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城,又稱遼郡,大致位置掩蓋在後世的遼陽市區遼陽老城東北隅,
秦統一六國,就於此設立了遼東郡及其治所襄平城,東晉義熙六年(公元410年)高句麗盡據遼東後,改稱襄平城為遼東城,作為西陲重鎮來經營。
雖有隋煬帝號稱發師百萬的三大征而始終不落。
直到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遼東道行軍總管李績以火攻拔之,改此城為遼州城,作為大軍討平高句麗的前沿跳板和過渡,自此沿襲下來又稱遼城、遼郡。
而到了高宗繼位之後,一代名將李績亦是以此為出發地,以輕騎快馬突入高句麗的腹地,而開始執行“春殺耕農,秋焚田獲”的焦土戰略。
至使高句麗國中大饑,民變四起,以王族泉男生出奔唐朝而引兵攻滅其國,俘虜了高句麗末王泉高藏獻俘太廟,自此千百年以後泉高藏的石像,以陪虜的身份留在昭陵的神道之上。
而後來平地高句麗故地的反亂,新設的安東都護府,也是以此為為支撐點。最終將高句麗王姓貴族、士人官吏及其眷屬附庸人口十數萬,千裏迢迢的四散遷置江淮之地,自此消失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
因此,這是一座頗有曆史和典故的古老城池。
橫亙在略微起伏的山野之中遼城,城池呈方方正正之廊,光是正麵的長度就約有六七裏,內外有明顯的兩重城垣。外牆以二十尺高的包磚馬牆梯麵,又塗灰抹麵其隙,令難攀附;而位於東北向的內城,顯然比外城又高出一重,上麵還有有兩層和三層,用途不明建築物;
內城是羅氏一族及其臣屬的居所,及官署、兵營之所在;外城為商業區和大多數平民的聚居區。
城門三,東西門相對,雙層門樓,曰廣順和平夷。城外西北更大一些的曰鎮遠門,城垣有角樓、雉堞、女兒牆等建築,還有兩層高牆包裹而成的甕城,看起來規模宏偉高聳。
太子河從東牆外流去,形成一條頗為曠闊的護城水係。可謂是集這個時代築城技術之大成的典型產物
總體感覺讓人有些歎為觀止起來。
但走近之後,就可以看到深灰色的牆麵上,一些新舊不一像是被先後修補過的斑駁痕跡,仿佛是在無聲提醒這任何一個注意到這個細節的人,這裏究竟發生過怎樣的事情。
其中顏色最淡的地方,看起來就在這一兩年的光景之內,再加上整個城牆上幾乎看不到任何青苔和野草的痕跡。。
難道,安東羅氏一度都被人打到了居城底下了麽。
懷著這種猜想和念頭,我見到了前來迎接的隊伍。旗幟招展而袍甲鮮明獵獵,身形魁梧而行陣整齊,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久於行伍的肅煞之氣,
“好吧,這才有點意思啊。”
我在嘴裏嘀咕著,繼續仔細打量著些,應該是安東羅氏信賴和憑仗的最終武裝力量把。
比起沿途所見地方上那些,明顯裝備陳舊落後,訓練和營養狀況,都有所不足的駐守藩兵們,顯然不可與日而喻了。
“有德,。。”
見到這一幕,一隻陪同我的家老羅思謹,也不禁放下了暗藏的心事重重,而有些眉飛色舞的對我探身相詢道
“我遼東健兒,可還入得眼中否呼。。”
“嗯,。。”
我摸了摸下巴,由衷讚聲道
“確自有一番勇武彪形的風範。。”
但是心裏想的卻是另一回事,看起來的確是精裝彪悍,久浸軍旅的勁卒。但不知道打起來又會是怎樣的情形,起碼在武器和戰術世代上,和我的淮東已經差了不隻是一兩個層麵了。
要說到精悍彪壯或是久經戰陣的話,被我幹掉不隻是十數隻的北軍們,相必很有話要說的
但至少,作為基本的額城府,我收束起了這種無畏的比較心思。有所選擇的對他們做出了一些比較中肯誇讚。
比如在悍勇無畏的精神上,在戰場廝殺的持久和耐力等長處上,充分給與了肯定和褒獎。
“能得有德的讚譽,那是他們的福分”
似乎我的誇讚讓他相當的受用。
“不過貴部,亦是頗有細柳營的古風啊。。”
“無愧是在北朝威名赫赫的滿萬不可敵啊。。”
相互吹捧了幾句之後,我這才注意到左右的鴉雀無聲。卻是不知曾幾何時,兩邊的人馬已經悄無聲息的暗自在氣勢和陣容上較起勁來了。
我帶來的部下們看起來,無動於衷的在原地保持著肅立靜默的隊列,就仿佛對方是根本不存在的透明空氣一般的。
相比之下,對方躍然於上的氣勢和情緒,就有些細微處的混亂嘈雜起來了。這高下之判立刻就分明了出來。
不過我帶隊前來可不是為了在人家門口鬥氣打臉的,一聲令下,大多數人有恢複了那種輕鬆攜意的行途常態,但依舊是暗自是對方如無物的態度。
不過,顯然羅思謹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細微處,或者說他根本不在意這些小節,而順著我的疑問,介紹起這隻出迎的人馬來。
“這支便是拱衛遼城的安東守捉軍。。”
大名鼎鼎的安東守捉軍,當然與我那隻半調子的青州守捉軍相比,這可是有著曆史數百年,戰功赫赫的老牌建製了。
最早可以上溯到第一代安東大都護薛仁貴,所轄的親兵部曲。曆代征討下來擊滅的番胡土蠻不計其數。直到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爆發,才一度斷絕。
卻又因為薛嵩和羅先的安東派遣軍,而恢複重建起來,自此成為了拱衛曆代安東道大都督和安東大都護的核心武裝。
後來薛氏與羅氏漸行漸遠,而在專注經營遼西故地的五路守捉,而將這個安東守捉的軍序和名號,留給了依舊據有遼郡城的羅氏。
如今領兵前來充作一賬的,自然也是羅氏旗下的大將之一,藩主的親信盧毅信,添為兩位安東守捉副使之一。而正使則是一般由藩主的繼承人所兼任的。
此外,羅氏的旗下還有另外三隻名為東寧、保定、定襄的類似常備軍序,目前駐留在對敵的新城州(今沈陽市附近)和懷遠的前沿要害;都是因為安東羅氏曆代當任過安東大都護的緣故,而保留下來的專屬軍序番號。
然後又有所謂的“梁河、倉勿、蓋牟”三大鎮,分別管有數處駐屯性質的府兵,而負責在東麵、北麵和西南麵進行地方戍防。
因此,最終按照過往留下來的序列計算,安東羅氏麾下,足足有三軍三鎮一守捉,整七隻脫產的戰鬥序列。
當然了,按照羅思謹的說法,還可以聚集各地州縣的散序藩兵,再動員起領內的青壯來充實軍伍。
因為,遼東多山而民風悍勇,募集而來的青壯年們,自備弓箭和其他武裝的不少,隻要稍加陣形訓練,就能派上用場。
外加上還可征調差遣那些分藩諸侯帶兵前來聚附。
因此,在安東羅氏的全盛之期,帶甲十萬根本不是任何問題的,說到這一點,他難掩有一種自豪之情。
當然了,我自覺他的說辭,多半要打個打折扣的,以遼東如今的產出和局麵,能夠要的起那麽多部伍也相當夠嗆的。
要是安東大羅氏真的就這麽兵強馬壯而充足無虞的話,那還何必大老遠的把我找過來,還私下提出借兵的可能性幹毛。
難道是要邀請我一同出兵攻打北朝陣營的勢力麽。
隻是作為一個演員。嗯不,是潛在盟友的基本修養,我還是適當表示了驚訝和稱道,以滿足他的某種心情。
然後,一一見過出來相迎的若幹位,駐留當地的羅氏親族和家臣。其中既有與羅思瑾身份比肩,而負責居城事務的另一位家老羅賢陳為代表的一族,也有當代的內宰朱彥年,張義新為首的內臣,代官。
仔細看起來,算是相當隆重的被視作藩主一般的對等資格了。當然這個待遇,還得算在我這個淮東製置使的頭銜加成上吧。
而後我和我的部下,被安排在了遼郡城不遠處的衛星城之一,一處名為安舜堡的子堡裏駐留下來。裏麵的食給、水源、家什和器械,連同近身聽候的奴婢和粗使喚的雜役一應俱全,顯然早已經準備充分,
然後稍作休整,就應邀前往內城本家的詹明堂,參加一場接風洗塵的小小家宴,
說是小小的家宴,但是規格同樣一點兒都不低,宴上照明的是價值不菲的上等鯨脂和加了香料的蜂蠟;熊鹿麅子飛龍等山珍奇味可謂是極盡豐肴;
而光是出麵作陪的家族成員,就足足有好幾十號。而且介紹起來都是有具體職事和頭銜的在位者,而非那種閑人清客之輩。
作為這一次的正主兒,內定的下一任家主,現任的安東守捉使羅湛基,也出麵和我親敘了一番,兩大源流和家世之間的過往淵源。
他是四十過半風度優雅,堪稱是一個老帥哥的人物,而且言語風趣而自有一番見曆和城府。第一印象很難不讓人生出些許好感和親切來。
至於當代的族長兼藩主,據說因為數年前在白狼水大戰中負傷不輕,因此一直纏綿病榻而,情況時好時壞。因此,才有了這一次卸任退養的額外安排。
不過,這一次也是典型的務虛之會,除了讓我認了一堆身居要職的人頭和麵孔之外,並沒有見到任何實質性的東西。
“主上。。”
陪同我出席的薛徽言突然提醒道
“此中無有重量級的大將和前沿軍帥之屬。。”
他這麽一說,我才有些反應過來。回想起來,似乎都是偏向內臣、代官的文班資序了。
與南朝那些主要以不開化的土夷島蠻為對手,而隻保留和維持相當有些武力需求的海外藩們不同,安東大羅氏可是常年身處的在對抗北朝勢力,而首當其衝的前沿,屬於高度軍事化和常年處於備戰狀態下的北地強藩。
因此在藩家日常運作和經營過程中,各種與軍隊相關的內容與需求,顯然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而在這次家宴上,作為武臣將吏的次序,除了本地安東守捉的一係,以及少數後勤、匠造相關之外,所謂三軍三鎮的代表,居然一個都沒有見到過,這顯然有些不尋常了。
秦統一六國,就於此設立了遼東郡及其治所襄平城,東晉義熙六年(公元410年)高句麗盡據遼東後,改稱襄平城為遼東城,作為西陲重鎮來經營。
雖有隋煬帝號稱發師百萬的三大征而始終不落。
直到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遼東道行軍總管李績以火攻拔之,改此城為遼州城,作為大軍討平高句麗的前沿跳板和過渡,自此沿襲下來又稱遼城、遼郡。
而到了高宗繼位之後,一代名將李績亦是以此為出發地,以輕騎快馬突入高句麗的腹地,而開始執行“春殺耕農,秋焚田獲”的焦土戰略。
至使高句麗國中大饑,民變四起,以王族泉男生出奔唐朝而引兵攻滅其國,俘虜了高句麗末王泉高藏獻俘太廟,自此千百年以後泉高藏的石像,以陪虜的身份留在昭陵的神道之上。
而後來平地高句麗故地的反亂,新設的安東都護府,也是以此為為支撐點。最終將高句麗王姓貴族、士人官吏及其眷屬附庸人口十數萬,千裏迢迢的四散遷置江淮之地,自此消失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
因此,這是一座頗有曆史和典故的古老城池。
橫亙在略微起伏的山野之中遼城,城池呈方方正正之廊,光是正麵的長度就約有六七裏,內外有明顯的兩重城垣。外牆以二十尺高的包磚馬牆梯麵,又塗灰抹麵其隙,令難攀附;而位於東北向的內城,顯然比外城又高出一重,上麵還有有兩層和三層,用途不明建築物;
內城是羅氏一族及其臣屬的居所,及官署、兵營之所在;外城為商業區和大多數平民的聚居區。
城門三,東西門相對,雙層門樓,曰廣順和平夷。城外西北更大一些的曰鎮遠門,城垣有角樓、雉堞、女兒牆等建築,還有兩層高牆包裹而成的甕城,看起來規模宏偉高聳。
太子河從東牆外流去,形成一條頗為曠闊的護城水係。可謂是集這個時代築城技術之大成的典型產物
總體感覺讓人有些歎為觀止起來。
但走近之後,就可以看到深灰色的牆麵上,一些新舊不一像是被先後修補過的斑駁痕跡,仿佛是在無聲提醒這任何一個注意到這個細節的人,這裏究竟發生過怎樣的事情。
其中顏色最淡的地方,看起來就在這一兩年的光景之內,再加上整個城牆上幾乎看不到任何青苔和野草的痕跡。。
難道,安東羅氏一度都被人打到了居城底下了麽。
懷著這種猜想和念頭,我見到了前來迎接的隊伍。旗幟招展而袍甲鮮明獵獵,身形魁梧而行陣整齊,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久於行伍的肅煞之氣,
“好吧,這才有點意思啊。”
我在嘴裏嘀咕著,繼續仔細打量著些,應該是安東羅氏信賴和憑仗的最終武裝力量把。
比起沿途所見地方上那些,明顯裝備陳舊落後,訓練和營養狀況,都有所不足的駐守藩兵們,顯然不可與日而喻了。
“有德,。。”
見到這一幕,一隻陪同我的家老羅思謹,也不禁放下了暗藏的心事重重,而有些眉飛色舞的對我探身相詢道
“我遼東健兒,可還入得眼中否呼。。”
“嗯,。。”
我摸了摸下巴,由衷讚聲道
“確自有一番勇武彪形的風範。。”
但是心裏想的卻是另一回事,看起來的確是精裝彪悍,久浸軍旅的勁卒。但不知道打起來又會是怎樣的情形,起碼在武器和戰術世代上,和我的淮東已經差了不隻是一兩個層麵了。
要說到精悍彪壯或是久經戰陣的話,被我幹掉不隻是十數隻的北軍們,相必很有話要說的
但至少,作為基本的額城府,我收束起了這種無畏的比較心思。有所選擇的對他們做出了一些比較中肯誇讚。
比如在悍勇無畏的精神上,在戰場廝殺的持久和耐力等長處上,充分給與了肯定和褒獎。
“能得有德的讚譽,那是他們的福分”
似乎我的誇讚讓他相當的受用。
“不過貴部,亦是頗有細柳營的古風啊。。”
“無愧是在北朝威名赫赫的滿萬不可敵啊。。”
相互吹捧了幾句之後,我這才注意到左右的鴉雀無聲。卻是不知曾幾何時,兩邊的人馬已經悄無聲息的暗自在氣勢和陣容上較起勁來了。
我帶來的部下們看起來,無動於衷的在原地保持著肅立靜默的隊列,就仿佛對方是根本不存在的透明空氣一般的。
相比之下,對方躍然於上的氣勢和情緒,就有些細微處的混亂嘈雜起來了。這高下之判立刻就分明了出來。
不過我帶隊前來可不是為了在人家門口鬥氣打臉的,一聲令下,大多數人有恢複了那種輕鬆攜意的行途常態,但依舊是暗自是對方如無物的態度。
不過,顯然羅思謹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細微處,或者說他根本不在意這些小節,而順著我的疑問,介紹起這隻出迎的人馬來。
“這支便是拱衛遼城的安東守捉軍。。”
大名鼎鼎的安東守捉軍,當然與我那隻半調子的青州守捉軍相比,這可是有著曆史數百年,戰功赫赫的老牌建製了。
最早可以上溯到第一代安東大都護薛仁貴,所轄的親兵部曲。曆代征討下來擊滅的番胡土蠻不計其數。直到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爆發,才一度斷絕。
卻又因為薛嵩和羅先的安東派遣軍,而恢複重建起來,自此成為了拱衛曆代安東道大都督和安東大都護的核心武裝。
後來薛氏與羅氏漸行漸遠,而在專注經營遼西故地的五路守捉,而將這個安東守捉的軍序和名號,留給了依舊據有遼郡城的羅氏。
如今領兵前來充作一賬的,自然也是羅氏旗下的大將之一,藩主的親信盧毅信,添為兩位安東守捉副使之一。而正使則是一般由藩主的繼承人所兼任的。
此外,羅氏的旗下還有另外三隻名為東寧、保定、定襄的類似常備軍序,目前駐留在對敵的新城州(今沈陽市附近)和懷遠的前沿要害;都是因為安東羅氏曆代當任過安東大都護的緣故,而保留下來的專屬軍序番號。
然後又有所謂的“梁河、倉勿、蓋牟”三大鎮,分別管有數處駐屯性質的府兵,而負責在東麵、北麵和西南麵進行地方戍防。
因此,最終按照過往留下來的序列計算,安東羅氏麾下,足足有三軍三鎮一守捉,整七隻脫產的戰鬥序列。
當然了,按照羅思謹的說法,還可以聚集各地州縣的散序藩兵,再動員起領內的青壯來充實軍伍。
因為,遼東多山而民風悍勇,募集而來的青壯年們,自備弓箭和其他武裝的不少,隻要稍加陣形訓練,就能派上用場。
外加上還可征調差遣那些分藩諸侯帶兵前來聚附。
因此,在安東羅氏的全盛之期,帶甲十萬根本不是任何問題的,說到這一點,他難掩有一種自豪之情。
當然了,我自覺他的說辭,多半要打個打折扣的,以遼東如今的產出和局麵,能夠要的起那麽多部伍也相當夠嗆的。
要是安東大羅氏真的就這麽兵強馬壯而充足無虞的話,那還何必大老遠的把我找過來,還私下提出借兵的可能性幹毛。
難道是要邀請我一同出兵攻打北朝陣營的勢力麽。
隻是作為一個演員。嗯不,是潛在盟友的基本修養,我還是適當表示了驚訝和稱道,以滿足他的某種心情。
然後,一一見過出來相迎的若幹位,駐留當地的羅氏親族和家臣。其中既有與羅思瑾身份比肩,而負責居城事務的另一位家老羅賢陳為代表的一族,也有當代的內宰朱彥年,張義新為首的內臣,代官。
仔細看起來,算是相當隆重的被視作藩主一般的對等資格了。當然這個待遇,還得算在我這個淮東製置使的頭銜加成上吧。
而後我和我的部下,被安排在了遼郡城不遠處的衛星城之一,一處名為安舜堡的子堡裏駐留下來。裏麵的食給、水源、家什和器械,連同近身聽候的奴婢和粗使喚的雜役一應俱全,顯然早已經準備充分,
然後稍作休整,就應邀前往內城本家的詹明堂,參加一場接風洗塵的小小家宴,
說是小小的家宴,但是規格同樣一點兒都不低,宴上照明的是價值不菲的上等鯨脂和加了香料的蜂蠟;熊鹿麅子飛龍等山珍奇味可謂是極盡豐肴;
而光是出麵作陪的家族成員,就足足有好幾十號。而且介紹起來都是有具體職事和頭銜的在位者,而非那種閑人清客之輩。
作為這一次的正主兒,內定的下一任家主,現任的安東守捉使羅湛基,也出麵和我親敘了一番,兩大源流和家世之間的過往淵源。
他是四十過半風度優雅,堪稱是一個老帥哥的人物,而且言語風趣而自有一番見曆和城府。第一印象很難不讓人生出些許好感和親切來。
至於當代的族長兼藩主,據說因為數年前在白狼水大戰中負傷不輕,因此一直纏綿病榻而,情況時好時壞。因此,才有了這一次卸任退養的額外安排。
不過,這一次也是典型的務虛之會,除了讓我認了一堆身居要職的人頭和麵孔之外,並沒有見到任何實質性的東西。
“主上。。”
陪同我出席的薛徽言突然提醒道
“此中無有重量級的大將和前沿軍帥之屬。。”
他這麽一說,我才有些反應過來。回想起來,似乎都是偏向內臣、代官的文班資序了。
與南朝那些主要以不開化的土夷島蠻為對手,而隻保留和維持相當有些武力需求的海外藩們不同,安東大羅氏可是常年身處的在對抗北朝勢力,而首當其衝的前沿,屬於高度軍事化和常年處於備戰狀態下的北地強藩。
因此在藩家日常運作和經營過程中,各種與軍隊相關的內容與需求,顯然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而在這次家宴上,作為武臣將吏的次序,除了本地安東守捉的一係,以及少數後勤、匠造相關之外,所謂三軍三鎮的代表,居然一個都沒有見到過,這顯然有些不尋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