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王德這個一個由蒙古族統治的,漢族占多數的大帝國,為何後宮裏有那麽多高麗人的問題?趙昺還真知道怎麽回事兒。
原因很簡單,蒙古人沒有宮刑,起初又沒有內廷觀念,一直是由怯薛軍幹著太監的活兒,所以沒有向民間招收閹童做太監的想法。入元之後,蒙古人也沒有建立宦官製度,直到滅宋之後,從宋宮內獲取一些宦官,發現閹人在後宮還挺讓人放心。
吃到了甜頭的蒙古人這才用宦官管理後宮,可惜的是宋廷遺留的宦官存量不多,消耗完了,也就沒有了。但這時候替補來啦!蒙古在發動攻高麗的戰爭後,由於久攻不下,忽必烈對高麗的政策被迫進行調整——改剿為撫,同意與高麗國議和。
高麗與元朝結成‘甥舅之國’,同時自認為元朝藩屬,元朝則保證高麗的國體完好,從高麗撤兵。高麗國王為了確保這一宗藩關係的穩固,遣使大都,“小邦請婚大朝,是為求好之緣……克成婚巹之禮,則小邦萬世永以供職。”忽必烈同意賜婚,將女兒齊國公主嫁給高麗世子,這就是元麗通婚的開始。
此後七代高麗王後,均為元朝公主。既然元朝下嫁了公主,那麽高麗也應當有所表示。“既與我一為一家,自宜與之通婚,不然豈為一家之義哉?……我太祖皇帝征十三國,其王爭獻美女、良馬、珍寶、爾所聞也。”高麗國王心領神會,立馬遣使入元賀正,並上貢貢女。
高麗‘三寶’於是走進了蒙元帝國的內廷,且由於高麗人深受漢人農耕文化影響,吃苦耐勞,正好可讓高麗人來補南朝閹人日益匱乏的窟窿。所以元廷的後宮裏,宦官們基本上都是從朝鮮半島進口的,且自此這個‘好’位置就基本由高麗人承包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王朝自建立起宦官製度以來,有關‘宦官之禍’的記載就不絕於史書,就連堪稱曆史上的漢唐盛世都難以避免。宋朝算是比較好的,有了士人集團的強烈壓製,但也在徽宗朝出了高俅、童貫、楊戩、梁師成和李彥等禍亂朝綱的宦官,為北宋的滅亡出了一把好力氣。
看這些宦官都做了什麽惡事。宦官做壞事,大多是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殘殺忠良,瞞上欺下,專權亂政等,曆史上的幾位有名的宦官大多做過這些事情,不過史書上少有記載元朝的宦官之禍。不過以趙昺所知這些來自異國的高麗宦官做這些也是信手拈來,絲毫不遜色,把元朝禍禍的也不輕。
來自高麗的貢女和宦官,居於內廷,他們表麵上隻是皇帝的侍從、家奴,所做不過是端茶倒水的家務事,貢女還有陪吃陪睡的職責。但由於他們處在最高權力中樞,離大汗近,做事乖巧,或者相貌出眾,很容易得到皇帝寵信,乃至出現了居高官顯爵,予生殺大權的高麗宦官。
現在得到趙昺關注的就有一位,其名叫方臣祐,來自高麗尚州。其早先在高麗伺候忽必烈嫁出去的女兒齊國公主。也許是他善於察言觀色,機敏靈活的緣故,頗得公主喜愛,公主就把送到中國,給了他弟弟真金太子。方臣祐很有國際主義精神,並沒有因為到了異國他鄉而氣餒和懈怠,而是以半殘之軀繼續安心本職工作,發揮他左右逢源的本事,頗得真金太子和太子妃闊闊真的歡心。
當然趙昺所知的是曆史上的事情,那會兒的真金命短,沒能繼承大寶。但是真金的兒子鐵穆耳即位成了元成宗。方臣祐作為皇太後闊闊真眼裏的紅人,可謂權傾朝野,曆七朝而不倒,對朝政的影響力到了可以決定功臣王侯命運的地步。
據載元武宗為表彰高麗的忠心,加封高麗忠宣王為沈王,把遼寧沈陽一帶的地方給送給高麗。而那一帶本來是沈陽侯洪重喜的地盤。洪重喜對自己新來的長官十分不滿。在元仁宗時,去控告高麗忠宣王“不奉法恣暴”等事。方臣祐站在高麗王那邊,就在太後答己那裏說洪重喜“肆妄謀覆”,於是倒黴的洪重喜,被奪去爵位,判了流放。
而被送到蒙元的高麗貢女們同樣不遜色,與宦官相比,她們的發展上限更高,若被帝王寵信,還有可能變成母儀天下的皇後。而宮廷裏的太監又是高麗老鄉,老鄉之間,互相抱團,高麗後妃和高麗太監結合,遂成為可以左右朝政的政治集團。
元朝高麗女子成為皇後有元仁宗後金氏達麻實裏、許氏伯顏忽篤,還有最為輝煌、權勢最大的元順帝後奇氏完者忽都。奇氏出身較低,父親奇子敖是個五品的閑官。入宮以後,攀附老鄉高麗大太監高龍普,得到了給元順帝倒茶的機會。因其貌美聰明,頗受順帝喜愛,並多次臨幸。
彼時,正宮娘娘是權臣燕帖木兒的女兒答納斯裏,燕鐵木爾是和霍光一樣的人物,順帝對其非常害怕,故而答納斯裏在宮中不可一世。答納斯裏對奇氏非常嫉恨,多次找茬兒整她,“數捶辱之”。奇氏忍辱負重,不甘墮落,終於等來了‘黃河澄清日’!
後來燕鐵木爾的兒子謀反被誅,燕鐵木爾一黨徹底垮台,答納斯裏被廢為庶人。奇氏終於翻身,被封為二皇後。奇氏還給順帝生了兩個兒子,脫古思帖木兒和愛猷識理答臘,接著,愛猷識理答臘被封為太子,母以子貴,奇氏風頭壓過了新的大皇後伯顏忽都。
大皇後死後,奇氏順理成章坐了正宮,至於是不是被其暗中勾結老鄉給弄死的,史上無載。但趙昺認為以蒙古人四十年換了十個大汗的揍性,大汗稍不注意都會吃飯被毒死,走路被砍死,睡覺被悶死。一個失勢的皇後不小心就死了,也並非沒有可能。
奇氏是個有政治頭腦的女人,她“無事則取女孝經、史書,訪問曆代皇後有賢行者為法”以養聲望。京城饑荒,奇氏出資賑災,從而收買民心。朝中形成了一個心腹宦官樸不花,大臣搠思監為骨幹的政治集團。加之元順帝懈怠政事,沉迷酒色。奇氏趁機開始了她的大動作——逼元順帝“內禪”,讓位給太子愛猷識理答臘。
元代後權極重,奇氏通過樸不花將丞相賀惟一請入後宮吃酒,要讓賀惟一同他們一起行動搞政變。結果被賀惟一拒絕。於是奇皇後一夥反誣陷賀惟一結黨營私,圖謀不軌,逼其辭職自盡。並借此打擊反對派,清除了大批異己分子。
事情引起了元順帝的警覺,奇皇後見事情不妙,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想通過軍閥勢力來進行逼宮。在她的攛掇下,元末兩大軍閥孛羅帖木兒和王保保打得不亦樂乎,元統治集團內部爆發了大規模內戰。而結局也不大美妙,孛羅帖木兒打跑了太子和王保保,攻入大都,殺死了樸不花、搠思監等後黨,囚禁了奇皇後,篡位陰謀破滅。
但在奇皇後一番騷操作之下,本就在農民起義中本就飄搖動蕩的元王朝經這麽一折騰,更加氣息奄奄,元順帝大發感慨曰“今天下土疆分裂,坐受危困,皆汝母子所為也。”當明軍逼近大都,奇皇後、太子跟著元順帝倉皇北逃。最終奇氏沒有做成呂後、武則天,卻看到了大元江山的覆滅……
現在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真金沒有死,還當上了大汗,而大宋朝在趙昺的領導下重新崛起,許多事情大概率的不會發生。不過情報顯示方臣祐還在,且深受真金的寵信,與元後闊闊真也打得火熱,但是還沒有達到可以左右朝政的地步。
不過趙昺以為在真金身體欠佳,宗王南下的局勢下,闊闊真不可能不為鐵穆耳爭奪汗位做打算,必然會拉攏一批權臣、宗王,組建自己的勢力集團。而這個方臣祐作為親信,就有可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大有成為權宦的潛質。
蒙元在這敏感時期,送來這麽多的高麗貢女和內侍,那麽不能不讓趙昺多想,懷疑是蒙元借機施展美人計,安插探子竊取情報,甚至利用他們取得自己的信任,製造內亂,顛覆大宋政權。而自己麵對美女的意誌向來也不大堅定,一旦中計,那豈不將大宋又帶上了不歸路。
所以,當趙昺回宮後就保持著警惕,對高麗貢女持不接觸、不信任、不任用的‘三不’態度,以免自己中計。而內侍也是采用隔離政策,不準他們接近機要重地,不準他們作為近侍,不準他們接觸外臣。但是以現下宮內的形勢來看,好像很難做到,總不能將太後身邊的高麗人也都給趕走啊!
“官家,咱們這是去哪啊?”王德跟著神遊天外的小皇帝已經在殿後轉了兩圈,天都黑了,腿都有些軟了,忍不住出聲提醒道。
“去皇後處,看看孩子們!”趙昺想想要想頂住誘惑,不中敵人的美人計,隻要與自己的老婆們保持親密的關係……
原因很簡單,蒙古人沒有宮刑,起初又沒有內廷觀念,一直是由怯薛軍幹著太監的活兒,所以沒有向民間招收閹童做太監的想法。入元之後,蒙古人也沒有建立宦官製度,直到滅宋之後,從宋宮內獲取一些宦官,發現閹人在後宮還挺讓人放心。
吃到了甜頭的蒙古人這才用宦官管理後宮,可惜的是宋廷遺留的宦官存量不多,消耗完了,也就沒有了。但這時候替補來啦!蒙古在發動攻高麗的戰爭後,由於久攻不下,忽必烈對高麗的政策被迫進行調整——改剿為撫,同意與高麗國議和。
高麗與元朝結成‘甥舅之國’,同時自認為元朝藩屬,元朝則保證高麗的國體完好,從高麗撤兵。高麗國王為了確保這一宗藩關係的穩固,遣使大都,“小邦請婚大朝,是為求好之緣……克成婚巹之禮,則小邦萬世永以供職。”忽必烈同意賜婚,將女兒齊國公主嫁給高麗世子,這就是元麗通婚的開始。
此後七代高麗王後,均為元朝公主。既然元朝下嫁了公主,那麽高麗也應當有所表示。“既與我一為一家,自宜與之通婚,不然豈為一家之義哉?……我太祖皇帝征十三國,其王爭獻美女、良馬、珍寶、爾所聞也。”高麗國王心領神會,立馬遣使入元賀正,並上貢貢女。
高麗‘三寶’於是走進了蒙元帝國的內廷,且由於高麗人深受漢人農耕文化影響,吃苦耐勞,正好可讓高麗人來補南朝閹人日益匱乏的窟窿。所以元廷的後宮裏,宦官們基本上都是從朝鮮半島進口的,且自此這個‘好’位置就基本由高麗人承包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王朝自建立起宦官製度以來,有關‘宦官之禍’的記載就不絕於史書,就連堪稱曆史上的漢唐盛世都難以避免。宋朝算是比較好的,有了士人集團的強烈壓製,但也在徽宗朝出了高俅、童貫、楊戩、梁師成和李彥等禍亂朝綱的宦官,為北宋的滅亡出了一把好力氣。
看這些宦官都做了什麽惡事。宦官做壞事,大多是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殘殺忠良,瞞上欺下,專權亂政等,曆史上的幾位有名的宦官大多做過這些事情,不過史書上少有記載元朝的宦官之禍。不過以趙昺所知這些來自異國的高麗宦官做這些也是信手拈來,絲毫不遜色,把元朝禍禍的也不輕。
來自高麗的貢女和宦官,居於內廷,他們表麵上隻是皇帝的侍從、家奴,所做不過是端茶倒水的家務事,貢女還有陪吃陪睡的職責。但由於他們處在最高權力中樞,離大汗近,做事乖巧,或者相貌出眾,很容易得到皇帝寵信,乃至出現了居高官顯爵,予生殺大權的高麗宦官。
現在得到趙昺關注的就有一位,其名叫方臣祐,來自高麗尚州。其早先在高麗伺候忽必烈嫁出去的女兒齊國公主。也許是他善於察言觀色,機敏靈活的緣故,頗得公主喜愛,公主就把送到中國,給了他弟弟真金太子。方臣祐很有國際主義精神,並沒有因為到了異國他鄉而氣餒和懈怠,而是以半殘之軀繼續安心本職工作,發揮他左右逢源的本事,頗得真金太子和太子妃闊闊真的歡心。
當然趙昺所知的是曆史上的事情,那會兒的真金命短,沒能繼承大寶。但是真金的兒子鐵穆耳即位成了元成宗。方臣祐作為皇太後闊闊真眼裏的紅人,可謂權傾朝野,曆七朝而不倒,對朝政的影響力到了可以決定功臣王侯命運的地步。
據載元武宗為表彰高麗的忠心,加封高麗忠宣王為沈王,把遼寧沈陽一帶的地方給送給高麗。而那一帶本來是沈陽侯洪重喜的地盤。洪重喜對自己新來的長官十分不滿。在元仁宗時,去控告高麗忠宣王“不奉法恣暴”等事。方臣祐站在高麗王那邊,就在太後答己那裏說洪重喜“肆妄謀覆”,於是倒黴的洪重喜,被奪去爵位,判了流放。
而被送到蒙元的高麗貢女們同樣不遜色,與宦官相比,她們的發展上限更高,若被帝王寵信,還有可能變成母儀天下的皇後。而宮廷裏的太監又是高麗老鄉,老鄉之間,互相抱團,高麗後妃和高麗太監結合,遂成為可以左右朝政的政治集團。
元朝高麗女子成為皇後有元仁宗後金氏達麻實裏、許氏伯顏忽篤,還有最為輝煌、權勢最大的元順帝後奇氏完者忽都。奇氏出身較低,父親奇子敖是個五品的閑官。入宮以後,攀附老鄉高麗大太監高龍普,得到了給元順帝倒茶的機會。因其貌美聰明,頗受順帝喜愛,並多次臨幸。
彼時,正宮娘娘是權臣燕帖木兒的女兒答納斯裏,燕鐵木爾是和霍光一樣的人物,順帝對其非常害怕,故而答納斯裏在宮中不可一世。答納斯裏對奇氏非常嫉恨,多次找茬兒整她,“數捶辱之”。奇氏忍辱負重,不甘墮落,終於等來了‘黃河澄清日’!
後來燕鐵木爾的兒子謀反被誅,燕鐵木爾一黨徹底垮台,答納斯裏被廢為庶人。奇氏終於翻身,被封為二皇後。奇氏還給順帝生了兩個兒子,脫古思帖木兒和愛猷識理答臘,接著,愛猷識理答臘被封為太子,母以子貴,奇氏風頭壓過了新的大皇後伯顏忽都。
大皇後死後,奇氏順理成章坐了正宮,至於是不是被其暗中勾結老鄉給弄死的,史上無載。但趙昺認為以蒙古人四十年換了十個大汗的揍性,大汗稍不注意都會吃飯被毒死,走路被砍死,睡覺被悶死。一個失勢的皇後不小心就死了,也並非沒有可能。
奇氏是個有政治頭腦的女人,她“無事則取女孝經、史書,訪問曆代皇後有賢行者為法”以養聲望。京城饑荒,奇氏出資賑災,從而收買民心。朝中形成了一個心腹宦官樸不花,大臣搠思監為骨幹的政治集團。加之元順帝懈怠政事,沉迷酒色。奇氏趁機開始了她的大動作——逼元順帝“內禪”,讓位給太子愛猷識理答臘。
元代後權極重,奇氏通過樸不花將丞相賀惟一請入後宮吃酒,要讓賀惟一同他們一起行動搞政變。結果被賀惟一拒絕。於是奇皇後一夥反誣陷賀惟一結黨營私,圖謀不軌,逼其辭職自盡。並借此打擊反對派,清除了大批異己分子。
事情引起了元順帝的警覺,奇皇後見事情不妙,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想通過軍閥勢力來進行逼宮。在她的攛掇下,元末兩大軍閥孛羅帖木兒和王保保打得不亦樂乎,元統治集團內部爆發了大規模內戰。而結局也不大美妙,孛羅帖木兒打跑了太子和王保保,攻入大都,殺死了樸不花、搠思監等後黨,囚禁了奇皇後,篡位陰謀破滅。
但在奇皇後一番騷操作之下,本就在農民起義中本就飄搖動蕩的元王朝經這麽一折騰,更加氣息奄奄,元順帝大發感慨曰“今天下土疆分裂,坐受危困,皆汝母子所為也。”當明軍逼近大都,奇皇後、太子跟著元順帝倉皇北逃。最終奇氏沒有做成呂後、武則天,卻看到了大元江山的覆滅……
現在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真金沒有死,還當上了大汗,而大宋朝在趙昺的領導下重新崛起,許多事情大概率的不會發生。不過情報顯示方臣祐還在,且深受真金的寵信,與元後闊闊真也打得火熱,但是還沒有達到可以左右朝政的地步。
不過趙昺以為在真金身體欠佳,宗王南下的局勢下,闊闊真不可能不為鐵穆耳爭奪汗位做打算,必然會拉攏一批權臣、宗王,組建自己的勢力集團。而這個方臣祐作為親信,就有可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大有成為權宦的潛質。
蒙元在這敏感時期,送來這麽多的高麗貢女和內侍,那麽不能不讓趙昺多想,懷疑是蒙元借機施展美人計,安插探子竊取情報,甚至利用他們取得自己的信任,製造內亂,顛覆大宋政權。而自己麵對美女的意誌向來也不大堅定,一旦中計,那豈不將大宋又帶上了不歸路。
所以,當趙昺回宮後就保持著警惕,對高麗貢女持不接觸、不信任、不任用的‘三不’態度,以免自己中計。而內侍也是采用隔離政策,不準他們接近機要重地,不準他們作為近侍,不準他們接觸外臣。但是以現下宮內的形勢來看,好像很難做到,總不能將太後身邊的高麗人也都給趕走啊!
“官家,咱們這是去哪啊?”王德跟著神遊天外的小皇帝已經在殿後轉了兩圈,天都黑了,腿都有些軟了,忍不住出聲提醒道。
“去皇後處,看看孩子們!”趙昺想想要想頂住誘惑,不中敵人的美人計,隻要與自己的老婆們保持親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