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被這考題給嚇到了,因為蔡邕在最後的時候居然考了一道哲學題。


    題目是這樣寫的:雞先乎?蛋先乎?


    說白了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看到這個題目不僅是考生蒙圈了,就連考官也都蒙圈了,難怪但是張儀看到這最後一題的時候,都被深深的折服了。


    這道看上去很簡單的題目卻昭示著蔡邕對生命的疑問。


    同樣,這也讓在座的學子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是說先有蛋,那麽這個蛋又是誰下的?可是先有雞,這隻雞又是從哪裏被孵出來的?


    但是既然老師出了這樣的題目他們就得想辦法去回答,這不有位比較幽默的考生是這麽寫的:路人甲問了路人乙一難:先有雞猶先有卵?


    路人乙答曰:先有雞。路人甲笑而曰無雞何來之卵。路人乙反至:若一個蛋,一卵,又何來的雞。


    翻譯一下的意思是:路人甲問了路人乙一個難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路人乙回答說:先有雞。路人甲冷笑著說沒有雞哪來的蛋。


    路人乙反問到:如果第一個蛋是種蛋,又哪來的雞。


    雖然寫的是一個笑話,但是不得不說這位考生的水平還是有的,尤其是他的風格相當的對蔡邕的胃口。


    若是這國子監都是一些平常的天才,反倒顯示不出他們的水平來。


    其實真正的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重要的並不是雞和蛋到底是誰先有。


    而是唯物在先還是唯心在前的爭論,其實蛋雞是同時的不能分彼此,蛋在雞中雞在蛋中,舍雞無蛋舍蛋無雞,唯心唯物亦然。


    心與物是一個整體,強分之必然出現紛爭,自然界的萬物都是一合像,不能人為地分出誰生誰,誰在誰之先。


    所以,在考場上真正有才學的學生也寫了一篇文章: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


    故雞先乎?蛋先乎?皆於吾心。


    一篇行文下來,提到和雞和蛋的措詞不過就在結尾的地方,但是他的文章確實精妙的讓人歎為觀止。


    他的文章翻譯一下就是:心即理的。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你沒有看這花的時候,這種花與你的心同樣寂靜。


    你來欣賞這花的時候,這些花顏色就顯現出來。就知道這花不在你的心外求學貴得之於心。我在心裏而不是啊,雖然孔子的言論,不能認為是正確的,何況他還沒來得及孔子呢?我在心裏認為是正確的,雖然他的話出自平庸,不能認為是錯誤的,更何況還是孔


    子呢?


    所以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全看你自己心裏是怎麽想的。


    典型的唯心主義的堅守著,甚至在他的文章中還有幾分佛家的偈語的感覺。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就是說一陣風吹過來了,兩個沙彌在掙紮到底是風動了還是旗動了。


    結果老和尚卻說這兩個都沒動,動的是人心。


    看上去好像是充滿了哲理,但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胡編亂造,明明就是風把旗子給吹動了。


    這也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之間的區別。


    所以在看完這位考生的題目以後,巡考都開始陷入了魔障之中。


    其實這也沒什麽不能理解的,原本曆史上這唯心主義的心學就和唯物主義發生過碰撞。所以今天在蔡邕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會造成很多人思想的紊亂也很正常,隻不過蔡邕沒有想到的是經過他這門一個考題出來以後,居然在皇城流行起了一句話:“你是先


    吃雞還是先吃蛋啊?”


    原來因為有位考生考試考糊塗了,提前交了卷離開考場,別人問他考了什麽題目,他就說“先吃雞乎?先吃蛋乎?”


    於是乎,一個接著一個的傳了出去,大家都覺的這句好玩,所以一時間,大家打招呼的時候都會問上一句:“你是先吃雞還是先吃蛋啊?”


    也算是成為了一時的笑談,不過笑歸笑,這件事情也說明了國子監的影響力之大。


    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考題,就能成為一種風尚。這是大家把它確實看做了南周的最高學府,這對於新法的推行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原本在範仲淹的清理之下,官場的風氣明顯就好了不少,現在加上科舉的深入人心,公


    立學堂的籌辦進展的也是愈發的順利。可是唯一美中不足的事情是,雖然公立學堂是不收學費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地方,當地百姓因為長期的遭受剝削連飯都吃不上,所以家裏的孩子也是一早就參與了農活


    之中,沒有機會和其它孩子一樣進入學堂。


    對於這個情況,陳政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雖然陳政知道隻要不斷地砸錢,就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是關鍵是這樣還是治標不治本,想要真正的讓這個問題得到解決還是要在糧食上下功夫。


    也就是說隻有保證了每家每戶的百姓都能有充足的糧草,就能讓一切的問題都得到解決。


    可是陳政畢竟不是一位理科生,不懂什麽孟德爾遺傳定律,更別說什麽雜交不雜交的了,要不然他早就自己去派人做雜交水稻的實驗了。


    但是他雖然不會這個,,但是他知道有些作物的收成很高,可以通過栽種這些作物來提高收成,比如說土豆和紅薯,這些都是高收成的作物。


    所以陳政也開始讓人去南周國外去收集這些作物的種子。


    話題回到國子監,在第二天的酉時,考官收掉了所有考生的試卷,本次國子監的考試也就全部結束了。剩下來的工作就是,由考官進行判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撿個係統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通天教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通天教主並收藏撿個係統當皇帝最新章節