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低矮起伏的丘陵之間,已經被蜿蜒不到邊的隊伍,給占據了。
旗幟招展大隊人馬前呼後擁,簇擁著行進的一輛用氈毯和裘皮包裹起來,豪華馬車之
中,仍舊沒法起身的藩主羅湛基,至少看起來蠟黃的臉色稍稍好了一些。
因為,
都監駱秉聲的先遣馬隊,抵達新城州(治今遼寧省撫順市北高爾山)的消息,在延遲
了好幾天之後,總算讓他稍稍安下心來。
雖然他們依舊沒有發現那隻在地方肆虐的敵人,也一時半會沒能搞清楚本家那裏的幹
係和變化。
這樣就算是遼城本家那邊,真的出了什麽問題和變故,他也有這麽一個可以聚附人馬
和追隨者的根基之地。
新城州,顧名思義就是一座曆史較短的城池,源自數百年前唐太宗初次東征高句麗,
而取得遼東之境後,在遼河流域上遊的關鍵位置,派行軍總管薑行本建造了這座新城
以為屏護。
後來因為相應的地理勝勢,也成為太宗二次東征,乃至曆代營州都督攻略高句麗,集
結兵員,囤積物資的前進基地和邊塞要鎮。
高句麗覆滅之後,這裏又成為鎮壓此起彼伏高句麗殘黨的大本營,是以從儀鳳二年
(677年)至開元二年(714年),一直是為安東都護府治所。
後來才重新移回遼東城。
現如今,也是遼東乃至整個安東南部與中部之間,掌握樞要的重鎮,因為在曆史上一
度同樣做過安東都護府治所的緣故,在城池格局上甚至還要比,如今的羅藩首府遼城
更大一些的。
雖然經過曆次的征調,但是其中還是儲集了不少物資和兵備。原本都是為了對付和防
備,那些自成一體不從號令多年的北方諸侯聯合。
當初的安東二十五家諸侯、四十七姓分藩,就在這裏發下盟誓,一旦遭到北朝或是山
外草原諸侯的入侵;無論如何的嫌隙和積怨,都要立刻放下各自的紛爭,而在一致對
外中守望互助。
並且共約敢有背盟者,奪其藩號領有,各家共擊之。在此後來又發生了許多事情。
包括薛氏為首遼西諸侯的背盟而走,而導致安東道的勝勢逆轉;北方諸侯不堪征戰疲
敝,而暗自分裂出去自成一體;
其中至少有十數家諸侯,成為這個實踐這個盟約的代價和祭品;而羅氏也得以在缺少
薛氏的情況下,重新掌握了安東半數諸侯的盟主身份和主導權。
因此,這裏也再次成為他內定的二度會盟之所。
事情發展到如今的局麵,就算是刻意封鎖之下,軍中也不可避免的對於後方發生的事
情,各種議論紛紛和謠言四起起來。
特別是那些盟友和附庸的諸侯們,他們自有自己的渠道,也沒有義務替羅氏分憂和隱
瞞的,隻怕是恨不得更加推波助瀾一些呢。
隻是在消滅了頭號宿敵薛氏的大勝之勢下,不得不有所收斂和被輕易壓製下去而已,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這種羅氏主導的獨大勢頭,可未必能夠一隻保持下去的。
待到新城再盟完成之後,本家那裏就算再有什麽意外和變數,也無關大局而可以用手
中的強大實力和名分,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
如此的狀況,在羅藩的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但是通常情況下,無論是地位動
搖的藩主,還是來自家族內部的挑戰者,都被局限在內部的高端層麵上,而避免對家
族的實力和權威,造成過多的削弱;
至於那些想要靠盤外招破局的人,也是從來是無法通過公然的叛亂,獲得自己的成功
和勝利的。最好的結果也就是逃亡在外,然後被家族的死士或是重金懸賞的刺客,給
幹掉。
因此,他實在想不出,後方還有什麽對策和手段。這時候,四平八穩的馬車之外傳來
了通報聲。
“主公,蘆關到了。。”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到東山城裏去過夜了。。”
不知何時,他們已經走出了丘陵地帶,而抵達了相對開闊的遼河平原,
而矗立在山地邊緣的東山城,已經轉眼在即了。
這處曾經葬送了羅氏大半數高層,也葬送了薛羅兩家和解之路,衍生出一係列變亂的
傷心之地。
因此,羅湛基拒絕了進城駐紮的要求,而要求在城牆下另立宿營地。隻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夜就城中就冒出了喧囂聲。
“回稟主上,是出蘆藩與竺藩的人馬,在城中的街市上大打出手,”
羅蒼梧站在身邊稟告道
“不過,已經被彈壓下去了。。”
“多派些人盯著點。。”
羅湛基有些疲倦的吩咐道。
因為是在回歸路上,各家都逐漸放棄了管束和紀律鬆懈起來的緣故,這些諸侯一點兒都不見的消停多少。
...。
與此同時的江寧行在,
一份來自淮東的觀風團中,寫的花團錦簇而看起來頗為言之有物的奏進紮子,被擺在石頭城行宮的監國案頭。
“臣上書言淮東諸弊情,尤得三亢當其首”
“三亢者,既冗兵、冗官、冗費之屬。。”
..
“首當以冗兵者為最患。。”
“淮東鎮撫以下,多不思保境安民,而以強擄羅括戶口為樂事。。”
“俘獲北境百姓,並招徠流民之屬,皆充入軍中而編為應籍。。”
“或曰建生,或曰勞役、或曰編管、或曰檢疫。。或打入罪囚為伍。。”
“個中名目劇煩不一而衷,無不以官軍之名,而極近壓榨勞役之實。。”
“或役使與礦山坑壑,或驅之於鹽澤荒灘。。”
“所取之利皆奉於上。。而個中累累死籍不計其數.。”
“而皆假以軍籍虛沒其費。。是為其軍額雖眾”
“動輒號稱在籍之人十數萬。。”
“然期間浮濫者亦眾之。。是為淮東第一冗者,冗兵之患”
.。。
“又有冗官之患,,”
“堪堪六州之地,卻有十數倍於此的官屬、職銜,行事奔走其間.”
“雖別設官校然行斂財之道。。強令地方須往修習,居家課以重資。。”
“所出以官人之名,卻驅使於鄉裏,行那吏員所持的賤業。。”
“又多有不入流之輩,以重資賄請親近,而謀取出身、名銜、職事以自重。。”
“其中別出正途之選,附名以假寄、權代、暫設者不計其數。。堪稱浮濫一時。。”
“視為第二大冗。。”
.。
“兩冗積年而成第三冗——冗費者,”
“淮鎮所費,動輒億文計,而屢屢告求與國中”
“諸位守臣的居處,卻是甲第連雲而占地宏廣。。”
“皆驅使將士為奴婢仆役。。”
“所缺皆窮括與地方。。民不堪驅使”
“是以野絕民戶而邑多官籍。。”
當然,在多年之後,某人偶然因故得知了這份奏折之後,也隻能感歎著,這可真是一
個既可笑又美麗的誤會啊。
旗幟招展大隊人馬前呼後擁,簇擁著行進的一輛用氈毯和裘皮包裹起來,豪華馬車之
中,仍舊沒法起身的藩主羅湛基,至少看起來蠟黃的臉色稍稍好了一些。
因為,
都監駱秉聲的先遣馬隊,抵達新城州(治今遼寧省撫順市北高爾山)的消息,在延遲
了好幾天之後,總算讓他稍稍安下心來。
雖然他們依舊沒有發現那隻在地方肆虐的敵人,也一時半會沒能搞清楚本家那裏的幹
係和變化。
這樣就算是遼城本家那邊,真的出了什麽問題和變故,他也有這麽一個可以聚附人馬
和追隨者的根基之地。
新城州,顧名思義就是一座曆史較短的城池,源自數百年前唐太宗初次東征高句麗,
而取得遼東之境後,在遼河流域上遊的關鍵位置,派行軍總管薑行本建造了這座新城
以為屏護。
後來因為相應的地理勝勢,也成為太宗二次東征,乃至曆代營州都督攻略高句麗,集
結兵員,囤積物資的前進基地和邊塞要鎮。
高句麗覆滅之後,這裏又成為鎮壓此起彼伏高句麗殘黨的大本營,是以從儀鳳二年
(677年)至開元二年(714年),一直是為安東都護府治所。
後來才重新移回遼東城。
現如今,也是遼東乃至整個安東南部與中部之間,掌握樞要的重鎮,因為在曆史上一
度同樣做過安東都護府治所的緣故,在城池格局上甚至還要比,如今的羅藩首府遼城
更大一些的。
雖然經過曆次的征調,但是其中還是儲集了不少物資和兵備。原本都是為了對付和防
備,那些自成一體不從號令多年的北方諸侯聯合。
當初的安東二十五家諸侯、四十七姓分藩,就在這裏發下盟誓,一旦遭到北朝或是山
外草原諸侯的入侵;無論如何的嫌隙和積怨,都要立刻放下各自的紛爭,而在一致對
外中守望互助。
並且共約敢有背盟者,奪其藩號領有,各家共擊之。在此後來又發生了許多事情。
包括薛氏為首遼西諸侯的背盟而走,而導致安東道的勝勢逆轉;北方諸侯不堪征戰疲
敝,而暗自分裂出去自成一體;
其中至少有十數家諸侯,成為這個實踐這個盟約的代價和祭品;而羅氏也得以在缺少
薛氏的情況下,重新掌握了安東半數諸侯的盟主身份和主導權。
因此,這裏也再次成為他內定的二度會盟之所。
事情發展到如今的局麵,就算是刻意封鎖之下,軍中也不可避免的對於後方發生的事
情,各種議論紛紛和謠言四起起來。
特別是那些盟友和附庸的諸侯們,他們自有自己的渠道,也沒有義務替羅氏分憂和隱
瞞的,隻怕是恨不得更加推波助瀾一些呢。
隻是在消滅了頭號宿敵薛氏的大勝之勢下,不得不有所收斂和被輕易壓製下去而已,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這種羅氏主導的獨大勢頭,可未必能夠一隻保持下去的。
待到新城再盟完成之後,本家那裏就算再有什麽意外和變數,也無關大局而可以用手
中的強大實力和名分,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
如此的狀況,在羅藩的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但是通常情況下,無論是地位動
搖的藩主,還是來自家族內部的挑戰者,都被局限在內部的高端層麵上,而避免對家
族的實力和權威,造成過多的削弱;
至於那些想要靠盤外招破局的人,也是從來是無法通過公然的叛亂,獲得自己的成功
和勝利的。最好的結果也就是逃亡在外,然後被家族的死士或是重金懸賞的刺客,給
幹掉。
因此,他實在想不出,後方還有什麽對策和手段。這時候,四平八穩的馬車之外傳來
了通報聲。
“主公,蘆關到了。。”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到東山城裏去過夜了。。”
不知何時,他們已經走出了丘陵地帶,而抵達了相對開闊的遼河平原,
而矗立在山地邊緣的東山城,已經轉眼在即了。
這處曾經葬送了羅氏大半數高層,也葬送了薛羅兩家和解之路,衍生出一係列變亂的
傷心之地。
因此,羅湛基拒絕了進城駐紮的要求,而要求在城牆下另立宿營地。隻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夜就城中就冒出了喧囂聲。
“回稟主上,是出蘆藩與竺藩的人馬,在城中的街市上大打出手,”
羅蒼梧站在身邊稟告道
“不過,已經被彈壓下去了。。”
“多派些人盯著點。。”
羅湛基有些疲倦的吩咐道。
因為是在回歸路上,各家都逐漸放棄了管束和紀律鬆懈起來的緣故,這些諸侯一點兒都不見的消停多少。
...。
與此同時的江寧行在,
一份來自淮東的觀風團中,寫的花團錦簇而看起來頗為言之有物的奏進紮子,被擺在石頭城行宮的監國案頭。
“臣上書言淮東諸弊情,尤得三亢當其首”
“三亢者,既冗兵、冗官、冗費之屬。。”
..
“首當以冗兵者為最患。。”
“淮東鎮撫以下,多不思保境安民,而以強擄羅括戶口為樂事。。”
“俘獲北境百姓,並招徠流民之屬,皆充入軍中而編為應籍。。”
“或曰建生,或曰勞役、或曰編管、或曰檢疫。。或打入罪囚為伍。。”
“個中名目劇煩不一而衷,無不以官軍之名,而極近壓榨勞役之實。。”
“或役使與礦山坑壑,或驅之於鹽澤荒灘。。”
“所取之利皆奉於上。。而個中累累死籍不計其數.。”
“而皆假以軍籍虛沒其費。。是為其軍額雖眾”
“動輒號稱在籍之人十數萬。。”
“然期間浮濫者亦眾之。。是為淮東第一冗者,冗兵之患”
.。。
“又有冗官之患,,”
“堪堪六州之地,卻有十數倍於此的官屬、職銜,行事奔走其間.”
“雖別設官校然行斂財之道。。強令地方須往修習,居家課以重資。。”
“所出以官人之名,卻驅使於鄉裏,行那吏員所持的賤業。。”
“又多有不入流之輩,以重資賄請親近,而謀取出身、名銜、職事以自重。。”
“其中別出正途之選,附名以假寄、權代、暫設者不計其數。。堪稱浮濫一時。。”
“視為第二大冗。。”
.。
“兩冗積年而成第三冗——冗費者,”
“淮鎮所費,動輒億文計,而屢屢告求與國中”
“諸位守臣的居處,卻是甲第連雲而占地宏廣。。”
“皆驅使將士為奴婢仆役。。”
“所缺皆窮括與地方。。民不堪驅使”
“是以野絕民戶而邑多官籍。。”
當然,在多年之後,某人偶然因故得知了這份奏折之後,也隻能感歎著,這可真是一
個既可笑又美麗的誤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