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勢講,趙昺以為宋朝可謂生不逢時,此刻正是北方遊牧民族發展到一個強盛外向型侵占華北平原的年代,且其軍事化的政治-經濟-社會組織架構使之具有擴張侵略和奪取資源的優勢,此後邊患不斷。<strong></strong>太祖死後,太宗趙匡義兩次北伐的大敗便使得其喪失了進取之心,軍事上從攻勢轉為守勢,內實外虛成了祖宗家法,被曆代繼承者奉為治國的圭臬。
守便成了軍事對抗的主要手段,從北宋到南宋,從趙光義的“平戍萬全陣”到四川遍布的山城,宋軍見到敵人的第一個反應似乎就是搞一個城池之類的東西躲進去堅守。張世傑想到把這種戰術改用到了海戰上,也算是下意識的想法。可是他真的沒有想過全國都已經淪喪,隻剩下自己這一支孤軍,敵人堵住了海口,全軍被困在一條‘胡同’中,他還守些什麽、等些什麽?等待敵軍自退或是死亡嗎?
趙昺以為張世傑就是在等待這最後時刻。數百年消極防禦的傳統和幾十年的一敗再敗,使行朝軍民已經不敢再想象進攻,再想象勝利。雖然自己的兵力並不比敵人少,但他們已經完全喪失了進攻的勇氣。他們甚至也不願意繼續退卻下去,才拒絕了陳宜中退往占城的建議,又放棄了崖門海口,所以他之所以選擇這樣做,不是為了勝利,而是為了為給南宋行朝找到一個轟轟烈烈的結局,那個時刻想的大概就是剩下如何英勇殉國了。[]
陸秀夫此刻的心情同樣好不到哪裏去,嚴峻的形勢、臣僚之間的爭鬥,複國的艱難已經讓他心力交瘁,以趙昺所見其自得知元軍大舉來攻其就處於極度的焦慮中,此刻他大概就想到了該如何慷慨就義了。他有勇於殉國之念,恰恰就根本沒有想到過還可能贏得勝利,或許就不敢去想能夠勝利,而背著皇帝蹈海自盡的行為便是‘待死’心態極端體現。
一句話,此刻雖然宋軍還沒有失敗,但陸秀夫的意誌卻已經瀕臨崩潰了。如果說作為武將的張世傑在危難關頭還能保持冷靜的話,本來就隻是一個書生而且早就是在絕望中生活的陸秀夫一旦受到較大的刺激心理便會崩潰,走上成仁之路。可大概他們對未來都也已經絕望了,此時此刻他們心中所思所想的也許就剩下如何體麵的走完最後一段路,度過最後的時光。
趙昺覺察到他們的想法後,也會想倘若這十餘萬生命除去殺身成仁的想法,以一腔熱血奮戰沙場,跟元軍做最後一搏,來個魚死網破,將會有多少人能在死戰夠活下來。且活下來的人可以通過這次慘烈的戰鬥經曆,會樹立起不屈不饒的信念,日後再與蒙古人一決高下決心。而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們這種自殺殉國的行為和心態固然比較符合正統儒家文化提倡的殺身成仁。但卻沒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來的快哉,他們這死也是死的憋屈……
“陛下,這是草案,請過目!”趙昺發著呆想著心事,陳任翁幾個人已經草擬出了作戰計劃,捧給他道。
“嗯,朕先看著。”趙昺拿過來,大概翻看了一下又合上說道,“此戰事關大宋命運,切不可輕忽,朕現在未能親政,恐怕難以得到眾臣的支持,因而必須要有備用方案,並要從最艱難考慮,要想到可能要獨軍作戰。”
“還請陛下明示!”陳任翁聽了並不覺吃驚,他施禮道。
“你們也知朝中軍務由張太傅掌管,手中又有數萬精兵,因此一貫獨斷專行。而其是步軍出身,對水戰並不熟悉,朕擔心他會故技重施,將行朝陷於死地。”趙昺審視著沙盤說道。
“陛下是擔心張太傅仍會以焦山之戰時以鐵索連舟之法應敵?”韓振此刻已經聽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他們剛才忙乎半天作出的計劃才是備用方案,正題剛剛開始,不過他也明白了陛下所憂。
“正是!”趙昺點點頭,抬腳站上矮凳拿起邊上的指揮棒在鬥門內一片海域畫了個圈麵帶憂色道。
“真該讓他也聽聽陛下講的課,知道諸葛孔明火燒赤壁之戰,在海上連舟為寨豈不是自尋死路。”林之武半是驚訝半是憤怒地說道。
“如此布陣已是未戰先敗,太傅領兵多年不會如此糊塗吧?”韓振不由的也是抽了口涼氣,這麽幹就等於放棄了自己兵力和水戰上的優勢,反而去跟擅長步戰的蒙古人打‘城’戰。而以己之短擊敵之長,正是犯了兵家大忌,他有些不大相信地說道。
“朕也希望不會出現這種可能,但情況可能比這還要惡劣!”趙昺轉臉看向韓振苦笑道。
“比這還要惡劣?”陳任翁實在想不出還有比這更壞的事情,驚異地道。
“嗯,朕擔心其效仿當年韓信與敵背水一戰之計,自斷後路,將島上宮室、軍營盡數焚毀,軍民全部上船與敵決戰!”趙昺點點頭說道。
“啊?!這豈不與自殺無異?”蔡喬大睜著眼睛驚道。
“嘴張這麽大,想吃人啊!”趙昺掃視了一眼,幾個人臉色都極為難看,他故作輕鬆地拿指揮棒捅了蔡喬一下笑道。
“是啊,這隻是陛下的猜測,你就這麽大驚小怪的,讓旁人見了豈不要笑話陛下身邊無人了。”蔡若水拍了其下說道,其他的人也笑了。
“我看你是忘了,陛下所猜測之事又有那次錯了?”蔡喬打開他的手不服氣地反問道。
“這……”蔡若水聽了臉上的笑立刻凝固了,其他幾個人也是麵麵相覷。他們也意識到,正如蔡喬所言陛下所預言之事每次都得到驗證,還沒有一次發生偏誤。
“朕也希望這些擔心是多餘的,但此戰事關大宋生死存亡,我們不能不謹慎,總要做最困哪的打算,爭取好的結果!”趙昺對幾個人的樣子十分不滿,用指揮棒在桌子上敲了兩下道……(未完待續。)
守便成了軍事對抗的主要手段,從北宋到南宋,從趙光義的“平戍萬全陣”到四川遍布的山城,宋軍見到敵人的第一個反應似乎就是搞一個城池之類的東西躲進去堅守。張世傑想到把這種戰術改用到了海戰上,也算是下意識的想法。可是他真的沒有想過全國都已經淪喪,隻剩下自己這一支孤軍,敵人堵住了海口,全軍被困在一條‘胡同’中,他還守些什麽、等些什麽?等待敵軍自退或是死亡嗎?
趙昺以為張世傑就是在等待這最後時刻。數百年消極防禦的傳統和幾十年的一敗再敗,使行朝軍民已經不敢再想象進攻,再想象勝利。雖然自己的兵力並不比敵人少,但他們已經完全喪失了進攻的勇氣。他們甚至也不願意繼續退卻下去,才拒絕了陳宜中退往占城的建議,又放棄了崖門海口,所以他之所以選擇這樣做,不是為了勝利,而是為了為給南宋行朝找到一個轟轟烈烈的結局,那個時刻想的大概就是剩下如何英勇殉國了。[]
陸秀夫此刻的心情同樣好不到哪裏去,嚴峻的形勢、臣僚之間的爭鬥,複國的艱難已經讓他心力交瘁,以趙昺所見其自得知元軍大舉來攻其就處於極度的焦慮中,此刻他大概就想到了該如何慷慨就義了。他有勇於殉國之念,恰恰就根本沒有想到過還可能贏得勝利,或許就不敢去想能夠勝利,而背著皇帝蹈海自盡的行為便是‘待死’心態極端體現。
一句話,此刻雖然宋軍還沒有失敗,但陸秀夫的意誌卻已經瀕臨崩潰了。如果說作為武將的張世傑在危難關頭還能保持冷靜的話,本來就隻是一個書生而且早就是在絕望中生活的陸秀夫一旦受到較大的刺激心理便會崩潰,走上成仁之路。可大概他們對未來都也已經絕望了,此時此刻他們心中所思所想的也許就剩下如何體麵的走完最後一段路,度過最後的時光。
趙昺覺察到他們的想法後,也會想倘若這十餘萬生命除去殺身成仁的想法,以一腔熱血奮戰沙場,跟元軍做最後一搏,來個魚死網破,將會有多少人能在死戰夠活下來。且活下來的人可以通過這次慘烈的戰鬥經曆,會樹立起不屈不饒的信念,日後再與蒙古人一決高下決心。而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們這種自殺殉國的行為和心態固然比較符合正統儒家文化提倡的殺身成仁。但卻沒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來的快哉,他們這死也是死的憋屈……
“陛下,這是草案,請過目!”趙昺發著呆想著心事,陳任翁幾個人已經草擬出了作戰計劃,捧給他道。
“嗯,朕先看著。”趙昺拿過來,大概翻看了一下又合上說道,“此戰事關大宋命運,切不可輕忽,朕現在未能親政,恐怕難以得到眾臣的支持,因而必須要有備用方案,並要從最艱難考慮,要想到可能要獨軍作戰。”
“還請陛下明示!”陳任翁聽了並不覺吃驚,他施禮道。
“你們也知朝中軍務由張太傅掌管,手中又有數萬精兵,因此一貫獨斷專行。而其是步軍出身,對水戰並不熟悉,朕擔心他會故技重施,將行朝陷於死地。”趙昺審視著沙盤說道。
“陛下是擔心張太傅仍會以焦山之戰時以鐵索連舟之法應敵?”韓振此刻已經聽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他們剛才忙乎半天作出的計劃才是備用方案,正題剛剛開始,不過他也明白了陛下所憂。
“正是!”趙昺點點頭,抬腳站上矮凳拿起邊上的指揮棒在鬥門內一片海域畫了個圈麵帶憂色道。
“真該讓他也聽聽陛下講的課,知道諸葛孔明火燒赤壁之戰,在海上連舟為寨豈不是自尋死路。”林之武半是驚訝半是憤怒地說道。
“如此布陣已是未戰先敗,太傅領兵多年不會如此糊塗吧?”韓振不由的也是抽了口涼氣,這麽幹就等於放棄了自己兵力和水戰上的優勢,反而去跟擅長步戰的蒙古人打‘城’戰。而以己之短擊敵之長,正是犯了兵家大忌,他有些不大相信地說道。
“朕也希望不會出現這種可能,但情況可能比這還要惡劣!”趙昺轉臉看向韓振苦笑道。
“比這還要惡劣?”陳任翁實在想不出還有比這更壞的事情,驚異地道。
“嗯,朕擔心其效仿當年韓信與敵背水一戰之計,自斷後路,將島上宮室、軍營盡數焚毀,軍民全部上船與敵決戰!”趙昺點點頭說道。
“啊?!這豈不與自殺無異?”蔡喬大睜著眼睛驚道。
“嘴張這麽大,想吃人啊!”趙昺掃視了一眼,幾個人臉色都極為難看,他故作輕鬆地拿指揮棒捅了蔡喬一下笑道。
“是啊,這隻是陛下的猜測,你就這麽大驚小怪的,讓旁人見了豈不要笑話陛下身邊無人了。”蔡若水拍了其下說道,其他的人也笑了。
“我看你是忘了,陛下所猜測之事又有那次錯了?”蔡喬打開他的手不服氣地反問道。
“這……”蔡若水聽了臉上的笑立刻凝固了,其他幾個人也是麵麵相覷。他們也意識到,正如蔡喬所言陛下所預言之事每次都得到驗證,還沒有一次發生偏誤。
“朕也希望這些擔心是多餘的,但此戰事關大宋生死存亡,我們不能不謹慎,總要做最困哪的打算,爭取好的結果!”趙昺對幾個人的樣子十分不滿,用指揮棒在桌子上敲了兩下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