絲的鞋麵。
相較之下,信王倒是平靜得很,對拿著鐵鍬過來的護衛道:“挖開!”
幾名護衛一起使力,沒過多久就將阮娘指的地方挖出一個將近三尺深的洞,裏麵什麽也沒有。
阮娘賠笑道:“是奴家記錯了,應該是……”她瞅了四周一眼,又指著半山腰的地方,“那裏才對。”
在東方汌的示意下,護衛沿著人為踩出來的蜿蜒小路走了上去,結果與之前一樣,並沒有屍體。
接連兩次指錯,令東方澤徹底失去了耐心,“大哥,還是去將鏡玉給帶過來吧,否則不知要挖到什麽時候。”
信王看了一眼背對著他們的阮娘,幽幽道:“老九,你相信王良他們的話?”
東方澤一愣,“大哥這是什麽意思?”
“你不覺得這件事情太巧了嗎,我們圍了倚翠閣三日,阮娘半句也沒提及倚翠閣死人的事情,結果王良來了,鏡玉也來了,突然之間,所有人都想起了兩年前那樁事。”
東方澤低頭想了一會兒,試探道:“大哥是不是懷疑,兩年前的事情,是他們杜撰出來的,好替倚翠閣洗脫嫌疑?”
“不錯。”信王話音未落,東方澤已是擰了雙眉搖頭,“不對不對,那個鏡玉我不知道,但王太傅教過我們,他的性子大哥應該很清楚,是絕不會撒謊的,就算有鏡玉這層關係在也不可能。”
信王擰眉不語,確實,王良不僅是當朝太傅,也是當今天下有名的博學鴻儒,以他的身份地位,是斷然不會為一個青樓女子撒這麽大的謊,更不要說他一直對獨子納鏡玉為妾之事耿耿於懷,當年差點為此斷絕父子關係。
“王太傅我不清楚,但鏡玉一定是在撒謊。”信王冷冷道:“敢騙本王,哼,本王就要她自己把狐狸尾巴露出來!”
那廂,阮娘還在沿著山路來回繞看,嘴裏不知在嘟囔著些什麽,東方澤在得了信王的眼色後,走到她身後,喝道:“想起來了沒有?”
阮娘愁眉苦臉地道:“奴家實在有些記不清了,不然……”
“是記不清還是根本沒這件事?”火光下,東方澤的表情有些陰森。
阮娘眼皮狠狠一跳,慌意在眸中無所遁行,但還是強打起精神道:“關乎人命的事情,怎麽會有假,您再給奴家一些時間,奴家一定能夠找到當初埋他的地方。”說著,她匆匆忙忙往前走了一段路,指著一處雜草叢生的地方道:“奴家記得了,是在這裏。”
“當真?”在東方澤半真半疑詢問之時,信王走過來,盯了阮娘半晌,漠然道:“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如果還找不到你們說的那個人,本王會讓倚翠閣之名,在京城永遠消失!”
明明是盛夏夜裏,阮娘卻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不敢與信王對視,後者不動聲色地將她這些反應瞧在眼裏,喚過兩名護衛指著阮娘剛才所說的地方,“把此處挖開。”
“是。”在阮娘忐忑不安的神色中,一鍬一鍬的泥土被鏟掉,一個淺淺的坑洞很快就出來了,且還在不斷加深。
在挖到兩尺多深的時候,兩名護衛神色一動,不約而同地放緩了手裏的動作,不再如剛才那般隨意,顯然這地底下有東西。
又挖了一盞茶的功夫後,一截森白的指骨露在土外,緊接著一隻完整的白骨手臂露了出來,一同露出來的,還有一柄裹在黑色刀鞘裏的細長窄刀。
東方汌濃黑的雙眉頓時緊緊皺成了一起,他一直覺得兩年前的事情,是鏡玉為替倚翠閣開脫而撒下的謊言,可眼下竟然真的挖到了屍體,連刀也在,難道這是真的?
思忖之時,東方澤已是自坑中撿起了那把刀,握住刀柄微一用力,隨著一聲清脆的龍吟,一柄長刀出現在眾人視線中,盡管埋在土中兩年,依舊寒光四射,無一絲鏽跡,在刀身的最上端,刻了一個形似蛇頭的標記。
“我見過這個標記,四年前七哥與東淩一戰得勝後,帶回了幾把東淩人所用的刀,其中一把就與這個一樣。”
東方汌沉著臉沒說話,這會兒功夫,護衛已是將整具屍體都挖了出來,兩年時間,令屍體的皮肉徹底腐爛,隻剩下白骨與頭發。
跟隨東方汌同來的長史輕聲道:“王爺,看來鏡玉沒有撒謊,咱們確是錯怪倚翠閣了。”
阮娘適時地湊上來道:“王爺,您現在總該相信奴家了吧,奴家真是冤枉的。”見東方汌不說話,她又試探地道:“王爺,您之前說過,要是起出屍體與刀,就撤人,您看現在……”
盡管對這件事還有所懷疑,但話是他說的,不能不認,對長史道:“你去傳本王的命令,所有人撤離倚翠閣!”
聽到這話,阮娘總算放下了心頭大石,連連道謝,隨長史一道去了倚翠閣,至於東方汌二人則分別策馬回了各自王府。
倚翠閣的事情,至此告一段落,但因為那場行刺引起的暗潮還在金陵城中湧動,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巡防營、京兆府、神機營、琉璃坊以及各王府的人,都在或明或暗地追查刺客,可那群刺客始終銷聲匿跡,尋不到半分蹤跡,令人懷疑他們會不會在封鎖城門之前,就已經逃出了金陵城。
“還是沒有找到!”橘紅燭光下,十九麵色發白,眼下有一圈明顯的烏青。
十九的回答令慕千雪蹙起秀氣的眉尖,一言不發地捧著冰鎮過的酸梅湯,在掌心最後一點溫度也被冰冷的盞壁吞噬後,道:“巡防營與京兆府那邊呢?”
“他們比對著戶籍冊子,搜遍了金陵城每一戶人家,但凡年過十歲又不在戶籍冊子裏的,全部帶回衙門審問調查,可惜沒有任何收獲。”
“依你所言,倒還是我們的不是了?”關於這一點,東方澤也想不明白,為何信王放著認路的不要,非要指阮娘這個沒記性的過來,見著就來氣。
見他語氣不善,阮娘哪裏敢答話,低頭盯著自己鑲著銀絲的鞋麵。
相較之下,信王倒是平靜得很,對拿著鐵鍬過來的護衛道:“挖開!”
幾名護衛一起使力,沒過多久就將阮娘指的地方挖出一個將近三尺深的洞,裏麵什麽也沒有。
阮娘賠笑道:“是奴家記錯了,應該是……”她瞅了四周一眼,又指著半山腰的地方,“那裏才對。”
在東方汌的示意下,護衛沿著人為踩出來的蜿蜒小路走了上去,結果與之前一樣,並沒有屍體。
接連兩次指錯,令東方澤徹底失去了耐心,“大哥,還是去將鏡玉給帶過來吧,否則不知要挖到什麽時候。”
信王看了一眼背對著他們的阮娘,幽幽道:“老九,你相信王良他們的話?”
東方澤一愣,“大哥這是什麽意思?”
“你不覺得這件事情太巧了嗎,我們圍了倚翠閣三日,阮娘半句也沒提及倚翠閣死人的事情,結果王良來了,鏡玉也來了,突然之間,所有人都想起了兩年前那樁事。”
東方澤低頭想了一會兒,試探道:“大哥是不是懷疑,兩年前的事情,是他們杜撰出來的,好替倚翠閣洗脫嫌疑?”
“不錯。”信王話音未落,東方澤已是擰了雙眉搖頭,“不對不對,那個鏡玉我不知道,但王太傅教過我們,他的性子大哥應該很清楚,是絕不會撒謊的,就算有鏡玉這層關係在也不可能。”
信王擰眉不語,確實,王良不僅是當朝太傅,也是當今天下有名的博學鴻儒,以他的身份地位,是斷然不會為一個青樓女子撒這麽大的謊,更不要說他一直對獨子納鏡玉為妾之事耿耿於懷,當年差點為此斷絕父子關係。
“王太傅我不清楚,但鏡玉一定是在撒謊。”信王冷冷道:“敢騙本王,哼,本王就要她自己把狐狸尾巴露出來!”
那廂,阮娘還在沿著山路來回繞看,嘴裏不知在嘟囔著些什麽,東方澤在得了信王的眼色後,走到她身後,喝道:“想起來了沒有?”
阮娘愁眉苦臉地道:“奴家實在有些記不清了,不然……”
“是記不清還是根本沒這件事?”火光下,東方澤的表情有些陰森。
阮娘眼皮狠狠一跳,慌意在眸中無所遁行,但還是強打起精神道:“關乎人命的事情,怎麽會有假,您再給奴家一些時間,奴家一定能夠找到當初埋他的地方。”說著,她匆匆忙忙往前走了一段路,指著一處雜草叢生的地方道:“奴家記得了,是在這裏。”
“當真?”在東方澤半真半疑詢問之時,信王走過來,盯了阮娘半晌,漠然道:“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如果還找不到你們說的那個人,本王會讓倚翠閣之名,在京城永遠消失!”
明明是盛夏夜裏,阮娘卻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不敢與信王對視,後者不動聲色地將她這些反應瞧在眼裏,喚過兩名護衛指著阮娘剛才所說的地方,“把此處挖開。”
“是。”在阮娘忐忑不安的神色中,一鍬一鍬的泥土被鏟掉,一個淺淺的坑洞很快就出來了,且還在不斷加深。
在挖到兩尺多深的時候,兩名護衛神色一動,不約而同地放緩了手裏的動作,不再如剛才那般隨意,顯然這地底下有東西。
又挖了一盞茶的功夫後,一截森白的指骨露在土外,緊接著一隻完整的白骨手臂露了出來,一同露出來的,還有一柄裹在黑色刀鞘裏的細長窄刀。
東方汌濃黑的雙眉頓時緊緊皺成了一起,他一直覺得兩年前的事情,是鏡玉為替倚翠閣開脫而撒下的謊言,可眼下竟然真的挖到了屍體,連刀也在,難道這是真的?
思忖之時,東方澤已是自坑中撿起了那把刀,握住刀柄微一用力,隨著一聲清脆的龍吟,一柄長刀出現在眾人視線中,盡管埋在土中兩年,依舊寒光四射,無一絲鏽跡,在刀身的最上端,刻了一個形似蛇頭的標記。
“我見過這個標記,四年前七哥與東淩一戰得勝後,帶回了幾把東淩人所用的刀,其中一把就與這個一樣。”
東方汌沉著臉沒說話,這會兒功夫,護衛已是將整具屍體都挖了出來,兩年時間,令屍體的皮肉徹底腐爛,隻剩下白骨與頭發。
跟隨東方汌同來的長史輕聲道:“王爺,看來鏡玉沒有撒謊,咱們確是錯怪倚翠閣了。”
阮娘適時地湊上來道:“王爺,您現在總該相信奴家了吧,奴家真是冤枉的。”見東方汌不說話,她又試探地道:“王爺,您之前說過,要是起出屍體與刀,就撤人,您看現在……”
盡管對這件事還有所懷疑,但話是他說的,不能不認,對長史道:“你去傳本王的命令,所有人撤離倚翠閣!”
聽到這話,阮娘總算放下了心頭大石,連連道謝,隨長史一道去了倚翠閣,至於東方汌二人則分別策馬回了各自王府。
倚翠閣的事情,至此告一段落,但因為那場行刺引起的暗潮還在金陵城中湧動,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巡防營、京兆府、神機營、琉璃坊以及各王府的人,都在或明或暗地追查刺客,可那群刺客始終銷聲匿跡,尋不到半分蹤跡,令人懷疑他們會不會在封鎖城門之前,就已經逃出了金陵城。
“還是沒有找到!”橘紅燭光下,十九麵色發白,眼下有一圈明顯的烏青。
十九的回答令慕千雪蹙起秀氣的眉尖,一言不發地捧著冰鎮過的酸梅湯,在掌心最後一點溫度也被冰冷的盞壁吞噬後,道:“巡防營與京兆府那邊呢?”
“他們比對著戶籍冊子,搜遍了金陵城每一戶人家,但凡年過十歲又不在戶籍冊子裏的,全部帶回衙門審問調查,可惜沒有任何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