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閱在一場兩軍攻防戰中落幕,趙昺將參演各部分成實力相當的兩部,以劉誌學和陳鳳林各領一部,相距三十裏分別紮營,展開對攻,以擊破對方城寨者為勝。近十萬兵力在方圓百裏的校閱場上各施手段展開廝殺,雙方大小二十餘戰,持續了近十日才決出勝負。
此戰既是落幕之戰,也是諸兵種合成作戰的總結,不僅檢驗步騎軍大兵團作戰能力,也同時對輜重運輸、戰場救護及轉運的檢驗,同樣是對指揮官的決策和謀劃能力的考察,可以是一場對全軍綜合能力的考核。
趙昺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參戰的各部從以往的考核來看訓練水平和裝備相當,但因為領兵將領的性格不同,所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指揮風格。而這次兩個兵團都是臨時編組,這就對兩位指揮官的調度上形成了苦難,可以說任何一處出現紕漏都可能導致戰鬥的失敗。
陳鳳林和劉誌學兩人總體來說表現的都不差,但以趙昺看來李誌學要更出色一些。他們都是出身帥府軍,前營則是一部的先鋒,擔負著突進破陣的重任,領兵者必是猛將。從前營至第一師,再到第一軍,他們每戰必為前鋒,養成不怯強敵,不畏艱險敢打敢拚的作戰風格。
但此戰是諸軍臨時編成,作戰風格各有千秋,陳鳳林卻未能整合好各部所長,而是以自己的風格指揮作戰,以致小戰大勝,大戰險勝,且即便取得勝利也每每減員甚重,導致缺乏持久作戰的銳勢。
反觀劉誌學這方麵做得就比較好,他過去也是員猛將,為了取勝不惜傷亡,不計後果。但在壽州之戰中因為造成百姓重大傷亡,從而遭到眾臣彈劾。趙昺力保才使得其免遭被解除軍職,但其經此挫折後,劉誌學變得沉穩許多,能夠審時度勢巧妙用兵,才令其節製淮北駐軍。
在此次演練中,劉誌學麾下既有向來桀驁不馴、敢於冒險的莊思齊,也有心思縝密、擅於謀劃的孫愷和整編降軍而來的騎兵第四師。但是他能夠將他們籠絡在一起,齊心協力聽從指揮,又能用其所長發揮出他們的戰鬥力。
兩廂對比,陳鳳林就顯得剛猛有餘,沉穩不足,可為一方大將,少統帥之才。而劉誌學則能審時度勢,謀而後動,又能量才使用,可為將帥。
趙昺清楚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動用兵力的增多,需要多方用兵。而自己即便是三頭六臂也難以兼顧整個戰場,加之戰事瞬息萬變,以現在的通訊手段他也無法麵麵俱到。這就需要有大將統兵,但是趙孟錦已經脫離軍隊係統,江鉦基本處於半退休狀態,他需要選出能夠獨當一麵的統帥。
二次北伐趙昺計劃投入重兵一舉收複中原,將蒙元逐出塞內。那麽主戰場就必須選擇在京東和河南一線,收複兩地後進軍河北、山西。而同時川蜀地區和襄樊地區駐軍也要出漢中牽製隴南和關中地區的敵軍,使其不敢徑直增援中原戰場。
如今趙昺想要親臨一線已經幾無可能,他隻能坐鎮中軍協調指揮幾路將帥。而當前的形勢是十數個軍各居一方。如此安排是因為戰線漫長之故,也是防止軍隊過於幹涉地方政務,從而形成地方勢力集團。
加之如今形勢是宋強元弱,蒙元不敢輕易破壞和議,向大宋用兵,因此趙昺並沒有如剛收複江南時讓他們總管軍政,設置經略使、安撫使、鎮撫使一類總領地方軍政的機構。而是直屬於樞密司,糧餉也是戶部籌集,由樞密院輜重司統一配發,避免與地方在財務方麵產生過多的交集。
此次演練的另一個目的也就不言自明,除了檢驗部隊的戰鬥力外,也是在考量指揮官的綜合能力。如今目的皆已達到,趙昺下令休整三日,犒賞三軍,嘉獎有功,在繁忙中他還沒有忘記與馮子安之約。
赴約的隊伍有些龐大,不僅有他的老婆,隨扈的幾位大臣,還有參演諸軍中出身帥府後軍的二十餘位老人,一行人或騎馬、或乘車浩浩蕩蕩直奔馬場而去。
“老馮,今天可要破費了,我們這麽多人去,恐怕要將他一年的俸祿吃光了!”與趙昺並騎而行的莊思齊笑著歎口氣道。
他是第一任後營指揮司,馮子安算是他的直屬老部下,其是五品銜,軍中每月薪餉是二百貫。而馬監雖屬兵部管理,但是官員屬於文官,如此薪餉就隻有軍籍半數。當然這隻是基礎薪餉,還會根據不同的部門和地區會有相應的貼補錢,但往往也不會超過基礎的薪餉。
雖說當前大宋物價穩定,鬥米不過百文,百貫的薪餉足夠吃飽喝足了。可其要奉養父母,撫養兒女,還要雇傭仆人,這些錢就捉襟見肘了。而他們這麽一幫高官去吃喝,整治的飯菜怎麽也要像點樣子,他不免為自己的老部下擔心日後的生活了。
“他盛情相邀,朕也不好拒絕其一片真心啊!”趙昺笑笑道。
“若是陛下能光臨屬下的府邸,吃上一頓飯,那是多大的榮耀,即便是傾家蕩產也是在所不惜。”陳鳳林接言道。說心裏話,而今皇帝攜後妃禦駕親臨宅邸,又有當朝中書左相,門下右相、樞密院副使和兵部尚書等高官相陪,就這等格局可以說在新朝沒有前例的。
僅就此而言,別說是皇帝親臨,就是幾位中樞重臣在家裏坐上一坐,那都是無上榮耀。這不僅表明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彰顯出自家的前途,而這就如同在官場中擁有了一張護身符,沒有人敢輕易動他,所以心裏不免有些酸溜溜的。
“嗬嗬,好啊!”趙昺扭臉衝眾人笑道,“待朕閑下來,一家一家的到你們府上做客,把你們都吃的傾家蕩產,屆時可不要抱怨啊!”
“陛下放心,屬下定會盛情款待,怕的是陛下沒有閑暇的時候啊!”劉洙言道。
“唉,朕現在一堆爛事忙不完,而出趟宮又是比登天還難,一群人在後邊勸諫,好像朕一出宮天就塌下來一樣!”趙昺長歎一聲道。
“哦,這屬下就放心了!”跟在後邊的冉安國聽了卻是長舒口氣道。
“嗯?!”眾人見狀皆瞅向其。
“陛下,屬下不比他們,薪餉雖不少,可是家中兄弟姐妹也多,且大家也知瓊州地界不比江南富庶,要常常接濟家人,而今日子過得實在是緊吧!”冉安國嘿嘿訕笑道。
“你這家夥,怎生如此不識趣!”眾人聽了其的理由,忍不住指點著他道。
馬場離著校閱場不過二十裏,眾人說說笑笑間便也到了地界,馮子安領馬監大小官吏在外迎候。他知道皇帝出行,肯定是前呼後擁,本也有心理準備,可看到如此多的人前來,尤其是還有諸多上官和過去的同僚,仍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愣了下便激動的上前迎駕施禮。
來的人眾多,馮子安先向趙昺和兩位娘娘施禮,又向老長官鄧光薦、趙孟錦、劉洙等人施禮。莊思齊擔心其不識其他幾位重臣,連忙上前為其一一介紹,他身後馬場的諸官吏卻沒有其如此淡定了,要知道憑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有見駕的機會,且眼前還有如此多的高官了。
“好了,大家都不生疏,就不要那麽多禮數了!”來的人大多品階都比馮子安高,他不得不挨個上前見禮,眼見其快成了磕頭蟲,趙昺都擔心他在激動之下犯了腦溢血,趕緊擺手讓其引領眾人入內。
眾人重新登車上馬,馮子安在前引路,邊走邊介紹馬場的情況,進入了腹地。一個馬場除了官吏,還有牧卒和護軍,約有三百人,加上家屬也有上千人,圍繞著馬監衙門形成了一個村落,很是熱鬧。
馮子安的官邸其實根本算不上府,充其量隻是一座較大的宅子,分成前後兩院,卻也十分陳舊,大門上的油漆有的地方已經脫落,門邊石鼓上的花紋都斑駁不清了。但是院子收拾的十分幹淨,地上看不到一片落葉,即便些雜物也歸置的很整齊,顯然家中有個賢妻。
“民婦馮李氏攜男女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候在家中的馮子安家人在一位老婦的帶領下跪迎聖駕。
“老夫人,免禮!”趙昺趕緊下馬,上前攙扶老婦。見其六十多歲的樣子,已是滿頭華發,簪著一根銀釵。身上穿的雖然是絲帛縫製的衣服,卻已失去了光澤,還有明顯的折痕,顯然這是壓箱底的衣服,可能隻有在節日才會拿出來穿。
“陛下,民婦謝過。”老婦起身,又向趙昺介紹家人。
“老夫人,真是好福氣,家中人口興旺啊!”人們又一一上前見禮,趙昺點頭示意,發現馮子安家中人口不少,媳婦還挺能生,居然有女三人,兒子六個之多,長子和次子又已成家,有了孫輩,他拍拍老婦人的手笑著道。
“都是托陛下的福,如今天下太平,還能養活的起,不像那些年兵荒馬亂,子安的父兄皆餓死了,隻有他被陛下收留才得以活命!”老太太感歎地道……
此戰既是落幕之戰,也是諸兵種合成作戰的總結,不僅檢驗步騎軍大兵團作戰能力,也同時對輜重運輸、戰場救護及轉運的檢驗,同樣是對指揮官的決策和謀劃能力的考察,可以是一場對全軍綜合能力的考核。
趙昺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參戰的各部從以往的考核來看訓練水平和裝備相當,但因為領兵將領的性格不同,所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指揮風格。而這次兩個兵團都是臨時編組,這就對兩位指揮官的調度上形成了苦難,可以說任何一處出現紕漏都可能導致戰鬥的失敗。
陳鳳林和劉誌學兩人總體來說表現的都不差,但以趙昺看來李誌學要更出色一些。他們都是出身帥府軍,前營則是一部的先鋒,擔負著突進破陣的重任,領兵者必是猛將。從前營至第一師,再到第一軍,他們每戰必為前鋒,養成不怯強敵,不畏艱險敢打敢拚的作戰風格。
但此戰是諸軍臨時編成,作戰風格各有千秋,陳鳳林卻未能整合好各部所長,而是以自己的風格指揮作戰,以致小戰大勝,大戰險勝,且即便取得勝利也每每減員甚重,導致缺乏持久作戰的銳勢。
反觀劉誌學這方麵做得就比較好,他過去也是員猛將,為了取勝不惜傷亡,不計後果。但在壽州之戰中因為造成百姓重大傷亡,從而遭到眾臣彈劾。趙昺力保才使得其免遭被解除軍職,但其經此挫折後,劉誌學變得沉穩許多,能夠審時度勢巧妙用兵,才令其節製淮北駐軍。
在此次演練中,劉誌學麾下既有向來桀驁不馴、敢於冒險的莊思齊,也有心思縝密、擅於謀劃的孫愷和整編降軍而來的騎兵第四師。但是他能夠將他們籠絡在一起,齊心協力聽從指揮,又能用其所長發揮出他們的戰鬥力。
兩廂對比,陳鳳林就顯得剛猛有餘,沉穩不足,可為一方大將,少統帥之才。而劉誌學則能審時度勢,謀而後動,又能量才使用,可為將帥。
趙昺清楚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動用兵力的增多,需要多方用兵。而自己即便是三頭六臂也難以兼顧整個戰場,加之戰事瞬息萬變,以現在的通訊手段他也無法麵麵俱到。這就需要有大將統兵,但是趙孟錦已經脫離軍隊係統,江鉦基本處於半退休狀態,他需要選出能夠獨當一麵的統帥。
二次北伐趙昺計劃投入重兵一舉收複中原,將蒙元逐出塞內。那麽主戰場就必須選擇在京東和河南一線,收複兩地後進軍河北、山西。而同時川蜀地區和襄樊地區駐軍也要出漢中牽製隴南和關中地區的敵軍,使其不敢徑直增援中原戰場。
如今趙昺想要親臨一線已經幾無可能,他隻能坐鎮中軍協調指揮幾路將帥。而當前的形勢是十數個軍各居一方。如此安排是因為戰線漫長之故,也是防止軍隊過於幹涉地方政務,從而形成地方勢力集團。
加之如今形勢是宋強元弱,蒙元不敢輕易破壞和議,向大宋用兵,因此趙昺並沒有如剛收複江南時讓他們總管軍政,設置經略使、安撫使、鎮撫使一類總領地方軍政的機構。而是直屬於樞密司,糧餉也是戶部籌集,由樞密院輜重司統一配發,避免與地方在財務方麵產生過多的交集。
此次演練的另一個目的也就不言自明,除了檢驗部隊的戰鬥力外,也是在考量指揮官的綜合能力。如今目的皆已達到,趙昺下令休整三日,犒賞三軍,嘉獎有功,在繁忙中他還沒有忘記與馮子安之約。
赴約的隊伍有些龐大,不僅有他的老婆,隨扈的幾位大臣,還有參演諸軍中出身帥府後軍的二十餘位老人,一行人或騎馬、或乘車浩浩蕩蕩直奔馬場而去。
“老馮,今天可要破費了,我們這麽多人去,恐怕要將他一年的俸祿吃光了!”與趙昺並騎而行的莊思齊笑著歎口氣道。
他是第一任後營指揮司,馮子安算是他的直屬老部下,其是五品銜,軍中每月薪餉是二百貫。而馬監雖屬兵部管理,但是官員屬於文官,如此薪餉就隻有軍籍半數。當然這隻是基礎薪餉,還會根據不同的部門和地區會有相應的貼補錢,但往往也不會超過基礎的薪餉。
雖說當前大宋物價穩定,鬥米不過百文,百貫的薪餉足夠吃飽喝足了。可其要奉養父母,撫養兒女,還要雇傭仆人,這些錢就捉襟見肘了。而他們這麽一幫高官去吃喝,整治的飯菜怎麽也要像點樣子,他不免為自己的老部下擔心日後的生活了。
“他盛情相邀,朕也不好拒絕其一片真心啊!”趙昺笑笑道。
“若是陛下能光臨屬下的府邸,吃上一頓飯,那是多大的榮耀,即便是傾家蕩產也是在所不惜。”陳鳳林接言道。說心裏話,而今皇帝攜後妃禦駕親臨宅邸,又有當朝中書左相,門下右相、樞密院副使和兵部尚書等高官相陪,就這等格局可以說在新朝沒有前例的。
僅就此而言,別說是皇帝親臨,就是幾位中樞重臣在家裏坐上一坐,那都是無上榮耀。這不僅表明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彰顯出自家的前途,而這就如同在官場中擁有了一張護身符,沒有人敢輕易動他,所以心裏不免有些酸溜溜的。
“嗬嗬,好啊!”趙昺扭臉衝眾人笑道,“待朕閑下來,一家一家的到你們府上做客,把你們都吃的傾家蕩產,屆時可不要抱怨啊!”
“陛下放心,屬下定會盛情款待,怕的是陛下沒有閑暇的時候啊!”劉洙言道。
“唉,朕現在一堆爛事忙不完,而出趟宮又是比登天還難,一群人在後邊勸諫,好像朕一出宮天就塌下來一樣!”趙昺長歎一聲道。
“哦,這屬下就放心了!”跟在後邊的冉安國聽了卻是長舒口氣道。
“嗯?!”眾人見狀皆瞅向其。
“陛下,屬下不比他們,薪餉雖不少,可是家中兄弟姐妹也多,且大家也知瓊州地界不比江南富庶,要常常接濟家人,而今日子過得實在是緊吧!”冉安國嘿嘿訕笑道。
“你這家夥,怎生如此不識趣!”眾人聽了其的理由,忍不住指點著他道。
馬場離著校閱場不過二十裏,眾人說說笑笑間便也到了地界,馮子安領馬監大小官吏在外迎候。他知道皇帝出行,肯定是前呼後擁,本也有心理準備,可看到如此多的人前來,尤其是還有諸多上官和過去的同僚,仍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愣了下便激動的上前迎駕施禮。
來的人眾多,馮子安先向趙昺和兩位娘娘施禮,又向老長官鄧光薦、趙孟錦、劉洙等人施禮。莊思齊擔心其不識其他幾位重臣,連忙上前為其一一介紹,他身後馬場的諸官吏卻沒有其如此淡定了,要知道憑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有見駕的機會,且眼前還有如此多的高官了。
“好了,大家都不生疏,就不要那麽多禮數了!”來的人大多品階都比馮子安高,他不得不挨個上前見禮,眼見其快成了磕頭蟲,趙昺都擔心他在激動之下犯了腦溢血,趕緊擺手讓其引領眾人入內。
眾人重新登車上馬,馮子安在前引路,邊走邊介紹馬場的情況,進入了腹地。一個馬場除了官吏,還有牧卒和護軍,約有三百人,加上家屬也有上千人,圍繞著馬監衙門形成了一個村落,很是熱鬧。
馮子安的官邸其實根本算不上府,充其量隻是一座較大的宅子,分成前後兩院,卻也十分陳舊,大門上的油漆有的地方已經脫落,門邊石鼓上的花紋都斑駁不清了。但是院子收拾的十分幹淨,地上看不到一片落葉,即便些雜物也歸置的很整齊,顯然家中有個賢妻。
“民婦馮李氏攜男女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候在家中的馮子安家人在一位老婦的帶領下跪迎聖駕。
“老夫人,免禮!”趙昺趕緊下馬,上前攙扶老婦。見其六十多歲的樣子,已是滿頭華發,簪著一根銀釵。身上穿的雖然是絲帛縫製的衣服,卻已失去了光澤,還有明顯的折痕,顯然這是壓箱底的衣服,可能隻有在節日才會拿出來穿。
“陛下,民婦謝過。”老婦起身,又向趙昺介紹家人。
“老夫人,真是好福氣,家中人口興旺啊!”人們又一一上前見禮,趙昺點頭示意,發現馮子安家中人口不少,媳婦還挺能生,居然有女三人,兒子六個之多,長子和次子又已成家,有了孫輩,他拍拍老婦人的手笑著道。
“都是托陛下的福,如今天下太平,還能養活的起,不像那些年兵荒馬亂,子安的父兄皆餓死了,隻有他被陛下收留才得以活命!”老太太感歎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