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蟬將那些丹爐和金烏骨架全部收入一隻“未央宮”。陸家最新一代的未央宮,有方圓250裏的內部空間,可以容納大量的物品。
收走骸骨之後,他才看見靠近扶桑樹根的地方,還有一些青玉瓶,每隔百米有一隻,裏麵裝滿了扶桑樹的汁液。
他們從山洞裏出來,走到外麵的仙田,花了一天的時間采集仙樹和仙草。
陸蟬隻采集家裏沒有的珍稀品種。
湯穀中還有一些仙靈脈。因為顧慮到扶桑神樹,他沒有動這裏的仙靈脈。
隨後,他又巡視了一遍,將足跡和氣息盡可能抹去。
他們小心翼翼的穿過“失落神陣”,從湯穀中走出來,然後快速離開。
西行數百裏,翻開錦麟書,陸蟬發現“造化玉碟”位於“眾帝之台”。
所謂“台”,“觀四方而高者謂之台”。
“台”是一種古代建築,它往往與天象觀測、王權、祭祀等功能有關。嬋壇、圜丘、廟宇都修築在高台之上,它們是祭祀、禮儀與國家的象征。
眾帝之台,是諸位帝王祭天的地方。
每一位帝王在初鳥界登基,都要建立一個祭祀和典禮的高台,多個高台連起來,便是“眾帝之台”。
眾帝之台並不是陵墓,因為那些帝王都是巫王和巫帝,退位不等於隕落,人若是不死,哪來的墳墓呢?
按照《山海經》的記載,眾帝之台位於昆侖山的北邊。
昆侖山乃是帝畿,所以眾帝之台相當於皇家園林,是令所有修真人瞻仰的聖地。
陸蟬取出陸家自製的第十二代“海陸空三棲飛舟”,以極快的速度向西飛去,隻用了盞茶功夫,就來到帝畿三千裏之外。
他們下了飛舟,禦風行空,向北飛了一會兒,來到昆侖山的北邊。
遠望去,巍峨的昆侖山被大陣籠罩著,在日光映照下,泛出五彩光暈。
距離大陣五百裏的北側有一片山丘,一座座小山,連綿不絕。每座山丘的頂部各有一個祭壇,祭壇附近還有許多的玉碑,上麵有曆代大帝祭天的碑文。
陸蟬和青梅遮掩了本來麵貌,換成另外一種形象,從空中落下,來到眾帝之台的邊上。
他們發現,這片眾帝之台是有人管理的,要想登上高台,瞻仰大帝留下的祭壇和碑文,需要繳納玉幣。每一座帝台,收費一萬玉幣。總共上百座帝台和山丘,若想全部拜一遍,要繳納百萬玉幣。
陸蟬和青梅繳納了玉幣,挨個察看那些山丘,其中有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帝舜台,軒轅台、炎帝台、帝俊台、帝江台,青帝伏羲台,白帝少昊台等,除此之外,還有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等。
這些帝台和山丘按照八卦陣的方位分布。
八卦陣的正中央,有一片山穀,山穀中有一片碑林,乃是數萬年來許多的巫王和武王前來朝拜時留下的文字。
陸蟬每看到一處碑文,便拿手機拍下來。
他覺得這些碑文很有價值,合在一起,或許便是失傳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些人來這裏瞻仰和朝拜,每座山丘上都能碰到幾位,八卦陣的正中央碑林裏更是聚集了百餘人。
有些人在碑林中靜坐悟道。有些人瞪大眼睛瞧著玉碑,揣摩其中的微言大義。還有人在碑林中走來走去。
陸蟬睜開慧眼,看見每一座玉碑都散發出異樣的光輝,五顏六色,不一而足,就像一顆顆耀眼的明珠一般。
“果然是上古先賢留下的瑰寶,每一個文字都能吸取空中的靈氣,激活大道法則,讓石碑變成玉碑,讓玉碑變得晶瑩剔透,因此之故,這些文字才能長久保留下來,不怕風吹日曬雨淋。”
他看了一圈,沒找到造化玉碟,禁不住微微皺眉,心想:“到底在哪兒呢?錦麟書中說它在眾帝之台,但沒說具體的位置。”
陸蟬看向在場的眾人,發現有一位老者的腰間玉佩散發出奇特的光暈,那種光暈雖然不像日光那樣耀眼,發散的距離也比較近,但它有多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再加上黑白二色,總共是九種顏色。
“原來造化玉蝶在他身上!”
這位老者身穿麻衣,灰白的頭發束於腦後,閉著眼睛坐在一座玉碑的邊上。
陸蟬觀察了許久,覺得他不像是扮豬吃虎的大羅金仙,隻是一位普通的四階天武師,不曉得他從哪裏找到的造化玉碟。
“或許他壓根兒不曉得什麽是造化玉碟。因為錦麟書是由四鳥界的陸壓道君極其弟子元寶真君售出的,而一般的仙人都是從低等未免飛升高階位麵,隻有少數有閑情逸致的神仙才會反著來。而且從二鳥界到初鳥界之間沒有路,必須借助於扶桑樹枝或者建木的牽引,才能抵達初鳥界。所以這裏很可能沒有錦麟書。”
“造化玉碟是先天為了加劇紛爭拋出的魚餌,要等到大劫到來時才會發揮出它的威力。而我搶先一步過來,才能占到便宜。”
他裝模作樣的看著一塊玉碑,靜靜的等著。
日頭一點點偏西,山穀中的人逐漸減少。
而那位老者依舊坐在地上,並沒有起身離去。
夜幕降臨,山穀中還剩下五個人沒有走,都像那位老者一般,閉目凝神靜坐。
陸蟬趁著夜色,悄無聲息的過去,將手掌貼在老者的頭頂。
他是六階巫王,擁有強大的神識,瞬間穿入髓海,掌控了對方的元神。
老者的功力太弱,才是四階天武師,連一點兒掙紮的餘地都沒有。
陸蟬並沒有抹殺老者的神魂,隻是略微動了手腳,借助於搜魂的手段,修改了一部分記憶。
然後他取下老者腰間的玉佩,無聲無息的離開。
在他動手的時候,青梅也在凝神戒備,觀察著周圍的動靜。如果有人發覺這一幕,青梅便會主動出擊將其除掉。因為她已經看清楚了,在場的幾個人中,功力都不高,連一個武王和巫王都沒有。
說起來也不奇怪,這些人都是散修,隻有散修才會在沒有人護法的情況下,機緣降臨時一個人靜坐悟道。那些個功力高、經驗豐富的人,都在天黑之前離開了。
(本章完)
收走骸骨之後,他才看見靠近扶桑樹根的地方,還有一些青玉瓶,每隔百米有一隻,裏麵裝滿了扶桑樹的汁液。
他們從山洞裏出來,走到外麵的仙田,花了一天的時間采集仙樹和仙草。
陸蟬隻采集家裏沒有的珍稀品種。
湯穀中還有一些仙靈脈。因為顧慮到扶桑神樹,他沒有動這裏的仙靈脈。
隨後,他又巡視了一遍,將足跡和氣息盡可能抹去。
他們小心翼翼的穿過“失落神陣”,從湯穀中走出來,然後快速離開。
西行數百裏,翻開錦麟書,陸蟬發現“造化玉碟”位於“眾帝之台”。
所謂“台”,“觀四方而高者謂之台”。
“台”是一種古代建築,它往往與天象觀測、王權、祭祀等功能有關。嬋壇、圜丘、廟宇都修築在高台之上,它們是祭祀、禮儀與國家的象征。
眾帝之台,是諸位帝王祭天的地方。
每一位帝王在初鳥界登基,都要建立一個祭祀和典禮的高台,多個高台連起來,便是“眾帝之台”。
眾帝之台並不是陵墓,因為那些帝王都是巫王和巫帝,退位不等於隕落,人若是不死,哪來的墳墓呢?
按照《山海經》的記載,眾帝之台位於昆侖山的北邊。
昆侖山乃是帝畿,所以眾帝之台相當於皇家園林,是令所有修真人瞻仰的聖地。
陸蟬取出陸家自製的第十二代“海陸空三棲飛舟”,以極快的速度向西飛去,隻用了盞茶功夫,就來到帝畿三千裏之外。
他們下了飛舟,禦風行空,向北飛了一會兒,來到昆侖山的北邊。
遠望去,巍峨的昆侖山被大陣籠罩著,在日光映照下,泛出五彩光暈。
距離大陣五百裏的北側有一片山丘,一座座小山,連綿不絕。每座山丘的頂部各有一個祭壇,祭壇附近還有許多的玉碑,上麵有曆代大帝祭天的碑文。
陸蟬和青梅遮掩了本來麵貌,換成另外一種形象,從空中落下,來到眾帝之台的邊上。
他們發現,這片眾帝之台是有人管理的,要想登上高台,瞻仰大帝留下的祭壇和碑文,需要繳納玉幣。每一座帝台,收費一萬玉幣。總共上百座帝台和山丘,若想全部拜一遍,要繳納百萬玉幣。
陸蟬和青梅繳納了玉幣,挨個察看那些山丘,其中有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帝舜台,軒轅台、炎帝台、帝俊台、帝江台,青帝伏羲台,白帝少昊台等,除此之外,還有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等。
這些帝台和山丘按照八卦陣的方位分布。
八卦陣的正中央,有一片山穀,山穀中有一片碑林,乃是數萬年來許多的巫王和武王前來朝拜時留下的文字。
陸蟬每看到一處碑文,便拿手機拍下來。
他覺得這些碑文很有價值,合在一起,或許便是失傳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些人來這裏瞻仰和朝拜,每座山丘上都能碰到幾位,八卦陣的正中央碑林裏更是聚集了百餘人。
有些人在碑林中靜坐悟道。有些人瞪大眼睛瞧著玉碑,揣摩其中的微言大義。還有人在碑林中走來走去。
陸蟬睜開慧眼,看見每一座玉碑都散發出異樣的光輝,五顏六色,不一而足,就像一顆顆耀眼的明珠一般。
“果然是上古先賢留下的瑰寶,每一個文字都能吸取空中的靈氣,激活大道法則,讓石碑變成玉碑,讓玉碑變得晶瑩剔透,因此之故,這些文字才能長久保留下來,不怕風吹日曬雨淋。”
他看了一圈,沒找到造化玉碟,禁不住微微皺眉,心想:“到底在哪兒呢?錦麟書中說它在眾帝之台,但沒說具體的位置。”
陸蟬看向在場的眾人,發現有一位老者的腰間玉佩散發出奇特的光暈,那種光暈雖然不像日光那樣耀眼,發散的距離也比較近,但它有多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再加上黑白二色,總共是九種顏色。
“原來造化玉蝶在他身上!”
這位老者身穿麻衣,灰白的頭發束於腦後,閉著眼睛坐在一座玉碑的邊上。
陸蟬觀察了許久,覺得他不像是扮豬吃虎的大羅金仙,隻是一位普通的四階天武師,不曉得他從哪裏找到的造化玉碟。
“或許他壓根兒不曉得什麽是造化玉碟。因為錦麟書是由四鳥界的陸壓道君極其弟子元寶真君售出的,而一般的仙人都是從低等未免飛升高階位麵,隻有少數有閑情逸致的神仙才會反著來。而且從二鳥界到初鳥界之間沒有路,必須借助於扶桑樹枝或者建木的牽引,才能抵達初鳥界。所以這裏很可能沒有錦麟書。”
“造化玉碟是先天為了加劇紛爭拋出的魚餌,要等到大劫到來時才會發揮出它的威力。而我搶先一步過來,才能占到便宜。”
他裝模作樣的看著一塊玉碑,靜靜的等著。
日頭一點點偏西,山穀中的人逐漸減少。
而那位老者依舊坐在地上,並沒有起身離去。
夜幕降臨,山穀中還剩下五個人沒有走,都像那位老者一般,閉目凝神靜坐。
陸蟬趁著夜色,悄無聲息的過去,將手掌貼在老者的頭頂。
他是六階巫王,擁有強大的神識,瞬間穿入髓海,掌控了對方的元神。
老者的功力太弱,才是四階天武師,連一點兒掙紮的餘地都沒有。
陸蟬並沒有抹殺老者的神魂,隻是略微動了手腳,借助於搜魂的手段,修改了一部分記憶。
然後他取下老者腰間的玉佩,無聲無息的離開。
在他動手的時候,青梅也在凝神戒備,觀察著周圍的動靜。如果有人發覺這一幕,青梅便會主動出擊將其除掉。因為她已經看清楚了,在場的幾個人中,功力都不高,連一個武王和巫王都沒有。
說起來也不奇怪,這些人都是散修,隻有散修才會在沒有人護法的情況下,機緣降臨時一個人靜坐悟道。那些個功力高、經驗豐富的人,都在天黑之前離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