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正是因為曾經挨餓的經曆,讓趙昺對於軍中膳食費十分在意,雖然他一直隻享受統領的夥食標準,可在成軍的十多年中不斷的修改標準,調高軍卒的待遇。而這對於提高軍隊士氣也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趙昺這麽做當然也排出當初借此吸引百姓應募為軍的目的,因為在亂世人們可以為不餓死應募入伍。但是在形勢稍有緩和,百姓能夠勉強填飽肚子後對於從軍的欲望就要下降許多,尤其是在江南等富庶地區,加之宋軍的名聲向來不大好,募兵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困難。


    因此趙昺在大力宣傳宋軍的功績,提高士卒薪餉和撫恤標準,設法妥善安置退役官兵等措施之餘,發現都不及讓有意應募者到軍中吃上一頓飯管事。畢竟在當下即便是小康人家每月也能十天半個月才能吃上頓葷菜,而普通人家隻能在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肉。


    有些待遇是暫時看不到摸不著的,而在軍中吃到的東西卻是真的到了自己肚子裏的,所以好的夥食對於許多百姓,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偏遠地區,生活條件困苦的百姓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成功的將許多青壯‘騙’進了軍營。


    當前軍中的夥食,趙昺不敢與現代社會相比,但是他敢說為了解決這一方麵的問題,做出了極其大的努力可以說遠遠超過了所處年代的中外軍隊。不過呢,為了維持戰鬥力,軍隊的食譜可不能單單隻考慮到能吃飽,吃得好對軍隊來說極其重要。


    趙昺還記得前世在網絡上還曾經有過古代軍隊吃什麽的探討,後來演變成一場爭論,他看了場熱鬧,也學了點兒東西。


    據網友們考證,從上古時代一直持續到唐朝糧是軍隊的主食,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政治和軍事中心都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其次是,小米非常容易保存,可保倉存九年,而稻米隻能保存年。而有人考證實際上小米可以保存更長時間,因為隋朝滅亡二十年後,留在長安的存糧還可以食用。


    看起來很慘,實際上在那個時候,老百姓能長期吃得上小米,那也算是富家子弟了。但古代軍隊最慘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沒有機會經常吃到葷菜的。在軍營中新鮮肉類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們的副食主要是兩樣,大醬和醃菜。


    一支食譜均衡全麵的部隊,其士兵的身體素質肯定會比隻吃大米和小麥的士兵要好。而戰國時期軍隊也不太講究,後期的庖廚頂多就是把蔬菜和麵食混在一起,煮成看起來像糊糊一樣的東西,供士兵們吃,這樣的口糧別說是營養了,看著都沒胃口。


    與之相比,漢朝的軍糧提高了一個層次,用豆子和小麥發酵而成的調料,在當時也叫醬,漢朝軍需主要是十石糧和這兩鬥醬。戰士們戰鬥前,一般會以粟來蘸取醬汁食用,這雖比戰國時期已有提高,但其營養也不足所言。


    於是有人就曬出了同時期羅馬軍隊的夥食,羅馬士兵每天都能獲得一點五羅馬磅,即三兩多的肉食,再考慮家屬分配,每個羅馬士兵每天可分到一兩肉食,每個士兵都能分到二兩至四兩克的豆科食品,四十毫升的橄欖油,約五百毫升的果醋果酒。


    從這份極其豪華的食譜上可以看出,羅馬軍隊夥食有肉,有油,有果酒,有豆類,有充足主食,均衡性是十分好的。這下炸了鍋,開始有‘崇洋派’在論壇上興風作浪,惹得口水戰不斷,可也苦於沒有依據,反擊顯得十分無力。


    正待此時,有人曬出了大唐軍隊的食譜。據著名的唐朝軍事專著《太白陰經》記載唐軍的戰時夥食:“酒一人二升二百五十石。羊一口分為二十節六百二十五口。牛肉代羊肉一人二斤二萬五千斤。白米一人五合六十二石五鬥。


    薄餅一人兩個,二萬五千個,每一鬥麵作二十個,計麵一百二十五石;饅頭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鬥麵作三十枚,用麵四十一石六鬥七升;蒸餅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鬥麵作一百枚;散子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鬥麵作三十枚,麵二十五石,每麵一鬥使油二十二斤。


    食畢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鬥麵作八十個,麵一十五石六鬥二升五合;食羹一人三合,用糯米三十七石五鬥。菜一人五兩,二千九百五十斤零四兩。羊頭蹄六百二十五具,充羹。醬羊豬肝六百二十五具,並四等充羹。


    鹽三人一合,四石一鬥六升。醬一人半合,六石二鬥五升。醋一人一合,一十二石五鬥。椒五人一合,二石五鬥。薑一人一兩,七十八斤零二兩。蔥三人一兩,二百九十六斤零六兩。可以看到唐軍具有更多的多的肉,酒,調味料,主食,蔬菜,出現了營養配餐,士兵不僅可以吃燒餅、油餅,肉已成為兵士必須吃的食物。


    唐軍食譜中的一個個美味的佳肴,展現出強大大一統王朝的的力量,是大唐綜合國力的體現。這一對比讓羅馬軍隊的夥食太遜色了,甚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軍都要相形見絀。


    到了大宋朝,以趙昺的了解宋軍的夥食標準大致與唐朝相當,但軍需物資在宋軍中的配餐尤為重視。肉品種類繁多,不僅有豬肉,還有雞、魚、鴨等肉品,此外,宋軍中也不隻是以粟、餅為主,其主食已大大超過前代。


    按照規定宋朝禁軍士兵月糧為二石半,廂軍二石,量給茶,酒,柴和水錢給士兵。宋代成年人的口糧大約是每月六鬥,可見水準是要大大高於一般市民的。宋軍出戰,則背負糜餅,雜餅,皺飯,硬塊鹽和醬行軍,大餅泡飯和茶水成為宋明軍隊主食。


    紙麵上的東西是好的,規定也是麵麵俱到,但是執行時就是另一碼事情了。到了王朝中、後期,腐敗叢生,禁軍才八、九鬥的月糧,繼而糙米充好米,大鬥換小鬥。直到經常拖欠軍糧,飯都吃不飽了,肉蛋等副食品就不用提了。


    隨著口糧不斷減少,飯都吃不飽,還怎麽披掛幾十斤重甲對戰,於是宋軍戰鬥力也相應呈現出一路下降的趨勢。趙昺這個倒黴蛋就趕上了這個至暗時刻,大家能吃上頓飽飯都覺得是很奢侈的事情,而士兵也是麵黃肌瘦,他們的體質實在不敢恭維。


    所以趙昺開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大家吃飽,隻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提高戰鬥力。他也就成了宋軍夥食團的大總管,而此事便再也放不下,琢磨著讓士兵們吃飽吃好,一直持續到如今。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對於飯量的要求都不同,消耗的熱量也不同。而這與人的年齡、身高、體型、運動量和環境等因素有關。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每天基本的熱量供應不能少於5000-7500千焦耳,這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最少的能量。


    而對於士兵來說,由於運動量比常人大得多,所需要的熱量也更大,趙昺初時的對策就是增加副食,油要大,肉要多,沒有肉就以魚類替代,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且瓊州地處熱帶,農作物四季皆可生長,因此果蔬不缺,後勤保障也好做。


    但隨著水軍作戰範圍的增加,遠航時保障水手的營養均衡也就成了主要問題。趙昺的解決方法是利用豐富的水果製造果脯,來保證維生素的攝入;將蔬菜曬幹,製作成可以長期保存的幹菜,保證營養均衡。


    以後又專門設計了輜重船,使船隊可以飼養牲畜家禽來提供新鮮的肉食。利用豆類生豆芽,做豆腐,提供鮮菜。此外船隊還可以捕撈魚蝦來豐富自己的食譜,解決蛋白質攝入不足的問題。而這些嚐試和措施也為步軍後勤保障提供了借鑒。


    在進入江南後,尤其是進入淮北後,由於當下沒有現代的保鮮技術和迅捷的運輸係統,肉食蔬菜不易保鮮運輸軍隊後勤發放的軍糧主要還是米、麥、豆等各種糧食作物,也包括部分肉幹、醬菜類的食物,副食來源主要是依靠就地采購來解決。


    趙昺深知在跨越黃河進入北方地區後,冬春時節沒有新鮮的果蔬可以提供,後勤保障將更加困難,出兵遠征時會比較艱苦。所以他在研製便於單兵攜帶的速食食品同時,也仿照水軍的做法,在供給的物資中增加各種幹菜、海帶、果脯等代食品,提供糖、酒、動物油脂這些高熱量輔食,以提高士兵寒區作戰能力。


    盡管趙昺想方設法的提高軍隊的膳食,可他也知道受時代的局限也無法與現代相比,做到營養不流失。而他解決的辦法就是希望這次派出的遠航美洲的船隊能夠帶回馬鈴薯、辣椒和洋蔥等之類的耐儲存的新品種果蔬,當然也需要運氣和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讓你窩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讓你窩心並收藏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