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鎮州城為首的故北朝河北行台勢力已經投降,但不意味著河北境內的軍事行動就徹底結束了。
接下來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畢竟是曾經統治過河北道大部的大勢力,曆年搜刮和聚斂下來的家底還是有不少的,各種財貨堆如山積;需要慢慢的清點和記數出來,以防有人乘亂貪沒或是破壞、或是乘機銷帳和飄沒;再重新分派上其他地方的用場,來補貼這場意外擴大和還可能要繼續追加的戰爭所費;
其中,比較有用的無疑就是數十萬石計的各色糧草,和至少近十萬人份的各種甲械裝備;前者正好可以拿來收買人心和安撫地方,兼作維持戰事的消耗;後者則可以用作武裝那些三四線的(城邑)守備團和(市鎮)巡護隊。
反倒是那些財貨的用處不大,除了部分金銀錢財可以充作淮鎮的流通物和鑄造新幣的原料之外,其他的絹絲布帛香藥什麽的貴貨,都被拿來當作戰利品分紅和犒賞的內容,層層分發給將士們了。
然後是隨張邦昌一起投降的文武官員,各種身份和頭銜的人數加起來也有上千之眾;雖然大部分的身家、產業和特權都已經被剝奪掉了,隻剩下一些隨身細軟;但也要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進行集中監管和甄別工作,以在其中挑選出一些積極主動和可以派上用場的對象,以特別留用的身份配合地方的改造工作。
此外,還有好幾萬地方上的各色軍隊,需要進行解除武裝和歸遣處理,還有形形色色在此期間冒出來的地方武裝,需要掃蕩和鎮壓下去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安置和布局;
當然了歸遣處理不是給發點遣散費,就隨便打發到地方去自生自滅了;那簡直是形同放任和縱容,將來潛在不安定因素和反抗土壤的愚蠢行為。
因此主要是進行的初步裁汰老弱,連同家眷一起分派到外地各處編管地和屯莊當中,充實地方的民戶之外;剩下的精壯人員則分批押運和解送到,地理相對封閉的遼東半和新羅地方去,進行再訓整編為名的改造(洗腦)工作;
然後再在適當的時機下,分配到夷州、安東北部等外圍地帶去駐紮和充當軍事屯墾的力量。正所謂是易地而處,割裂和截斷過往淵源和社會基礎的強製措施。
在這個過程當中當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人的地方自由各種形形色色的想法和訴求,也有人會不滿意和得隴望蜀;因此,在某些有心人的鼓動和煽風點火,還是發生了一些不滿分子造成的衝突和騷動,或者說籍此來造勢和體現自身的存在感,想要索取和交涉一些更好的條件和優待;
當然了,在如今河北道全盤大勢已去而普遍人心思定之下,這些螳臂當車式的反抗也不過是些地方上許雜音而已,甚至連小插曲都算不上,就成了善後處置當中由新成立的守備團和邊防營,所順手解決的若幹戰績。
倒是淮軍正好借著這個理由和契機,又牽連性的懲治和處理了一批形同漏網之魚的,地方上有所影響力的家族,其中最不濟的後果,也是以成年男性為單位拆散了眾多家族成員之後,到頗為苦寒的安東北部延邊地區去添磚加瓦,為懷著開拓屯墾邊地的事業發光發熱去了。
因為河北道的地方實在過於廣大,又大多數一覽無遺的平原地帶;因此,為了缺乏短期內治理和改造的成果,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反撲和倒退,最少要有三個滿編的軍序來坐鎮期間,以保持最基本的軍事威懾和對外反應能力;
故而,其中兩個防戍軍分別駐留南北向的鎮州和相州,一個主戰軍序則坐鎮冀州腹地待機。
因為是在平原地區進行快速反應和機動性的需要,在這三個軍序當中作為離合輾轉之兵的騎兵力量,也要進一步的加強。因此,新一輪的征兵和募集馬匹的工作,已經開始在安東南部和中部展開和進行當中了。
根據目前送回來的消息,在短短十多天之內已經有數千人前來應征了,而且大多數自備坐騎前來的;根據當地的反饋說,主要是因為近些年安東境內開始大部平靜下來,許多早年受過訓練的青壯年除了種地之外,就基本沒有了用武之地。
而那些被沿襲下來的諸侯和分藩,也因為淮鎮的保護和監管、協調之下,沒有了繼續戰備和軍事衝突的需要,不再需要供養和維持過多的藩兵,乃至世世代代的武裝訓練自己的家族子弟;而把各種資源節省了下來,用做提升日常的生活品質或是改善領下的狀況,乃至開始追求以淮地為時尚的風潮和享受方式。
因此,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不甘於平凡寂寞,或是尋找新的出路和前程,乃至為自家人爭取一個基本優待條件之類種種理由和原因,開始大量的謀求加入到淮鎮所屬的軍事力量當中去。
這也意味著早年花費了大量資源和氣力,從人力物力上對安東境內持之以恒,以兵源地和重點資源產地為目的所進行後續經營,已經開始產生效果和增益了。
如果再加上日後初步鞏固和消化了河北道之後,那也意味著以淮北為核心三大片互為抵角,又能相互補充和支援的基本盤和根本之地就此成型,以及被確立下來在北地的大部優勢了。
就算是日後要進行長期消耗的南北對峙,或是曠日持久的國戰需要,也有足夠的縱深和後方緩衝的基礎底蘊了。
因為淮鎮目前所運轉的耕戰體係,其實更類似後世總體戰的發展思路,就是在相對掌控嚴密的社會體係下,將大多數與戰爭有關的動員能力和資源生產計劃,層層分配和編列到在冊不分男女老幼的每一個人頭上。
所以戰爭機器一旦發動起來之後,在吞噬了足夠的生命和資源,作為維係自身養分和燃料之前,就在沒有那麽容易停下腳步來了。
這邊在有條不紊的接受的鎮州、恒州各地的所有一切,南下的部隊也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南下的先頭部隊在當地駐畿軍的配合下,已經順利接管了衛州、懷州在內的諸多沿黃防要,以及河陽橋北關在內的橋渡、要津,並且成功接應上了位於柏崖城(今黃河小浪底區)的蜀軍殘部;
對方目前隻剩下兩千多疲病殘弱之兵,並且旗鼓甲杖什麽的損失殆盡,而隻剩參差不齊的隨身兵器;不過精神和士氣尚可,因此在來自河陽橋方麵駐畿軍的有限幫助下,已經數度打退了西軍的前鋒和探哨;
因此,當嶽鵬舉的滄州軍先頭抵達之後,輕鬆接管和換防了這處位於黃河中遊的要衝之地;
要知道,從地理位置和山河勝型上說,柏崖城位於王屋山買和中條山脈的狹夾處,以背山據腰之勢而麵臨黃河北岸,居高俯瞰重山峽道折轉之咽喉要地,是設立懷州之後最初的治所和駐防要衝;
而柏崖城本身則始於東魏大將侯景修築;以拒退西魏名將字文泰而初得名;城下黃河河岸邊上又有古河清渡口(今河南濟源黃河南岸),為古時從河洛地區通往關內和河間地區的樞要所在。
故而,在曆史上的北魏遷都、東西兩魏相爭、晉王爾朱榮入洛、前後趙的劉曜、石虎入洛等曆史大事件當中,均要先行控製柏崖城和河清渡口一代,才可以進一步展開對於中原地區的攻略。
而隋末唐初,有滑州人黃君漢據城以獻高祖李淵,才有了蓄勢待發的李唐政權一舉殺出河東之地,而就此加入爭霸中原,橫掃王世充、竇建德等兩河群雄的一代偉業;
直到後來天下太平日久而重要性大減,這才移治所到更加繁華的大邑河內縣;
開元年間,唐玄宗度支(主管後勤輜重的官)裴耀卿在柏崖城下修築官倉柏崖倉,負責長安和洛陽之間漕運的糧食物資轉運。
後來又設置了集津倉、鹽倉,以經過一次次地換船、倒倉、減荷的逐級轉運方式,將來自江淮之地的物資繞過三門峽段湍急多變的黃河水流,就此運往關內的西京長安。柏崖城也就此向下擴展,成了一個水陸交通的轉運樞紐。
到了“安史之亂”時,太尉李光弼又在這裏重新修葺柏崖城上部,以長期抗拒叛將史思明所部的攻略不斷。
而從西麵來自函穀關、桃林塞的上百裏峽道,在這裏又被王屋山南麓分成兩條路線;一條循梭蘿溝南行到洛陽、一條循河清穀南行到洛陽。
所以最後我得到的好消息是,這兩個可能成為西軍突破點的口子,暫時都被搶先一步到達的滄州軍給堵上了。雖然經過前期的戰損和一路的掉隊,最後隻有不過寥寥四千多人入駐期間;但是依靠他們所攜行的火器和其他裝備,足以在緊接而至的西軍攻勢麵前,堅守上一段時間直到後續援軍到來了。
然而,壞消息是河南方麵的駐畿軍,卻又出現了問題和狀況了;就在滄州軍的一部入駐河陽橋北關,並開始接濟當地的駐軍之後,就發現陸陸續續有來自南岸的士兵,紛紛成群結隊的穿過河中沙洲上的忠誠奔逃過來了。
接下來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畢竟是曾經統治過河北道大部的大勢力,曆年搜刮和聚斂下來的家底還是有不少的,各種財貨堆如山積;需要慢慢的清點和記數出來,以防有人乘亂貪沒或是破壞、或是乘機銷帳和飄沒;再重新分派上其他地方的用場,來補貼這場意外擴大和還可能要繼續追加的戰爭所費;
其中,比較有用的無疑就是數十萬石計的各色糧草,和至少近十萬人份的各種甲械裝備;前者正好可以拿來收買人心和安撫地方,兼作維持戰事的消耗;後者則可以用作武裝那些三四線的(城邑)守備團和(市鎮)巡護隊。
反倒是那些財貨的用處不大,除了部分金銀錢財可以充作淮鎮的流通物和鑄造新幣的原料之外,其他的絹絲布帛香藥什麽的貴貨,都被拿來當作戰利品分紅和犒賞的內容,層層分發給將士們了。
然後是隨張邦昌一起投降的文武官員,各種身份和頭銜的人數加起來也有上千之眾;雖然大部分的身家、產業和特權都已經被剝奪掉了,隻剩下一些隨身細軟;但也要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進行集中監管和甄別工作,以在其中挑選出一些積極主動和可以派上用場的對象,以特別留用的身份配合地方的改造工作。
此外,還有好幾萬地方上的各色軍隊,需要進行解除武裝和歸遣處理,還有形形色色在此期間冒出來的地方武裝,需要掃蕩和鎮壓下去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安置和布局;
當然了歸遣處理不是給發點遣散費,就隨便打發到地方去自生自滅了;那簡直是形同放任和縱容,將來潛在不安定因素和反抗土壤的愚蠢行為。
因此主要是進行的初步裁汰老弱,連同家眷一起分派到外地各處編管地和屯莊當中,充實地方的民戶之外;剩下的精壯人員則分批押運和解送到,地理相對封閉的遼東半和新羅地方去,進行再訓整編為名的改造(洗腦)工作;
然後再在適當的時機下,分配到夷州、安東北部等外圍地帶去駐紮和充當軍事屯墾的力量。正所謂是易地而處,割裂和截斷過往淵源和社會基礎的強製措施。
在這個過程當中當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人的地方自由各種形形色色的想法和訴求,也有人會不滿意和得隴望蜀;因此,在某些有心人的鼓動和煽風點火,還是發生了一些不滿分子造成的衝突和騷動,或者說籍此來造勢和體現自身的存在感,想要索取和交涉一些更好的條件和優待;
當然了,在如今河北道全盤大勢已去而普遍人心思定之下,這些螳臂當車式的反抗也不過是些地方上許雜音而已,甚至連小插曲都算不上,就成了善後處置當中由新成立的守備團和邊防營,所順手解決的若幹戰績。
倒是淮軍正好借著這個理由和契機,又牽連性的懲治和處理了一批形同漏網之魚的,地方上有所影響力的家族,其中最不濟的後果,也是以成年男性為單位拆散了眾多家族成員之後,到頗為苦寒的安東北部延邊地區去添磚加瓦,為懷著開拓屯墾邊地的事業發光發熱去了。
因為河北道的地方實在過於廣大,又大多數一覽無遺的平原地帶;因此,為了缺乏短期內治理和改造的成果,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反撲和倒退,最少要有三個滿編的軍序來坐鎮期間,以保持最基本的軍事威懾和對外反應能力;
故而,其中兩個防戍軍分別駐留南北向的鎮州和相州,一個主戰軍序則坐鎮冀州腹地待機。
因為是在平原地區進行快速反應和機動性的需要,在這三個軍序當中作為離合輾轉之兵的騎兵力量,也要進一步的加強。因此,新一輪的征兵和募集馬匹的工作,已經開始在安東南部和中部展開和進行當中了。
根據目前送回來的消息,在短短十多天之內已經有數千人前來應征了,而且大多數自備坐騎前來的;根據當地的反饋說,主要是因為近些年安東境內開始大部平靜下來,許多早年受過訓練的青壯年除了種地之外,就基本沒有了用武之地。
而那些被沿襲下來的諸侯和分藩,也因為淮鎮的保護和監管、協調之下,沒有了繼續戰備和軍事衝突的需要,不再需要供養和維持過多的藩兵,乃至世世代代的武裝訓練自己的家族子弟;而把各種資源節省了下來,用做提升日常的生活品質或是改善領下的狀況,乃至開始追求以淮地為時尚的風潮和享受方式。
因此,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不甘於平凡寂寞,或是尋找新的出路和前程,乃至為自家人爭取一個基本優待條件之類種種理由和原因,開始大量的謀求加入到淮鎮所屬的軍事力量當中去。
這也意味著早年花費了大量資源和氣力,從人力物力上對安東境內持之以恒,以兵源地和重點資源產地為目的所進行後續經營,已經開始產生效果和增益了。
如果再加上日後初步鞏固和消化了河北道之後,那也意味著以淮北為核心三大片互為抵角,又能相互補充和支援的基本盤和根本之地就此成型,以及被確立下來在北地的大部優勢了。
就算是日後要進行長期消耗的南北對峙,或是曠日持久的國戰需要,也有足夠的縱深和後方緩衝的基礎底蘊了。
因為淮鎮目前所運轉的耕戰體係,其實更類似後世總體戰的發展思路,就是在相對掌控嚴密的社會體係下,將大多數與戰爭有關的動員能力和資源生產計劃,層層分配和編列到在冊不分男女老幼的每一個人頭上。
所以戰爭機器一旦發動起來之後,在吞噬了足夠的生命和資源,作為維係自身養分和燃料之前,就在沒有那麽容易停下腳步來了。
這邊在有條不紊的接受的鎮州、恒州各地的所有一切,南下的部隊也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南下的先頭部隊在當地駐畿軍的配合下,已經順利接管了衛州、懷州在內的諸多沿黃防要,以及河陽橋北關在內的橋渡、要津,並且成功接應上了位於柏崖城(今黃河小浪底區)的蜀軍殘部;
對方目前隻剩下兩千多疲病殘弱之兵,並且旗鼓甲杖什麽的損失殆盡,而隻剩參差不齊的隨身兵器;不過精神和士氣尚可,因此在來自河陽橋方麵駐畿軍的有限幫助下,已經數度打退了西軍的前鋒和探哨;
因此,當嶽鵬舉的滄州軍先頭抵達之後,輕鬆接管和換防了這處位於黃河中遊的要衝之地;
要知道,從地理位置和山河勝型上說,柏崖城位於王屋山買和中條山脈的狹夾處,以背山據腰之勢而麵臨黃河北岸,居高俯瞰重山峽道折轉之咽喉要地,是設立懷州之後最初的治所和駐防要衝;
而柏崖城本身則始於東魏大將侯景修築;以拒退西魏名將字文泰而初得名;城下黃河河岸邊上又有古河清渡口(今河南濟源黃河南岸),為古時從河洛地區通往關內和河間地區的樞要所在。
故而,在曆史上的北魏遷都、東西兩魏相爭、晉王爾朱榮入洛、前後趙的劉曜、石虎入洛等曆史大事件當中,均要先行控製柏崖城和河清渡口一代,才可以進一步展開對於中原地區的攻略。
而隋末唐初,有滑州人黃君漢據城以獻高祖李淵,才有了蓄勢待發的李唐政權一舉殺出河東之地,而就此加入爭霸中原,橫掃王世充、竇建德等兩河群雄的一代偉業;
直到後來天下太平日久而重要性大減,這才移治所到更加繁華的大邑河內縣;
開元年間,唐玄宗度支(主管後勤輜重的官)裴耀卿在柏崖城下修築官倉柏崖倉,負責長安和洛陽之間漕運的糧食物資轉運。
後來又設置了集津倉、鹽倉,以經過一次次地換船、倒倉、減荷的逐級轉運方式,將來自江淮之地的物資繞過三門峽段湍急多變的黃河水流,就此運往關內的西京長安。柏崖城也就此向下擴展,成了一個水陸交通的轉運樞紐。
到了“安史之亂”時,太尉李光弼又在這裏重新修葺柏崖城上部,以長期抗拒叛將史思明所部的攻略不斷。
而從西麵來自函穀關、桃林塞的上百裏峽道,在這裏又被王屋山南麓分成兩條路線;一條循梭蘿溝南行到洛陽、一條循河清穀南行到洛陽。
所以最後我得到的好消息是,這兩個可能成為西軍突破點的口子,暫時都被搶先一步到達的滄州軍給堵上了。雖然經過前期的戰損和一路的掉隊,最後隻有不過寥寥四千多人入駐期間;但是依靠他們所攜行的火器和其他裝備,足以在緊接而至的西軍攻勢麵前,堅守上一段時間直到後續援軍到來了。
然而,壞消息是河南方麵的駐畿軍,卻又出現了問題和狀況了;就在滄州軍的一部入駐河陽橋北關,並開始接濟當地的駐軍之後,就發現陸陸續續有來自南岸的士兵,紛紛成群結隊的穿過河中沙洲上的忠誠奔逃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