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十六章反動16
再度天明之後,拱衛洛都城北的子城——千金堡內,擺在宣徽使太尉宿元景麵前的,則是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洛都派出的援軍經過浴血苦戰之後,終於“奪”回了河陽橋的南關城。
在那些淮東兵“敗走”之前,河陽橋就被炸斷了,這可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
雖然說河陽橋是一座典型的黃河浮橋,曆史上越是屢毀屢建,沿襲至今也就是相當堅固的存在了。
固定河陽橋麵的是十六根環臂粗的巨型鏈索,奠基的墩位則是上百石的巨舟,每隔一段用雙份大鐵索牽引裝滿大石的鐵籠沉箱,作為沉錨浮定之物;因此哪怕黃河汛期大的時候也可以安然通行,
但是現在居然就這麽被人給毀了,而且根據現場的勘察,並不是簡單的截斷固定橋麵的纜索而已,而是連帶作為橋基的百石浮舟,都直接缺失了一大塊,而隻剩下些許煙熏火燎的斷茬和邊緣。
這也意味著至少還有三萬以上的後續兵馬,被隔斷在對岸而短時之內再也無法派上用場了。
當然了,他們還可以繞道河南陝縣東北黃河上遊的大陽橋,但是就要麵對已經被南軍奪取的重鎮澠池和雙橋關了。
這個結果,讓宿元景不禁再次重重歎息了一聲,真是國事多坎坷。
事實上,他所努力營造出來這番兵強馬壯的表象,其實也是有著頗多的水分;因為需要從邊塞威逼利誘更多軍隊,他幾乎是用盡了各種手段才讓他們南下的;但是在這一路上還是有不堪忍受偷偷逃亡,或是跑散掉隊的不在少數。
最後能夠隨他如期抵達黃河北岸的十萬大軍,大概不過四五萬合格的戰兵而已,其他都是沿途地方抓丁來的民夫,扛著棋子在濫竽充數著而已。
不過,既然取得了橋頭堡和通道,通過後續的收攏和召集,大概還可以將這個援軍的實際數量翻一番,攀升到六七萬左右。
這也是他竭盡全力,以自己的威望和手腕,能夠在邊塞之地搜括出來的最大限度的兵員和供養物資了,以至於其中夾雜好些十六歲以下的中男,乃至胡子還沒長出來的少男。
盡管如此,這些生力軍對於洛都城而言,還是相當彌足珍貴的續命手段了。但是顯然他的後續打算,卻被這隻淮東軍給出其不意的破壞了。
至於確認了相關消息之後,中路都統製王端臣和河南別遣大使魏晨的帳下,則是一副日了狗的匪夷所思表情和反應。
。。。。。。。。。。。。。
而在黃河支流的洄水岸邊,金墉城的廢墟上,剛剛擊退敵軍的淮東軍,也再次短暫的停駐下來。
接連的數場規模雖然不算特別大,卻是相當激烈的戰鬥下來;炮軍都尉杜疏朗,也大口大口喘著氣,座倒在還有些燙人的炮車上,有些疲憊又有些得色的看著遠處的戰場。
其中相當部分都是他麾下炮手,所取得的累累戰果。
而戰鬥才剛剛結束沒有多久,那些炮手和輔助役的士卒就已經不顧疲勞和緊張,緊接著開始用通杆清理和搽試炮膛,用浸水的大塊毛氈和濕布給炮身降溫,給炮架的機件上油保養,拆卸和調試炮架軌道上的拉簧,。。
小心翼翼的維護和檢查著炮車上的每一個零件和細節,他們是如此的專心致誌又爭分奪秒一般的。
似乎是因為奪占南關城又毀掉了河陽橋的緣故,就像是捅了位於城北那些北虜大軍的馬蜂窩一般的,讓他們發了瘋一般的搜尋和追擊這一隻,看起來頗為機動靈活的偏師。
仗著騎兵的優勢,他們幾乎是一次次被擊敗和擊潰,又一次次孜孜不倦的攀咬上來,就仿佛不知道什麽叫做失敗和挫折一般的。也正因為這些接踵而至的戰鬥,讓淮東軍不得不漸漸偏離了原本回歸本方陣營的路線。
因此,在伴隨這隻軍隊不斷轉向機動的過程當中,下一場戰鬥說不定就在什麽時候爆發了。戰地閑暇細心的保養和維護,無疑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這些寶貴而精妙的武器,被廢棄和破壞掉的命運。
要知道,這些珍貴家底也是淮東方麵用了數年時光,才慢慢積攢起來的。
如今淮東體係下火炮發展的科技樹上,主要以寸徑為兩大分野;
六寸以下主要有戰陣所需的長管野炮,縮短身管和簡化炮架的山炮,以及特製強化輪轂部分的騎炮;還有就是六寸以上攻堅為主的重炮、臼炮和固定式的塞炮。
當然了,如今淮東左右虞侯軍旗下的炮兵規模,也不過是兩個炮營外加一團而已。然後再戰時以團隊為單位,配屬和加強到特定的部伍當中;作為遠程的火力支援和壓製,或是攻城拔寨的輔助力量。
隻是,目前淮東能夠自產的裝備的主要還是六寸以下的野炮和山炮,以及實驗性配給騎兵,方便快速行進的若幹騎炮而已。
作為淮東一係列新技術積累的產物和特色,就是都是清一色實現了銅鐵雙身嵌套自緊,螺旋栓閉的後裝炮。
隻是因為具體工藝較為複雜而部件頗多,對於炮身材料的要求也甚高,因此以每個月出產的合格品率,總數加起來也不過浮動在二三十門之間而已。
而且其中相當部分的比例是要直接劃撥給水軍方麵,作為新式內河車船和外海新造的快速海巡船的火力裝備。
至於六寸以上重炮的序列,大多數還是在沿用當初從扣留的水師船上拆卸下老的老家什,前裝後裝皆有而製式也比較雜,主要布置駐留在一些樞紐和要點上。
此外,還有一些編在半數主戰營序裏的小編製炮隊,則配備得隻是設計和操作同樣簡單,兩寸以下的前裝實彈/散射小炮,已經專打噴子的轉輪大銃而已。
不過這些有過簡單操炮經驗的軍士,也等於是未來炮兵增擴的潛在候補和預備力量。
因此,相比馬步水工淄等其他飛速發展的兵種,淮東炮兵建設和力量擴充,還隻能處於緩慢積累的過程中,隻能先訓練好足夠的人手,再慢慢等裝備的階段。
這一次為了在軍前行事的需要,就先後差遣出了兩個炮團來,如今統一在都尉杜疏朗的麾下,至少有大小炮二十三組,約長短六十七門;合計在編的炮卒五百五十七員。
此外還有各種用來挽炮拉車,拖運輜重的大型牲畜四百餘口,其中挽拉炮車和彈藥的則是清一色的標準軍馬。
外加負責挖壕修壘,協助搬運和裝填彈藥、清洗炮膛,回收球彈、照管牲畜,以及炮車修理和維護等雜役,形同候補編隊的工程輜重大隊三百人;最後還有兩百名額外配屬作為護衛武裝的白兵、銃手。
幾乎抵得上虞侯軍兩翼裏大半個炮營的建製,或是一個標準防戍營的軍額了。
因此,如此之多的炮火集中起來,一次齊列發炮就幾乎可以在正麵,打爛打散至少一團北軍的密集陣列,或者說,在正麵對陣的野戰當中,還沒有人能夠承受兩次以上的集中打擊,而毫不動搖和退避,乃至士氣崩落當場潰散的存在;
當然炮車本身的轉向和行進速度,以及發炮的間序和頻次也是明顯硬傷,也最怕騎兵或是鬆散輕兵的近身突入。
故而每一次幾乎發炮的陣地,都是在布置完成的空心大陣保護下,以裝滿散彈的小炮和白兵線列為近身掩護,才能放開手腳肆無忌憚的發威起來。
隻是在這都亟道的戰場,這樣痛快殲敵的幾乎也並不多,特別是在有眾多友軍在側的情況下,隻要敵軍被打擊的稍稍露出頹勢和動搖,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發起衝鋒和反攻之勢了。
用後世某種網絡術語而言,就是搶人頭搶的飛起,而讓他們除非是聯通友軍一起炮轟,否則是沒有多少盡情發揮的機會,一直處在了某種意猶未盡的狀態當中。
而這一次淮東脫離友軍獨走,而圍魏救趙式的主動出擊作戰,卻讓參戰以來一直覺得缺了點什麽的杜疏朗,嚐到了某種盡情釋放的快意滋味,和長時間繃勁身心高度警惕遊走於生死邊緣,而不能言述的酣暢淋漓。
這才是炮軍的用法和發展方向,許多戰術細節和經驗心得,幾乎是都在這種生死一線的情況下,被強逼出來的。
最危險的一次,是一小隊殺穿了充作右側屏護的防戍營陣列,並且衝散擊潰了其中部分人,而徑直驅趕著用到了他的炮壘陣地上。
然後在一片慌亂和憂急當中,作為主官的他身先士卒的親手推動,並拉發了一門裝滿散彈的小炮,將突入的敵騎和他們追逐的散亂友軍,一起籠罩在近在咫尺的鉛雨當中。
在將這些敗退下來的防戍兵驅趕回原地的同時,也將散失的士氣和恥辱感,重新帶回和降臨到他們的身上,與這些炮隊的輔助人員一起再次守住殘缺的陣列。
這也是他第一次失去正編炮組成員的經曆。
而另一次,則是在洛渡外圍的據點——硤石堡附近,一隻乘夜埋伏潛襲的敵軍,在行進炮車隊伍靠近之後,試圖用投擲的燃燒物來摧毀他們,最終造成了至少一個炮組的損失,以及兩門炮被不得不拆毀掩埋的結果和教訓。
所以現在的炮團成員,除了能夠操炮放炮之外,也要能夠滿足在萬不得已之下,近身戰鬥放銃和插刺肉搏,拒敵於陣中的基本能力。
再度天明之後,拱衛洛都城北的子城——千金堡內,擺在宣徽使太尉宿元景麵前的,則是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洛都派出的援軍經過浴血苦戰之後,終於“奪”回了河陽橋的南關城。
在那些淮東兵“敗走”之前,河陽橋就被炸斷了,這可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
雖然說河陽橋是一座典型的黃河浮橋,曆史上越是屢毀屢建,沿襲至今也就是相當堅固的存在了。
固定河陽橋麵的是十六根環臂粗的巨型鏈索,奠基的墩位則是上百石的巨舟,每隔一段用雙份大鐵索牽引裝滿大石的鐵籠沉箱,作為沉錨浮定之物;因此哪怕黃河汛期大的時候也可以安然通行,
但是現在居然就這麽被人給毀了,而且根據現場的勘察,並不是簡單的截斷固定橋麵的纜索而已,而是連帶作為橋基的百石浮舟,都直接缺失了一大塊,而隻剩下些許煙熏火燎的斷茬和邊緣。
這也意味著至少還有三萬以上的後續兵馬,被隔斷在對岸而短時之內再也無法派上用場了。
當然了,他們還可以繞道河南陝縣東北黃河上遊的大陽橋,但是就要麵對已經被南軍奪取的重鎮澠池和雙橋關了。
這個結果,讓宿元景不禁再次重重歎息了一聲,真是國事多坎坷。
事實上,他所努力營造出來這番兵強馬壯的表象,其實也是有著頗多的水分;因為需要從邊塞威逼利誘更多軍隊,他幾乎是用盡了各種手段才讓他們南下的;但是在這一路上還是有不堪忍受偷偷逃亡,或是跑散掉隊的不在少數。
最後能夠隨他如期抵達黃河北岸的十萬大軍,大概不過四五萬合格的戰兵而已,其他都是沿途地方抓丁來的民夫,扛著棋子在濫竽充數著而已。
不過,既然取得了橋頭堡和通道,通過後續的收攏和召集,大概還可以將這個援軍的實際數量翻一番,攀升到六七萬左右。
這也是他竭盡全力,以自己的威望和手腕,能夠在邊塞之地搜括出來的最大限度的兵員和供養物資了,以至於其中夾雜好些十六歲以下的中男,乃至胡子還沒長出來的少男。
盡管如此,這些生力軍對於洛都城而言,還是相當彌足珍貴的續命手段了。但是顯然他的後續打算,卻被這隻淮東軍給出其不意的破壞了。
至於確認了相關消息之後,中路都統製王端臣和河南別遣大使魏晨的帳下,則是一副日了狗的匪夷所思表情和反應。
。。。。。。。。。。。。。
而在黃河支流的洄水岸邊,金墉城的廢墟上,剛剛擊退敵軍的淮東軍,也再次短暫的停駐下來。
接連的數場規模雖然不算特別大,卻是相當激烈的戰鬥下來;炮軍都尉杜疏朗,也大口大口喘著氣,座倒在還有些燙人的炮車上,有些疲憊又有些得色的看著遠處的戰場。
其中相當部分都是他麾下炮手,所取得的累累戰果。
而戰鬥才剛剛結束沒有多久,那些炮手和輔助役的士卒就已經不顧疲勞和緊張,緊接著開始用通杆清理和搽試炮膛,用浸水的大塊毛氈和濕布給炮身降溫,給炮架的機件上油保養,拆卸和調試炮架軌道上的拉簧,。。
小心翼翼的維護和檢查著炮車上的每一個零件和細節,他們是如此的專心致誌又爭分奪秒一般的。
似乎是因為奪占南關城又毀掉了河陽橋的緣故,就像是捅了位於城北那些北虜大軍的馬蜂窩一般的,讓他們發了瘋一般的搜尋和追擊這一隻,看起來頗為機動靈活的偏師。
仗著騎兵的優勢,他們幾乎是一次次被擊敗和擊潰,又一次次孜孜不倦的攀咬上來,就仿佛不知道什麽叫做失敗和挫折一般的。也正因為這些接踵而至的戰鬥,讓淮東軍不得不漸漸偏離了原本回歸本方陣營的路線。
因此,在伴隨這隻軍隊不斷轉向機動的過程當中,下一場戰鬥說不定就在什麽時候爆發了。戰地閑暇細心的保養和維護,無疑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這些寶貴而精妙的武器,被廢棄和破壞掉的命運。
要知道,這些珍貴家底也是淮東方麵用了數年時光,才慢慢積攢起來的。
如今淮東體係下火炮發展的科技樹上,主要以寸徑為兩大分野;
六寸以下主要有戰陣所需的長管野炮,縮短身管和簡化炮架的山炮,以及特製強化輪轂部分的騎炮;還有就是六寸以上攻堅為主的重炮、臼炮和固定式的塞炮。
當然了,如今淮東左右虞侯軍旗下的炮兵規模,也不過是兩個炮營外加一團而已。然後再戰時以團隊為單位,配屬和加強到特定的部伍當中;作為遠程的火力支援和壓製,或是攻城拔寨的輔助力量。
隻是,目前淮東能夠自產的裝備的主要還是六寸以下的野炮和山炮,以及實驗性配給騎兵,方便快速行進的若幹騎炮而已。
作為淮東一係列新技術積累的產物和特色,就是都是清一色實現了銅鐵雙身嵌套自緊,螺旋栓閉的後裝炮。
隻是因為具體工藝較為複雜而部件頗多,對於炮身材料的要求也甚高,因此以每個月出產的合格品率,總數加起來也不過浮動在二三十門之間而已。
而且其中相當部分的比例是要直接劃撥給水軍方麵,作為新式內河車船和外海新造的快速海巡船的火力裝備。
至於六寸以上重炮的序列,大多數還是在沿用當初從扣留的水師船上拆卸下老的老家什,前裝後裝皆有而製式也比較雜,主要布置駐留在一些樞紐和要點上。
此外,還有一些編在半數主戰營序裏的小編製炮隊,則配備得隻是設計和操作同樣簡單,兩寸以下的前裝實彈/散射小炮,已經專打噴子的轉輪大銃而已。
不過這些有過簡單操炮經驗的軍士,也等於是未來炮兵增擴的潛在候補和預備力量。
因此,相比馬步水工淄等其他飛速發展的兵種,淮東炮兵建設和力量擴充,還隻能處於緩慢積累的過程中,隻能先訓練好足夠的人手,再慢慢等裝備的階段。
這一次為了在軍前行事的需要,就先後差遣出了兩個炮團來,如今統一在都尉杜疏朗的麾下,至少有大小炮二十三組,約長短六十七門;合計在編的炮卒五百五十七員。
此外還有各種用來挽炮拉車,拖運輜重的大型牲畜四百餘口,其中挽拉炮車和彈藥的則是清一色的標準軍馬。
外加負責挖壕修壘,協助搬運和裝填彈藥、清洗炮膛,回收球彈、照管牲畜,以及炮車修理和維護等雜役,形同候補編隊的工程輜重大隊三百人;最後還有兩百名額外配屬作為護衛武裝的白兵、銃手。
幾乎抵得上虞侯軍兩翼裏大半個炮營的建製,或是一個標準防戍營的軍額了。
因此,如此之多的炮火集中起來,一次齊列發炮就幾乎可以在正麵,打爛打散至少一團北軍的密集陣列,或者說,在正麵對陣的野戰當中,還沒有人能夠承受兩次以上的集中打擊,而毫不動搖和退避,乃至士氣崩落當場潰散的存在;
當然炮車本身的轉向和行進速度,以及發炮的間序和頻次也是明顯硬傷,也最怕騎兵或是鬆散輕兵的近身突入。
故而每一次幾乎發炮的陣地,都是在布置完成的空心大陣保護下,以裝滿散彈的小炮和白兵線列為近身掩護,才能放開手腳肆無忌憚的發威起來。
隻是在這都亟道的戰場,這樣痛快殲敵的幾乎也並不多,特別是在有眾多友軍在側的情況下,隻要敵軍被打擊的稍稍露出頹勢和動搖,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發起衝鋒和反攻之勢了。
用後世某種網絡術語而言,就是搶人頭搶的飛起,而讓他們除非是聯通友軍一起炮轟,否則是沒有多少盡情發揮的機會,一直處在了某種意猶未盡的狀態當中。
而這一次淮東脫離友軍獨走,而圍魏救趙式的主動出擊作戰,卻讓參戰以來一直覺得缺了點什麽的杜疏朗,嚐到了某種盡情釋放的快意滋味,和長時間繃勁身心高度警惕遊走於生死邊緣,而不能言述的酣暢淋漓。
這才是炮軍的用法和發展方向,許多戰術細節和經驗心得,幾乎是都在這種生死一線的情況下,被強逼出來的。
最危險的一次,是一小隊殺穿了充作右側屏護的防戍營陣列,並且衝散擊潰了其中部分人,而徑直驅趕著用到了他的炮壘陣地上。
然後在一片慌亂和憂急當中,作為主官的他身先士卒的親手推動,並拉發了一門裝滿散彈的小炮,將突入的敵騎和他們追逐的散亂友軍,一起籠罩在近在咫尺的鉛雨當中。
在將這些敗退下來的防戍兵驅趕回原地的同時,也將散失的士氣和恥辱感,重新帶回和降臨到他們的身上,與這些炮隊的輔助人員一起再次守住殘缺的陣列。
這也是他第一次失去正編炮組成員的經曆。
而另一次,則是在洛渡外圍的據點——硤石堡附近,一隻乘夜埋伏潛襲的敵軍,在行進炮車隊伍靠近之後,試圖用投擲的燃燒物來摧毀他們,最終造成了至少一個炮組的損失,以及兩門炮被不得不拆毀掩埋的結果和教訓。
所以現在的炮團成員,除了能夠操炮放炮之外,也要能夠滿足在萬不得已之下,近身戰鬥放銃和插刺肉搏,拒敵於陣中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